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北方有句俗語:「早茶,晚酒,飯後煙,快活似神仙」。從這句話,我們足以看出當時長江以北的人們,在生活中對於飲茶的重視。
不過,有些地方的「早茶」,可不僅僅只是早晨起床喝口茶水那麼簡單,比如老北京的旗人,就有「衝開龍溝吃早點」的說法。
這個衝龍溝,最早源自清朝的皇帝,而聽起來有些雲山霧繞的「衝龍溝」一詞,說白了其實就是指皇帝早晨起來漱口!
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刷牙,說起來以當時的衛生條件,這個清潔口腔的習慣還挺不錯。
有人說,這種習慣,身為九五至尊,皇帝本人自然不會像我們這些普通人一樣,每天睡眼朦朧地在衛生間裡洗漱。可以說,從皇上醒來之後,他的所有衛生問題都有太監宮女們負責伺候,衝龍溝也不例外。
為皇帝、太后這些主子服務,有時候也擔著不少風險,一旦腿腳不利索、手法不周到惹怒了皇帝,那可是分分鐘殺頭的事情。比如給慈禧太后梳頭髮時,就很忌諱看到白頭髮,稍有差錯就是拉出去一頓大棒,打死算完。
但與其他事情不同,對於衝龍溝這件事,宮女太監們不僅不牴觸,反而想方設法地搶著去伺候,這又是為什麼呢?
答案與衝龍溝用的茶葉有關。
給皇帝漱口準備的茶水,當然不可能是普通貨色。一般來說,衝龍溝用的都是各地進貢的名貴綠茶。在平時,即使是皇帝,飲茶時也會反覆衝泡。
這倒不完全是因為節儉,相反,這可能與飲茶的講究有關。直到現在,仍有不少茶葉愛好者認為,像綠茶這種不發酵茶,第三遍衝泡時的味道最佳。而在衝泡次數多於四次後,茶味會逐漸趨於寡淡。因此,懂行的人喝綠茶,往往至少衝泡四次。
但衝龍溝時的情況就比較特殊了,皇帝漱口時自然沒有時間反覆衝泡茶葉來細細品味,同時被當作漱口水的茶水,自然也不會有人注意保留。
就這樣,這些往往只衝泡一到兩次的茶葉,也就有了重複利用的價值。為了將這種價值「變現」,太監宮女們會將這些被喝過一口的茶水倒掉,再剩下的茶葉放在陽光下反覆晾曬。
經過這些步驟的處理後,這些茶葉就成了下人們的「寶貝」。雖然在宮中,這些茶葉不能再次用了,但這些太監宮女卻可以利用出宮的機會將它們倒賣給宮外的茶樓。
雖然在現代人看來,把別人漱口用的茶葉二次利用有些噁心,但對於那些宮女和太監而言,這些茶葉他們自己又不會喝,又哪裡有那麼多的心理負擔。
久而久之,衝龍溝逐漸成太監們眼中一份搶手的工作,是「合法」賺外快的絕佳途徑。
俗話說得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宮中的一些習慣總會慢慢流傳到民間。而清朝的八旗子弟,無疑是皇帝陛下最忠誠的「粉絲」。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衝龍溝開始成為有錢又有閒的八旗子弟早晨起床後的又一重享受。
那麼問題來了,衝龍溝為什麼會那麼受歡迎呢?
說實話,這種習慣雖然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卻是古人用來防止牙痛的一種妙方。
現代的一些研究表明,茶葉尤其是綠茶中所含的多酚,本身就有一定的抗菌性,對於一些容易引發牙齒疾病的寄生菌也有著很好的抑制作用,在《東坡集》中就記載過飲茶防齲的事例。
不僅如此,茶葉本身還可以消除口臭,讓人神清氣爽。用茶水漱口其實是一種絕佳的預防牙病措施。
這對於八旗子弟而言,簡直是一種量身定製的清潔手段。
早在宋代,利用竹木、獸角絞合馬鬃、豬鬃的牙刷就已經出現了,而酷似現代牙膏的牙粉也早就開始流行起來,但這些牙齒的清潔用具雖比用柳樹枝硬刷來的方便,卻依舊不符合這些「鐵桿莊稼」的心意,為什麼呢?
因為無論是豬鬃還是馬鬃,在刷牙時都還是有些硬,而用青鹽和香料製作的牙粉同樣不夠方便。想想這幾年突然流行起來的漱口水,我們就大致清楚懶癌晚期的八旗子弟們,為何會對方便簡單的衝龍溝情有獨鍾了。
只不過,這種漱口方式的流行,也使得收集舊茶倒賣成了不少下人貼補自己錢包的新手段。隨著衝龍溝成為一種「全民習慣」,茶樓的生意也變得越來越好做了。
家境殷實的八旗子弟們,自然可以每天醒來,讓丫環們衝一壺好茶漱口,而那些底子稍微薄一些的老爺們,也可以隨時隨地的去茶樓買一壺茶葉「衝衝腸胃」。
但這些價低質優的廉價茶葉來自哪裡,就有些讓人尷尬了,絕對經不起「315晚會」的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