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樂不同於一般的音樂,聖樂創作的基石是上帝與信仰。聖樂是為了見證上帝、傳遞信仰,同時也是為了讓自我與聖樂、自我與信仰合為一體。將自我的生命融入聖樂之中,並在其中發現音樂的真諦、找到信仰的源泉,獲得上帝的恩膏。這就是,聖樂成了我們信仰的語言,此時無聲勝有聲,琴韻雅致暖心田。
在歷史的長河裡,在國家民族仍未消亡的這個歷史階段,我們的聖樂是世界多元音樂文化資塬中的一元物種。它具有自己獨特的地位、作用與價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時期內繼續發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而且聖樂是信徒和慕道友所喜聞樂見的音樂種類,它起到了增強信仰凝聚力的作用。
總之,它就是聖徒們心中的最愛,信仰體系中的瑰寶。今天由於信息與交通快速發展,當世界朝著「快餐文化、功利文化」越來越靠近的時候,聖徒們也確有責任為保留信仰聖樂中的獨特文化做出應有的努力,使其獨特的價值免於消亡。在世界各國中,每一種聖樂文化都會衍生出自己特有的信仰文化,從而表現出不同的音樂形式,所以說源於信仰的聖樂特色鮮明,元素眾多,是不可多得的精神瑰寶。
追根溯源,聖樂文化同樣可以反映歷史的痕跡。特定的音樂作品可以作為反映一個時期的標誌。可以說聖樂的發展軌跡就是世界信仰發展歷史進程的縮影。從浪漫主義到豪放派,從婉約派到現實主義,這一系列的聖樂種類,正是濃縮了時代的變遷與歷史的流轉。要想真的讓聖樂得以傳承下去,首先不是應該想著怎麼樣地大力宣傳,而是應該靜下心來潛心研究傳統聖樂,從藝術的深層次和內涵的高視野去一步步挖掘、探究與思索。
如果認識不夠,只是在表面上做功夫,做的時間再久都談不上如何去傳承。人們常說:「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因為地域和民族的關係,各個地域的聖樂都是有自己的特色的,但是音樂是沒有界限的,每種風格的音樂、每種特色的音樂終歸是相互聯繫、相互融會貫通的。聖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也是一種與心靈有關的藝術文化。它是作者一種感情的表達與宣洩,同時它也給聽者一種陶冶與薰陶。這種抒情方式隨著不同的地域環境、不同的社會政治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所表現出來的聖樂形式也是多彩紛呈、百花齊放。西亞、北非、中亞的音樂帶著共同特徵和各自特色,沿著文明的潮流而向東、西兩方傳播,給世界各地民族聖樂帶來深遠的影響。
創新也是一種傳承,只有在潛心研究聖樂之後,才能深刻地理解它的內涵,在內涵中取其精華,把精華融入到現代生活中。這就像是在擁有幾千年文化的土壤裡加進新的養料,這片土壤就會孕育出更好更美更真的音樂。在孕育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有土壤,這片土壤就是傳統文化,將傳統立為根基,並以此為創作的源泉。其次就是培育,培育的過程可以有無數種可能。
這就好比我們的祖先最先開始耕種,讓我們有了糧食,但是現代的耕種技術讓糧食更高產更富有營養價值,這就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幸福。同樣的道理,我們要把聖樂進行深入深度的培育,讓聖樂脫離低級趣味和俗媚文化,讓音樂成為高雅藝術的代名詞,從而讓其成為舒緩心理、陶怡心靈、滋養靈魂的藝術載體。
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這對於聖樂發展來說也是最好的時機。多元的東西放在一起就能碰撞出多彩的火花,就能有更美更好的結晶。地域性聖樂的內容絕不是狹隘的,而是具有開闊的視野性與卓越的開放性。各區域聖樂風格因各地區差異而不同,這也是其獨特的魅力所在。因為只有這樣,聖樂的元素才會豐富起來,否則再有內涵的聖樂總有一天也會聽「膩」的。這就是一句詩句裡所言的:「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因為只有這樣大家才能夠相互溝通無阻礙,生命才會交融共成長,聖樂才會永不靜止,永葆生機!
音樂無國界,聖樂無阻礙,聖樂是我們內心共同的理想之光,願這一道音樂之光能夠照亮我們彼此的心田,讓光華閃耀心靈之間,讓美感流淌靈魂之內。一個懂得聖樂之道的人,必定是一個心境柔和的人,也必定是一個心靈美麗的人。當我們把這種音樂情懷流露於外表的時候,隨之而來的將會是上帝更多的賜予與恩膏。但願在今後的人生裡,我們能夠一起努力、共同進步,在聖樂之中得見生命之亮光,在讚美之中看見信心之曙光。
註:本文作者:帥活石,系江蘇一名基督徒。文中觀點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福音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各位讀者留言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