《想見你》爆紅並非意外,臺劇正在經歷一場「文藝復興」

2021-02-09 鳳凰網文化
大熱劇集《想見你》昨日完結了,這部爆紅之作讓久違的臺灣青春偶像風暴又一次成功颳起。算上之前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和《俗女養成記》,2019年的臺劇正在以一種全新而驚喜的方式捲土重來,在滿足一批觀眾大快朵頤之餘,也喚起了我們之於臺劇的某種集體記憶。從《雪山飛狐》到《小李飛刀》、從《戲說乾隆》到《新白娘子傳奇》、從《幾度夕陽紅》到《還珠格格》、從《流星花園》到《命中注定我愛你》,三十年來臺劇在我們的娛樂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進入2010年代後,臺劇卻漸漸從我們的視野中淡出了,臺灣的影視娛樂產業似乎整體都陷入到一種衰落狀態。一興一衰的之間,臺劇經歷了怎樣的變遷,又如何反映著臺灣社會的發展軌跡。而今的臺劇再次出發,如何做到了突出重圍、重整河山,「臺劇復興」又能給大陸影視帶來什麼啟示?

爆紅臺劇《想見你》終於落下了帷幕。豆瓣上超過20萬人打分,穩穩地保持在9分以上,這已經是繼《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分)、《俗女養成記》(豆瓣9.1分)之後,2019年的第三部9分+臺劇了。很多觀眾這才恍然大悟般察覺:以為早已沒落的臺劇,竟然這麼牛。

2019年的三部9分+臺劇

從1990年代-2000年代的臺劇「黃金時代」,到2010年代錯失的10年,再到這兩年臺劇的一場「文藝復興」,30年來的臺劇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興衰史?又能給大陸影視怎樣的啟示?

臺劇留給大陸觀眾最早的印象,是武俠劇、古裝劇和瓊瑤劇。1987年,臺灣當局解除「戒嚴」,電視人的創造力得到解放,臺劇不再是當局的宣傳工具,而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彼時,香港TVB的影響力如日中天,香港影視文化引領著亞洲,臺劇最先效仿的對象便是TVB的金庸武俠劇。1980、1990年代,臺灣相繼翻拍過《雪山飛狐》《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射鵰英雄傳》等武俠劇,不過在影響力上並不如TVB的同類劇集。好在臺灣也有武俠小說巨匠,於是臺灣製作了一系列成功的古龍武俠劇,比如1996年馬景濤、陳紅版的《新龍門客棧》,1999年焦恩俊、蕭薔、俞飛鴻版的《小李飛刀》,1999年林志穎、蘇有朋版的《絕代雙驕》。除了古龍武俠劇外,1991年鄭少秋、趙雅芝的《戲說乾隆》,1992年趙雅芝、葉童的《新白娘子傳奇》,1993年金超群、何家勁的《包青天》等古裝劇,也為大陸觀眾津津樂道。1986年,由瓊瑤小說改編的第一部電視劇《幾度夕陽紅》在臺灣華視首播,一炮而紅,瓊瑤的電視劇時代拉開帷幕。僅1990年這一年,就有四部瓊瑤劇先後搬上臺灣電視螢屏,分別是《婉君》《啞妻》《三朵花》和《雪珂》。1989年臺灣當局開放影視業赴大陸取景拍攝,於是這四部瓊瑤劇便都取景於大陸,開啟了兩岸合拍劇時代,之後瓊瑤幾乎所有的電視劇都在大陸拍攝完成。1998年《還珠格格1》播出,瓊瑤劇的影響力達到空前。新世紀後,臺劇的黃金時代進入了下半場:偶像劇時代到來。偶像劇的說法,來自於日本1990年代的「趨勢劇」,趨勢劇的典型代表是《東京愛情故事》。1996年臺灣中視開闢了「偶像一級棒劇場」,直到2000年,臺灣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偶像劇《麻辣鮮師》推出。但《麻辣鮮師》並未引起太多關注,掀起臺灣偶像劇浪潮的是2001年臺灣華視播出的《流星花園》。該劇不僅創下臺灣收視記錄,也在大陸風靡一時。