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時代的良心

2020-11-17 騰訊網

人生能得幾回搏?

一個人,在生命的途程做了幾次精彩的拼搏,那必定是偉人。

距今一百多年前,在大西洋北部那座地理位置偏遠的小島英格蘭的西南海疆,就有過這樣一個人。一個鄉村手藝人的兒子和孫子,一個以建築行學徒為謀生起點的少年,一輩子在生命之途尋求、探索,始終按捺不住心頭怦然躁動的創作慾火,先以詩歌敲擊文學之門而不得入,繼以小說一一再試,終於打開通途;於是他奮筆急進,經歷近三十度寒暑,建造出一座座賞心景點,曲徑深處,他卻又戛然轉向,重振夙志,邁向坦蕩蕩詩歌之路,奮進不停,直至最後一息。在他生命的盡頭,他曾欣然直面公眾,仿佛在說:「看,這就是託馬斯·哈代!」

1840年6月2日,英國作家託馬斯·哈代誕生,哈代生活在輝煌的維多利亞時代,但他與發達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背道而馳,懷揣著勇氣追問弄潮兒的道德與社會責任,並對維多利亞時代的道德觀頗有微詞。徐志摩將他與莎士比亞、巴爾扎克相提並論。女權主義者伍爾夫曾說「託馬斯·哈代是英國小說中最偉大的悲劇大師」。本期「致敬經典」,一起看看為何哈代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的良心」。

作品帶有濃重的地方色彩

在作為人類文明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學領域之內,哈代屬於大家之列,他以自己創作體裁之眾多、題材之廣泛、思想之深遠、藝術之高妙而擁有不沒的歷史地位。由於他本身是以小說家出道,也由於他主要是以《德伯家的苔絲》《還鄉》《三怪客》等長、短篇小說而引薦給中國讀者,長期以來,在中國,哈代就是小說家哈代;而小說家哈代,就是寫《德伯家的苔絲》《還鄉》《三怪客》等幾部小說的哈代。近二十餘年,哈代似乎掀起了一股研究熱潮。哈代,作為十四部長篇小說、近五十幀中短篇小說、近千首短詩、一部巨製史詩劇和一部幕面詩劇作家的全貌,才在我們面前逐步展現。

哈代的小說大多以他所生長生活的英格蘭西南部地區為背景,富有濃重的地方色彩。如今,在坐落於多切斯特市中心高街的博物館裡,還存放著許多哈代的文學手稿和生活用品。

1840年6月2日,英國作家託馬斯·哈代誕生英格蘭西南部海岸的多塞特郡博克漢普頓村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親是石匠,但喜愛音樂,母親則是頗有涵養的家庭主婦。父母都非常重視對哈代的文化教育,完成了基礎教育後,16歲的哈代離開學校,給一名建築師當學徒,後為建築師助理,他的建築論文曾獲英國皇家建築學會獎。22歲前往倫敦,在倫敦大學進修語言,開始文學創作之路。哈代先是創作詩歌,卻無人賞識,闖蕩倫敦幾年後,他又回到故鄉,並在那裡開始自己的長篇創作,於1871年寫出第一部長篇《計出無奈》。

哈代筆耕不輟,在小說領域大步向前,《綠林蔭下》《遠離塵囂》《還鄉》《卡斯特橋市長》《林居人》《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等藝術性成熟的作品不斷湧現。直到1896年完成了一次巨大的轉型——從小說家到詩人。他書寫著宗法制社會的失落、農村田園的悲歌,卻把自己留在落寞之地,這種矛盾貫穿他的人生,也映照他的寫作。而他寫作一切的源頭都可以從多塞特郡尋覓。

多塞特郡是哈代的寫作素材來源,故鄉的一草一木被他銘記於心、刻在小說。

於是在哈代的筆下,既有諸如《德伯家的苔絲》中清新淡雅的描寫,「在他身後,重山莽莽,陽光燦爛地照射在廣闊的田野上,使整個景物毫無遮掩地呈現在眼前,一條條小路白晃晃的,一排排樹籬低矮地盤結著,大氣清澈無色。」同時也刻畫了保守落後、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愛敦荒原。比如《還鄉》裡的遊苔莎,「想享受到所謂的人生——音樂、詩歌、熱情、戰爭和世界的大動脈裡一切的搏動和跳躍」,她恨愛敦荒原,「這片荒原就是我的苦難,就是我的冤孽,將來還要是我的追命鬼。」

