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音未來Live演出(圖源:初音未來官方微博)
作者:趙思強 本文來源:刺蝟公社 (ID:ciweigongshe )
當我們嚷著要過自己的第N個「18歲生日」的時候,初音未來在8月31日度過了自己的第11個「16歲生日」。
很難想像這個開啟了虛擬偶像時代的雙馬尾少女,已經陪伴所有喜歡她的人,走過了整整11個年頭。11年可以讓一個小學生變成大學生,也可以讓一個大學生為人父母,但初音未來還是一如11年前的樣子。
看看當年和《甩蔥歌》一同流傳在大街小巷的中文流行歌吧:《今年你要嫁給我》,《富士山下》,《香水有毒》......似乎每一首都能把你拉回到那個手機很難上網、辣條只要五毛錢、全民都在期待北京奧運會的年代。是的,初音未來就誕生在那個已經十分遙遠的2007年。
如今,初音未來不再是光杆司令,在她背後,是一整個虛擬偶像帝國的崛起,虛擬偶像如今已經變成了二次元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公司不斷開發新的技術,推出新的概念,不斷地向「世界第一公主殿下」——初音未來發起挑戰。
1962年,誕生過兩萬五千多項專利的貝爾實驗室裡傳出一陣音樂,一個似乎使用了「Auto tune」的電流感十足的男聲,唱著一首送給「他」的愛人的情歌。
但很遺憾,「他」是沒有機會和這位心愛的姑娘出去約會了,因為「他」只是一臺大型計算機,名字叫做IBM 704,「他」演唱的這首《Daisy Bell》,成為了世界上最早利用電腦合成出人聲演唱的歌曲。
進入21世紀後,電子音樂製作技術愈發成熟,山葉的VOCALOID系列語音合成軟體出現,在初音未來之前,她的製造者Crypton也已經推出了「 MEIKO 」、「KAITO」兩款VOCALOID,但都沒有引起太大反響。
直到初音未來橫空出世。這個身穿制服、扎著長長綠色雙馬尾的二次元少女,迅速捕獲了一眾宅男的心,發售兩周,「 VOCALOID2初音未來」就至少賣出了 3500 張,一個月內,Crypton的市場佔有率由6%飆升至33.9%。一年後,「 VOCALOID2 初音未來」賣出了破紀錄的 4.2 萬張。
和她的兩個前輩相比,初音生在了社交媒體興起的好時候,2007年,日本著名彈幕網站niconico剛剛成立不到一年,Youtube也才兩歲,UGC內容生產初具雛形,初音的出現為每一個人都提供了絕佳的創作素材。
「沒有氣息限制,沒有音高限制,沒有風格限制」,能夠唱出任何歌曲的初音掀起了一場全民製作熱潮,《世界第一公主殿下》《甩蔥歌》《千本櫻》等多首作品廣為流傳。許多音樂製作者和團隊也因製作初音未來的歌曲而走紅,比如Ryo,supercell等。
2009年,初音舉辦首場演唱會;2011年7月2日,初音在洛杉磯舉辦自己的首場海外演出,這次演唱會預售票兩周賣光,到場人數達6000人,2013年8月30日,在橫濱舉辦的「魔法未來」演唱會,號稱是史上最大規模的初音未來演唱會,之後「魔法未來」也成為了初音每年的固定項目。
初音未來就像是一個的精美容器,來自全球的粉絲們在守護她完美外在的同時,也不斷地向裡面填充屬於自己的內容,賦予她新的魅力。美國流行文化和流行音樂評論家林賽·佐拉茲曾撰文說,粉絲們在應援初音,其實也是在應援他們自己。
在音樂之外,粉絲們也和喜歡其他二次元人物,或現實偶像一樣,製作和初音相關的圖片、視頻、手辦等,無所不用其極地表達他們對初音的喜愛,初音變成了真正意義上「被創造出來」的偶像。
一個真正的偶像背後必然是極高的商業價值,出唱片,開巡迴演唱會,接代言,初音在這幾年走得順風順水,這兩年國內總提起的「出圈」,初音早就做到了。
2011年,初音在洛杉磯的演唱會舉辦不久,谷歌瀏覽器便宣布聘請初音未來作為代言人,豐田聘請初音作為卡羅拉系列的第11代新車型的代言人,力士也邀請初音未來和「黑寡婦」斯嘉麗·詹森一起拍攝廣告。
在國內,各家公司也紛紛想要借勢初音的影響力,小米發布了6x初音未來限量版手機,騰訊推出音遊《初音未來:夢幻歌姬》,愛奇藝更是連續四年直播初音未來的演唱會。
到現在,初音已經俘獲全球6億的粉絲,代言過上百家品牌,身家超過百億日元(約6億人民幣),初音的成功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來虛擬偶像背後無限的潛力。
11年,足以讓一個產業從無到有。根據Cyber-Agent的數據,日本國內的虛擬偶像市場規模在2017年為219億日元(12.7億元人民幣),相較於2016年增長2.2倍,而在國內,也已經有至少30名虛擬偶像,2017年一年內就誕生了14名虛擬偶像。但有媒體報導稱,目前只有「洛天依」一名虛擬偶像開始盈利。
