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第三極」,湧動著跨越喜馬拉雅的活力
——評三集紀錄片《跨越喜馬拉雅》
章正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做好西藏工作的「十個必須」,其中包括「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習近平總書記向「2019·中國西藏發展論壇」致賀信強調,希望西藏抓住發展機遇,建設美麗幸福西藏,繁榮優秀傳統文化,保護高原生態環境,實施更加積極的開放政策,廣泛開展對外交流合作,描繪新時代西藏發展新畫卷。
近日,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尼泊爾歷史性訪問一周年之際,三集紀錄片《跨越喜馬拉雅》正式在央視推出,引發了熱烈反響。紀錄片聚焦貿易交流的「西藏故事」,講述面向南亞開放重要通道建設的重要意義。本片由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聯合出品,西藏自治區商務廳、北京發現之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製作。該紀錄片製作耗時18個月,攝製組行程4萬餘公裡,深入西藏7個地市,遠赴多國進行採訪。
西藏有一張名片,被稱為「地球第三極」。這裡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與很多人想像不同,有一群創業者從來不缺乏冒險的勇氣,讓這片雪域高原,湧動著一股跨越喜馬拉雅的韌勁。無數人一次次奮力翻越偉大而險峻的喜馬拉雅,為的是勇闖商業的世界極地。循著記錄片中「貿易」相關的故事線索,便可以看到西藏地域元素融於一個個小故事,展現出在國際化、現代化道路上奔跑著的「活力西藏」。
個體,是跨越喜馬拉雅最活躍的因素。在該紀錄片中,創業者以個人奮鬥為小切口,帶給這片雪域熱土巨大的變化。如今的他們,具有新時代獨特的精神特質:
——他們,敢於闖世界。來到西藏發現商機,然後把商業文明帶回各自家鄉。土生土長的拉薩人索朗德吉,經過20年的闖蕩,成為西藏南亞風格美容美髮業「一姐」,而尼泊爾的比瑪娜和西塔姐妹倆曾是她的員工。有了經驗後,這對姐妹回到家鄉開店創業,賺錢買房置業、供孩子讀書。她們,最終成為當地獨立女性的代表。
——他們,敢於重鑄西藏速度。48小時內,跨越4500公裡,這是一顆西藏松茸從海拔四千多米原產地青岡樹下,到日本生鮮市場的緊張旅程。每一個「松茸季」裡,林芝的少女央金和奶奶在清晨進入茂密山林採摘;加工商雲登嘉措徹夜分揀、清洗、打包;快遞員陳明靜早上5點出發,唯恐趕不上第一班飛機;日本批發商王京英凌晨4點半開始工作……分秒必爭的背後,他們,是西藏速度的最佳詮釋。
——他們,敢於聚焦西藏「新」。在海拔3700米的拉薩,一座世界海拔最高的雲計算數據中心,正在陸續投入運營,全部建成可以擴容至100萬臺伺服器。適宜的溫度、充足的能源以及廣闊的土地空間,中國居於領先的數字經濟,給了王俊團隊廣闊的想像空間:依託西藏的地緣優勢,以尼泊爾作為市場前沿,志向南亞。他們,用代碼串聯起喜馬拉雅山脈的兩邊。
是什麼給予了雪域高原上的創業者們如此巨大勇氣?
密碼就在於,西藏的高水平的開放。這片熱土為每個人的奮鬥提供了基礎保障。過去一年,西藏開放度正在發生巨變:樟木口岸恢復貨運功能,裡孜口岸開放,阿里昆莎機場臨時開放,吉隆邊境經濟合作區籌建和陳塘、日屋口岸開放積極推進;拉薩綜合保稅區申報順利;執行各類援尼項目12個,中尼友誼工業園等5個項目籤署合作協議;外國人進藏旅遊服務管理便利化積極推進;新增10條國際國內航線;喜馬拉雅航空公司完成股權調整,開通北京至加德滿都航線。
有人說,喜馬拉雅山是相互交流的天然屏障。但自古以來,山,如同一座橋梁,聯結著各國。交往,因而生生不息:陸上絲綢之路可經西藏到達印度洋沿岸;1600多年前,中國高僧法顯、尼泊爾高僧佛馱跋陀羅互訪對方國家,合作翻譯了流傳至今的佛教經典;元代時,尼泊爾著名工藝家阿尼哥率工匠來華,主持修建了北京妙應寺白塔等宏偉建築。
交往,當今更加頻繁。有學界觀點認為,西藏與南亞各國具有很大的經濟發展互補空間。事實亦是如此,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西藏憑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依託對外通道、邊貿市場和邊境口岸,已逐步形成面向南亞多國多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西藏自治區進出口總額由1978年的0.29億元擴大到2017年的59.19億元,增長203.1倍,年均增長14.6%。目前,西藏自治區與71個國家或地區有貿易往來。
如今,西藏的地緣優勢進一步凸顯。開放,讓個體的活力被進一步激發。2019年,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總值29.33億元,增長21.6%;邊民互市貿易總值2.20億元,增長120.5%。值得關注的是,民營企業是外貿主體,進出口41.22億元,佔外貿進出口總值的84.5%。這些數字的背後,就是跨越喜馬拉雅活力的有力確證。
「高山上百草長,百草中尋寶藏,白雲下支蓬帳,蓬帳裡煮茶香,熱鬧的新故鄉,點燃理想走出西藏。」這是該紀錄片《向南方》的主題曲歌詞中,描寫了跨越險峻的喜馬拉雅的堅韌與活力,也是個體奮鬥的真實寫照。
山的這邊中國,有諺語「眾人拾柴火焰高」;山的那頭尼泊爾,也有「滴水也能裝滿缸」的說法。這群敬畏天地的人,跨越喜馬拉雅,為美好生活而奮力闖出自己的新生活;這群在高原上與時間賽跑的人,跨越喜馬拉雅,為各國交往詮釋個體的貢獻;這群聚焦西藏創新的人,跨越喜馬拉雅,讓高原成為世界貿易分工的一環。
在「地球第三極」,這個高寒之地已然轉身成為創業熱土。這裡,正在湧動著貿易的暖流,跨越了喜馬拉雅,把各國的奮鬥者們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西藏,更加充滿了活力。
他們,成就了這裡;這裡,也成就了他們。「地球第三極」的新奇蹟,正在繼續,他們奮鬥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
[ 責編:李政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