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潮火熱了起來,「樂隊」成為了音樂綜藝的關鍵詞之一,這也是繼說唱、美聲之後,音樂綜藝找到的又一條垂直細分的路徑,但在這條路上想要走出爆款是不容易的。
作者 | 橘子
又一檔樂隊題材的音樂綜藝——《閃光的樂隊》將這周六開播。該綜藝是浙江衛視推出的「音樂社交樂隊」節目,由浙江衛視節目中心製作。據簡介,節目中音樂人們將組成音樂拍檔,以樂隊的表現形式來挑戰改編經典歌曲。目前,節目已經放出了二十多分鐘的先導片,公布了26位音樂人的信息,張亞東以「閃光製作人」的身份加入。先導片中,「魔巖三傑」之一的張楚壓軸出場。不僅壓軸登場,汪峰、周迅、老狼、姜昕、趙子健都紛紛發來了VCR為張楚打call。圖源:《閃光的樂隊》先導片截圖
張楚能來參加這樣的綜藝節目,是大家都沒想到的。蘇見信表示:「感覺他(張楚)不食人間煙火,他應該不會出現在綜藝節目中。」楊坤也表示驚喜:「我也很奇怪他能來,是很驚喜……」
「節目組是如何說服你來的?」梁龍也忍不住向張楚拋出了這樣的疑問。張楚說是因為節目有機會可以唱自己的歌,還有一些可以學習的音樂人。其實也不必追問,就像張亞東在另一檔音樂綜藝被問到為何參加時的回答:「我們都有生而為人的困窘。」
圖源:《閃光的樂隊》先導片截圖
隨著2019年《樂隊的夏天》橫空出世、大獲成功之後,樂隊潮火熱了起來,「樂隊」成為了音樂綜藝的關鍵詞之一,這也是繼說唱、美聲之後,音樂綜藝找到的又一條垂直細分的路徑,但在這條路上想要走出爆款是不容易的。
隨著播出時間的臨近,這周二節目組發布了《閃光的樂隊》主題曲《forever young》的MV。《forever young》是由樸樹作詞作曲,收錄在其2017年4月發行的專輯《獵戶星座》中。
圖源:《閃光的樂隊》先導片截圖
製作人張亞東及26位音樂人一起完成了主題曲MV的錄製。MV中,張亞東走到了舞臺中央的鍵盤前,開始彈起了前奏。當音樂響起,其他音樂人負責的吉他、鼓等樂器的聲音也開始加入,從一人一句的接唱,到後面的大合唱,把整首歌曲推上高潮。
圖源:《閃光的樂隊》先導片截圖
在《閃光的樂隊》之前,這兩年每年都有樂隊題材的音樂綜藝播出,只是基本都未出圈。從《閃光的樂隊》的先導片以及目前公布的信息來看,這檔節目與之前已播出的樂隊類綜藝有一定的區別,但也存在讓人疑惑和擔憂的點。
首先,該綜藝不同於《樂隊的夏天》和《草莓星球來的人》是已成立的(或成立多年的)樂隊間的比賽,都有各自的原創代表作,比拼也是聚焦於原創作品的比拼。各樂隊無論是音樂的審美水平,還是樂隊的個性特色,抑或是團體的化學反應,都是樂隊PK類綜藝足夠出圈的理由。
但《閃光的樂隊》的定位是「首開音樂社交先河,尋找音樂知己」,不是已成立樂隊間的比拼,是讓不同年齡、不同風格的音樂人們組成音樂拍檔,以樂隊的表現形式來挑戰改編經典歌曲。
其次,《閃光的樂隊》與《我們的樂隊》、《一起樂隊吧》也有所不同。《我們的樂隊》的節目模式借鑑了韓國口碑綜藝《Super Band》(《超級樂隊》),將眾多年輕樂手們集合到一起促成他們組成樂隊;
《一起樂隊吧》也與《Super Band》的模式類似,讓多位熱愛樂隊文化的年輕人在節目中尋找音樂夥伴,通過比賽,多次組合、拆分,最終共同組建一支樂隊。
圖源:《一起樂隊吧》節目截圖
而《閃光的樂隊》的陣容,年齡跨度在20——50歲左右,基本上都是已經成名的藝人。有樂壇的翹楚人物,比如中國搖滾先驅張楚,資深音樂製作人張亞東,搖滾老炮周曉鷗、二手玫瑰主唱梁龍;
有成熟歌手楊坤、品冠、張震嶽、蕭敬騰、尚雯婕、阿朵;
有從《中國好聲音》走出來的實力唱將金潤吉、張碧晨、吳莫愁;
也有新生代音樂人王靖雯、王琳凱、馬伯騫等。
在還不知道更多具體賽制與舞臺呈現的情況下,這樣的陣容配置還是讓人期待的。
但是,看完陣容,不少網友疑惑:節目名字體現了「樂隊」這一關鍵詞,但26位嘉賓中,僅胡宇桐一人是純樂手,其餘都是歌手、樂隊主唱身份,雖說都有擅長的樂器,但都能做到專業嗎?
