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嶽將軍的萬家嶺
——讀王倩《血戰萬家嶺》
晴空萬裡
讀王倩老師《血戰萬家嶺》(上、中、大結局)三篇,有兩點感慨:一是感慨王倩老師「咬住」抗戰這個題材不放鬆,剛剛推出了三篇「烽火」和《第三次長沙會戰》,又將抗日大劇《血戰萬家嶺》隆重推出。看來,王倩老師是要對抗日這個中華民族在抗擊外來侵略取得完全勝利的重大事件進行深入的挖掘,用文學的形式來振興民族精神了。二是中國人民的十四年英勇抗戰,是一部在飽受屈辱下的奮起抗爭。它不僅反映了整個中華民族的覺醒,一洗1840年以來所受的屈辱,而且,體現了民族的自覺性、團結性、勇敢性和犧牲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由病夫到鐵漢,由睡獅到東方巨人的成長過程。這個過程是歷史的,艱巨的,艱苦卓絕的,可歌可泣的,偉大光榮的。以文學的形式來為中國人民的偉大抗戰謳歌,體現了王倩老師的英雄感,民族感,正義感和使命感。王倩老師,好樣的,挺你啦!
《血戰萬家嶺》,主要反映中國人民的抗日名將薛嶽的故事。(以下資料來自網絡)「薛嶽,原名薛仰嶽,字伯陵,綽號「老虎仔」,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人。早年參加粵軍,逐步成為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與紅軍多次作戰。抗日戰爭中參加淞滬會戰,指揮了武漢會戰、徐州會戰、長沙會戰等著名會戰。後在1950年的海南島戰役中任海南防衛總司令,戰役失敗後撤退至臺灣。
薛嶽有抗日「戰神」之稱,陸軍一級上將。先後任貴州省主席、抗日第一戰區前敵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湖南省主席、總統府參軍長、廣東省主席、國大代表等職,國民革命軍將領,軍事家。抗戰時期,指揮過四次長沙大會戰。薛嶽在長沙會戰時,足智多謀、指揮有方,率劣勢軍隊痛擊強寇,成為令侵略者聞風喪膽的「長沙之虎」,為國家和民族立下過不可磨滅的功績。薛嶽被認為是「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曾獲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的自由勳章,為中國近代著名的百戰名將之一。
圖中坐著為薛嶽
薛嶽作為一位愛國者,在抗日戰爭中,為國家和民族立下過不可磨滅的功績。他最初曾同情中國共產黨,並協助過中國共產黨的工作。但是,由於自身的局限性和軟弱性,他沒有認清歷史發展的大勢,走向頑固反共的不歸路,最終釀成其客死孤島的人生苦酒。」
被侵略被凌辱那是一種恥辱,反抗被侵略被凌辱取得勝利那就是光榮!薛嶽指揮的萬家嶺獲大勝,殲滅日軍10000多人,這是中國人民和中國軍隊抗戰歷史上隆重的一筆。萬家嶺戰役的勝利,是中國人民的勝利!就象王倩老師的結束語一樣:這一作戰記錄,就成為載入史冊的光輝戰績。但是,這個作戰記錄,是所有參戰的國民革命軍將士前赴後繼、不怕犧牲所換取的,我們應該牢牢的記住它,也是我們這些後來人應該予以謳歌的。
中國人民的抗戰,是艱苦卓絕的。無論國共和作期間還是我們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期間,湧現了成千上萬的抗日民族英雄,他們的事跡和貢獻,應該在今天的社會文化傳播中,成為一條主線。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不忘國恥,仇恨牢記;復興強國,匹夫有責,也應該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常態。我也希望有更多的象王倩老師這樣的作家,多出宣傳民族抗日英雄的文學作品,弘揚全民抗日的民族精神,共同為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家,不再忍受侵略和屈辱而努力奮鬥!
當然,任何一位作者的任何一篇作品,就象人無完人一樣,總是有它的不足和欠缺之處。就這篇文章來看,日中兩國參戰部隊多,作戰時間長,再加篇幅有限,文章主要事件敘述多,而具體戰場作戰的敵我博殺描寫少!除更多看到薛嶽將軍運籌帷幄,巧妙指揮,勇敢拼殺的文字外,其餘將士們怎樣奮勇殺敵,捨身為國,血灑疆場的畫面很少。這無疑使文章的份量減輕了很多。一點看法,望作者參考!
原文回看
血戰萬家嶺(上)
血戰萬家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