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底頂遠望
裝備置辦,選對比買貴更重要。
要想選對,就需了解路況環境,多聽他人意見。
雪線之上出品
要想船底頂畢業你該帶什麼裝備
16:30來自雪線之上
本文語音版
船底頂,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羅坑鎮,最高峰海拔1586米,被譽為廣東山友的「畢業路線」,最大的特點就是虐:
線路長35公裡,1300米爬升,需2天完成;
多雨,戲稱「十船九雨」,冬季還會碰上霜凍;
地貌複雜,需要經過草甸、亂石坡、涉水過河、懸崖、密林等地形
要想完成這樣一條路線,在體力上做足準備的同時,裝備上也要帶足帶夠,具體該怎麼做?
讓多次去過船底頂的領隊告訴你。
帽子(必須)
地處低緯度、亞熱帶地區的船底頂,不是下雨就是豔陽高照,強烈的日曬很容易讓人汗流浹背,睜不開眼睛。
遮陽帽——一頂寬簷帽可以在小雨的時候防止雨水流入眼睛,也能在烈日當頭時防曬,如果嫌熱,可以選擇空頂帽,帽子最好有UPF30或UPF50+的標誌,能防紫外線。
能夠遮擋頸部的寬簷帽,@sundayafternoon
UPF50+標誌,帶有此標誌能帶來更好防紫外線效果
抓絨帽——11月~3月,氣溫降低且可能遇上大風,保暖就顯得比較必要,一頂抓絨帽勝過多穿一件衣服,值得攜帶。
速乾衣(必須)
船底頂夏季氣溫高達25~30℃,溼度大、潮溼悶熱,所以需要選擇速幹長袖/短袖,聚酯纖維或者羊毛材質,吸溼排汗透氣快幹。
不要穿棉質衣服,純棉的衣服比較容易吸汗但不透氣,這樣所吸的汗水就不能較快地蒸發。運動時很快便會使衣服變溼,黏在身上很不舒適,而且不容易幹。
軟殼衣(必須)
4~9月船底頂晚上溫度10℃左右,需要一件衣服保暖,10~3月白天溫度15~20℃,需要穿一件防風外套。
軟殼應對這樣的情況比較合適,軟殼兼具抓絨衣和硬殼(衝鋒衣)的特點,具有保溫、透氣、防風、抗水、彈性等功能,白天穿不會悶,晚上還能用作保暖。如果是穿硬殼,白天會覺得悶,晚上營地保暖比軟殼也差一些。
速幹內褲(必須)
2條吸溼排汗的速幹內褲,以保持身體的乾爽。帶兩條速幹內褲主要是用於登山結束後,下到農家洗澡衝涼後換洗用,另外每個人對於衛生都有自己的標準,運動出汗後,有些人是必須換洗的。
速幹褲/軟殼褲(必須)
4~9月適合速幹褲,推薦兩節速幹褲,在涉水的時候可以取下一節變成短褲。褲子建議帶兩條,因為很容易被樹枝和石塊刮破(尤其是開心大斜坡),也可以選擇白天穿速幹短褲,夜裡換上一條速幹長褲。
10~3月適合軟殼褲,既可以防風,又有一定的保暖作用。
保暖排汗褲(必須)
4~9月,三季排汗褲可以夜裡在營地穿,10~3月「上船」必備四季保暖排汗褲。
白天運動過程中新陳代謝加快,促進血液循環釋放熱量,基本不會感覺冷,所以一般在晚上休息時穿上。晚上溼冷,而且可能有大風,抓絨/保暖褲在營地或者睡覺時穿上可以保暖。
防水中幫徒步鞋(必須)
應選擇一雙中幫、防水透氣、抓地力強的徒步鞋。鞋底最好是V底(Viaram),能提供良好的抓地力;防水透氣的鞋面可以從容走過各類坑窪路段並保持足部的乾爽;中高幫也是給我們腳踝一個包裹支撐性,在凹凸不齊的路面不會容易扭傷腳踝,春夏季登山中高幫還能防止蛇蟲咬傷。
地形複雜,需保護雙腳——船底頂地貌複雜,第一天需要有碎石路和亂石陣,還需要過一條大約3~4米寬的小溪。第二天有碎石坡,還有一段下雨後特別溼滑的石頭路,以及3次涉水過河(前兩次3~4米寬,後一次10米寬)。