作為一位寫實派作家,他的小說不遺餘力地反映工業文明對鄉村體制的衝擊。哈代不僅將時代寫入小說,還讓時代成為改變人物命運的符號。

維多利亞時代的良心

1936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張谷若先生翻譯的《德伯家的苔絲》,銷售一空。八十年過去了,這個譯本依然鮮活,即便是對哈代一無所知的讀者,也會被它深邃的美感所折服。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絲》裡塑造了經典的女性人物苔絲,這也是其「性格小說」中的典型女性。和遊苔莎(《還鄉》女主角)一樣,苔絲出身於一個與世無爭的鄉村,卻又對外面的世界心嚮往之。她渴望一份真摯的愛情,敢於挑戰陳規陋俗,命運卻一次次辜負和玩弄她的勇氣。

先是被紈絝子弟亞歷克·德伯玷汙,又在工業社會中受挫,好不容易擁抱愛人克萊,可在新婚之夜,自己的坦誠卻讓克萊蒙羞,二人從此分居,克萊遠赴巴西,苔絲陷入困窘,面對亞歷克·德伯的二度糾纏,她選擇寄居籬下,但是,當克萊懷揣著懺悔歸來,他卻又面臨了新的思想鬥爭。最終,崩潰的苔絲殺死亞力克,自己被處以絞刑。

而1878年發表《還鄉》,則被一些評論家認為是他最出色的作品。寫遊苔莎嫁給在巴黎當過鑽石店經理的青年姚伯,幻想丈夫能帶她離開荒原,後因種種誤會和不幸夜間出走,失足落水而亡,最後姚伯因得不到鄉親的諒解和支持而事業難成,當了傳教士。

哈代生活在輝煌的維多利亞時代,但他與發達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背道而馳,懷揣著勇氣追問弄潮兒的道德與社會責任,並對維多利亞時代的道德觀頗有微詞。《德伯家的苔絲》裡的苔絲失去貞潔,犯下了殺人大罪,可哈代公然為其辯論,認為苔絲是「一個純潔的女性」。雖然她的肉身被汙濁,道德卻比大多光鮮男子更純潔。

哈代的作品大多表現了時代的先進思想,向維多利亞時代舊有習俗觀念和制度提出嚴正挑戰,在當時遭到非議。他的性格與環境的小說,大多是通過描述男女主人公一生的奮鬥、追求、幻滅,反映人對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在此過程中人與環境(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劇烈衝突,因而富有廣泛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哲理。

哈代作品聚焦於普通人的生活。他認為,「在普通人生活中搏動的強烈興致、激情和生活謀略」是足以讓藝術家創作一生的主題,所以,文學作品應當是「普通生活的精確描述」。他在作品中描寫自己所熟悉的鄉村生活,表現人們壯志未酬的悲劇。關注普通人的生活是由菲爾丁開創、哈代忠實效仿的英國小說傳統。

哈代守護著一個失落的過去,卻又積極擁抱新銳思想,這種觀念上的矛盾直接影響他對角色的處置。無論是苔絲還是遊苔莎,追求自由、反抗舊俗的女性都被哈代賦予人性光澤,可以說,他把 自己的溫情投射到角色中了。

思考人生的詩人

《德伯家的苔絲》以及《無名的裘德》引起了巨大的社會爭議,而陷入輿論混戰一度讓哈代疲憊,創作完《無名的裘德》後,他轉投詩歌的懷抱。20世紀前,哈代是一位小說家。20世紀後,哈代是一位詩人。他一生留下了一千多首詩歌,發表了《威塞克斯詩集》《今昔詩篇》等8個詩集,在詩歌上,哈代的詩結構工整、格律講究,融建築美學於詩,每節起句與末句高度呼應,形成一種迴旋式的音樂美。哈代的詩歌中,短詩《傷痕》尤為知名:「I climbed to the crest,And, fog-festooned……」這首詩工整質樸、融情於景,意象新奇而凝重,既是哈代面對夕陽的一時心境,也如同他這一生的寫照。他總是在賣力地跟上時代又眷戀地回頭,親眼目睹嚮往的東西被打破,也感受著激情退卻後的落寞。他是一位小說巨匠,卻也是一位矛盾的詩人,詠嘆著自己的無助與悲傷。

