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也沒那麼可怕——涇川縣中醫醫院呂立萱援鄂側記
平涼日報記者 姜慧仁 文/圖
病房護理。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牽動著涇川縣中醫醫院醫護人員的心,他們時刻準備著投身於這場戰疫中去。當醫院發出援鄂倡議時,縣中醫醫院70餘份請戰書交出,一個個鮮紅的手印就像一顆顆跳動的心,表達著一個個醫者仁心與大愛,展現著醫者初心與擔當。
四層衣服:走路有點像企鵝
呂立萱是一個有13年黨齡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一名有9年工作經歷的主管護師,是醫院優秀的護理骨幹,先後在省中醫醫院培訓過中醫適宜技術,在黨原鄉衛生院掛職副院長一年,在崆峒區草峰鎮衛生院支農一年後回醫院負責科室培訓工作,是一個能力優秀的能手。
今年一月,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暴發,聽消息後呂立萱立即向醫院請纓,申請到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去。
呂立萱活潑開朗,敢為人先,2月19日晚到達武漢市,在中心醫院擔負感染患者的護理工作,除負責治療護理外,還要給危重患者餵飯、上衛生間,每隔3個小時進行一次環境消毒。呂立萱說,上班時從裡到外最少穿內襯衣和3層隔離服,一會全身是汗,走不快,有點像企鵝行走的樣子。
武漢的天氣很熱,有一次做全病區的消殺工作,沉重的噴霧器壓得她喘不過氣,走不動路,頭暈噁心,等她堅持做完:「一脫完防護服我就吐了,特別難受,當時我的淚水就下來了。」
新冠病毒:沒想像的那麼可怕
「病毒也沒想像的那麼可怕,做好防護,規範操作,就不會被感染。」呂立萱說,在武漢工作特別忙,一進病房就不得閒。給患者採血、靜脈輸液,因為戴多層手套觸覺幾乎為零,加之被霧化的護目鏡看不清,更是增加了工作難度,不一會就感到呼吸困難、心慌,因為皮膚過敏,讓她臉和身上多處部位奇癢難耐。
一個護理流程,每一次操作都是對體力和耐力的考驗。最重要的還有他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操作項目——血氣分析和採咽拭子。血氣分析要在橈動脈採集,非常難做,但難度係數最高的操作還是採集咽拭子,在護目鏡外、戴著面屏,讓原本就不清晰的視線更加模糊,需要病人的積極配合,張嘴——快速旋轉捻子——放入標本瓶——密封——消毒——封口,重複消毒外裝袋,消毒裝袋一共三層,做完病人的標本採集,護目鏡的霧氣都變成了水滴流到防護服上,留下了一道道黃色痕跡。
採集中,病人一張嘴就會產生大量攜帶病毒的氣溶膠,感染風險極大。因此,採集咽拭子標本也是最危險的操作之一,加之護士在穿防護服的情況下工作一個小時就到了極限,呼吸困難,身上那種沉重的包裹、緊束的感覺,常常做完一次咽拭子標本採集就會汗流浹背。
患者誇讚:她是個好丫頭
援鄂期間的工作雖然辛苦,但是醫護人員的誓言得到踐行,人生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有天上下午班,呂立萱去輸液,40床阿姨見她後很激動地說:「看著你們辛苦,我真是心疼,所以我每天得吃好睡好,才不辜負你們大老遠來救治我們,我要加油!」阿姨說了很多,讓呂立萱的鼻子酸了,淚水流下。
「病人的理解既讓人欣慰,又讓人心酸及心疼,雖然他們被感染了,但是他們背後都有一個家,他們在家裡都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幫助他們就是幫助一個家庭。」呂立萱說。
34床的爺爺,心情很差,他拒絕輸液體,一直在找醫生,要出院。呂立萱和醫生一起去做老人的工作,告訴老人和他的家人,老人的病還不適合出院,還需要隔離治療。老人很沮喪,流著淚要求出院。呂立萱說:」真的好難過!可還得鼓勵老爺爺,讓他不要難過,一起加油,戰勝病毒!」
老人得知呂立萱是甘肅人,不遠千裡來武漢救治他,同他一起流淚、一起和病毒抗爭,心裡平靜了。呂立萱趕緊給老人輸液體,留置針,霧溼的護目鏡看不清,好在鏡角還有一絲縫可以看到,呂立萱側著頭為老人消毒、扎針,一針見血,液體通暢,調好滴速,抬頭間,她隱約看到老人的笑容。老人誇她是個好丫頭。
呂立萱說,她記得最清楚,那是3月10日,老人出院了。呂立萱很欣慰:「這麼多天的努力,終是沒有白費,所有的付出也都值了!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呂立萱一個充滿愛心,滿滿正能量的80後,在國家有難,武漢人需要的時刻,她不顧個人安危,勇敢逆行,彰顯出「疫情如火燃盡醫者仁心,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