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想進入五常的印度,在二戰有什麼可以比肩中國的特殊貢獻?

2020-11-24 飛花逐月大帝

說到這個問題,其實開始我想笑,嚴格地說,印度對二戰什麼貢獻都沒有!因為當時壓根沒有印度這個國家。現在的印度,是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以後才獨立的,並於1950年1月26日才成立印度共和國。

所以說,二戰期間印度的不存在的,印度次大陸還是英國人的殖民地。因此,標準的說法應該是英屬印度對二戰的貢獻,更為貼切。

概念我們搞清楚了,那麼我們就談談這個英屬印度對二戰的貢獻(為了敘述方便,後面統一用印度代替英屬印度)。

二戰期間,實際上印度還是有一個爭取獨立的組織,就是自由印度臨時政府,辦公地點在安達曼群島,人口33000人,這個所謂的政府是親日派,它的結局我們後面會隨機帶上。

二戰期間,在印度次大陸唱主角的還是英屬印度政府,其它那些組織都不值一提,連存在感都沒有。

印度對二戰的貢獻,有三個方面。

第一、就是有高達4億的龐大人口資源,可以為盟軍提供兵員、後勤人員等等。

關於這一點,我們展開詳細說一下。

1939年9月1日,二戰剛剛爆發後,印度總督林利斯戈就宣布印度進入戰時狀態,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可以隨時調配印度豐富的戰略資源。

但這惹惱了爭取獨立的印度國大黨,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做並沒有徵求印度人民的意見,但英方認為,徵求你的意見?你想多了吧?於是,雙方鬧得是不可開交,英國人還把甘地、尼赫魯等抓了起來。最後,印度國大黨隨即採取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形式,爭取獨立。

在彈壓了印度人的反抗之後,英國人徵召了約250萬名印度士兵加入到了英軍隊伍,組成了規模龐大的印度師。在北非戰場、歐洲戰場、太平洋戰場和緬甸戰場,都可以看到印度士兵的身影。

一般情況下,平均一支英軍部隊,往往由1個英國師、3個英屬非洲師、5個英屬印度師組成,自然,這裡面起主要作用的還是英國師,打醬油的非印度師莫屬,因為這些印度人上戰場就是來逗比的,打死得多,幹壞事的比幹正事的多。也就是乾乾後勤還勉勉強強湊合,英國人拉他們上去,純粹就是虛張聲勢而已。

比哈爾軍團,就是誕生在這個時候。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印度師主要組成人員是錫克教、穆斯林等非印度教徒,因為印度教徒只想著獨立,配合去當兵的很少,只有印度教的剎帝利這部分人參軍的比較多些,這類種姓在印度本身就是從事軍政的種族,參軍正好與其身份相符。

第二、印度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可以為英國提供戰爭所需的戰略物資,如糧食等等。

兵員有了,戰爭物資也是必不可少,這方面印度可提供的還是比較多的,對支撐戰爭起了不小的作用,最起碼比印度師起的作用大很多。

當然,英國人在徵集戰爭物資方面的做法也不光彩,要不然印度人也不會極力反對。

一方面英屬印度政府採取增加稅收和發行公債的辦法籌措軍費,另一方面是利用協議,把戰爭軍費轉嫁到印度,說直白點就掠奪性的搶奪。

二戰爆發後,英國先是在印度發行了10億英鎊的戰時公債,然後英國政府與英屬印度政府籤訂了負擔國防經費的"財政協定"。根據這一協定,印度殖民地承擔了絕大部分軍事費用,由此造成開支劇增。軍費佔預算的比重由二戰爆發前的40%增加至79%。

在戰時政策的控制下,英國從印度殖民地獲取了豐厚的物資,諸如燃煤、鐵礦等礦產資源,還有大量的農產品、橡膠、木材等等。

正是這些戰略資源的支撐,讓英國在歐洲戰場得以喘息,頂住了德國的瘋狂進攻,否則,英國的前途如何,還真是兩說。

當然,這樣一來,也造成了印度物質的貧乏,糧食與生活必需品奇缺。

第三、建立駝峰航線,成為支援中國抗戰的物資中轉站

印度為連接中國戰場與歐洲戰場之間的中轉站,把歐洲戰場所需的物資從中國運往印度中轉,把中國需要的物資通過印度轉運到中國戰場。這就是著名的駝峰航線,當然其主要作用還是把盟國的戰略物資提供給中國,支援中國的抗日戰爭。

