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起熱血高校,大部分人可能第一反應是小慄旬和山田孝之主演的電影,這部電影無疑是成功的,在國內一定程度上復活了九十年代的原著。但我個人並不是很看好電影,電影本身只是一部劇情單調,為了獲得頂點而發洩自己過剩青春能量的熱血動作片而已,雖然從商業上是非常成功的。
熱血高校這部充滿人文關懷的漫畫作品如今的沒落,除了沒有動畫化的原因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熱血高校宣揚的是一種過時的文化,「飛車黨,暴走族,混混,流氓...「等文化都是日本70-90年代的社會現象,如今小資文化網際網路文化大行其道,這種題材的作品的沒落是必然。並且漫畫宣揚的「義氣,真情,惺惺相惜,亦敵亦友」的價值觀早已在如今人情淡漠的21世紀過時。但不妨礙這部作品曾經是一個時代的豐碑。
由於原作者害怕真人版會毀掉原著,所以兩部電影在時間線上屬於原著的前傳,原著中可以看到整個不良界更宏大的設定,比如電影中威震鈴蘭的阪東秀人只是武裝戰線的一個小幹部而已,還有整個城市除了鈴蘭鳳仙以外眾多高校之間的紛爭,在劇情的後期甚至牽扯到了全日本最大的不良組織。
首先,對於熱血高校作者所創造的這麼一個熱血高校世界觀,實際是很理想化的(也有美化不良少年的嫌疑,因為現實中的不良少年大部分道德底線很低),很多人對於這部漫畫的定位是不良漫,但其實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武俠漫,劇情中的不良少年都有非常高的道德覺悟,不會以多欺少,只會堂堂正正的對決,不齒偷襲的行為;大部分的人雖然到處打架,但都在勤勤懇懇的打工,賺錢養家,而不是真的用父母的錢瞎混,還有的會為了自己的弟弟妹妹,放棄上學的機會,並且每一屆的人物在畢業的時候,都會步入社會,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為生計奔波,忍受著壓力和上司的侮辱,漫畫中有體現),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即便他們的青春都是在鬥毆中度過,沒有學到任何文化知識,很多人連小學的乘除法都不會算。並且,這部漫畫幾乎沒有反面角色,所有的人雖然打打殺殺,但最後都會英雄惜英雄般成為摯友。這就觸及到了本部漫畫最核心的價值觀——」自由「
漫畫的主角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烏鴉又如何,總比那些被關在籠子裡,連自己能飛都忘記的鳥兒,要好太多太多,我啊,做烏鴉就夠了。「我曾一直把這句話當作一個我的精神寄託,作為一個年輕人,我無數次嚮往著能自由的生活。並且我從來沒有把漫畫中的人物們當作不良少年,他們只不過是為了追尋自由,討厭束縛,選擇了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反而我認為我們應該很欽佩他們才對。我們的社會,如今不崇尚簡單的力量與勇氣,反而過度的推崇老成持重。很多人認為勾心鬥角就是生活,就是聰明,自認為自己看透了人性,可是卻一事無成。有多少的人在現實和夢想之中掙扎,討厭自己的狀態,卻沒有孤注一擲的勇氣。我們青春經常會被壓抑的大環境所詛咒,而且當我們習慣了那些咒語時,不會像孫悟空的緊箍咒,念的時候不會痛,還會很舒服,然後我們就會反而鄙夷那些主動不想被詛咒的人,還會用崇拜的眼神看著「唐僧」 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
同樣,漫畫中對於男人之間友情的刻畫,非常的生活化,也會給青年的讀者帶來很強的代入感,路邊便利店,荒廢的空地,售貨機,廁所……這些很生活化的元素拼湊起了不良少年們的生活。作者在漫畫中也很細緻的描寫了當時的社會現象,例如新入職的孩子被職場的前輩毫無底線的羞辱,成績優秀的高材生精通於勾心鬥角挑撥離間,一心參加黑社會的不良少年最後死於非命……讓人唏噓的同時又顯得那麼的厚重與真實,升華了整個作品的精神高度。
總而言之,這部作品是難得遇見的一部好作品,我曾無數次的被男人之間的有意感動到潸然淚下,也曾嚮往著成為一隻自由的烏鴉,我們的生活,可能沒有漫畫中的人那樣活得簡簡單單,精彩紛呈。但我們也可以做那些屬於我們自己事情努力的證明自己,我從來不認為人生只有輸和贏兩種,但我只希望每一個曾經陷入迷途的不良少年們,最終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並為之奮鬥一生。
各位,願你們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