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9月15日訊(記者吳昌華 宋枕濤 通訊員袁野)眼下,武漢百萬大學生正在陸續返回校園,其中還有不少剛跨進成年門檻的新生。據武漢警方反電詐中心統計,隨著開學季到來,大學生遭受電信詐騙的警情上升明顯,大學生群體一周被騙人數高居第三位。
迎來了新學期的校園生活,大學生自行掌握學習生活費用等各方面的開支,詐騙分子在各個方面布設陷阱,虎視耽耽詐騙錢財。大學生上網時間長,更有可能掉入騙子陷阱。每年高校開學季,既是針對大學生的詐騙案件高發期,也是武漢警方深入高校開展防騙宣傳的時間節點。
今日,武漢市公安局刑偵局副局長張波率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有關負責人,做客本報《市民有約》欄目,接聽讀者熱線,為大學生識騙、防騙以及如何應急補救等支招。識騙防騙是返回校園的必修課,他提醒大學生一定要嚴肅認真地知曉防騙知識,尤其要克服麻痺大意心理,以為「與我無關」,對防騙宣傳提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甚至抱有牴觸情緒,一旦不慎掉進陷阱錢財被騙,悔之晚矣。
「刷單」等3類詐騙連續3年霸榜
今日熱線開通,不少師生踴躍打來電話,多名高校輔導員來電仔細諮詢。第一個打來電話的是湖北科技學院沈老師,他說:「眼下正是學生集中返校時,楚天都市報《市民有約》欄目請來反電詐警方負責人,非常及時,很有必要。作為輔導員,我很想知道大學生群體遭遇電信詐騙的形勢、特點,哪些方面要特別注意?」
武漢市公安局刑偵局副局長張波詳細解答。他說:「我首先介紹最新詐騙警情動向。今年以來,全市大學生被騙人數同比2019年下降35.3%,但隨著近期大學生返校,學生被電信詐騙的警情上升明顯,大學生群體單周被騙人數高居第三。9月以來,大學生被騙警情環比8月有較大漲幅,隨著新生陸續入校,預判大學生被騙警情有繼續上升的態勢。」
武漢警方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統計了近幾年大學生受騙主要類型。
2018年,分別是刷單返利詐騙,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虛假購物和服務類,冒充領導或熟人詐騙,「殺豬盤」詐騙(即網絡交友詐騙),佔比依次為29.1%、20.7%、18.6%、14.8%、6.6%。2019年,大學生受騙最多的類型仍然是以上5類,排名也一樣,佔比略有變化,依次為:28.4%、20.4%、18.4%、12.0%、9.2%。今年以來,大學生受騙最多的前4類沒有變化,貸款、信用卡詐騙取代「殺豬盤」排在第5位,佔比為7.3%。
為何「刷單」等3類詐騙連續3年霸榜?
這3類詐騙都與網購有關,大學生群體日常使用頻率高,所需資金較少,操作簡便易行。年輕人好奇心強,樂於嘗試,想賺點零花錢,加上涉世未深,防備能力不強,因此中招者較多。
貪利、避害心理是被騙主觀原因
「現在我們也在開展識騙防騙宣傳,校園裡掛橫幅,張貼宣傳畫。請問大學生容易遭到哪些詐騙侵害?主觀原因是什麼?如何防範?」今日,中南民族大學的專職輔導員阿里打來電話。
張波簡要介紹了一起最近發生的真實案例。9月9日,一名大二學生在宿舍裡使用「小紅書」APP查詢兼職,收到一條是否需要做兼職的信息,在對方要求下加了微信好友,對方把該同學拉進「蘇寧易購銷量提升群」,再向該同學派發刷單任務單,前三單任務分別是128元,476元,168元。該同學做完3單,對方全部退還了本金和返利。從第4單起,對方不再返還本金和返利,而是聲稱「必須繼續做,否則前功盡棄」。
隨後,該同學刷了兩筆692元、兩筆1659元、4筆2848元,合計1.6萬餘元,對方要求繼續轉帳,該同學把最後2000元轉去,對方還要求去借錢再做「任務」,並稱必須立即繼續累積才能返本返利,否則之前的「任務」將超時作廢。該同學時意識到被騙,報了警。
