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第三極」,湧動著跨越喜馬拉雅的活力

2020-12-23 光明時政

「地球第三極」,湧動著跨越喜馬拉雅的活力

——評三集紀錄片《跨越喜馬拉雅》

  章正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做好西藏工作的「十個必須」,其中包括「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習近平總書記向「2019·中國西藏發展論壇」致賀信強調,希望西藏抓住發展機遇,建設美麗幸福西藏,繁榮優秀傳統文化,保護高原生態環境,實施更加積極的開放政策,廣泛開展對外交流合作,描繪新時代西藏發展新畫卷。

  近日,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尼泊爾歷史性訪問一周年之際,三集紀錄片《跨越喜馬拉雅》正式在央視推出,引發了熱烈反響。紀錄片聚焦貿易交流的「西藏故事」,講述面向南亞開放重要通道建設的重要意義。本片由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聯合出品,西藏自治區商務廳、北京發現之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製作。該紀錄片製作耗時18個月,攝製組行程4萬餘公裡,深入西藏7個地市,遠赴多國進行採訪。

  西藏有一張名片,被稱為「地球第三極」。這裡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與很多人想像不同,有一群創業者從來不缺乏冒險的勇氣,讓這片雪域高原,湧動著一股跨越喜馬拉雅的韌勁。無數人一次次奮力翻越偉大而險峻的喜馬拉雅,為的是勇闖商業的世界極地。循著記錄片中「貿易」相關的故事線索,便可以看到西藏地域元素融於一個個小故事,展現出在國際化、現代化道路上奔跑著的「活力西藏」。

  個體,是跨越喜馬拉雅最活躍的因素。在該紀錄片中,創業者以個人奮鬥為小切口,帶給這片雪域熱土巨大的變化。如今的他們,具有新時代獨特的精神特質:

  ——他們,敢於闖世界。來到西藏發現商機,然後把商業文明帶回各自家鄉。土生土長的拉薩人索朗德吉,經過20年的闖蕩,成為西藏南亞風格美容美髮業「一姐」,而尼泊爾的比瑪娜和西塔姐妹倆曾是她的員工。有了經驗後,這對姐妹回到家鄉開店創業,賺錢買房置業、供孩子讀書。她們,最終成為當地獨立女性的代表。

  ——他們,敢於重鑄西藏速度。48小時內,跨越4500公裡,這是一顆西藏松茸從海拔四千多米原產地青岡樹下,到日本生鮮市場的緊張旅程。每一個「松茸季」裡,林芝的少女央金和奶奶在清晨進入茂密山林採摘;加工商雲登嘉措徹夜分揀、清洗、打包;快遞員陳明靜早上5點出發,唯恐趕不上第一班飛機;日本批發商王京英凌晨4點半開始工作……分秒必爭的背後,他們,是西藏速度的最佳詮釋。

  ——他們,敢於聚焦西藏「新」。在海拔3700米的拉薩,一座世界海拔最高的雲計算數據中心,正在陸續投入運營,全部建成可以擴容至100萬臺伺服器。適宜的溫度、充足的能源以及廣闊的土地空間,中國居於領先的數字經濟,給了王俊團隊廣闊的想像空間:依託西藏的地緣優勢,以尼泊爾作為市場前沿,志向南亞。他們,用代碼串聯起喜馬拉雅山脈的兩邊。

  是什麼給予了雪域高原上的創業者們如此巨大勇氣?

  密碼就在於,西藏的高水平的開放。這片熱土為每個人的奮鬥提供了基礎保障。過去一年,西藏開放度正在發生巨變:樟木口岸恢復貨運功能,裡孜口岸開放,阿里昆莎機場臨時開放,吉隆邊境經濟合作區籌建和陳塘、日屋口岸開放積極推進;拉薩綜合保稅區申報順利;執行各類援尼項目12個,中尼友誼工業園等5個項目籤署合作協議;外國人進藏旅遊服務管理便利化積極推進;新增10條國際國內航線;喜馬拉雅航空公司完成股權調整,開通北京至加德滿都航線。

