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上周就把《天寶伏妖錄》看完了,但是一直沒有精力來寫一篇書評。
前面介紹了一、二卷的內容,因為鋪墊太多,所以很多地方自己都沒看明白,講得也很混亂。
想起來至今為止我還沒有把《天寶伏妖錄》的文案放上來。。。
鳳凰引領千萬飛鳥,從天際盡頭飛來,身後是火海般的滾滾層雲,掠過長安。金翅大鵬高居興慶宮殿頂,瞳中映著繁華神州的蒼生,寂靜中萬般興滅,潮退潮生。
李景瓏拖著傷痕累累的身軀,手中釋放出璀璨的光芒,不斷靠近鴻俊。
「生者……為過客……」
他低沉的聲音響徹世間,剎那鋪天蓋地的黑霧在那光明前退去。
「死者為……歸人。」
那光芒是照耀天地的熾日,是夜空中閃爍的星辰,是一盞破開黑暗,永世不熄的心燈。
「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李景瓏閉上雙眼,將一手按在了鴻俊的額頭上。白光刷然擴散,覆蓋了屍山血海的戰場。在那盞燈的光影裡,平康裡的燈紅酒綠、驅魔司夏日陽光下的梧桐、茫茫塞外的漫天風沙與飛雪、阿泰如清泉般的歌聲、莫日根與陸許摘下的清晨樹葉、裘永思飛揚的筆鋒,盡化作李白杯中不朽的詩篇——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第三卷(天魔卷)中,主要講的是驅魔司眾人已經查明妖王化為凡人之軀時的身份,與妖王、心魔的第一次戰鬥。
相比前兩卷,因為很多鋪墊都已經展開,所以故事背景更加宏大,劇情主線更加明顯,而且驅魔司中的兩對感情線也在患難中有了新的突破。
在這裡,我之前的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憑我的理解和記憶做一個總結,可能會和作者的本意有一點點出入,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裡寫出我的見解僅作為參考。
自逐鹿之戰開始,天魔第一次現世,被不動明王以法器鎮壓,但只能釋放魔氣,卻無法使天魔真正消亡。後來天魔以魔種的形式存活,每千年復活一次,至大唐李隆基那時,恰好要到第三次現世的時機。
很多年前,從鎮龍塔中逃出一隻黑蛟獬獄,它殺死了塔內掌管時間變換的真龍噎鳴,用魔氣侵襲了自塔頂往下每一層看守惡蛟的龍王,致使塔內一千多條蛟龍暴起,時間混亂。
獬獄逃出之後,本想復活天魔,吸收魔氣助長自身功力,而那時魔種正在孔雀明王——孔宣體內。獬獄打敗了鳳凰重明,霸佔了長安,致使重明、孔宣和金翅大鵬青雄不得不退隱到太行山上的曜金宮中。
為了讓好兄弟躲過天魔之劫,重明和青雄讓孔宣找一凡人女子,誕下魔胎,隨後處死。可是孔宣卻愛上了那個凡人,以及自己的兒子——孔綢星。綢星小時與李景瓏成為鄰居,但7歲那年,父母為了保護身懷魔種的綢星而死,青雄趕來封印了綢星和李景瓏的記憶,將綢星帶回曜金宮交給重明撫養,賜名為孔鴻俊。
鴻俊長至16歲時,重明、青雄交給他三個任務讓他下山——一是把心燈交還給陳家後人,二是除掉長安的妖王獬獄,三是查明身世和殺父仇人。
可是鴻俊在長安城外和李景瓏相遇,打鬥中誤將心燈打破,心燈進入李景瓏體內。
鴻俊帶著鯉魚妖趙子龍去往驅魔司報導,遇到了冥冥之中被同樣聚集到驅魔司的另外三人——莫日根、阿泰和裘思遠,而剛剛被貶職掌管驅魔司的長史,正是李景瓏。
他們五人在長安城尋訪妖跡,終於查明了妖王的陰謀,擊殺了九尾天狐。
正當五位驅魔司都以為九尾天狐便是眾人要找的妖王,分道揚鑣之後,從邊疆傳來急報,已有三座城池一夜之間被屠城,老弱婦孺全部喪命,青壯年則不見蹤影,城內金銀、糧草又絲毫未動。