洛天依是初音未來在「V家」的後輩,也是V家的第一個中國成員,在她剛剛「出道」的2012年,國內的虛擬偶像市場一片空白,洛天依在最開始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甚至原本的版權所有者——YAMAHA也覺得洛天依不具備發展前景,乾脆把版權賣給了上海的一家公司。
up主ilem調教洛天依說相聲
但隨著整個國內二次元產業的逐漸成熟,越來越多的平臺和資本開始關注到虛擬偶像在進軍二次元中的重要戰略地位,2016年小年夜春晚,洛天依登上了湖南衛視與楊鈺瑩合唱了一首《花兒納吉》。實現了虛擬偶像第一次在國內走上主流舞臺。2017年,up主ilem製作的洛天依歌曲《普通disco》被李宇春、汪峰等主流歌手翻唱,虛擬偶像與大眾之間的「次元壁」被進一步打破。
2017年6月17日,洛天依和她同公司的另外五位虛擬偶像,在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舉行了萬人演唱會。預售的1280元SVIP門票上架後在3分鐘內被搶購一空,演唱會上座率高達八成,與A站合作的在線直播觀看人數也突破了百萬。
在商業運作上,洛天依也和初音一樣日愈成熟。據數娛夢工廠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12月18日,洛天依2017年一共接了10例品牌廣告和遊戲代言,涉及的品牌包括長安汽車、光明乳業、森馬休閒服、百雀羚護膚品、肯德基等。
洛天依的成功也讓更多的人看到了虛擬偶像的發展前景,在第一季《明日之子》裡讓薛之謙氣到摔話筒的荷茲;5萬網友圍觀吃雞的虛擬偶像And2girls安菟女團成員夏行美;被指外形抄襲初音未來的東方梔子等等,雖每個角色都褒貶不一,但至少能看到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在這個領域做出嘗試。
國內虛擬偶像名單(部分),數據來源:天眼查
11年過去,整個行業對於虛擬偶像的認識,也不再僅僅是像初音這樣純脫離官方控制,完全由粉絲塑造形象的虛擬偶像,各家公司都紛紛在運營模式上做出創新。
例如偶像大師和《Love live!》。偶像大師從遊戲入手,讓玩家扮演偶像公司的製作人,運營偶像公司,每年會和AKB48系真人偶像一樣,舉辦總決選,選出最受歡迎的角色,出道,發唱片。
而《Love live!》則利用高水準的人設、歌舞和動畫製作吸引了眾多粉絲,並且使用了「聲優出演演唱會」這樣的二次元三次元聯動方式,讓粉絲在喜歡虛擬偶像的同時,也會有現實人物的投射。
此外,在近兩年,由於實時渲染、動捕面捕等VR相關新技術高速發展,直接驅動了全新的虛擬IP產出模式,虛擬偶像世界又出現了新的變種——虛擬主播,簡稱為Vtuber。簡單理解,就是由真人扮演一個虛擬形象,並在直播平臺上直播。
根據新浪遊戲的報導,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中的半年之間,日本的虛擬偶像數量驟增至4000人以上,基本都是這類虛擬主播。日本社交平臺分析工具 Social Insight 公布,這 4000 名 VTuber 的粉絲數合計約 1270 萬人、視頻觀看次數達到 7.2 億次。
被戲稱做「人工智障」的第一個虛擬主播「絆愛」,依靠其明快強力的吐槽主持風格,在不到一年時間內Youtube視頻頻道擁有超過百萬粉絲,而推出了絆愛等Vtuber的日本公司Activ8,也獲得了來自Gumi等投資機構的6億日元(約3700多萬元人民幣)融資。
虛擬主播的出現,也許會為二次元直播打開一個新的局面,也似乎預示著未來虛擬偶像的發展方向——一個造型出眾,又有血有肉的完美偶像。
虛擬偶像的本質還是粉絲經濟,在《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大火的今年,偶像產業正在快速地發展,相比培養一個真人偶像,虛擬偶像確實有形象完美,無黑歷史,絕對服從等優點,而且和真人偶像相比,在IP的全產業鏈開發上,虛擬偶像也更佔優勢,無論是遊戲、周邊、還是代言,操作難度都要更小。
但虛擬偶像的投入並不比真人偶像低,有媒體報導稱,虛擬偶像的前期投入達百萬元甚至數千萬元,不僅涉及硬成本,還有後期維護、推廣等軟成本。僅歌曲製作一項,就需經過詞曲創作、調教、繪圖、建模等多道工序。而與傳統經紀公司包裝藝人一樣,虛擬偶像也要經過形象的設計,如人物性格、愛好等,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毫無疑問,虛擬偶像是一個可做的生意。但由於技術、運營等門檻限制,這門生意並不一定好做,究竟什麼樣的虛擬偶像才能滿足現在二次元用戶刁鑽的「口味」,製作者們可能要再動點腦筋了。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即可購買圖中「多喝熱水」隨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