印度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的戰略大後方,也和當時的國際環境有關。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又進攻佔據了馬拉西亞、新加坡、緬甸等地,近在遲尺的印度已經處於日軍的威脅之下。

各方勢力對印度人的拉攏

這個時候的印度,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各方極力拉攏的對象。首先自然是日本人,他們拉攏的對象就是自由印度臨時政府。在1944年的英帕爾戰役中,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的國民軍就參加了這次戰役,不到10萬人兵力就被盟軍幹掉了1萬多。

德國人也看上了這些印度人,畢竟他們也是希特勒口中的雅利安兄弟嘛。但這些去德軍服役的、由自由印度臨時政府提供的印度兵,根本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德軍的指揮官就沒有一個願意去指揮帶領他們的,因為感覺這份差事是對他們能力的侮辱!

這些印度兵利用其德軍士兵的身份,在負責防守比斯科灣海岸線時,並沒有把精力放在作戰上,而是整天在法國觀光、喝酒,找女人。由於這些印度士兵在法國的胡作非為惹惱了法國人,法國遊擊隊還擊斃了一個印度士兵,這傢伙也是印度軍團唯一喪命的人。

沒辦法,德軍只好解散了這些沒有任何本事的印度兵。有這樣一句話形容這些印度兵:二戰三年零傷亡,上了戰場就投降,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是100%的投降率。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戰爭時,印度人是那麼地不經打了,因為他們有一脈相承的優良傳統。

當然,盟國方面也沒有放過對印度的拉攏

雖然此時還是英國的殖民地,但羅斯福為了削弱英國的影響,極力讓印度獨立,而蔣介石也於1942年2月不辭辛苦地跑到印度,見了印度總督和印度國大黨的一幹領袖人物。一個目的,就是確保印度作為對中國支援的渠道地位的穩固,因為此時的緬甸已經被日軍佔領,印度成了唯一的外來物資中轉站,一旦印度落入日本手裡,中國的外援渠道就被全部切斷了,這對中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蔣介石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印度人支持英國,支持作為中國的物資中轉站,中國支持印度先取得自治地位,戰後支持印度獨立。

為此,蔣介石還在加爾各答發表了《告印度國民書》,公開闡明自己的主張,一方面希望印度跟盟國合作,另一方面希望英國儘快同意印度的要求。

蔣介石這次很聰明,一下子得到了羅斯福和印度人的肯定,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於當年11月建立了很快喜馬拉雅山的駝峰航線,大量的槍械、彈藥、零件、藥品等物資,自印度運抵中國的西南地區,有力地支援了中國的抗日戰爭。

第四、印度在緬甸作戰期間,是中國遠徵軍的大後方

1942年3月,中國遠徵軍入緬發起滇緬路作戰。失利後大部分退回雲南一部撤至印度蘭姆伽並以此為基地,這些中國軍隊在英美的幫助下,在印度境內做休整補充。而印度的麗都,則是國民黨空軍的集訓地。

抗戰後期,中國遠徵軍以印度和雲南為基地,擊潰了緬甸境內的日軍,確保了中國大後方的安全。

因此,從以上四個方面來看,印度在二戰期間,還是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一定貢獻的,但大多數都是間接貢獻,因為直接上戰場的印度兵實在太差勁了,不管是盟軍還是軸心國的軍隊,對這些印度兵只有一個詞:要不起!