此時,哈代還創作了英語文學史上最宏偉、最浩瀚的史詩劇《列王》。哈代在史實基礎上訴說威塞克斯人對戰爭的態度,並藉助神明的啟示,傳達自己的價值理念。哈代認為:宇宙被一種不知善惡、冷酷無情、沒有知覺的「內在意志」所支配,它隨時有摧枯拉朽的力量,而個人在它面前如此渺小。

哈代詩起一代之衰,出現在英國傳統詩與現代詩的斷層間,成為堅實的關鍵一環。他一掃雕琢和無病呻吟的時弊,寫出關切現世,誠摯率真,冷峻深沉,悲憫沉鬱,既帶泥土氣又充滿現代反思的新風格的詩。貫串於哈代詩中的是反傳統的態度和對存在困境的思考,他寫詩的主要素材是並不起眼的生活日常,而在他悲劇意識的底層,我們卻總能聽到壓低音調的理想主義。

哈代的詩創作持續了漫長的七十二年,而他的詩的經典化過程也同樣漫長。在他生前,評論界對他的詩指責挑剔多於認同,加以在他的晚年又逢現代主義詩歌異軍突起,人們都被風頭正勁的現代主義所吸引,忽視了蘊涵在哈代詩中平易樸實、真摯低調中的偉大。

而哈代一生中儘管文藝潮流劇變,他卻始終堅持自己一貫風格不為時尚所動。因此,他不僅在十九世紀後期詩歌中顯得非常獨特,他在二十世紀爭奮鬥炫的現代派詩歌間,因其平民的、樸實的、質疑的、理想的和個人化的傾向(與現代派詩歌貴族的、精英的、晦澀的、碎片化的、非個人化的風格大異其趣),顯得非常獨特,成為一棵獨立詩壇的常青樹。他的詩風深刻影響了弗羅斯特、奧登、荻蘭·託馬斯、菲利普·拉金等現代詩人。

1928年1月11日,哈代在多塞特郡多切斯特市去世。按照遺囑,他的骨灰留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而心臟則安葬於故鄉的斯廷斯福德教堂墓地。葬禮過後,歷史的車輪繼續轉動,只是少了一位背道而馳的記錄者。

