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身處於小球理念深入人心的當下,人們對於小個子球員的惡意從未散去——拋開厚古薄今的「平行時空無法生存論」不談,強如庫裡,也未嘗摘下「殺敵一千而自損不止八百」的刻板式標籤,何況身無寸功,徒有光鮮數據加身的「二代納什」特雷楊?
那麼你又會如何看待他與東契奇並稱18絕代雙驕?
21歲的東契奇,在生涯第二年便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得益於絕對核心東契奇的高成熟度及全能身手,卡萊爾治下的這支新獨行俠直接跨過漫漫重建路,一併轟出百回合115.分的現象級進攻浪潮;個人順帶豪取17次三雙刷屏破紀錄也如家常便飯,季後賽面對快船喬卡雙星圍剿竟更上一層樓——打出場均31.0+9.8+8.7這樣的準三雙級視覺盛宴,附帶加時壓哨三分絕殺。
一時間,似乎「逼近同年齡的天選之子詹姆斯」不再是後無來者的一樁空談了。
而另一邊的特雷楊儼然一副站在巨人肩膀上,有望接過庫裡火炬去繼續推動控衛盛世的最佳人選。
他配備了幾乎所有進攻端當下最實用的現代化先進武器——輻射至logo位的全場無死角持球投殺手鐧,回應蹲坑防守及線上高壓緊逼的懲戒式破局手冊,以及驅動體系運轉的策動擋拆技法和肢解防守的陣地+轉換組織端手術刀。
駕馭得了爐火純青的造犯規兜底法寶,同時又彰顯了產效可觀的無上限消化球權本能。然而卻無法逃脫掉瘦小型控衛在防守端被對位反制拖垮和錯位單點精準爆破的宿命,以及尚無法在缺乏戰績加持的陣痛期摘下「刷子毒瘤」之名。
贏球便成了特雷楊在外界眼中實現「個人蛻變」的唯一通行證。
既然以特雷楊作絕對核心的局限性無從迴避,那麼天花板如何量身打造陣容一試便知,亞特蘭大勢必需要找到專屬於他的小霸王斯塔德邁爾以及彌補得了漏勺屬性的精英鋒線群。
薩克拉門託的紫色風暴漸行漸遠,久違的明尼蘇達群狼呼嘯和鳳凰涅槃旭日東升之日也不知何時到來。事實證明,心中若只是想著「未來可期」而不付諸於行動,往往只能以一聲長嘆收場。而哪怕你復刻勇士之心已是急不可耐,飯終歸要一口一口吃。
自由市場上軍備競賽力爭前排,內部養成與選秀儲備補充雙線並行,老鷹擺爛幾年媳婦熬成婆,一躍成為東部最具競爭力的非季後賽球隊,紙面實力富得流油,進攻端天賦溢出羨煞旁人。
從引援方面來看,老鷹吃進有無球兼備的非典型義大利炮加裡納利,從功能性講他是聯盟最好的拼圖型四號位之一,具備足以改善前場環境的空間屬性和百搭副攻手水準的處理球能力,相較於科林斯他也是更好的擋拆後外拆選項,身手全面但個人傷病史不可忽視。
博格丹不消多提,無論是作純定點提供空間威脅(以40.7%的接球投三分命中率保有2.0記產量)還是兼顧一定量的起手擋拆持球投任務都無從挑剔,擔任替補時期還展示出了單人接管第二陣容及自主開發進攻能力,上提首發後產效保障與容錯率無從挑剔。
以及隆多,季後賽擦亮隆指導招牌重新打回身價的冠軍控衛。強將易得,良師難求,即便常規賽表現不盡如人意且出勤無法保障,得益於疫情期間休整,奪冠一路交出了40%外線準星及場均1.3記三分球產出,現象級投射下的隆多儼然一副湖人「第三巨頭」的模樣。此外,老鷹還以2年1000萬搶下了前公牛防守型控衛鄧恩,一位受限於傷病的準最佳防陣級尖兵後場,投射不佳但組織傳控穩健。
老鷹在保留原有年輕側翼群赫爾特+亨特+雷迪什的前提下喜提強援,內線又有卡佩拉+頗具阿德巴約雛形的新秀奧孔古鎮守禁區,極大提升了整體輪換深度甚至到了該考慮權衡幸福煩惱取捨的地步。
球隊一下子改善了上賽季球隊在特雷楊下場後的進攻便秘問題(當特雷楊在場時球隊百回合可以得到112.6分,而不在場時進攻效率暴跌至98.5),多位高水準副攻手的加盟使得遍地開花成為了可能,原先只能交出33.3%三分命中率的擁擠空間環境也不復存在。
從陣容搭配上內線組合科林斯+卡佩拉將會是特雷楊的招牌擋拆搭檔,前者餅皇之名如雷貫耳,哈登身邊馬首是瞻遞到嘴邊的餅狼吞虎咽,掉在地上也手到擒來,「開餐前」跑動以及空中二次調整能力在現役球員中都堪稱頂級;
後者面框持球,吃餅終結及拉開空間能力都可圈可點,但防守端的相對疲軟使得他與楊的持久配套非賣組合充滿了不確定性,兩位功能互補型前場將最大限度激活特雷楊在呼叫掩護後的創造力及威脅延續。
外線從兼顧體型及火力支援方面出發,常規考量下優選選用3號位雷迪什/亨特+2號位博格丹/赫爾特,而在割捨一定空間加成的前提下在特定回合祭出特雷楊+鄧恩的組合也不無可能。
老鷹甚至可以排出一套前場全鋒線+雙驅動的極致空間陣拉滿進攻,內外兼修高效終結點與無休止發動機的碰撞下,我們完全可以暢想他們能夠打出怎樣的火力上限來復刻獨行俠的「壯舉」。
基於老鷹角度來看企圖從後場改善防守現狀並不現實,押寶可待挖掘的多位鋒線來重塑防守體系才是長久之策,將素以調教防守聞名的麥克米蘭招至教練組,也側面反映出管理層有意補上這瘸掉的另一條腿的決心。
順勢而為也好,實力所致也罷,近幾個賽季老鷹在自我造血方面下足功夫囤積了大把潛力新人,擺爛並非一無所獲。在引入加裡納利和博格丹之後,科林斯,赫爾特等人短期內不再是不可取代,如果無法達成滿意報價續約協定,逢高而出繼續換取即戰力也未嘗不可;
而縱觀隊內核心骨幹的防守/傷病履歷,這種泡沫式的「鷹擊長空」也極有可能是重現上賽季爵士的一夢黃粱,過於盲目樂觀絕不可取。
春風得意馬蹄疾,這一回特雷楊有了足以襯得上楊少俠一身功夫的幫手,接下來是迎頭趕上東契奇,還是繼續陷入「無法令隊友變好」的泥淖中,風評被甩得更遠?
感謝關注,歡迎討論,阿哲願與你「球」得真經,一路侃球,直到世界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