《流星花園》重要意義在於,它確立了臺灣偶像劇的故事模式:高富帥搭配漂亮的灰姑娘,談一場唯美、浪漫、充滿童話色彩的戀愛,在滿足年輕觀眾愛情幻想的同時,也謳歌真善美等優秀品質,並表達年輕世代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流星花園》之後,臺灣偶像劇進入10年鼎盛期,偶像劇生產規模化、批量化,這10年間,平均每年播出20餘部的偶像劇,有多部也風靡大陸,並影響了一代觀眾。比如2001年的《薰衣草》;2003年的《海豚灣戀人》;2004年的《天國的嫁衣》《鬥魚》;2005年的《惡作劇之吻》《綠光森林》《王子變青蛙》《終極一班》;2006年的《惡魔在身邊》;2007年的《轉角遇到愛》《放羊的星星》;2008年的《命中注定我愛你》;2009年的《敗犬女王》《痞子英雄》;2010年的《犀利人妻》;2011年的《我可能不會愛你》,等等。從1990年代到2010年代,大陸一直是臺劇最主要的輸出地之一,臺劇的整體水準也在大陸劇之上。臺劇彼時的領先地位,與彼時臺灣經濟發展的矚目是相關的。從1960年代到2000年代,臺灣採取「出口導向」政策,經濟迅速崛起,年均經濟增長率高達8%,為亞洲「四小龍」之首,成功地從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經濟體轉向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經濟體,一躍成為發達社會。臺灣坊間有一句臺語「臺灣錢淹腳目」(錢鋪滿一地,都高過了腳脖子),用來形容當時的臺灣經濟盛況。那時候的臺灣人自信、開放、從容、不差錢,那時候的臺劇也是如此。在大陸文娛市場相對貧瘠單一的背景下,臺劇是重要的啟蒙者。2008年,陳喬恩、阮經天主演的偶像劇《命中注定我愛你》播出。該劇橫空出世,收視率節節攀升,最高突破10%,至今仍是臺灣收視率最高的偶像劇。2008年也是臺劇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雖然之後每年還陸陸續續有爆款臺劇,但收視率大不如前,爆款的數量在減少,對於大陸觀眾的影響面也在縮減。危機早就埋下了。1993年,臺灣開放了民營電視。在此之前,全臺只有三家公共電視臺,分別是臺視、華視、中視,又稱「老三臺」,1990年代那些有影響力的臺劇都是在這三個平臺播出。開放民營電視後,臺灣新聞自由邁向新階段,這本是好事,奈何「一放就亂」,短短20年時間,臺灣本土就出現了100多個電視臺,300餘個頻道,而臺灣人口才2300萬人。電視臺混戰,嚴重瓜分和稀釋了市場。當前生存得最好的,不是戲劇臺或綜合臺,而是新聞臺,因為臺灣傳媒高度發達,雞毛蒜皮的小事抄抄剪剪就可以成為新聞。很多新聞臺雖然利潤不高,生存艱難,但除了人力外,也不需要太多的成本支出。當整個電視環境「低俗化」,新聞節目、政論節目比娛樂節目還搞笑,精心製作的節目因為收視低,廣告收入低,反倒入不敷出,劣幣驅逐良幣,影視製作的成本不斷壓縮,認真做內容、做戲劇的人就少了。所以2000年後的10餘年時間,除了偶像劇、鄉土劇外,臺灣本土幾乎再沒有推出什麼精品武俠劇和古裝劇了。2001年,隨著成功入世,大陸迎來高速發展。此時的臺灣經濟卻面臨瓶頸。加上臺灣政黨由於政治利益等原因拒絕與大陸的深入合作,臺灣經濟增速大幅減緩,這幾年徘徊在2-3%之間,1990年臺灣GDP相當於大陸的43.8%,2018年佔比則只有4.5%。大陸經濟崛起之下,影視文娛生產也在崛起。1990年代,臺灣影視劇的製作投入遠遠高於大陸,但20年後就徹底翻轉過來了。像臺灣現代劇(鄉土劇除外)一集90分鐘(在大陸這等於兩集),總成本大概為90萬人民幣。而在大陸,90萬(45分鐘一集)也許還不夠兩個主演的片酬。再比如臺灣2015年大手筆的歷史劇《一把青》總投資3000萬人民幣,創下臺劇紀錄,而根據臺灣媒體報導,2015年僅陳喬恩一人,在大陸的片酬收入就高達7000萬人民幣。在充沛的資金、高昂的片酬的吸引下,臺灣偶像劇黃金時代捧紅的導演、演員、製作人,紛紛「北上」。比如演員方面,陳喬恩、阮經天、明道、林依晨、鄭元暢、張韶涵、陳柏霖等臺偶主力,基本都在大陸活動。