託馬斯·哈代,從此長眠於他熱愛的土地上。晨報記者 侯夢夢

相關焦點

  • 維多利亞時代的秘密
    霧氣朦朧的維多利亞時代前段時間因為工作需要,看了很多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資料,走馬觀花沒有深入研究。即便如此,也跟之前看過的電影、玩過的遊戲串聯起來了,挺有意思的,值得記錄一下。關於維多利亞時期,百度百科上是這麼說的:前接喬治王時代,後啟愛德華時代,維多利亞時代後期是英國工業革命和大英帝國的峰端,與愛德華時代一同被認為是大英帝國的黃金時代。維多利亞時代被公認的時間是1837-1901年,也就是維多利亞女王執政期間。關於這位女王的故事有幾個地方可以說一說:1、女王一共生了九個子女,其子孫遍布歐洲皇室。
  • OAMARU|維多利亞時代的狂歡
    這裡的世界有一個永恆主題:維多利亞。維多利亞的傳統、維多利亞的建築、維多利亞的穿著,處處充斥在奧瑪魯的角角落落。 維多利亞、這是一個女王的名字,她統治的日不落帝國造就了一個時代的驕傲,稱之為「維多利亞時代」。
  • 維多利亞時代的衣領襯衫
    輕鬆的運動慢跑者的趨勢已被維多利亞時代時代所取代 。 Zimmermann,Paco Rabanne,Badgley Mishka, Ralph Lauren和其他品牌在2020/2021秋冬系列中展示了帶有寬鬆立領的上衣, 指的是維多利亞女王的衣櫥。
  • 關於維多利亞時代的7個趣事
    維多利亞時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是一個創新的時代,也是一個社會價值觀非常奇怪的時代。維多利亞社會有各種各樣的怪癖,尤其是上層階級。維多利亞時代的上流社會喜歡假裝自己是皇室成員,編造各種社會規則,沉迷於你根本想不到的事物,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更好的事情可做。這裡有七個關於維多利亞時代是多麼怪異的有趣事實。
  • 維多利亞時代的奇怪風俗
    在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相機是新鮮的東西。法國畫家達蓋爾在世界上製造了第一臺真正的照相機,用曝光長達30分鐘的時間將鏡頭蓋用作快門。美國光學設計師亞歷山大沃爾科特利用凹面鏡成像製作了一臺相機,將曝光時間縮短到60秒。
  • 維多利亞時代的詭異習俗
    在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年),照相機是新鮮事物。1839年,法國畫家達蓋爾製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照相機,用鏡頭蓋做快門,需要的曝光時間長達三十分鐘。1840年,美國光學設計師亞歷山大·沃爾科特製造出了使用凹面鏡成像的照相機,把曝光時間縮短到了60秒。
  • 口碑爆表的良心英劇《維多利亞》告訴你什麼叫大寫的三!觀!正!
    《維多利亞》(Victoria)由年代劇良心ITV一手打造,就是那個打造出了《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的ITV,業界十分看好Victoria成為下一個爆款。維多利亞女王在位的這63年零7個月就是英國歷史上極其重要的「維多利亞時期」。這是一個和平和富足的時代,伴隨著全球殖民擴張,大英帝國子民的民族自豪感爆棚。
  • 維多利亞時代——貴族服飾特點
    著裝規定跨越了時代和地域,界定和分配除了社會地位的區別。1574年伊莉莎白一世和她的樞密院頒布服裝律令,禁止公爵夫人、侯爵夫人以及伯爵夫人之外的人穿著包括黑貂皮在內的特定材質衣袍。接下來是維多利亞時代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男士們肅穆的黑色禮帽為了擺闊——預示著這個新興的工業化國家決心追逐金錢。14世紀義大利華美的宮廷服飾體現了對奢華絲綢裝飾的渴望,而威尼斯和弗洛倫薩的富饒正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 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服裝和貴族發展鼎盛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延伸出來很多的新興潮流。
  • 愛情與黑客,維多利亞時代的網際網路
    文|資本偵探  洪雨晗對維多利亞時代(通常指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統治時期)的人們來說,全球互聯互通不是什麼稀奇事。如果有來自維多利亞時代的穿越者來到20世紀末,毫無疑問,他對網際網路只會反應平淡。太空飛行和洲際航空旅行對他們來說,遠比如今已深刻影響人們生活的網際網路更加神奇,也更加震撼。
  • 時代的審美-維多利亞時代女性服飾(上)
    維多利亞時代服裝華美精緻,令人難忘。接下來我們就將談談維多利亞時代的時代審美。我們看到的英倫味兒很濃的一些影視作品,如《哈利波特》系列,《福爾摩斯》系列,等等。影片設定的時代大環境大都在維多利亞時代,他們的服飾很多地方都有共通點。所以,我們研究維多利亞時代的服裝並進行格物,是為了做文化底層以便將來更好的去設計相關的東西。