亂石坡,@藍調LD
一些輕量化玩家會選擇越野跑鞋 + 防水襪的方法,這樣可以減輕足部負擔。
溯溪鞋(選帶)
攜帶一雙溯溪鞋,過河時候防滑且不溼腳,同時也可作營地鞋,提升營地舒適性。光腳過河容易滑倒,如果是穿徒步鞋涉水,河水灌入鞋中難免溼腳,溼腳首先會很悶不舒服,其次很容易導致足部水泡的產生。
有涉水路段——雨季的船底頂需要涉水,以羅新線為例,從亂石坡起點開始,行進半個小時左右,沿著山間溪流往上走,雨季時河水深度可達大腿。下山經水電站,有一條寬3米的溪流,水深至小腿高度,水流較緩無暗流,水底會有一些比較尖銳的石頭或者玻璃等利器會對腳部造成傷害。
電站過河處,如果水大,有溯溪鞋會更加方便,@藍調LD
速幹襪(必須)
帶上2雙中高自然纖徒步襪,親膚透氣,舒適柔軟,自然速幹。
潮溼環境,兩雙宜替換——「十船九雨」,選擇帶兩雙襪子也是防止下雨溼腳後可以替換,如果足部起水泡,處理完後,也要換上乾淨的襪子,以防傷口感染。
羊毛襪(選帶)
10~3月前往,建議攜帶1-2雙羊毛襪,透氣、保暖,1雙可以在睡覺前更換,為足部保暖,另一雙可以在徒步時穿著(也可以選擇穿速幹襪)。冬季夜晚氣溫可能逼近0℃,晝夜溫差大也會達到6~8℃。
手套(選帶)
戴手套可以保護雙手不被鋒利的石頭割破,船底頂環境潮溼蛇蟲多,手套也可以避免爬石頭的時候被蛇蟲咬傷。
亂石坡經常藉助雙手——船底頂最著名的莫過於亂石坡了,羅新線走完水渠開始上3公裡的亂石坡,一共分為兩段,第一段長且碎石路面多,容易滑。爬到埡口開始第二段亂石坡,坡度較陡使用登山杖極為不方便,所以山友們在走亂石坡的時候經常會手腳並用的去攀爬。
第一天上午要爬的亂石坡,有手套能防止劃傷和蛇蟲,@藍調LD
背包(必須)
以船底頂傳統「羅新線」為例,2天一晚的行程一般38-60升背包都可以滿足。背包一定要選用專業戶外品牌的背包,有背負設計背起來會輕鬆很多。
背包容量不夠時,切勿把大件物品(睡袋、帳篷等)外掛,在鑽林子碎石坡的時候,大的外掛物件很容易掛住石頭,導致人摔倒或是石頭跌落砸傷他人,比如下面做法就是錯誤的:
錯誤方法,背包容量不夠時,切勿使用大件外掛的方式解決,@RhyNong菌
帳篷(必須)
三季帳篷就能勝任,圓頂帳、魚脊帳、隧道帳、金字塔都可以,重量應控制在2公斤以內,不要使用自開式的公園帳(自重高,體積大,不抗風,防雨性能差)。
船底頂最高峰露營,營地比較平整,沒有避風的遮擋物,夏季夜間溫度在20℃,秋冬季夜間溫度在10℃左右,春夏季多雨且蚊蟲多,晚上風力最高可到7~8級。
船底頂山頂營地情況,@賀巽
睡袋(必須)
4~9月份適合用舒適溫度10℃的睡袋。10~3月適合用舒適溫度0℃的睡袋。女性體質偏寒,溫標標準可以再高一點(4~9月5℃,10~3月-5℃)。
船底頂望頂營地有簡易住宿,建議自己帶睡袋或者是睡袋內膽,保證衛生。
睡墊(必須)
夜晚露營,睡墊是個人必備用品,泡沫睡墊或者充氣睡墊都可以。睡墊的R-value(隔熱係數),5~8月「上船」建議在1以上,9~4月「上船」建議在2.5以上。
船底頂營地相對比較平整,但也會有昂首挺胸的石子,因此5~8釐米厚的充氣睡墊肯定要比3釐米厚的泡沫墊舒服。泡沫睡墊需要外掛在背包上,船底頂路線有些路況需要鑽小樹林,外掛的話容易掛包;充氣睡墊可以收納進包裡,可以避免鑽林子掛包。
登山杖(必須)
登山杖在船底頂使用路段多,可以說除了爬亂石坡不需要使用登山杖,其它所有路況都需要,尤其是從開心大斜坡到高樟頂,幾乎全為下坡路段。