而大陸這幾年比較火的偶像劇,也基本由臺灣導演執導的。缺乏資金、人才流失、大陸劇風靡臺灣,臺劇「內憂外患」,十餘年間全方位倒退。臺劇不行了嗎?不僅是大陸觀眾這樣問,臺灣電視人也這樣自我發問。事實上,臺劇的困境更多是外在困境(有限市場、有限資金、其他市場的衝擊)。臺灣自由開放的創作氛圍、臺劇多年累積的製作經驗,以及大量的人才儲備,都預示了臺灣仍是影視生產的希望田野,它欠缺的只是有人帶頭去做點什麼,欠缺的只是一些機會。2014年,蔡明亮等八位導演立足本土,聯合做出了一系列扶植新人的行動,共同創辦「Q Place」表演教室。《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陳妤,《想見你》中的許光漢、顏毓麟,都是「Q Place」的學員。2016年,這些導演又推出了「植劇場」工作坊,與知名導演、編劇、演員合作,一口氣推出8部類型不一的短劇,演員「以老帶新」,力推24位實力派新生演員,「共同投入人才培育及戲劇的製作」。「植劇場」中的《荼靡》《天黑請閉眼》《花甲男孩轉大人》等都有口皆碑,在金鐘獎大有斬獲,為臺灣類型劇創作提供思路;與此同時,許光漢等新人也冉冉升起。「植劇場」是臺劇的一場溫柔革命,它是臺灣電視人的「窮則思變」——以有限的資金,以新鮮的創意和故事,殺出一條血路。雖然無法抗衡大陸的天價製作、天價片酬,但臺劇轉而以好故事、好表演、認真的製作來贏得觀眾。「植劇場」得到臺灣當局文化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臺灣當局一直以各種方式補助著本土優秀電視劇創作),也給臺灣的製作公司帶來了很大的思想洗禮,「回歸初衷,講好故事」成為臺灣電視人的行業共識。逆轉的契機很快到來。隨著本土OTT(Over The Top,臺灣對在線流媒體平臺的簡稱)的崛起,以及Netflix、HBO、FOX、LINE TV大舉進入臺灣市場(大陸市場的受阻,讓這些國際流媒體平臺更加重視臺灣市場),臺劇一下子就解決了製作成本和播出平臺這兩個關鍵因素的掣肘。

像Netflix推出的三部原創華語劇《罪夢者》《極道千金》《彼岸之嫁》,都是Netflix全資、臺灣製作公司負責製作,《想見你》是三鳳製作與FOX各自投資50%,製作成本壓力就大大緩解了。而以前電視劇的收入主要靠電視廣告。比如這一次《想見你》在臺灣也很火,它目前的最高收視率為1.83%。同期臺灣最高收視率的電視劇是一部「又長又臭」的鄉土劇《多情城市》,已經播了100多集了,同期收視達4.4%。可想而知,《想見你》單靠電視廣告收回成本並不容易。但如今有OTT平臺分銷,《想見你》不僅在FOX、LINE TV等平臺上線,也賣到大陸的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同步播出,收益來源就豐富得多。2020年OTT平臺公布的臺劇計劃已有20餘部,這極大紓解了臺劇製作成本與市場去向等難題,臺劇的生產力和創造力又一次得到充分解放。而在與HBO、Netflix等國際流媒體平臺的深入合作中,它們的製作模式也在啟發著臺灣電視人,不僅提升了臺劇製作的工業化水準,也幫助其類型和內容更加國際化。臺劇的「文藝復興」已經到來,甚至,它會比「黃金時代」的臺劇更新銳、更多元、更國際化。就比如跟古早偶像劇相比,《想見你》在保留臺灣偶像劇的核心特色外,也拓展了臺灣偶像劇的想像邊界。莫比烏斯環式的穿越設定,充滿創造力和想像力,它也融合了懸疑元素與身份認同議題,既豐富劇集可看性,也讓劇集具有強烈的現實屬性。臺劇的「文藝復興」留給我們怎樣的啟示?或許在《寄生蟲》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後,韓國總統文在寅的賀信給出了一種答案。

曾於裡,青年文化評論者

版權聲明:《洞見》系鳳凰文化原創欄目,所有稿件均為獨家授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圖片:網絡

相關焦點

  • 臺劇文藝復興|製作人麻怡婷:我是如何操盤《想見你》的?
