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從開始到嚴重,從輕微到擴散,惹得多少人驚慌失措、恐懼萬千啊。可以說人人恐慌、人人焦慮,焦慮是個筐,啥都往裡扔。
那麼怎麼克服你的焦慮呢?
第一步,挖根源。把你擔心懷疑的事情列出來。
大家知道,每個人都會說謊,這都不是秘密了。但是,有的謊話能說、有的謊話不能說。
你焦慮的事情一定是有謊言提供者,此時你在事情下面列個表,誰在說謊?說謊的代價有多大?有的謊話事關人命、舉足輕重,怎麼應對?比如:吹哨人李文亮是造謠嗎?方方是在造謠嗎?我面對他人的言論:是謊言怎麼辦?不是慌言,怎麼辦?
這你要深思,不被別人的言論牽著走,你就不會焦慮。
所以,學會判斷謊話可以幫助我們多長個心眼,在某個時候掌握主動,更能遊刃有餘地生活。
第二步,把可能發正向可能結果,一一列出來,並確定發生人和執行人。我自己?還是他人?幾個他人?
心理學告訴我們,每個說謊者都會竭力隱瞞事情的真像,他的語言必須編得天衣無縫、絲絲入扣,但是他一定會露出痕跡來,比如發出者的肢體語言?虛假的掩飾性的情緒?
第三步,你要記下他的語言和行為,特別是反常的行為和語言。比如:這次疫情之初所說「沒有人傳人」,已經發生幾起了,怎麼不是人傳人?與人和動物相傳比較,哪個更容易些?這明顯帶有安撫的意味吧?
現實中的人說謊,你要學會識別:比如迅速的遲疑表情,躲避的眼神,一閃而過表情……你要學會捕捉他的細微變化。
但是,有時候突發的情況和場合你不會應對,判定他是否說真話、還是以謊言應對,他表情中的瞬間遲疑是一個顯著的信號!比如轉眼球、摸鼻子,都是重要的謊言信號。
但是,他打算撒謊了,一定會注意控制的就是自己的語言和面部表情,那種鎮定就特別假!但是他們對自己言辭的控制往往比對臉部的控制更成功。
因為語言很容易控制,可以事先準備好,多默默的念兩遍就可以了;而隱藏面部表情則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所以,你有意識關注並發現他表情的遲疑信號,及時捕捉到,你就穩操勝券了。
當他試圖掩飾謊言時,儘管他會真誠的微笑、點頭,或者眨眼睛,但是他的整個面部表情會出現短暫的凝固,生硬的面部表情「遲疑狀態」。這個狀態大概會持續2~3秒。
比如,在我們與對方談判價格的時候,你需要仔細觀察他的表情。如果這個人所說的和所想的並不一致,那麼他的臉部肌肉總是會瞬間僵硬,而且會持續2~3秒——這就是典型的遲疑狀態。而且還會有肢體語言的配合,表情與肢體語言是具有一致性的。
第三步,在事件和他人執行的後面,例出正反兩個方向的結果,並例出應對方法。
因為對方已經暴露出遲疑的傾向了,這個行為的壞結果你已經預感預知了,你有了應對之策,你還慌什麼呢?焦慮什麼呢?
時間久了,你見的多了,當他有撒謊企圖時,你就有了敏銳度了。吞吞吐吐啦,講話中較短的停頓啦,無意義的語音,比如「呢」「啊」「哦」「嗯」等,「嗯,啊……好,你放心,有的。」
說放心越多的,你越不放心。這樣你就該懷疑了,你要再深入地問他問自己了,他的謊言便會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