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歌手組樂隊?又一樂隊綜藝將開播:「魔巖三傑」之一張楚加入,26位成名藝人,純樂手僅1人

2022-01-04 道略音樂產業

樂隊潮火熱了起來,「樂隊」成為了音樂綜藝的關鍵詞之一,這也是繼說唱、美聲之後,音樂綜藝找到的又一條垂直細分的路徑,但在這條路上想要走出爆款是不容易的。

作者 | 橘子

又一檔樂隊題材的音樂綜藝——《閃光的樂隊》將這周六開播。該綜藝是浙江衛視推出的「音樂社交樂隊」節目,由浙江衛視節目中心製作。據簡介,節目中音樂人們將組成音樂拍檔,以樂隊的表現形式來挑戰改編經典歌曲。目前,節目已經放出了二十多分鐘的先導片,公布了26位音樂人的信息,張亞東以「閃光製作人」的身份加入。先導片中,「魔巖三傑」之一的張楚壓軸出場。不僅壓軸登場,汪峰、周迅、老狼、姜昕、趙子健都紛紛發來了VCR為張楚打call。

圖源:《閃光的樂隊》先導片截圖

張楚能來參加這樣的綜藝節目,是大家都沒想到的。蘇見信表示:「感覺他(張楚)不食人間煙火,他應該不會出現在綜藝節目中。」楊坤也表示驚喜:「我也很奇怪他能來,是很驚喜……」

「節目組是如何說服你來的?」梁龍也忍不住向張楚拋出了這樣的疑問。張楚說是因為節目有機會可以唱自己的歌,還有一些可以學習的音樂人。其實也不必追問,就像張亞東在另一檔音樂綜藝被問到為何參加時的回答:「我們都有生而為人的困窘。」

圖源:《閃光的樂隊》先導片截圖

隨著2019年《樂隊的夏天》橫空出世、大獲成功之後,樂隊潮火熱了起來,「樂隊」成為了音樂綜藝的關鍵詞之一,這也是繼說唱、美聲之後,音樂綜藝找到的又一條垂直細分的路徑,但在這條路上想要走出爆款是不容易的。

 

隨著播出時間的臨近,這周二節目組發布了《閃光的樂隊》主題曲《forever young》的MV。《forever young》是由樸樹作詞作曲,收錄在其2017年4月發行的專輯《獵戶星座》中。

圖源:《閃光的樂隊》先導片截圖

製作人張亞東及26位音樂人一起完成了主題曲MV的錄製。MV中,張亞東走到了舞臺中央的鍵盤前,開始彈起了前奏。當音樂響起,其他音樂人負責的吉他、鼓等樂器的聲音也開始加入,從一人一句的接唱,到後面的大合唱,把整首歌曲推上高潮。

圖源:《閃光的樂隊》先導片截圖

在《閃光的樂隊》之前,這兩年每年都有樂隊題材的音樂綜藝播出,只是基本都未出圈。從《閃光的樂隊》的先導片以及目前公布的信息來看,這檔節目與之前已播出的樂隊類綜藝有一定的區別,但也存在讓人疑惑和擔憂的點。

首先,該綜藝不同於《樂隊的夏天》和《草莓星球來的人》是已成立的(或成立多年的)樂隊間的比賽,都有各自的原創代表作,比拼也是聚焦於原創作品的比拼。各樂隊無論是音樂的審美水平,還是樂隊的個性特色,抑或是團體的化學反應,都是樂隊PK類綜藝足夠出圈的理由。

但《閃光的樂隊》的定位是「首開音樂社交先河,尋找音樂知己」,不是已成立樂隊間的比拼,是讓不同年齡、不同風格的音樂人們組成音樂拍檔,以樂隊的表現形式來挑戰改編經典歌曲。

其次,《閃光的樂隊》與《我們的樂隊》、《一起樂隊吧》也有所不同。《我們的樂隊》的節目模式借鑑了韓國口碑綜藝《Super Band》(《超級樂隊》),將眾多年輕樂手們集合到一起促成他們組成樂隊;

《一起樂隊吧》也與《Super Band》的模式類似,讓多位熱愛樂隊文化的年輕人在節目中尋找音樂夥伴,通過比賽,多次組合、拆分,最終共同組建一支樂隊。

圖源:《一起樂隊吧》節目截圖

而《閃光的樂隊》的陣容,年齡跨度在20——50歲左右,基本上都是已經成名的藝人。有樂壇的翹楚人物,比如中國搖滾先驅張楚,資深音樂製作人張亞東,搖滾老炮周曉鷗、二手玫瑰主唱梁龍;