如果不使用登山杖,膝蓋的半月板會不停的摩擦,長時間的摩擦會導致半月板損壞。使用登山杖,上山使用可以借力、保持重心平衡,下山時可以有效減緩膝蓋的損害。
船底頂有大量上下坡路段,利用登山杖能省力和緩衝,@Routard
2019年11月帶隊船底頂,就有一位隊員沒有帶登山杖,年輕、體力好、認為登山杖是老年人使用的,堅決不需要,負重30多斤,無護膝。第二天下開心大斜坡,下完之後走兩步就痛,後面的大長坡全程由尾隊攙扶下來。
雨衣(必須)
雨衣必備。小雨,中雨,大雨到傾盆大雨這裡都有,而且每次下雨總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現在很多雨衣還可以當成天幕使用,一物多用。如果只帶衝鋒衣,一般建議衝鋒衣的防水指數在20000mm以上。
十船九雨,雨衣是必備品,@RhyNong菌
不穿雨衣的話,不只是淋溼那麼簡單,還有可能導致失溫,說一個個人經歷:2019年3月份走聯山B線,進山當天(八點)陰雨朦朦,果不其然走一段熱身時就開始下雨,從小雨到暴雨,一直持續到下午四點鐘。當時因為穿戴雨衣不方便鑽林子就疏忽了。
結果淋了一天雨,到了營地衣服有點透,褲子鞋子全溼,同行同帳的一位夥伴出現輕微時失溫狀況(渾身顫抖不停,手腳僵硬,身體感到寒冷),催促他趕緊把身上溼的衣服換下,裹上救生毯防止熱量流失,喝熱水,吃補充能力的食物,最終才沒有讓情況惡化下去。
頭燈(必須)
應攜帶一個亮度在150流明以上的頭燈。如果沒有在預定的時間到達營地,走夜路時需要用,在營地煮飯時用得上。
水袋(選帶)
行進過程中水袋喝水很方便,尤其是在碎石坡優勢非常明顯,有些人可能不習慣用水袋,更喜歡用礦泉水瓶掛在肩帶上,因人而異。
藥包(必須)
藥包是必須帶的,一路上沒有醫療機構,也不同於景區有救援隊伍,最常見的傷病就是感冒、發燒、扭傷、擦傷、蛇咬、落石砸傷、中暑等,如果發生以上這些傷病,都需要先自行處理,等下山再去醫療機構,以防傷勢加重。
繩索(選帶)
領隊可以帶一條長度30米,直徑6MM的靜力繩,一些路段可以用來搭建保護點,如果有隊員受傷無法行動,可以用樹棍加攀巖繩自製一個簡易擔架,所使用的繩子必須經過CE或是UIAA認證,確保強度足夠。
通過斷崖需要繩索,也可以從旁邊小路繞下去,@藍調LD
爐具(選帶)
儘量攜帶體積小、重量輕的爐具,晚上燒水需要用,可2~3人共用。
套鍋(選帶)
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帶,可2~3人共用。
淨水器(選帶)
望頂營地有水源,建議使用淨水器過濾+燒開後再飲用,可2~3人共用。
護膝(選帶)
船底頂第二天下坡路段比較多,護膝能有效對關節進行制動,減少其移位與壓力,如果膝蓋正直壯年可以選購運動桶狀護膝。
頭盔(選帶)
頭盔主要就是在亂石坡的時候才會用到,亂石坡的小石頭還是比較容易鬆動,帶著頭盔會放心一點,過了亂石坡基本就用不到頭盔,這個時候就會感覺有點累贅。
通過碎石坡路段可以戴頭盔,@輝輝輝機
食品(必須)
應攜帶2頓早餐 + 2頓午餐 + 1頓晚餐 + 1頓備用餐,如果上山前在山腳農家吃早飯,早餐可以少帶一頓,晚餐應該帶的豐盛一些。
可以考慮帶茶或速溶紅糖薑湯,夜晚在營地禦寒用。
寫在最後
走船底頂,要帶的裝備就是這些啦,為了方便大家準備,文末大家列出一張表格,希望各位山友「上船」快樂,順利畢業。
除了這些,你覺得還應該帶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