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瞿穎、周迅到王菲,女友個個都是女神,更是將天后娶回家,而且在和王菲離婚後,年近50的李亞鵬還依然俘獲了一位女神級別的女友,說到「女神收割機」,李亞鵬絕對算得上一把好手。
本文通過「菲鵬戀」來剖析一下李亞鵬追女神的咖位。
2003年,王菲和謝霆鋒分手後,王菲經常與那英等好友約打麻將療情傷。這個麻將圈子名為「六年一班」,是那英在圈內組織的人脈資源局,「六年一班」是個達到一定咖位和人脈關係,才有機會進入的圈子,李亞鵬那時剛因幾部大熱作品升到一線的位置,於是也被那英邀請進來。
天后的牌品常被人詬病,說她逢賭就要贏錢,否則牌局就不讓散,可牌技又不行,但是只要是有李亞鵬在的牌局,王菲就能贏錢。一度沉迷於麻將世界的王菲逐漸與李亞鵬由牌桌上的麻友關係,轉變成了生活中的好朋友的關係。
王菲和黎明拍攝《大城小事》時,有傳黎明想追王菲,但是被李亞鵬搶先了一步。為了追到天后,李亞鵬使盡了渾身解數。他到處搜集段子,用手機一天發100多條笑話信息,只為讓王菲開心。
王菲生病,他就立即飛去照顧。
春節,李亞鵬撇下工作赴京陪伴王菲。
2004年王菲開全國演唱會,他推掉戲約全程陪伴,甚至買了一整年的門票送朋友來支持她。
他和王菲一起逛商場,只要是王菲看在眼裡的東西,李亞鵬就會買下,第二天送到王菲手裡。
最終李亞鵬用真誠打動了女神的心,兩人於2005年結婚了。
李亞鵬是怎麼追到天后王菲的呢?
「菲鵬戀」始於王菲與謝霆鋒分手,王菲在失戀期,而且,她與謝霆鋒的戀情,與她的第一段與竇唯的情感關係,出現了相同的情形——男方感情不專。
而李亞鵬在追王菲的過程中,感情傾注的焦點完全在王菲一個人身上,充分展示了他對感情的專一性,每天不是通電話就是手機簡訊噓寒問暖,哄她開心,音樂會推掉工作全程陪伴,戀愛過程中兩人出雙入對,形影不離。這種專一的寵溺充分彌補了王菲前兩段的情傷。
李亞鵬在與王菲的相處過程中,準確地捕捉到王菲內心潛藏的愛情故事,也就是她想建立的情感關係狀態,王菲想要的是輕鬆愉快的故事,這類人更願意看到關係中輕鬆的一面,於是李亞鵬就每天上百條幽默短笑話發過去。
幽默是一種使人產生親密感的方式,適量有益於關係,過量則有損於關係。李亞鵬用手機發笑話簡訊,而不是自己去扮演滑稽演員,是一種非常聰明的方式,幽默簡訊讓他與王菲的關係呈現出充滿活力、創造性的氛圍,而他自己的形象也不會因過於油滑而受損,因為油滑某種意義上意味著可能有逃避責任的風險。
總結一下「鵬式戀愛寶典」:
一是重視補償機制的作用,彌補對方在過去關係中的創傷。
這種過去的創傷不僅指過去戀愛婚姻中的創傷,甚至可以再往前回溯至童年,彌補對方心中在原生家庭和成長過程中未曾被滿足的那一塊。這裡的重點是補償,要避免重複過去的關係。
二是了解對方的愛情故事,然後做他/她愛情故事中互補的一方。
人們的愛情故事都不只一個,有時同時有好幾個愛情故事交叉,例如在「菲鵬戀」中,從王菲對感情的需要出發,有【康復故事】和【幽默故事】兩種,從李亞鵬對感情需要來看,有【家庭故事】和【商業故事】兩種。
人們樂於交往的對象是擁有相同故事的人,或者至少他們的故事與我們的故事相互兼容,但他無須是與我們類似的人。相反,人們渴望的戀人是擁有與我們類似的故事,但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我們互補。
第三點是從第二點中引申出來,是避免愛情故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如果僅止於【康復故事】,菲鵬的關係可能僅止步於王菲走出失戀的陰影,而【幽默故事】所賦予關係的創造性和活力,則避免了【康復故事】的風險。【幽默故事】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幽默能創造關係,另一方面幽默過量也會造成親密關係的疏離,如果僅止於【幽默故事】,菲鵬的關係可能僅止步於好友,而李亞鵬的愛情故事以及他在關係中的角色則避免了【幽默故事】的風險。
這一點,可以單獨寫一篇:從「菲鵬戀」談愛情故事中的風險規避,本文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