李景瓏、孔鴻俊二人前往勘察,發現屠城的是十萬屍鬼軍。與此同時,狼王莫日根往北尋找失蹤的鹿神,途中發現可能見過鹿神,受驚過度神志不清的陸許,兩人一同趕路,也撞見了正在屠村的屍鬼軍,最終和李景瓏二人相聚。
後來,眾人為了破解屍鬼軍,喚醒了被催眠的屍鬼首領劉非,從他口中得知除他以外,還有另一位屍鬼王的頭領,原本每十年甦醒一次,遍訪各地帶走犧牲的將士,復活為屍鬼軍,守護雅丹一帶。但是十數年前,瘟神、玄女二人在鹿神投胎之際截斷了他的靈魂,將其魔化,又讓鹿神將兩個屍鬼王催眠。劉非首先被喚醒,驅使他到處屠城。
眾人商量之後,發現陸許極有可能就是因為魂魄殘缺而神志不清的鹿神,可是此時陸許已經離開,鴻俊也追了出去。兩人恰好在雪天中遇到了玄女、黑化的鹿神靈魂,遭到襲擊。鹿神掌管人們的夢境,於是讓鴻俊在夢中看到了自己被封印的記憶——自己體內有魔種,將會甦醒化為天魔。兒時的李景瓏在不動明王的命令下想要殺死魔種,但是父母為了救自己而死。
李景瓏救下鴻俊,雖然鴻俊知道那只是個噩夢,但也因此對自己的身世產生懷疑,也開始抗拒李景瓏的親近。眾人設計打破了玄女對屍鬼王的控制,但劉非也因此喪命。甦醒後的屍鬼王將眾人帶至莫高窟,解答了眾人的疑問,並且將鴻俊的身世告訴了他。
眾人斬斷鹿神被黑化的鹿角,但是卻沒有把魔氣斬草除根,反倒讓心魔將鴻俊帶進了壁畫中。李景瓏等人隨後跟進去,在拯救鴻俊、陸非兩人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心魔竟然是獬獄的一魂,而之前殺死的九尾狐王並不是真正的妖王。
後來,為了不讓獬獄的陰謀得逞,鴻俊吸收了心魔釋放的三千世界的噩夢,獬獄逃跑,但鴻俊也因為吸入了過多魔氣,導致體內的魔種有爆發之兆。
原來,獬獄擔心無法順利讓魔種甦醒,就以自己的兩魂分別在不同地方吸取魔氣,化為心魔,其中一個,便是附身在了鹿神陸非的身上。
陸非身上的心魔消失,但因為斬斷了鹿角,一時也失去了法力。
鴻俊擔心自己體內的魔種爆發,又因為曾經做過的夢鬱結在心,在大年夜跑出去。李景瓏發現後,立馬追出去,兩人在雪地裡終於表明了心意。
後來,鴻俊帶李景瓏回太行山,重明看到鴻俊此次下山,不僅沒有被李景瓏清除體內的魔種,反倒催化了魔種的甦醒,於是勃然大怒,將鴻俊關押起來,又把李景瓏送下山。李景瓏連夜又爬上山,想要帶鴻俊走。離開時驚醒重明,但青雄出手相助,將鴻俊託付給了李景瓏,又攔住了重明,二人得以回到長安。
陸非雖已清醒,但對莫日根始終非常冷淡,認為他只是為了鹿神的身份才來救自己,而莫日根也陷入迷茫。鹿神和狼王一直是天定的姻緣,從未出現過兩人同為男子的情況,救回陸非後,莫日根也不知道應該怎麼應對。陸非成了驅魔司中一員,只因出生時便與孔宣、鴻俊相識,最後又是鴻俊將心魔釋放的魔氣吸走救了自己,所以與鴻俊格外親近。
與此同時,驅魔司的所有成員都回了長安,阿泰還帶來了阿史那瓊和追來的未婚妻。
李景瓏在眾人面前表白,兩人終於確定了關係,但是陸非、莫日根這一對依然前途未明。
眾人分析之後認為妖王應該就潛伏在長安中,於是設計引得妖王現身,居然就是皇帝身邊的楊國忠。楊國忠與驅魔師達成協議,原來他的另一魂放在安祿山的身上,但是心魔日益壯大,竟脫離了自己的掌控。於是楊國忠希望驅魔師代替自己殺死安祿山,然後自己再將魔氣吸走。
一方面,驅魔師兵分幾路,尋找打敗安祿山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設下圈套,只待殺死安祿山後等待楊國忠自投羅網。