和中國對二戰的貢獻來說,幾乎不值一提。

相關焦點

  • 法國和印度對二戰的貢獻相差無幾?為何法國是進五常而印度沒有?
    但是,我們發現,法國和印度對二戰的貢獻實際上差不多,但是最後法國成了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而印度至今都在削尖腦袋要進五常,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這是為什麼呢?當然,一定會有人對此表示質疑,法國和印度貢獻差不多?印度有貢獻嗎?我們來好好盤一盤。先說法國。
  • 為二戰和平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聯合國五常名不虛傳,都有什麼權力?
    所謂權力越大責任越大,聯合國五常通過聯合國平臺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至於五常有多厲害以及權力之類,下來我們來做一下簡述。聯合國五常:聯合國是二戰體系下的主權國家組織。1945年6月26日,舊金山制憲會議圓滿結束,《聯合國憲章》正式籤署。
  • 聯合國五常有多厲害?如果五常不復存在,世界局勢將有什麼變化?
    它下屬的安全理事會,有五個常任理事國,這五個國家都是反法西斯陣營的中堅力量,也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有著突出的貢獻。 起初,它們分別是美國、英國、法國、"中華民國"以及蘇聯。新中國成立之初,始終不為西方社會所接納,所以在國際社會代表中國形象的,始終都是偏安一隅的蔣的政權。
  • 「既然法國可以,為什麼印度不行?」
    而五大常任理事國的設立,既是為了給予「二戰」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五個國家以特殊的權力,同時也在維護世界和平上賦予這五個國家更大的責任。基於上述原則,印度想要入常似乎有些痴心妄想,畢竟在那場人類文明的大浩劫中,印度的存在感不高。彼時的印度,僅僅是以大英國協一部分的身份參加了「二戰」中亞洲的小部分戰場。
  • 美國強拉中國入五常,蘇聯拒絕,法國二戰表現抱歉為啥也能進五常
    現在的聯合國五常,基本上地球不毀滅,它就不會出現變動,印度和日本都呼籲申請了多少次了,別說你和五常之間的誰有仇,就算是關係鐵沒實力也不行。首先這5個國家不會退出五常,聯合國是二戰之後雅爾達會議確定的戰後國際框架,當時參加雅爾達會議的三巨頭就是美國,蘇聯和英國,但是在最後確認常任理事國名單是英國和美國就有些猶豫了。美國英國和蘇聯三國的實力相差懸殊,美國經過二戰徹底確定了自己的國際地位,所以通常情況下很多事情都是他說了算。
  • 印度屢敗屢戰,堅持申請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五常輪流進行否決
    常任理事國擁有很多至高無上的權力,比如,安理會就非程序問題投票表決時,只要一個常任理事國不同意,決議就不能通過,這就是一票「否決權」,這可以說是在全世界具有絕對權威。除此之外,還可以合法擁有核武器,這一點雖然沒有在聯合國憲章中明確,但已被全世界默認。正因為五常國家擁有這兩大讓人眼紅的權利,所以,加入五常是大多數國家的終生夢想。
  • 二戰時,法國只堅持40多天就被「團滅」,為何還能入聯合國五常?
    眾所周知,聯合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主權組成的國際組織,目的是為了維護國際的和平與安全,迄今為止聯合國已有193個會員國,而常任理事國為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常任理事國是二戰的五大戰勝國,在二戰後有最強的軍事實力,同時在聯合國有著一票否決權。
  • 法國在二戰中,僅僅抵抗了38天,卻為何戰後成為了聯合國五常?
    當時,同盟國與軸心國主要在東歐蘇聯戰區、太平洋戰區,以及東亞中國戰區激戰。由主要戰區來看,其實有中美蘇組成「三常」核心就可以了。只是,美國作為當時的新興國家,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通過二戰,不但可以削弱德、意、日等軸心國的勢力;同時,還可以同時削弱英、法、荷蘭等老牌殖民主義國家的力量。
  • 二戰法國表現極差,卻還能入選聯合國五常,靠的不僅僅是運氣
    二戰中的法國確實很坑,依託著馬奇諾防線以及強大陸軍的法國,一度是歐洲制裁德國的希望,有法國在,西歐就是安全的。但是,誰也沒想到,德軍從開戰到投降只用了短短38天,就越過馬奇諾防線,對法國南部進行了橫掃,兵臨巴黎城下。而貝當政府,在德軍進攻巴黎前,舉起了白旗。就這樣,德意志第三帝國重現昔日普魯士王國的榮光,更洗刷了當年一戰的恥辱。
  • 二戰閃電投降的法國為何能混進聯合國?美英蘇三國博弈的結果
    二戰閃電投降的法國為何能混進聯合國?美英蘇三國博弈的結果二戰結束後,在英美蘇三國的籌建下成立了聯合國,管理世界。當時的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為英、美、法、蘇(現在的俄羅斯)、中,我們通稱為「五常」。眾所周知,常任理事國具「一票否決權」,聯合國做任何決定,必須要讓五常全部同意才可以,否則都不算數。可以說五常的權力是相當大的。
