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聚焦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大決戰》三部曲,曾引發了國民級的觀影熱潮,成為一代人難以磨滅的影像記憶。
29年後,由高希希導演的劇版《大決戰》宣布開機,預計將於2021年播出,不少看過影版《大決戰》的網友表示非常期待。
在演員陣容方面,飾演林彪的于和偉受到的關注最多,爭議聲也最大:從秦始皇、劉皇叔再到曹孟德,雖然于和偉此前成功塑造過許多歷史雄主,但能否駕馭林彪這一「特殊而又複雜」的人物,不少人仍然心存疑慮。
在于和偉之前,已經有不少演員在不同的影視作品中飾演過林彪,其中觀眾認可度最高的,無疑是馬紹信。
從《大決戰》系列到《喋血四平》,再到後來的《大進軍》,馬紹信只在四部影視作品中出演過林彪這一角色。
僅僅出演過四次林彪,就得到無數觀眾的肯定和讚譽,馬紹信版本的林彪為何能如此深入人心?
01、
首先,馬紹信飾演的林彪之所以得到大眾的一致認可,離不開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歷史厚度。
最典型的就是其出演的《大決戰》系列,氣勢恢宏波瀾壯闊,稱得上是主旋律中的史詩級作品。
對於歷史細節的還原,尤其是對於人物形象的出色塑造,使得影片對歷史的呈現並不呆板,而是無比鮮活。
影片不拘泥於偉人們光輝英明的形象塑造,而是在他們運籌帷幄的指揮中,穿插了許多生動的細節,展現他們生活化的親切一面。
比如片中幾位領導人「忙裡偷閒」的球賽,周恩來擔任裁判,賀龍、葉劍英親自上場,觀眾席上的毛澤東更是看得樂不可支,周圍的群眾也看得津津有味。
影片也沒有對國民黨內的人物做簡單的臉譜化處理,比如蔣介石忘記和宋美齡結婚紀念日時的自責和撫慰,讓人看到這個冷酷專斷的獨裁者柔情的一面。
還有為國民黨出生入死的黃百韜,在無路可退時他選擇的不是逃跑,而是以自殺的方式彰顯其氣節和「愚忠」。
尊重歷史事實,是《大決戰》最值得稱道之處,即便是林彪,影片也沒有因為他後來犯下的錯誤,而丟失對這一人物的真實還原。
在《大決戰》之前,林彪在影視作品或舞臺劇中都是以負面形象示人,最令觀眾印象深刻的就是李雪健26歲時在《九一三事件》中飾演的林彪,《大決戰》則是在大銀幕上第一次呈現了林彪解放前的正面形象。
眾所周知,在遼瀋戰役中,作為司令員的林彪指揮得當,為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一點毋庸置疑。
影片以史實為基礎,充分展現了林彪在軍事方面的才能,面對瞬息萬變的戰局,他總能保持縝密的思維和冷靜的判斷力,力保計劃萬無一失。
儘管在作戰中也會出現失誤,但他能夠及時止損,將不利條件轉化為有利局面,出色完成中央指示的任務。
關鍵時刻,他又能力排眾議當機立斷,舉手投足之間盡顯大將風範。
另一方面,影片也細緻呈現了林彪的性格特點,比如其孤僻、不善於和人親近的特點,讓這一角色更為真實可信。
正是影片對於人物逼真細緻的刻畫,馬紹信才得以擁有更大的表演空間,更加自如地駕馭這一角色。
02、
其次,馬紹信對林彪的成功詮釋,得益於其外形體態上的高度貼合。
在踏入影視圈之前,馬紹信是黑龍江某話劇團的演員,《大決戰》僅僅是他第一次出演電影。
有意思的是,馬紹信原本試鏡的是陳布雷這一角色,但在試鏡過程中,導演發現馬紹信無論是形象還是氣質,都與林彪更為貼合。
臉龐瘦削,鼻梁挺拔,眼睛大而有神,馬紹信的外貌和林彪確實相像,這無疑為馬紹信的表演增添了更為強烈的可信度。
為了更貼合林彪的形象,馬紹信查閱了大量文史資料和文獻紀錄片,走訪了林彪當年的親朋好友,林彪的生活習慣,走路的姿態,說話的速度和語氣,都被馬紹信摸得一清二楚。
憑藉多年來話劇舞臺上的表演經驗,再加上形象上的高度貼合,馬紹信在《大決戰之遼瀋戰役》中的「電影首秀」可以說相當驚豔。
片中林彪的第一次出場就極具震懾力:昏暗的房間裡,沉默不語的林彪緩緩轉過身,那種不怒自威又帶著些許憂鬱的氣質,很難不讓人相信這就是林彪本人。
03、
馬紹信對於林彪的詮釋不只是簡單的浮於外表,而是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形神兼備」。
如果說外形上的相似可以通過化妝和模仿來彌補,但內在的精氣神需要靠演員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揣摩。
關於馬紹信在《大決戰》中的表演,有這麼一段佳話:在《大決戰》首映結束後,時任軍委副主席的楊尚昆緊緊握住馬紹信的手,其五味雜陳的思緒已然溢於言表。
他從馬紹信的身上看到了林彪,看到了那個曾經並肩作戰,後來又分道揚鑣的老戰友,馬紹信以不露痕跡的純熟演技,讓楊尚昆沉浸到對過往的追憶當中。
如果僅僅是外形上的相似,怎能得到楊尚昆的認可?
在皮哥看來,馬紹信抓住了林彪性格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特質,那就是「喜怒不形於色」。
無論是和戰友的日常閒談,還是身處緊張的戰局之中,外人都很少見到林彪情緒上有波動起伏,他似乎總是一副不苟言笑的嚴肅態度,讓人難以捉摸。
由於性格使然,林彪的情緒變化非常細微不易被察覺,而馬紹信在片中傳達情緒的關鍵「法寶」,就是靠眼神。
在《大決戰》中讓皮哥記憶猶新的一幕,就是林彪獨自一人呆在屋內翻著書,吃著黃豆,任外面多麼熱鬧,他的眼神始終淡定從容,似乎外界的一切喧囂嬉鬧都和自己無關。
唯一一次情緒上的失控,是林彪攻打錦州的計劃受到多方質疑,一向淡定的林彪終於按捺不住,拍案而起。
即便如此,林彪也沒有暴跳如雷,像很多怒火中燒的人那樣破口大罵,但從他的眼神裡,我們分明感受到他此刻的憤怒、無奈和篤定,感受到一種令人生畏的氣場。
如此內斂卻極其細膩豐富的表演,讓馬紹信得以將性格複雜、心思細膩的林彪完美「還原」,這也是馬紹信之所以得到廣泛認可的根本所在。
遺憾的是,在1997年拍完《大進軍》後,馬紹信自此沒有再出演過林彪,而是不斷嘗試其他角色,其中也不乏《林海雪原》中「座山雕」這樣的經典角色。
如今馬紹信年過70,淡出影視圈已經多年,但他曾飾演過的那些角色,尤其是對林彪精妙到位的詮釋,將會被中國影史永遠銘記!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阿志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