    兩年儲備期過後,2019年成為臺劇爆發年,也是臺劇「文藝復興」的開始,在比內地更為嚴峻的市場情況下,臺劇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娛理工作室先後獨家對話了《想見你》《俗女養成記》《我們不能是朋友》《我們與惡的距離》幾部臺劇背後的靈魂人物以及資深製作人陳芷涵,來看她們如何應對新人斷層、中年女演員困境、IP改編尺度和社會話題創作等議題,並試圖通過「臺劇文藝復興」的發展之路找到內地影視行業可以借鑑的可能。
  • 臺劇的文藝復興:封神之作《想見你》到底有多好看?
    | 臺劇復興 | 植劇場 昨晚,《想見你》迎來大結局,巧的是,韓劇《愛的迫降》也完美閉幕。從劇集熱度到歌曲翻紅,再到劇中男演員出圈,《想見你》是如何做到「步步皆話題」的?一方面,是根據劇中人物組成的「同情黨」,與李子維、黃雨萱等角色共情,將#李子維太慘了#等熱門話題推上熱搜;另一方面,劇紅歌也很紅,作為劇中最重要的線索之一,《想見你》中的「插曲」《LAST DANCE》不僅刷爆朋友圈、QQ空間等社交平臺,在網易雲音樂、QQ音樂等音頻APP上,評論數也突破十萬。
  • 《想見你》低開高走背後,臺劇正在迎來「涅槃重生」
    文|石榴 毫無察覺地,臺劇《想見你》的豆瓣評分攀升至9.2分。 有人把它高高捧起:「從它開始,臺劇有了超越韓劇的可能。」言辭或許極端,但影響的確不容否認。一次又一次的劇情反轉是起因,但在那些超乎意料之外,對於夢幻童話的碾碎、對於現實世界的關注、對於題材的創新等等,或許更是撐起《想見你》口碑的關鍵因素。
  • 【Mirror頭條】 《想見你》低開高走背後,臺劇正在迎來「涅槃重生」
    一次又一次的劇情反轉是起因,但在那些超乎意料之外,對於夢幻童話的碾碎、對於現實世界的關注、對於題材的創新等等,或許更是撐起《想見你》口碑的關鍵因素。而在驚嘆之餘,或許也不難發現,同樣的變化,還出現在其他臺劇之中。
  • 臺劇的文藝復興:封神之作《想見你》到底有多好看?| 案例精選
    (劇情簡介,內有部分劇透請謹慎觀看)豆瓣9.2分被「封神」,《想見你》走紅於「口碑」《想見你》在臺灣內地播出首周,其收視率僅有0.54%,但隨著「熬過三集就好看」、「第五集開始引入內地平臺後」,《想見你》的口碑與聲勢突然逆襲。從劇集熱度到歌曲翻紅,再到劇中男演員出圈,《想見你》是如何做到「步步皆話題」的?