  有人說,喜馬拉雅山是相互交流的天然屏障。但自古以來,山,如同一座橋梁,聯結著各國。交往,因而生生不息:陸上絲綢之路可經西藏到達印度洋沿岸;1600多年前,中國高僧法顯、尼泊爾高僧佛馱跋陀羅互訪對方國家,合作翻譯了流傳至今的佛教經典;元代時,尼泊爾著名工藝家阿尼哥率工匠來華,主持修建了北京妙應寺白塔等宏偉建築。

  交往,當今更加頻繁。有學界觀點認為,西藏與南亞各國具有很大的經濟發展互補空間。事實亦是如此,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西藏憑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依託對外通道、邊貿市場和邊境口岸,已逐步形成面向南亞多國多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西藏自治區進出口總額由1978年的0.29億元擴大到2017年的59.19億元,增長203.1倍,年均增長14.6%。目前,西藏自治區與71個國家或地區有貿易往來。

  如今,西藏的地緣優勢進一步凸顯。開放,讓個體的活力被進一步激發。2019年,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總值29.33億元,增長21.6%;邊民互市貿易總值2.20億元,增長120.5%。值得關注的是,民營企業是外貿主體,進出口41.22億元,佔外貿進出口總值的84.5%。這些數字的背後,就是跨越喜馬拉雅活力的有力確證。

  「高山上百草長,百草中尋寶藏,白雲下支蓬帳,蓬帳裡煮茶香,熱鬧的新故鄉,點燃理想走出西藏。」這是該紀錄片《向南方》的主題曲歌詞中,描寫了跨越險峻的喜馬拉雅的堅韌與活力,也是個體奮鬥的真實寫照。

  山的這邊中國,有諺語「眾人拾柴火焰高」;山的那頭尼泊爾,也有「滴水也能裝滿缸」的說法。這群敬畏天地的人,跨越喜馬拉雅,為美好生活而奮力闖出自己的新生活;這群在高原上與時間賽跑的人,跨越喜馬拉雅,為各國交往詮釋個體的貢獻;這群聚焦西藏創新的人,跨越喜馬拉雅,讓高原成為世界貿易分工的一環。

  在「地球第三極」,這個高寒之地已然轉身成為創業熱土。這裡,正在湧動著貿易的暖流,跨越了喜馬拉雅,把各國的奮鬥者們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西藏,更加充滿了活力。

  他們,成就了這裡;這裡,也成就了他們。「地球第三極」的新奇蹟,正在繼續,他們奮鬥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

[ 責編:李政葳 ]