「這是一起非常典型的刷單詐騙,」張波介紹,貪利、避害心理是人的本能,騙子以小利引誘,抓住受害人急於挽回損失的心理,讓受害人越陷越深。
再例如假客服詐騙,騙子竊取了大學生的網購信息和個人信息後,冒充客服打來電話稱缺貨,或稱這批貨質量有問題,或稱快遞車運輸途中燒毀,要為你辦理退款,提供一個釣魚網站引誘受害人登錄,或者竊取簡訊驗證碼。張波說,主動來電錶示辦理退款退貨的所謂「客服」,基本上都是騙子。網購應該在正規可信的網購平臺進行,不要來歷不明的「客服」。
一些年輕人盲目自信,覺得自己對網絡十分熟悉,對於防騙宣傳提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甚至抱著牴觸情緒,總認為自己不會上當,覺得「與我無關」。但在特定的場景下,被騙子的「話術」激發起「貪利」或者「避害」心理,當事人不知不覺落入圈套。希望高校輔導員們提醒大學生,自覺克服麻痺大意心理,遇事冷靜沉著,不貪利,不恐慌。
報警越早挽回損失可能性越大
華中農業大學莊老師打來電話:關於大學生防騙,我想請問公安機關有哪些措施?大學生一旦發現被騙了怎麼辦?
武漢警方高度重視校園防騙,每年開學季更是開展識騙防騙的重點時間節點,張波說,「比如今天開通市民有約熱線,就是其中一項」。
隨著大學生返校,武漢警方制定「增強學生識騙防騙能力,有效壓降電詐犯罪警情」的目標,全警動員、精心謀劃、創新方式,大力營造宿舍有海報、校臺有聲音、校網有版面、校群有關注的全方位、立體化的宣傳格局。在開學季等各個重點時段,積極組織開展「防騙宣傳進校園」防詐騙系列主題活動,尤其加強對新生的指導,舉辦新生防騙講座。武漢警方積極與教育部門協商,積極與武漢各院校建立長期防騙宣傳合作機制,張貼宣傳標語、海報,舉辦培訓班、建立防範微信群。通過在校輔導員周總結形式,在小班開展防騙課堂。
同時,在各高校校園網開闢防範電詐宣傳專欄,設置防電詐提示頁面。還通過 「平安高校」、 「平安武漢」、「武漢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武漢反詐騙」公眾號和各高校的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平臺,發布典型案例和預警提示。
一旦發現自己被騙怎麼辦?第一時間報警。武漢反電詐中心運用自主研發的智能工作平臺,對內整合公安110、刑偵、網安等部門,對外連通銀行、通信運營商,形成互聯互通的聯合作戰平臺,即便錢被騙走,只要還在帳上,就能迅速將其凍結。考慮到騙子化整為零轉移贓款,報警越早,挽回損失可能性越大。
報警可撥打110,也可撥打反電詐中心24小時熱線,號碼是(027)82221111、82223333。
請大學生珍惜個人信息和帳號
今日,張同學等大學生詢問防騙「秘訣」。張波說,「秘訣」不神秘,就是堅決不轉帳。
詐騙分子無論花言巧語,手法如何翻新,最後都要落到一個點,就是要錢。廣大同學千萬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簡訊、微信等,不要輕易透露自己銀行卡號、密碼和驗證碼以及支付寶、微信等金融信息。如果遇到親友借錢,第一時間找當事人電話或當面核實,切勿僅憑網絡聯繫就進行轉帳匯款等操作,更不要給素未謀面的網友進行轉帳匯款。拿不定把握的時候應向老師、家長請教,也可撥打110或者反電詐中心24小時熱線。
「最後,請同學們注意保護個人信息,珍惜自己的帳號、卡號,不得為了蠅頭小利出售出租身份證、手機卡、銀行卡、微信號、QQ號和支付帳號,否則就是把個人信息安全和個人信用暴露在極大的危險中,本人也可能成為騙子幫兇而被追究刑事責任。
今日熱線活動中,還有兩名讀者打來電話反映自己家人被騙,一起遭遇投資詐騙損失80萬,另一起遭遇冒充公檢法詐騙,被騙40多萬。張波表示,將詳細了解案情,督促辦案單位全力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