  • 莫迪聯合國叫屈:到底什麼時候讓印度參與決策?一票否決權了解下
    加入聯合國安理會成為常任理事國一直是印度「夢想中的事情」,在印度看來,其GDP總量已經超過英國,完全有資格「替代」英國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資格。為此,印度曾多次聯合其他希望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國家一起向聯合國「請願」,但最終都未能成功。
  • 四票通過一票否決,印度數次入常卻都失敗,五常國家這麼有默契?
    「五常」在聯合國中的意義非同小可,一直以來都有很多國家希望進入「五常」來證明自己,而日本和印度更是其中的常客。尤其是印度,素來有著不知從何而來的「迷之自信」,認為自己有與現任「五常」國家的一較之力,因此常常提出要加入聯合國「五常」,也擁有「一票否決」的權利。
  • 聯合國五常到底有多厲害?就算是排名靠後的兩國,他國也難以撼動
    並且為世界的和平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聯合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是與日俱增的,在聯合國最初成立,籤條約的時候,僅有50個國家參與進來了,聯合國走到今天已經擁有了193個成員國了,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在其中,在這之中,還有五個成員國的身份比較特殊,是常任理事國,是「扛把子」般的存在,這幾個國家都是二戰中主要的戰勝國:中美俄英法。這個常任理事國自然不是想當就能當的,至於為什麼這五個國家能當,肯定是有由來的。
  • 法國在二戰38天就亡國了,為何它還是五大常任理事國?
    在二戰後,作為非洲最大的國家,法國的影響力遠比印度這種殖民地強得多,有聯合國的時候,印度還跟巴基斯坦一起過日子呢。在二戰之後,為了能夠順利分贓,美蘇搞起了聯合國,為了能夠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英國人和中國人也得出現在常任理事國的位置。
  • 為什麼有人說聯合國五常是「五大流氓」(中國不是)
    聯合國成立於 1945 年 10 月,也就是二戰剛結束的時候。二戰時越南被日本佔領,日本戰敗後英國和中國分別派兵進入越南南北兩部接受日本投降。法國為了重獲越南這個殖民地,於是在英國的協助下派兵到達越南南部。九月底,也就是聯合國馬上就要成立的時候,法國開始在西貢武裝挑釁。到 1946 年,越南的胡志明號召全國抗戰,戰爭爆發。此時法國已經是聯合國五常了。
  • 二戰中法國表現很差卻成為聯合國五常,這幾個原因才是重點
    戰爭期間不管是被強迫還是主動與德軍有染的女性至少有八萬人,德國戰敗後她們都被剃成光頭上街遊行,許多女性在此期間被凌辱致死。自己沒保護好自己國家的女性,卻還要讓她們給歷史背黑鍋。那麼在二戰中沒有突出表現的法國,何德何能位居五常?
  • 二戰中,有如此表現的法國,為何能在戰後躋身聯合國五常?
    法國一直以來都是歐洲大陸上的傳統強國,尤其是在第二次大戰前夕,其整體軍事實力幾乎可以說是冠絕整個歐洲。當時法國擁有最鋒利的矛和最堅固的盾:法國擁有超過300萬的常備軍隊數量居於世界首位,其陸軍更配備有大量坦克與火炮的摩託化部隊,有著「歐洲第一陸軍」的稱號。
  • 可以與好萊塢電影成就比肩的印度電影
    一、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2016年人口統計數據,印度人口為:13.26億人。二、印度是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多民族國家。其中印度斯坦族、泰盧固族、孟加拉族、馬拉地族擁有印度70.2%的人口。三、印度的宗教文化盛行。
  • 五常是怎樣被遴選出來的?哪個國家是幸運兒
    倫敦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廳可以說是一個具備劃時代意義的地點,因為在這個地方的1946年1月10日開辦了一場非常特殊的會議,這個會議一共有51個國家出席。與此同時這個會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號,那就是第1次聯大會議。
  • 二戰中法國打得那麼「菜」,為什麼還能成為五常之一?
    法國憑什麼成為五常之一?這其實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五常,就是五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保留最強軍事實力,而且在聯合國有一票否決權。這一點大家都比較清楚。五常在二戰戰後出現,一般都是戰勝國擔任,一定程度上是大國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的體現。法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