相關焦點

  • 「地球第三極·西藏新名片」驚豔亮相
    近日,「地球第三極」品牌發布會盛典在拉薩圓滿落幕。此次盛典集品牌發布會、品牌發展論壇、品牌體驗、電商直播活動於一體,從官方性、學術性、藝術性、區域性四大維度全面闡述「地球第三極」品牌精神底蘊。
  • 《跨越喜馬拉雅》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三集紀錄片《跨越喜馬拉雅》,講述發生在西藏土地上做生意的故事。在紀錄片裡,西藏不再僅僅是神秘而瑰麗的山河景觀、充滿獨特魅力的民族風情,這裡有用微信聯絡,卻要徒步8小時,穿越山脈谷地採購中國小商品的不丹馬幫;這裡有朝發夕至,從海拔4000米的青岡樹下「閃送」到日本餐桌的優質松茸;這裡有整齊劃一的機櫃,全球海拔最高的大數據中心……在國際經貿格局的版圖上,中國人沒有落下任何一個角落,包括第三極。
  • 守護地球第三極 德國卡赫在行動
    上海2020年9月29日 /美通社/ -- 9月,由西藏自治區旅遊發展廳、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美麗公約守護第三極」公益活動開啟。 守護地球第三極,刻不容緩 西藏是除了南極和北極以外的「第三極」,但隨著每年遊客數量不斷攀升,藏區的汙染也與日俱增。越來越多塑料瓶覆蓋了西藏原有的純白,為了不讓人類的汙染印在西藏的冰川湖泊裡,民間自發組織、創辦了文明旅遊公益活動 -- 美麗公約。
  • 紀錄片《跨越喜馬拉雅》 展示想像之外的西藏
    三集紀錄片《跨越喜馬拉雅》,講述發生在西藏土地上做生意的故事。在紀錄片裡,西藏不再僅僅是神秘而瑰麗的山河景觀、充滿獨特魅力的民族風情,這裡有用微信聯絡,卻要徒步8小時,穿越山脈谷地採購中國小商品的不丹馬幫;這裡有朝發夕至,從海拔4000米的青岡樹下「閃送」到日本餐桌的優質松茸;這裡有整齊劃一的機櫃,全球海拔最高的大數據中心……在國際經貿格局的版圖上,中國人沒有落下任何一個角落,包括第三極。
  • 種出個地球、第三極和我們的父輩,豆瓣高評分紀錄片推薦第十二彈
    《文明的軌跡》歷時兩年才拍攝完畢,劇組跨越13個國家,曾走訪百多個城市拍攝,本紀錄片首年播出時更被喻為電視史上的代表作。《種出個地球》將鏡頭瞄準我們這顆星球上的植物,由主持人Iain Stewart 教授帶領大家走進植物的世界,了解植物的起源及生命機理。
  • 阿蘭做客地球第三極品牌直播間 分享西藏極淨好物
    地球第三極品牌線上精品直播間於昨晚開啟線上直播。甜美歌姬阿蘭·達瓦卓瑪作為地球第三極品牌星推官受邀做客直播間,與西藏自治區領導等一同為大家分享來自地球第三極的極淨風物產品,見證西藏的新發展。地球第三極作為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舉全區之力,合力守護和打造的統領全區各大產業的區域公共品牌和自治區新名片,是西藏自治區「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 ,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重要舉措,也是西藏自治區品牌興藏的重要部署。阿蘭作為藏族人民,義不容辭的承擔起了宣傳家鄉好物的責任。
  • 跟著紀錄片「雲旅行④|走進地球「第三極「 感受青藏高原上治癒...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在地球的南、北極之外,有一處地方被人們稱為「第三極」。這裡曾是地球運動最活躍的地帶,遠古的造山運動,形成了壯觀的痕跡,巨大的落差,也產生了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別。2015年3月,紀錄片《第三極》開播,作為「西藏三部曲」的首部作品,其是中國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涉藏電視紀錄片。紀錄片用更清晰全面的視角,帶領觀眾了解這個靜謐的「第三極」。
  • 跨越萬裡駛向第三極,東南DX7 星躍極限挑戰可可西裡完美收官
    [車友頭條-車友號-汽車情報]  神秘的青藏高原是很多人心中嚮往的聖地,它與南極、北極並列,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在青藏高原的腹地,有一片450萬公頃的「生命禁區」,它就是可可西裡。 然而就在近日,這裡迎來了一群特殊的「訪客」,那就是不遠萬裡從祖國東南沿海出發「駛向第三極」的東南DX7 星躍。它們途徑7省,穿越春夏秋冬,跨越名山大川,經歷60度以上的溫差和4600米的海拔差,用時33天,完成了這項長達10000多裡的終極挑戰。「駛向第三極」不僅展現了東南汽車對DX7 星躍品質的絕對自信,也是自主車企永攀高峰的精神再現,讓中國消費者對國貨又一次另眼相看。
  • 中國最美紀錄片《第三極》|城視·書房