還有人擔憂:無論節目形式是個體藝人還是選秀成團的模式,選手都可以在節目中被打散,任意搭配組合,但是樂隊不好這樣操作,正經樂隊都是常年磨合過的,這樣出來的舞臺才是有質的保障。這樣的臨時搭檔,有點兒像跨界合作的舞臺表演,可能根本不能按常規樂隊組合來理解,極有可能是樂隊版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和《披荊斬棘的哥哥》。
目前,先導片中已經預告了第一期音樂人們的演出分組,以上的疑惑和擔憂可能得等節目播出後才能有答案了。
圖源:《閃光的樂隊》節目截圖
《樂隊的夏天》為綜藝節目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增量,在這檔節目之後,樂隊的夏天來了,各平臺也都把目光放到了樂隊身上。
道略音樂產業(ID:miresearch)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盤點,2017至2021這五年間,國內樂隊類音樂綜藝共播出8檔,其中僅《樂隊的夏天》兩季節目豆瓣評分在7.0分以上。
可見,樂隊綜藝要想出爆款是不容易的。
從盤點表格來看,2019年播出的《樂隊的夏天》並不是綜藝和樂隊的第一次結合。往回看,2017、2018年就已經有衛視甚至是央視推出過樂隊節目。
再往回追溯,2015年崔健就曾在一檔名為《中國之星》的音樂綜藝節目中擔任「巨星推薦人」,並將痛仰樂隊和舌頭樂隊等在獨立音樂界知名的樂隊帶上了主流平臺。
然而有著「反叛獨立」標籤的搖滾樂與電視平臺的首次接觸並不順利,「內容被刪」成為了彼時首次接觸的結果。
2017年,崔健又參加了江蘇衛視推出的一檔完全以樂隊內容為核心的節目《中國樂隊》,並和譚維維、陳偉倫一起成為了節目的「樂隊尋找人」。
圖源:中國樂隊節目截圖
2018年,央視也推出了一檔樂隊主題競演的節目《超級樂隊》(與2019年韓國的《Super Band》同名)。節目邀請十支國內優秀樂隊(包括左右樂隊、旅行團樂隊等),兩兩一組,完成五期節目競演。
儘管17、18年兩檔節目的陣容星光熠熠,但受困於節目形式以及當時樂隊文化仍不普及等因素,並沒有獲得預期的熱度。
衛視與央視沒能推動樂隊綜藝走向大眾,並且在當時樂隊綜藝也沒有成功的模板,同時期也就沒有網綜推出樂隊相關的節目。
但是,近兩年細分音樂類型成為了音樂綜藝的主角,且音樂綜藝賽道擁擠。各平臺在做了素人選秀、歌手競演、細分音樂、原創音樂幾個方向後,出爆款越來越難。
也就在此時,《樂夏》的播出並成功出圈,這讓其他平臺看到了新的發力方向,選擇樂隊這一細分方向幾乎已經成為了音樂綜藝的必然選擇。
2019年出圈的樂隊綜藝,不止《樂夏》,還有韓國播出的《Super Band》,這檔綜藝在國內備受好評,豆瓣評分達9.6分。芒果TV播出的《我們的樂隊》借鑑了其模式、優酷播出的《一起樂隊吧》與其模式類似,但遺憾的是沒能取得一樣的口碑。
韓國的《Super Band》先是以選秀的方式選拔樂手,而後自由組隊PK,最終誕生的「超級樂隊」將獲1億韓元獎金,並發行專輯、進行世界巡演。
《Super Band》的模式和《樂夏》採用的「已知的現有樂隊同臺競演、爭奪冠軍」的模式其實都並不算新穎,但都能獲得高分,歸根到底還是高品質內容填充了這並不新穎的模式。 如果你看過《Super Band》,你會發現它的好口碑是如何來的。
第一是把主場最大程度的交給了演出選手。沒有導師嘮嗑大於選手演出的毛病,導師只是少少的評論兩句,主場都是交給選手的,演奏完整、舞臺效果好,即使是樂器solo都給人留下了完整的聽感,成為出圈曲目。
《Super Band》節目截圖
第二是在風格上,為了防止觀眾審美疲勞,古典與流行穿插呈現,觀眾既不會覺得在觀看國際鋼琴、吉他比賽,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偶像選秀。
第三是節目鏡頭對樂隊成員們追求做好一首歌的過程的展現充分。在《Super Band》中,我們能看到一支樂隊是如何選歌的,他們說服隊友的理由、用音樂交流的過程、如何進行編曲等等,都能讓觀眾感受到樂手們是投入到了玩音樂的狀態中,意見不同是必不可免的,和他人碰撞,並更加清晰地找到自我,這也是玩樂隊的魅力之一。
被吐槽不好看的節目,槽點來來回回都是那些:製作方不懂音樂,也不懂樂隊,內容重點沒有放到音樂上,導師嘮嗑大於選手演出,內容劇本化,剪輯零碎化、娛樂化等。
樂隊歸根結底仍離不開音樂,樂隊綜藝也是如此。觀眾們選擇看一檔音樂綜藝,說到底是衝著「音樂」二字來的,想要沉浸到音樂之中,被音樂綜藝的音樂性打動,而不是娛樂性、綜藝性,如果只是為了娛樂,那可就有太多其他娛樂節目可選了。
在同類節目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國內音樂綜藝要想做出新意並不容易,要得到觀眾的普遍接受與認可,對節目內容本身的打造仍然是最穩妥、最有效的選擇。節目方在製作樂隊類綜藝時仍需要讓內容與觀眾產生聯結,並結合自身釋放獨有的魅力。
且樂隊綜藝為現場演出市場帶來的影響不僅是一時的帶動票房,而是對年輕人的影響,如果更多年輕人看過節目後願意了解現場演出,並加入這個行業,那麼「破圈」就有了更長遠的意義。
▼
參考資料:
《我們的樂隊綜藝為啥做不好看?》,讀娛,作者:林不二子
《觀眾對樂隊綜藝審美疲勞了嗎?》,上遊新聞,作者:陳睿
《這檔樂隊綜藝,燥不起來啊》,電影爬蟲,作者:暈車車*本文部分內容(圖文)轉自網絡,僅用於學習交流,並不用於商業用途。文中觀點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道略音樂產業立場,文章和圖片內容僅供參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權益,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道略音樂產業ID:miresearch專注音樂產業研究,監測音樂市場動態
微信/手機:185 1323 2270(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