莫日根潛伏到安祿山身邊,為了不引起懷疑,陸許用夢境封印了他的一部分記憶,莫日根被安祿山魔化,要為安祿山殺三個人,但每次都被陸許擾亂。在兩人互相角力的過程中,他們的感情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終於時機成熟,李景瓏燃燒真元召喚不動明王之力,殺死安祿山、重創楊國忠。卻不想原來楊國忠早就通過鯉魚精趙子龍知道了他們的計劃,臨死前,楊國忠拿出了噎鳴骨灰做成的沙漏,使得時光倒流,安祿山、楊國忠趁機逃走,眾人功虧一簣。
裘思遠要護送噎鳴骨灰回到鎮龍塔,為了使塔內時間還原,他必須待在塔內施法整整倆百年。裘思遠不想與眾人道別,只讓鴻俊半夜送自己進塔,而其他人仍在和裘思遠的爺爺聊天。裘老爺子私下告知李景瓏,思遠和鴻俊原本應該是兄弟,神女兩次投胎,分別生下了他們,只不過思遠一出生就待在塔內,和外面的時間流逝不同。但就在此時,獬獄出現,把裘思遠、鴻俊二人一起帶進了塔內。
為了救回兩人,李景瓏和阿史那瓊一起進塔。他們在塔內除去了各層龍王身上的魔氣,將陣法還原,塔內的時間也恢復原狀。
但是因為塔內和塔外時間不同,等他們出來的時候,已經過了一年半。
最後兩卷,便是眾人與楊國忠、安祿山兩人的戰爭,已經不是我能簡略概括的了,但是因為故事的構架很宏大,所以讀的時候特別爽。
省去這一部分,重明在涅槃的時候,聯合李景瓏心燈的力量,為鴻俊重塑身體,使得他不再被魔種煩擾。
李景瓏、鴻俊收養了陳家後人,並且將重生的鳳凰重明交給他撫養,命名為歸來。
鯉魚精趙子龍雖然曾經背叛了眾人,但是後來也回歸了驅魔司,並且在和楊國忠、安祿山的戰鬥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後來他吃了蛇妖的一半內膽,終於修煉成人,也被李景瓏挑明了喜歡鴻俊的心事,但是為了鴻俊的幸福,還是選擇了隱藏自己的情意。
鴻俊作為新的妖王,和新皇帝達成協議,在蜀地開闢一片疆域容納一眾妖精。但是青雄不滿鴻俊的安排,和鯤神合計囚禁了鴻俊,想要取而代之,然後佔領長安。
最終,李景瓏通過夢境回到過去,和孔宣達成了協議,讓他死後附身在智慧劍上。在青雄和眾人大戰的時候,孔宣現身,打敗了青雄和鯤神。
噹噹噹噹~
我能記起的框架差不多就是這些,原文有一百多萬字,還是省略了好多的內容啊。非常推薦去看這本小說,雖然人物很多,關係複雜,整個世界的構造也很龐大,但是讀起來還是很棒的。
但是呢,不知道非天夜翔是做什麼工作的,看小說的時候,感覺就像在看電影,場景之間的跳換非常頻繁。(在電影中是叫分鏡是嗎?)好處在於小說內容豐富,情節連貫,表現力更強。壞處在於,如果囫圇吞棗地讀,就完全看不懂了,尤其是那些場景跳躍很快的地方。比如莫日根在安祿山身邊潛伏的那一段,還有李景瓏等人進入塔內的那一段等等,我特意停下來仔細地讀了,才能理清楚故事。
讀完整部小說,讓我想起了《魔戒》。其實思路還是有一點類似的,只不過加入了更多的東方元素,裡面出現了不少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而且情節也更加曲折了。雖然《天寶伏妖錄》還是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人種的設定不可能達到《魔戒》的高度,世界構造複雜之後容易顯得混亂,再加上有幾次李景瓏回到了過去的設定,加大了小說理解的難度……但我還是非常喜歡這本小說。
期待非天夜翔能有更多的突破,如果以後場景切換的時候能加一兩句過渡,那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