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CES大展就這麼結束了,業界普遍的觀點是,今年的CES缺少了決定性的產品。飛哥雖然沒親自去看,但是卻也明顯的感覺到:這屆CES,航拍無人機示弱,小型無人機開始搶佔風頭。
▍航拍無人機新品見少
與去年CES那種鋪天蓋地的航拍無人機相比,今年幾乎沒什麼航拍無人機的新品發布···
由於自家的新品Phantom 4 Pro和Inspire 2已經在2016年底發布了,所以今年CES上,大疆僅僅是發布了藝術家合作款的雞年版Phantom 4、銀色版本的OSMO Mobile和能把OSMO變成OSMO Mobile的禪思M1雲臺。
新年版Phantom 4,銀色版OSMO Mobile和禪思M1雲臺
昊翔自從去年CES搞了個大新聞之後就一直沒什麼音信,今年CES推出的商用機Yuneec H520,一看就是去年Typhoon H的改版,連外形都沒變,就噴了個紅漆。
Typhoon H,你穿上馬甲我也認識你~!
唯一值得一提的小蟻Erida無人機,此前也已經多次亮相了。這款2015年就嘗試眾籌過的三軸無人機,據說擁有74公裡/小時的速度和40分鐘的續航,等它正式推出,飛哥很想玩(砸)一下。
Erida
▍大飛機少,小飛機多
今年CES,在各大廠商都在「航拍」上偃旗息鼓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小型/穿越無人機開始亮相。
零度智控雖然剛剛經歷了大裁員,但此番來到CES,除了展示了下一代小型無人機Dobby-AI的原型外,還為Dobby帶來了不少新東西,新加入了人臉識別模式,可以在飛行時進行人臉跟隨,有線模式則可以讓Dobby實現6小時續航。
Dobby-AI與Dobby
不過,飛哥有個疑問:既然都連線了,不應該是無限續航嗎?
零零無限也帶著它的HovetrCamera來到了CES,雖然續航和拍攝略顯短板,但是得益於全碳纖維包裹的機身結構,它可以真正安全的在你身邊飛行,免除被槳葉傷害的風險。
HoverCamera
有一款小型無人機在本屆CES上出名了,它的名字叫做Cleo小型無人機,單軸雙槳的結構讓它看起來就像一個玩具輪胎,身材小到可以一手掌握,僅重65克,電池30分鐘即可充滿,續航卻可達15分鐘。
Cleo
另外比較有趣的,是兩款穿越機,Connex Falcore和UVify Draco。前者是出自以色列圖傳公司Amimon,使用了250mm軸距,36毫秒低延時720P圖傳;後者由創業公司UVify推出,使用了230mm軸距,圖傳技術同樣來自Amimon,但是速度可以達到驚人的161公裡/小時。
Connex Falcore和UVify Draco
雖然今年CES的航拍機不溫不火,但是在小型無人機領域,有許多中外創業團隊都帶來了自家的小型無人機產品。
CES2017上的小型無人機產品
眾多「小飛機」新品扎堆推出,雖然沒有針鋒相對,但是可以感受到,一場無聲的鬥爭卻在暗暗進行。
▍小飛機要火?
小型無人機出現的契機,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航拍無人機的降溫。
2016年的航拍無人機,集體陷入了困境。深圳零度的Xplorer 2代音訊全無,估計已經流產;昊翔的Typhoon H名頭打的響,但是避障功能實測渣到不行,銷量不佳;億航一整年沒有新品,在售的依然是2015年的產品,無人問津。
唯獨只有大疆,一年推出Phantom4、Mavic Pro、Phantom 4 Pro和Inspire 2四款新品,加上之前的Phantom 3系列,大疆已經完全覆蓋了3000元以上的價格區間,幾乎獨自包攬了整個航拍無人機市場。
在這樣的情況下,尋找新的突破口幾乎成了其他廠商的唯一出路。而均價3000元以下的「小型無人機」市場,無疑是一個既貼合大眾消費者,又尚未完全開發的市場。
零度指控就是第一個借「小型無人機」嘗到甜頭的廠商:若不是孤注一擲研發了Dobby,獲得了還算不錯的反饋,恐怕零度現在面臨的可能就不止是裁員這麼簡單了。
而另外一個創業公司零零無限,藉助「HoverCamera」這款小型無人機,也成功的站上了「天天向上」的舞臺,還在淘寶眾籌平臺開了一場「盛大」的發布會。雖然4000元的高價明顯阻礙了其銷量,但至少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其知名度已經不低了。
於是在2016年下半年,我們看到了一大批「小型無人機」接連推出,從加貝智能的隨行無人機,到順礫智能的Alpha CAM,再到飛馬機器人的J.ME,都是採用高通或者聯發科方案的「小型無人機」。
這些產品的價格均在2000元—3000元左右,雖然相互之間差別不大、功能也遠比不上航拍機,但是卻牢牢抓住了消費者的痛點:便攜。所以,這些無人機的眾籌成績都還不錯。
還記得大疆的「摺疊無人機」Mavic Pro推出時,業界的轟動嗎?那就是「便攜」的魅力,是「小型無人機」的魅力。既然航拍無人機勝負已分,下一場無人機行業大戰,必然是在「小型無人機」領域。
但是,僅僅做到「便攜」是不夠與友商拉開差距的,尚處於萌芽期的小型無人機,有更加核心的問題亟待解決:續航時間短、拍攝不清晰、智能功能不實用、價格高居不下···
飛哥相信,在未來,無論是高通還是聯發科,亦或是還在觀望的大疆。誰能夠率先在小型無人機上實現更好的拍攝、更長的續航和更智能的功能,誰才能夠真正抓住小型無人機的命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