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縣設區」你怎麼看?

2020-12-27 城市向上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通過上圖可以看到,從2006年開始,全國就掀起了撤縣設區的浪潮,於2016年達到頂峰,案例高達27宗,其中有八宗為省會城市或直轄市的並區案例。

儘管在隨後的四年中,撤縣設區的腳步放緩,但關於「某縣撤縣設區」的消息還是經常搶佔著市民生活的頭條。

不管是某些個人透漏的信息還是坊間捕風捉影的各種猜測,媒體們倒是樂此不疲,用強勁的標題吸引著大家的眼球,營造一種「集體YY」的氛圍。

而近年來更是愈演愈烈,這其中卻是有跡可尋的。截止目前,2020年全國已有成都、煙臺等7個城市完成擴容,而大部分擴容實質上就是通過「撤縣設區」實現的。

在許多城市都已經吹響2020撤縣設區的號角的情況下,作為最靠近湖南省會城市長沙的縣城——長沙縣,它的區縣規劃自然是長沙人民難以割捨的話題。

市長信箱關於長沙縣撤縣設區的諮詢

那麼,長沙縣到底有沒有撤縣設區的必要?

NO.1|壹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撤縣設區並不是一個行政區域的簡單劃分,而是縣域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不唯一體現

「 根據國務院的相關規定,長沙縣撤縣改區一事需由長沙市人民政府逐級上報,由國務院審批」

「行政區劃調整是關係地方經濟建設發展的大事,其確定實施前需經過反覆科學的論證,並逐級審批」

對於撤縣事宜上心的朋友一定不會對這幾句話陌生,近年來中央對於撤縣設區的把控的確是升級了不少,除了審批程序的複雜,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慎重決策。

2013年,民政部推出《市轄區設置標準》(徵求意見稿),裡面規定:

市域總人口在300萬人以上的城市,平均每60萬人可設立1個市轄區。對於中心城市郊縣(縣級市)改設市轄區,須該縣就業人口中從事非農業人口不得低於70%;第二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75%以上。改設市轄區的縣(市),全縣(市)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不得低於上一年本市市轄區對應指標的平均水平。

再來看看長沙縣,從長沙市統計局給出的數據,2019年年末長沙市總人口839.45萬人,其中,長沙縣總人口110.94萬人,城鎮人口(非農業人口)為76.17萬人,城市化水平為68.66%;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09.96億元,第二、三產業增加值1635.8億元,佔本縣生產總值的95.66%。全縣生產總值、財政收入(見下表)皆高於本市市轄區對應指標的平均水平。

數據源於長沙統計局

這樣看來,長沙縣似乎已經是撤縣設區的「頭號種子選手」,至少從數據上分析,除了城鎮化有待提高,長沙縣近年來的經濟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

但是,撤縣設區的規劃並不是幾個數字就能簡單敲定的。

就像近幾年,出現了各種評價體系不對外公開的「縣域百強榜」,長沙縣也頻頻收到「捷報」,「中西部第一大省」等名號乘著無數自媒體的翅膀傳到了每個長沙人的耳邊,勾起了無數「躁動的心」。

一方面,有大量縣域榜單的出世,就說明是有市場的,人們對於縣域發展的重視不斷提高;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思考:這種「榜單」是否裹挾著多方力量的博弈?不透明的標準又如何顯示出專業?是否是別有用心地預留出了「可操作空間」?

畢竟,過多的炒作終是泡沫,每個人都要明白,「榜其實都在老百姓的心中」

NO.2|貳

在歷史的行進中,我們不應拘泥於幾個冰冷冷的數字和曇花一現的「虛名」,百姓的訴求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

回歸到長沙撤縣設區的問題上來,我們來討論一下為何人們想推進此規劃的實施?

區位

長沙縣位於長沙市中部,湖南省東部,長沙唯一一座機場——黃花機場坐落於此。會展新區片區、湘龍片區、茶塘片區是目前區域內較為活躍的幾個板塊,其中會展新區的教育與長沙市區並軌

區位縮略圖(僅參考,無實際比例尺)

作為離長沙市最近的郊縣,長沙縣的發展主要集中在與長沙市接壤的部分區域。

今年開通的地鐵三號線與五號線大大加強了兩地之間的交流,松雅湖區域也迎來了長沙縣首例破萬房價的樓盤,九月份湖南自貿區落地等事件都在宣告著長沙縣未來可期!

對於長沙縣的高速發展,如果僅僅只是因為「撤縣設區」這一塊絆腳石的阻礙而停滯,那對長沙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又何其不公?