  • 沿著《想見你》,回看那些年我們追過的臺劇
    爆紅臺劇《想見你》終於落下了帷幕。豆瓣上超過20萬人打分,穩穩地保持在9分以上,這已經是繼《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分)、《俗女養成記》(豆瓣9.1分)之後,2019年的第三部9分+臺劇了。很多觀眾這才恍然大悟般察覺:以為早已沒落的臺劇,竟然這麼牛。
  • 想見你,臺劇的復興
    一部老式隨身聽,一首伍佰的老歌《Last Dance》,是熱播劇《想見你》中引發時空穿越的關鍵環節。「想見你只想見你,未來過去我只想見你。穿越了千個萬個時間線裡,人海裡相依。」這樣一部集愛情、懸疑、穿越為一體的作品,在2020年初爆紅,每周日晚更新時都會迅速引發熱議登上熱搜。原以為臺劇的輝煌時代早已過去,可2019年,蓄勢待發的臺劇迎來崛起之年。當然成功復甦有多方面因素,今天我們就從《想見你》來談談這一華麗轉變的背後原因。
  • 「有沒有口罩一個給我」周杰倫舊歌被指夠寫實《想見你》意外爆紅
    臺劇《想見你》意外爆紅。共13集的臺劇《想見你》本周日和下周日將迎來最後兩集,這部在豆瓣有著9.2分的偶像劇,由於雙向穿越+懸疑的劇情,令追劇粉絲期盼大結局。《想見你》由柯佳嬿、許光漢、施柏宇主演,自2019年11月17日在中視首播就引起熱議。
  • 臺劇《想見你》主演是誰?臺劇想見你原著小說及各人物結局介紹
    臺劇《想見你》主演是誰?2019年熱門電視劇《慶餘年》播完後,熱搜榜上突然出現《想見你》臺劇的名字,這是怎麼回事?臺劇《想見你》什麼時候播出,在哪裡看,主要講的是什麼劇情?趕緊一起裡了解下吧!
  • 2020臺灣金鐘獎揭曉,爆紅劇集《想見你》成為全場大贏家
    《想見你》成為最大贏家若論在國內的熱度,這一年來最熱門的臺劇莫過於由柯佳嬿、許光漢、施柏宇主演的都市奇幻懸疑愛情劇《想見你》。這段關於從時光中穿越了1998至2019的故事,成為了不少網友追捧的對象。其中劇中的片尾曲《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以及插曲《Last Dance》、《一天》都成為在網絡上的爆款熱歌。不少綜藝節目或者是各大短視頻平臺都在相繼翻唱。在今年的金鐘獎上,《想見你》更是斬獲了最佳戲劇節目獎、戲劇節目編劇獎、節目創新獎。
  • 澎湃思想周報 | 臺劇文藝復興;馬哈蒂爾的權力遊戲
    【國內】臺劇文藝復興2019年11月開播的《想見你》近日迎來大結局,將淡出大陸觀眾視野八年的臺灣地區青春偶像劇重新帶到大眾文藝的舞臺中央
  • 澎湃思想周報丨臺劇文藝復興;馬哈蒂爾的權力遊戲
    【國內】臺劇文藝復興2019年11月開播的《想見你》近日迎來大結局,將淡出大陸觀眾視野八年的臺灣地區青春偶像劇重新帶到大眾文藝的舞臺中央。在《想見你》之前,幾部劇集已經逆轉了21世紀第二個十年臺劇的頹勢,微信公號「骨朵網絡影視」署名「晚舟」的文藝評論總結道:「從2019年年初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用金句截圖與9.2的豆瓣高分開啟口碑路後,另一部高熱度劇《我們不能是朋友》聚焦都市男女情感的灰色地帶,以寫實的外殼瑪麗蘇的內核獲得了不小的討論度;接下來的臺灣鄉土劇《俗女養成記》以雙線敘事與女性題材扭轉了大眾對於臺灣鄉土劇的刻板印象
  • 想見你臺劇講的是什麼 想見你臺劇劇情介紹
    最近又有一部臺劇《想見你》大火,該劇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分,可以說十分難得。那麼想見你臺劇講的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想見你臺劇講的是什麼  主要講上班族黃雨萱(柯佳嬿 飾)雖然每日按部就班的上班生活,看起來日子很平靜,實際上她始終走不出男友逝世的陰影,終日沉浸在回憶男友王詮勝(許光漢 飾)超甜的回憶中。
  • 《想見你》後許光漢身價翻漲50倍?這才不是臺劇復甦最大亮點
    一大亮點,當然是許光漢,爆火的《想見你》入圍了金鐘獎6項提名,許光漢走紅後,不少戲約找上門,並開出800萬人民幣酬勞,相較於當時拍攝《想見你》的片酬65萬臺幣(約15.3萬人民幣),身價翻漲了50倍之多。但光看許光漢,沒有意義。因為劇集大熱,許光漢柯佳嬿入圍視帝視後,根本是一個順理成章的結果。
  • 臺劇《想見你》爆紅,許光漢5大魅力成熱議,「許太太」需看看!