    這種人類心靈的制高點,最堅韌、最善良、最智慧、最友愛的制高點,正是《第三極》所要表現的。」終究,對地球第三極的人類來說,自然本身就是神,神山與聖湖,結伴遍布於整個高原。每年,很多印度、尼泊爾和不丹等國家不同信仰的人們,都會到一些特定的神山聖湖朝拜。各種宗教依存於神山聖湖,延續著各自特有的修行。人們把神聖的語言,刻在石頭上、巖壁上、甚至結冰的河上,讓精神與自然沒有距離,充分融合。
  • 電影《冰峰暴》極限實拍挑戰「地球第三極」
    堪比南北極的超低氣溫,8848米的極限海拔,都讓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珠穆朗瑪峰成為眾人心中難以企及的嚮往之地。此次在珠峰實地取景,對整個劇組來說可謂挑戰滿滿,拼盡全力追求影片絕佳的視覺體驗,哪怕面對著凜冽的大風和即將到來的暴雪也仍然堅持拍攝,力求每個鏡頭都能做到精益求精。
  • 紀錄片《跨越喜馬拉雅》播出
    為更好展現新時代西藏新成就新面貌,講好中國夢西藏故事,記錄西藏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展示西藏作為面向南亞開放重要通道建設成就,經西藏自治區政府批准,由西藏自治區商務廳牽頭,攜手北京發現之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精心策劃、拍攝的三集紀錄片《跨越喜馬拉雅》於12月14日起,每晚19:23在CCTV-9播出。
  • 【紀錄沙龍•總第57期】涉藏紀錄片《第三極》看片會+主創交流
    這種人類心靈的制高點,最堅韌、最善良、最智慧、最友愛的制高點,正是《第三極》所要表現的。」 本周,紀錄片沙龍就邀請這部還未播出就已備受矚目的涉藏紀錄片《第三極》與片友們見面,與此同時,《第三極》也將於沙龍當晚七點十分,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首播。
  • 大型紀錄片《第三極》(1——6完整播放)
    首先,《第三極》的故事性很強。影片特別強調故事,以至於願意犧牲一定的知識全面性。《第三極》不是了解青藏高原的教材,不是地理考試的標準答案,而是一扇了解高原的窗口。影片將以一個又一個好看好聽的故事,讓觀眾對世界的第三極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進而產生理性的思考,但是思考屬於觀眾,而不屬於解說詞。其次,《第三極》的講述方式戲劇化。
  • 駛向第三極丨東南DX7星躍以「極限」品質挑戰可可西裡
    在活動中,空中轟鳴而過的直升機和地面飛馳而來的DX7星躍車隊,猶如蛟龍猛虎一般蓄勢待發,也預示著東南DX7星躍「駛向第三極」的極限長途挑戰之旅將所向披靡,一往無前地朝著「高原秘境」可可西裡進發。 隨著東南DX7星躍「駛向第三極」活動正式啟程,其頗具挑戰的歷險路程也隨之揭曉。
  • 地球第三極星推官-抖音挑戰賽即刻開啟 尋找西藏帶貨王
    花式帶貨新西藏,下一個西藏帶貨王就是「你」  抖inCity城市美好生活節剛落下帷幕,地球第三極星推官·抖音挑戰賽即將開啟。不同以往,本次挑戰賽是【地球第三極×抖音】解鎖品牌新玩法,釋放藏貨產品力的全新挑戰活動,號召各路流量達人、帶貨主播、閃光路人花式帶貨地球第三極。
  • 涉藏紀錄片《第三極》直抵人心
    隨著涉藏紀錄片《第三極》(青藏高原)在CCTV-4開播,盆友們又歡騰了起來。自3月25日每晚19:10開播以來,《第三極》收視持續走高,3月26日34城市(缺成都)收視份額達1.49%,較播出前同時段提升129%,引發網友熱議。網友驚呼,《第三極》「美得喪心病狂!」
  • 守望自然的初心,「種草喜馬拉雅」凝聚公益共同體
    文丨莫墨7月28日,中國化妝品領軍企業伽藍集團JALA旗下自然主義品牌自然堂,在西藏日喀則2020自然堂雲守望「種草喜馬拉雅」公益行動第四季正式開啟。此次,自然堂以「生態+農牧」的綠色扶貧模式為喜馬拉雅當地的生態環境和脫貧攻堅貢獻一份力量。
  • 《喜馬拉雅的種子》在威尼斯電影節展映
    由上電影業(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聯合出品的紀錄片《喜馬拉雅的種子》,6日在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期間舉辦的「聚焦中國」特別市場展映活動中亮相。《喜馬拉雅的種子》以紀實的方式介紹了青藏高原珍稀的野生植物資源,尤其是那些因獨特性和唯一性所著稱的植物,如塔黃、綠絨蒿等,揭示了它們在嚴酷的高原環境中為了生存與繁衍而煥發出的頑強的生命力和為了適應環境所做出的令人驚嘆的演化過程,吟唱了一曲生命的讚歌。
  • 駛向第三極丨東南汽車DX7星躍以「極限」品質挑戰可可西裡
    青藏高原,與南極、北極並列,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可可西裡,位於青藏高原腹地中的450萬公頃「生命禁區」,平均海拔4600米左右,最低溫度零下40度,高寒荒蕪且危機四伏,直到2005年其核心地帶才被人類首次徵服,在這裡人類是如此的渺小和不堪一擊。而東南汽車在此完成了萬裡遠徵,DX7星躍的車轍刻印在地表第三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