教育&資產

談到撤縣設區,教育問題便是壓在長沙縣人民身上的頭號「稻草」。

市長信箱關於長沙縣教育問題的諮詢

這一邊長沙的四大名校在國內聲名鵲起,與其集團旗下品牌合作的中小學更是在市區遍地開花,大大豐富了長沙內六區的教育資源,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教育與房產成為彼此繞不開的話題,這種緊密的聯繫衍化成教育資源的壟斷

但與此同時,長沙縣的教育配套卻「拖了後腿」,全縣僅會展片區的教育與長沙市接軌,其他區域外地人才看了一眼也就嘆氣走了,而本地人趨利與教育意識的覺醒,導致手中的房票遲遲出不了手甚至流入內六區,縣域人口紅利蕩然無存

留不住人才,資產升值又遭遇阻礙,長沙縣人民能不急嗎?

NO.3|叄

既然長沙縣既符合撤縣設區的硬性指標,又擁有群眾的支持,那為何ZF遲遲沒有明確表態呢?

小編想為ZF說句話:區劃的調整,往往是喜憂參半的。

「城市化的腳步加快了,經濟更強了,周邊的房子也因為並區漲價了,孩子的學校問題也解決了......」

聽起來撤縣設區好處多多,那麼這個「憂」又是從何而來?

長沙縣丨圖源網絡

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對於撤縣的「縣」也如此。

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多次設區熱潮,一些經濟實力強的城市,通過「撤縣設區」,完成資源配套升級,成功帶動各區發展,實現共同繁榮

從設區後的環境來說,縣的權力發生了巨大變化。縣,獨立一級行政政府,擁有較高的獨自主性,可以有獨立的規劃、財政稅收、人事管理等一級政府權限。但縣設區後對市的依賴性加深,自主權大部分被分割,逐步由市統籌

而城市化的進程迅速而殘忍,大多數城市成為餵不飽的巨獸,撤縣設區成為一種暴力手段,虹吸效應使得吞併後的縣域在浪潮中逐漸被淹沒,資源共享已然成為白日夢。

看到此,想問各位長沙市民一句:拋開那些虛名,你們是否認為長沙具備足夠的經濟實力去接納長沙縣嗎?

又或者說,再問各位長沙縣市民一句:你們是否有把握長沙縣能抵抗得住這場洪流嗎?

不如我們可以去問問湖州長興縣?

「2008年,湖州市計劃將所轄的長興縣改區,引起當地人的強烈不滿,最終這個計劃沒有成功。長興縣經濟本身十分強勢,在浙江財政省直管縣體制下,財政80%留給自己、20%交給省裡。縣改區之後近半都要交給湖州,長興居民擔心公共服務等生活水準會下降。」

想必這也是ZF一部分的考量,但萬變不離其宗,產業才是區域發展的最終推動力。讓撤縣設區不再成為相關利益者投機倒把的工具,等到時機成熟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寫到最後,小編不禁想為長沙縣點播一首打油詩:

「農村回不去,城市套路深。

一直在徘徊,何處才是根。」

相關焦點

  • 江西湖口縣符合撤縣設區條件,礦產資源豐富,有望「撤縣設區」
    江西省有這樣一個縣,已經實現了撤縣設區,這個縣屬於九江市,處在江西省的北部,它就是柴桑縣,現在該叫它柴桑區了。早在2018年的時候柴桑區的生產總值就達到了142.25億元,可以說對比其它的區級城市完全不弱。
  • 河南又添一員「猛將」,有望撤縣設區,被稱為中國巖鹽之都
    在他境內的許多地方,經濟發展的很快,現有的區劃已經有些制約底下各區縣的發展,所以,一直在積極的調整區劃,小編最近發現河南的葉縣,有望撤縣設區,大家聽說過平頂山市的葉縣嗎?沒有的話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了解這個地方吧!葉縣這個地方被稱為中國巖鹽之都,這是由於什麼原因呢,小編給你解釋。
  • 開封再添一員「虎將」,有望撤縣設區,經濟飛速增長
    這樣一個城市再添一員虎將,這員虎將就是尉氏縣,小編個人覺得尉氏縣特別有望撤縣設區,為什麼這麼說呢?就看看下文小編認為的原因吧!在2019年的統計中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973元和15355元,相比於2018年分別增長了7 4%和10.1%,看這個數據就能看的出來農村的居民生活水平更高了,只有現代化進程快農村的居民收入才能得到量的增長,質的跨越。
  • 撤縣設區 大勢所趨還是各取所需
    除長春外,其餘三個均涉及「撤縣設區」。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加入到撤縣的隊伍中。  民政部數據顯示,2009年底,全國共有855個市轄區、367個縣級市、1464個縣。截至今年6月,市轄區數量增至965個,縣級市增至386個,縣減少至1324個。
  • 繼鹽都區之後,又一縣有望「撤縣設區」,耕地面積96.1萬畝
    在2018年時響水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345億元,被譽為「中國淺水藕之鄉」,非常有可能「撤縣設區」。響水雖然只有幾百年的歷史,但由於其獨特的入海優勢、頻繁的商貿文化交流,造就了一批歷史名人。響水縣河床陡峭深邃,潮漲潮落,支流匯合,水落石出。在幾英裡之內,它被稱為「響水」。
  • 繼歷下區之後,濟南一縣有望「撤縣設區」,旅遊資源豐富
    繼歷下區之後,濟南市又一縣城有望「撤縣設區」,它就是商河縣,可以說是濟南市的「北大門」,在2019年,GDP達到了162.98億元,這裡屬於華北衝積平原,並且這裡形成了很多坡地和窪地,素有72窪之稱,是非常獨特的地貌。並且這裡的石油資源非常豐富,儲量達到了5000萬噸,年產有40萬噸,為這裡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未來有望「撤縣設區」。
  • 陝西繼鄂邑區之後,又一縣有望「撤縣設區」,成為西安新市區
    西安是陝西的省會,是國內比較頂尖的城市,2019年,下轄11區2縣,總的佔地面積達10752平方千米,城鎮化率達74.61%,在國內各個城市中也屬於比較頂尖的水平。西安歷史悠久,先後有十多個朝代在這裡建都,因此也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在國內有著較高的知名度,每一年都有非常多的人前來西安遊玩。
  • 繼柴桑區之後,九江又一縣有望「撤縣設區」,風化石儲量1200萬噸
    九江縣原本就是九江市的母縣,所以設為市區也比較符合現實情況。柴桑區地域面積為873.33平方公裡,2018年這裡總人口為33.56萬,2019年GDP為170億元,經濟發展還是不錯的。這裡有四條鐵路穿過,為區域發展帶來了很多生機和機遇。九江下轄有3個區和7個縣,還代管3個縣級市,其中一個縣未來就有望「撤縣設區」,成為九江第4個轄區。
  • 同仁縣撤縣設市,青海省推動州府所在地撤縣設市取得重要成績
    同仁縣撤縣設市後,黃南州行政區劃由原來的四縣變為一市三縣。上述官宣消息稱,同仁縣撤縣設市,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和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蘭西城市群建設等國家戰略、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的重要舉措,是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奮力推進「一優兩高」戰略、加快城鎮化進程的具體實踐,必將開啟黃南和同仁發展的新徵程。
  • 陝西有望「撤縣設區」的縣,一旦成功,延安或將再增一員「猛將」
    在2016年,安塞縣升級成為如今的安塞區,2019年,子長縣升級成為如今的子長市。延安的區域在隨著城市化的建設也在不斷的進行調整,周邊的很多縣市也都將「撤縣設市」、「撤縣設區」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積極完成各項工作,爭取早日達到升級所需要的的各項指標。甘泉縣就是陝西有望「撤縣設區」的縣,一旦成功,延安或將再增一員「猛將」。
  • 繼渾南區之後,又一縣有望「撤縣設區」,21個民族在其中生活
    瀋陽下轄十區一市兩縣。在這兩個縣的發展中,法庫縣相對於可能「撤縣設區」,成為瀋陽的下一個市轄區,成功「升級」。法庫縣的面積有2320平方千米,與瀋陽市中心僅有90公裡。在2018年法庫縣的地區生產總值是200億元,這裡耕地較多,有198萬畝。法庫縣人口有53萬,21個民族在其中生活,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518元。