    隨著臺劇《想見你》的爆紅,劇中的他深情暖男的形象更是徵服了無數少女的心,新一代國民男友當之無愧啊~你還沒有Get到這位演藝圈超級新星在紅什麼?許光漢的5大魅力點馬上告訴你,包你看完馬上入坑「許太太」!魅力1:多層次的演技「Open minded」絕對是對許光漢戲路的最佳形容!
  • 9.2分《想見你》大結局,再度吹響臺劇復興的號角
    從去年開始,臺劇的表現就令人側目,上半年的《我們與惡的距離》被譽為「近十年最好的臺劇」,豆瓣評分高達9.5分;金馬影后謝盈萱主演的《俗女養成記》評分也有9.1分;再加上《想見你》,臺劇一年之內有三部衝進「9分俱樂部」。這三部臺劇都刷新了內地觀眾對臺劇的傳統認知,早期盛產狗血偶像劇的臺劇正在駛入變革之道,創新題材、反映現實、主題深刻的臺劇愈發受歡迎。
  • 臺劇破局,港劇迷路:《想見你》爆紅,《法證先鋒4》評分新低
    反而是臺劇以《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兩部爆款完成出圈,讓內地觀眾對臺劇刮目相看。而港劇,這個「曾經闊過的大佬」還能復興嗎?臺劇已經破圈,港劇還在停步不前?2月17日,《法證先鋒》系列最新作《法證先鋒4》終於上線了視頻平臺,首日首集放出後豆瓣迅速開分,目前7.3分的豆瓣評分為法證先鋒全系列最低。
  • 臺劇《想見你》哪裡能看?臺劇想見你原著小說及各人物結局介紹
    臺劇《想見你》主演是誰?2019年熱門電視劇《慶餘年》播完後,熱搜榜上突然出現《想見你》臺劇的名字,這是怎麼回事?臺劇《想見你》什麼時候播出,在哪裡看,主要講的是什麼劇情?趕緊一起裡了解下吧!
  • 頭條丨9.2分《想見你》大結局,再度吹響臺劇復興的號角
    ——它翻紅了伍佰的老歌《Last Dance》,在QQ音樂伍佰主頁裡,《Last Dance》的熱度超越了經典的《挪威的森林》,評論裡全是關於劇集的討論;它捧紅了年紀30歲的許光漢,大器晚成的他成為了眾多少女的新晉「老公」;它應驗了「劇火必盜」的定律,此前最後一集曾在網上遭洩露;由於觀眾反響強烈,劇組又臨時加拍了彩蛋…… 《想見你》在內地的火爆是片方始料未及的,這部劇並不是一開始就在視頻平臺上線
  • 《想見你》臺劇「溫柔革命」的產物,值得收藏
    這是李子維定製的婚戒上印的英文,也是這部劇的主題「想見你」。來自波伏娃的詩,「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的見面才有意義。」愛情、穿越、人性、懸疑,沒想到有一天台劇會有這幾個標籤。《想見你》豆瓣評分9.2,隨著劇情的推動,熱度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