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調劇《新劉三姐》劇照。劉三姐,壯族民間傳說人物,人盡皆知的「歌仙」,廣西的文化名片。而關於「劉三姐」的文藝作品,上個世紀以來可謂絡繹不絕,從電影、電視到舞臺劇、景觀劇,無不影響深遠,久演不衰。如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戲劇院創作排演了一部彩調劇《新劉三姐》。在傳承劉三姐文化的基礎上,在劇情等各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以新的主題、新的語境、新的人物、新的演繹、新的舞臺,展現新時代壯鄉人民追夢的壯麗畫卷。
彩調劇《新劉三姐》的創作背景是廣西為貫徹落實中宣部希望打造一部「反映新時代精神風貌的新劉三姐優秀作品」的指示精神,在中宣部文藝局和文旅部藝術司具體指導下重點策劃創作的,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出品。10月5、6日,該劇將在上海大劇院演出,參加「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活動。
海報設計 白浪這是一個新時代壯鄉故事。女主角姐美,一個壯家山歌傳人,在鄉村與城市的潮湧中,在故鄉與遠方的羈絆裡,幫助家鄉脫困的故事。她用山歌振奮精神、鼓舞人心。劇中的山歌宛轉動聽,超越時空,傳遞出八桂歌海的大愛大美,演繹著八桂兒女的鄉音鄉愁。
全劇用廣西的特有劇種「彩調劇」演繹,這是一種能夠酣暢淋漓表現生活的歡樂戲劇,一曲山歌、一段歡舞、一塊手帕、一把花扇,新劉三姐的歌詠,唱出的是先輩、土地、民族最美好的記憶。該劇主創團隊由廣西本土戲劇創作者與國內專家聯合組成,既保留了彩調本土韻味,又展現了有別於傳統的「新」。導演手法打破戲曲固有的程式化,讓演員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彩調劇山歌體與現代流行音樂的綜合運用,音樂上既彰顯廣西音樂民族品格和地域色彩,也突出不同音樂形態的有機融合。舞臺呈現上引入最新的舞臺3D投影技術。 此外,劇情中也融入了電商、網絡等一些時代元素。
《新劉三姐》 劇照。總導演宮曉東表示,《新劉三姐》的創作不僅是希望很好地講述廣西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新時代故事,更希望讓每一個人伴著劉三姐的歌詠,看到當代壯鄉人對家鄉的熱愛,奔向更美好的遠方。(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