  • 繼陳倉區之後,又一縣有望「撤縣設區」,人口只有9.21萬人
    寶雞下轄三區九縣,發展在全省居前列。陳倉區面積有2057平方千米,這裡出土過石鼓,其上的文字是我國最早的石刻文字。陳倉區常住人口只有60.25萬,但其經濟發展不落於人後,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214.40億元。釣魚臺的自然風光十分迷人,江山爭奇鬥豔。區內峰巒疊嶂,溪流飛舞,白山如屏,草叢如毯,密林紅葉。
  • 鄭州市委「十四五」規劃建議:加快撤縣(市)設區步伐
    來源:澎湃新聞鄭州市委「十四五」規劃建議:加快撤縣(市)設區步伐「十四五」時期,鄭州市將加快撤縣(市)設區步伐。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深化要素市場改革」部分,《建議》明確指出,要加快撤縣(市)設區步伐。《建議》指出,「深化要素市場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強土地指標統籌,深化新型產業用地供應改革、『畝均論英雄』和『標準地』等改革,著力盤活存量土地,促進土地優供快供。
  • 撤縣設市(區),為何跳不出復古式、繁體式、生僻字取名怪圈?
    繼原陝西戶縣撤縣設區改名為「鄠邑區」之後,最近陝西眉縣又擬將「郿塢市」作為撤縣設市的新名稱。無獨有偶,近日更傳來陝西勉縣擬將"沔州市"作為撤縣設市後的新名稱。他們的理由都美其名曰:以接續歷史文脈。撤縣設市(區),一定要用生僻字,一定要復古式,一定要繁體式才能彰顯厚重的歷史,顯示古老的文化底蘊嗎?我看不全盡然。彬縣,作為同樣屬於陝西省曾經的市轄縣,同樣在「改名」中地名被簡化,同樣地名構成模式為「單字」+「縣」,同樣經歷撤縣設市,卻並未將地名改為「邠州市」或「豳州市」(彬縣舊稱邠州、豳州),而是改為「彬州市」。
  • 繼鼎城區之後,常德一縣有望「撤縣設區」,生產總值達303.08億
    在常德市有一個漢壽縣,在古代被稱為索縣,並且在這個地方有距今7000多年的遺址,是重要的楚文化傳承地,生產總值達到了303.08億元,並且它的周圍都與各種縣相鄰,河流資源豐富,經濟水平不差,小編認為未來非常有望「撤縣設區」。
  • 河南這個縣被兩個大城市夾在中間,有望將撤縣設區迎來大發展
    河南是位於我國中部的一個省份,河南歷史悠久,每一寸土地上都是一個歷史,境內縣級城市也非常多,在河南省省會鄭州市和歷史名城開封市之間有一個縣城夾在中間,這個縣就是中牟縣,而縣城也就是在兩座城市的中間。中牟縣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下轄縣,鄭州市東部新城組成部分,古稱圃田、牟州,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西鄰省會鄭州市中心城區,東接八朝古都開封市。中牟縣現在也是鄭汴一體化的核心區域和戰略支點,處於中原城市群、鄭州大都市區、鄭州航空港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三區」疊加發展區域。
  • 撤縣設區密集發布,江蘇縣域發展受關注,新一波區劃大調整來臨?
    至於為什麼是新一波,是因為在以前已經出現過很多次關於撤縣設區的風潮,每次大規模的區劃調整都意味著城市在大規模擴容。我國共有2851個縣級行政區域,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深入,縣的數量已經會越來越少,撤縣設市和撤縣設區將會越來越頻繁。縣域發展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點,作為全國第二大經濟體,江蘇縣域實力不言而喻。當下撤縣設區密集發布,江蘇縣域發展將會迎來怎樣的機遇呢?
  • 菏澤兩縣有望「撤縣設區」,其一被稱「中國長壽之鄉」,潛力巨大
    菏澤,又名曹州,目前轄2區7縣,是山東省縣域較多的地級市之一。其中曹縣、單縣久負盛名,未來有望「撤縣立市」。這兩個縣各有千秋,人口過百萬。如果能「撤縣設市」或「撤縣設區」,未來發展潛力很大。曹西安縣曹縣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周武王封其弟曹伯,建曹國。
  • 江西贛州下轄的13個縣,誰會是第一個撤縣設區的?
    要擴大城區面積,撤縣設區事在必行,那麼它下轄的13個縣裡誰會是第一個撤縣設區的呢?信豐,取「人信物豐」之意,公元682年置縣,居贛江上遊,總面積2878平方公裡,總人口78萬。境內礦產豐富,種類達45種之多,其中煤炭、石灰石、中釔富有稀土儲量居贛南之首,麥飯石堪稱江南一枝獨秀。2019年,信豐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4.91億元。
  • 繼田陽區之後,凌雲縣也提出撤縣設區,擁抱大百色
    2020年4月30日上午10點18分,百色市田陽區揭牌儀式在田陽區人民政府大院門前舉行,田陽正式撤縣設區成為田陽區。在田陽撤縣設區後,另一個與百色相鄰的縣份凌雲縣也開始心動了。歷年來,凌雲縣委縣人民政府堅持「生態立縣」戰略不動搖,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生態茶鄉、長壽福地」這一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成為備受區內外遊客青睞的旅遊目的地,廣大百姓獲得感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