  •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存在著的一些奇妙的事物
    似乎很少有某一時期像英國維多利亞時代那樣引人注意和怪異。從對死亡的迷戀到對自然界中最離奇的生物的迷戀,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們的習俗和愛好對今天的我們來說似乎是陌生的。此外,他們還可能使用了一些對目前的我們來說很是殘酷和無用,甚至令人毛骨悚然的事物。今天,我們就要和你談一談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存在著的一些奇妙的事物。
  • 維多利亞不僅有秘密,還有一個輝煌的時代
    一提到「維多利亞」,大家腦海中自然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 「維多利亞的秘密」時尚秀場,來源於網絡但此「維多利亞」非彼「維多利亞」!這個詞最早是一位英國女王的名字,而她所管理的那個時代直接以她的名字命名,史稱「維多利亞時代」。那麼你們肯定很想知道,維多利亞女王到底是何方神聖,竟然一個時代都以她命名?這個時代又有哪些好玩有趣的文化呢?
  • 看一看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到底有多厲害?
    日不落帝國的霸業是在一個女人手中實現的,她就是維多利亞女王。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到底有多厲害?能否配得上日不落帝國的稱呼。英國在維多利亞時代海軍不僅是世界第一,還一直秉持一個原則,就是英國海軍總噸位和主力戰艦噸位要超過世界第二名和第三名海軍之和,從而保證發生海戰時,英國能夠打贏世界上任何兩個海軍強國的聯合。而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陸軍也是全球最強的,這個被很多人誤解,很多人都認為英國就是海軍強,陸軍是不如法國和俄國的。
  • 維多利亞時代的陰謀與愛情
    就像給小姐脫衣的過程一樣剝去維多利亞時代道貌岸然的偽裝
  • 描寫維多利亞時代的10本佳作
    帝國時代需要各種官僚體系,維多利亞時代最擅長的事,就是記錄下一切。對我(指本文作者帕拉奇·奧唐納,小說家,評論家)來說,這個題材需要作者擁有很好的審美。我在寫《薄暮沙灘上的房子》(The House on Vesper Sands)這本小說時,想要加重邪惡和秘密的戲劇化色彩。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黑暗的氣氛、大雪和孤兒。
  •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時尚全科普!
    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年)是英國工業革命的巔峰時期,也是大英帝國的黃金時代。這個時期的大英帝國的經濟佔全球70%,真正走向了世界之巔。在這個時期,工業革命促進了建築、文學、美術和視覺藝術領域的發展,而這些也深深地影響著時尚。
  • 那一縷維多利亞時代的茶香
    維多利亞時代就像是一場綺麗的夢境,閨秀名媛的鬢影衣香照進了那白銀白瓷的茶具之中,沸水中浮沉的茶葉經牛乳和糖的點化形成獨特的英倫風情。 17世紀60年代,葡萄牙布拉甘扎王朝的凱薩琳公主與英王查理二世成婚,作為公主嫁妝的中國茶葉第一次點燃了英國上流社會階層的想像力。茶葉成為上流社會用來彰顯自身氣質和品味的奢侈品。
  • 明日方舟:維多利亞的時代——淺談泰拉世界的法蘭西元素
    其中對本貼最重要的是這個:這是維多利亞幹員玫蘭莎的皮膚,從描述上可以看出是她高中時期的校服。當然,時代這個系列不止這一款,最新的莫斯提馬和的皮膚都是這個系列。現在,已知玫蘭莎是家境優渥,所以威塞克斯中學絕對不是一般中學,應該是貴族中學,而貴族中學的校服用的是法語品牌,有三個可能性,法國存在且影響力很大,本世界線法語已經是宮廷用語,老歐洲第一語言,而且這個時代這個古老品牌的設計師多為維多利亞人用外國語言作為品牌名,要麼leader是法國人,要麼創始人是精法蘭西,不管怎麼樣八成證明泰拉世界法國不會比本世界線差,但是仍未登場就很奇妙
  • 使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蒙羞的變裝審判
    他們被判無罪,但這一案件震驚了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因為它迫使高度保守的社會首次公開承認同性戀。一張弗雷德裡克公園和歐內斯特·博爾頓的復原照片,由弗雷德裡克·斯波爾丁於1869年在英國維基媒體公會埃塞克斯檔案館拍攝在維多利亞時代,與性和性別有關的嚴格道德規範觸及社會的各個角落。
  • 福爾摩斯請回答,你們維多利亞時代男人的腦洞有多大?
    當然是把 它 花 掉Mai Mai Mai「女裝看巴黎,男裝看倫敦」,歐洲近代的這一時尚傳統都要歸功於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男人們,因為他們注意形象、穿著考究,成為了一代紳士典範——雖然這往往意味著巨額置裝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