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生活,是一種祭壇和帳棚的生活。祭壇是向著神的,帳棚是向著世界的。神對於祂兒女們的要求,就是要他們在神的面前有祭壇,在地上有帳棚。有祭壇,就必定寄居在帳棚裡;有帳棚,就必定還要回到祭壇去。絕沒有有祭壇而無帳棚,也絕沒有有帳棚而不回到祭壇去。祭壇和帳棚是連在一起的,是人沒有方法分開的。
創世記十二章七節:「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這給我們看見,祭壇是根據於神的顯現,沒有神的顯現,就沒有祭壇。誰也不能將他自己奉獻給神,而他是沒有遇見神的;誰也不能把一切都擺在祭壇上,而是沒有神的顯現的。奉獻不是由於人的勸勉,不是由於人的催促,乃是由於神的顯現。如果神沒有向人顯現,那就沒有一個人是能自動把他所有的都擺在祭壇上的,沒有一個人是能自動把自己奉獻給神的。人即使盼望將他自己奉獻給神,但是事實上人憑著自己沒有一點東西可以奉獻給神,就像有的人所說的:「我要將我的心奉獻給主,我的心卻不去」。人這一邊不能到主那一邊去。如果有一天,我們遇見主,那一個遇見,就自然而然產生奉獻。只要你遇見神一下,只要你看見神一下,你就不是你自己的。神是遇見不得的!人一遇見神,人就沒有方法為自己活著。
我們要知道,奉獻的能力是從神的顯現來的,是從神的啟示來的。口裡講奉獻的人,不一定都是奉獻的人;教訓人奉獻的人,不一定都是奉獻的人;明白奉獻道理的人,也不一定都是奉獻的人。只有看見神的人,他才真是奉獻的人。亞伯拉罕遇見了神,就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保羅在路上遇見了主耶穌,就說,「主阿,我當作什麼?」(徒二二10)。所以,生命的轉機不是因為我們自己如何定規;生命的轉機不是因為我們要為神作這一個,要為神作那一個;生命的轉機乃是因為我們看見了神。遇見神的結局,就是叫你完全掉一個頭,你不能再繼續走你從前的路。神給我看見了祂自己,我就得著了能力,捨去我的自己;神給我看見了祂自己,我就沒有辦法,不得不棄絕自己。神的顯現叫你活不了,神的顯現叫你不能為自己活。神的顯現裡面有無窮無盡的能力,那一個顯現把你一生的道路都改變了。基督徒為神活著的能力是在乎看見神!哦,不是我要立志事奉神就能事奉神,不是我要築祭壇就能築祭壇,乃是要有神的顯現。
感謝神,神如果顯現,神可以用不著說話;但是,感謝神,神顯現的時候,許多時候也說話。神對亞伯拉罕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神的顯現給我們一個新的產業。神的顯現立刻給我們看見,今天聖靈賜下來在我們裡面作質的,將來就是我們的產業;今天在聖靈裡所得著的一部分,將來要完全得著。當神的計劃成功的時候,我們要得著完全的產業。
神向亞伯拉罕顯現,亞伯拉罕就築了一座壇。這裡的壇不是獻贖罪祭的壇,這裡的壇乃是獻燔祭的壇。贖罪祭是為著我自己贖罪,燔祭是將我自己奉獻給神。這裡的祭壇不是指著主耶穌怎樣替我們死說的,乃是指著我們怎樣將自己奉獻給神說的。這裡的祭壇,就是羅馬十二章那一類的祭壇——「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乃是理所當然的」(1)。神的慈悲預備了主耶穌替我們死,神的慈悲預備了十字架將我們和基督一同釘死,神的慈悲預備了十字架對付了魔鬼,神的慈悲預備了生命活在我們裡面,神的慈悲也要將我們帶到榮耀裡去。是因為神諸般的慈悲,所以,你要將你自己當作活祭獻給神。
獻燔祭有一件事是很有意思的,就是你如果是有力量的人,你可以獻一隻牛作祭;你如果沒有力量獻牛,就可以獻上一隻羊;你如果沒有力量獻羊,就可以獻上斑鳩或是雛鴿(利一3,10,14)。但是,不論你獻牛,獻羊,或者獻斑鳩、雛鴿,總要把全只獻上。你不能獻上半隻牛或者半隻羊。神所要的都是整個的,神不要一半的奉獻,神不要不完全的奉獻。
燔祭放在壇上作什麼用呢?是要把它完全燒了。人以為奉獻給神就是為神作這個作那個,但是神的要求乃是焚燒。神不是要一隻牛去為祂耕地,神乃是要這隻牛放在壇上燒了。神不是要我們的工作,神乃是要我們這個人,要我們把整個人都獻上,為著祂燒了。祭壇的意思不是作工,乃是為神活著;祭壇的意思不是忙碌,乃是為神活著。所有的活動不能代替祭壇,所有的工作不能代替祭壇。我完全為神活著,這才是祭壇的生活。新約裡的祭,就是羅馬十二章所說的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不是像舊約裡那樣燒一次就完了。我們是天天在祭壇上燒,而又是活的。是一直活的,又是一直燒的,這是新約裡的祭。
神向亞伯拉罕顯現一下,亞伯拉罕就有奉獻。你看見了神,你也就要完全奉獻。人不可能看見了神,還是冷冷的坐在那裡。遇見了神,接下去就是祭壇;知道了神的恩典,接下去就是奉獻;看見了神的慈悲,你就成了活祭;蒙了主的光照,你就要說,「主阿,我當作什麼?」
亞伯拉罕沒有聽過這些道理,亞伯拉罕沒有受過人的鼓勵,但是亞伯拉罕看見了神,亞伯拉罕就立刻為著神築一座壇。哦,弟兄姊妹,奉獻是自然而然的事。一個遇見神向他顯現的人,絕不會沒有意思為著神而活。神一向他顯現,他就完全為著神。亞伯拉罕是如此,教會二千年來,每一個遇見神的人也是如此。
——選自《因信而活》
平臺邀稿Contributions are welcome歡迎弟兄姊妹向本平臺投稿。內容包括:得救見證、經歷分享、真理信息、職場信仰、基督家庭、親子教育、專項成全等;投稿郵箱見底部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