有成熟歌手楊坤、品冠、張震嶽、蕭敬騰、尚雯婕、阿朵;

有從《中國好聲音》走出來的實力唱將金潤吉、張碧晨、吳莫愁;

也有新生代音樂人王靖雯、王琳凱、馬伯騫等。

在還不知道更多具體賽制與舞臺呈現的情況下,這樣的陣容配置還是讓人期待的。

但是,看完陣容,不少網友疑惑:節目名字體現了「樂隊」這一關鍵詞,但26位嘉賓中,僅胡宇桐一人是純樂手,其餘都是歌手、樂隊主唱身份,雖說都有擅長的樂器,但都能做到專業嗎?

還有人擔憂:無論節目形式是個體藝人還是選秀成團的模式,選手都可以在節目中被打散,任意搭配組合,但是樂隊不好這樣操作,正經樂隊都是常年磨合過的,這樣出來的舞臺才是有質的保障。這樣的臨時搭檔,有點兒像跨界合作的舞臺表演,可能根本不能按常規樂隊組合來理解,極有可能是樂隊版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和《披荊斬棘的哥哥》。

目前,先導片中已經預告了第一期音樂人們的演出分組,以上的疑惑和擔憂可能得等節目播出後才能有答案了。

圖源:《閃光的樂隊》節目截圖

 

《樂隊的夏天》為綜藝節目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增量,在這檔節目之後,樂隊的夏天來了,各平臺也都把目光放到了樂隊身上。

道略音樂產業(ID:miresearch)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盤點,2017至2021這五年間,國內樂隊類音樂綜藝共播出8檔,其中僅《樂隊的夏天》兩季節目豆瓣評分在7.0分以上。

可見,樂隊綜藝要想出爆款是不容易的。

從盤點表格來看,2019年播出的《樂隊的夏天》並不是綜藝和樂隊的第一次結合。往回看,2017、2018年就已經有衛視甚至是央視推出過樂隊節目。

再往回追溯,2015年崔健就曾在一檔名為《中國之星》的音樂綜藝節目中擔任「巨星推薦人」,並將痛仰樂隊和舌頭樂隊等在獨立音樂界知名的樂隊帶上了主流平臺。

然而有著「反叛獨立」標籤的搖滾樂與電視平臺的首次接觸並不順利,「內容被刪」成為了彼時首次接觸的結果。

2017年,崔健又參加了江蘇衛視推出的一檔完全以樂隊內容為核心的節目《中國樂隊》,並和譚維維、陳偉倫一起成為了節目的「樂隊尋找人」。

圖源:中國樂隊節目截圖

2018年,央視也推出了一檔樂隊主題競演的節目《超級樂隊》(與2019年韓國的《Super Band》同名)。節目邀請十支國內優秀樂隊(包括左右樂隊、旅行團樂隊等),兩兩一組,完成五期節目競演。

儘管17、18年兩檔節目的陣容星光熠熠,但受困於節目形式以及當時樂隊文化仍不普及等因素,並沒有獲得預期的熱度。

衛視與央視沒能推動樂隊綜藝走向大眾,並且在當時樂隊綜藝也沒有成功的模板,同時期也就沒有網綜推出樂隊相關的節目。

但是,近兩年細分音樂類型成為了音樂綜藝的主角,且音樂綜藝賽道擁擠。各平臺在做了素人選秀、歌手競演、細分音樂、原創音樂幾個方向後,出爆款越來越難。

也就在此時,《樂夏》的播出並成功出圈,這讓其他平臺看到了新的發力方向,選擇樂隊這一細分方向幾乎已經成為了音樂綜藝的必然選擇。

2019年出圈的樂隊綜藝,不止《樂夏》,還有韓國播出的《Super Band》,這檔綜藝在國內備受好評,豆瓣評分達9.6分。芒果TV播出的《我們的樂隊》借鑑了其模式、優酷播出的《一起樂隊吧》與其模式類似,但遺憾的是沒能取得一樣的口碑。

 

韓國的《Super Band》先是以選秀的方式選拔樂手,而後自由組隊PK,最終誕生的「超級樂隊」將獲1億韓元獎金,並發行專輯、進行世界巡演。

《Super Band》的模式和《樂夏》採用的「已知的現有樂隊同臺競演、爭奪冠軍」的模式其實都並不算新穎,但都能獲得高分,歸根到底還是高品質內容填充了這並不新穎的模式。 如果你看過《Super Band》,你會發現它的好口碑是如何來的。

第一是把主場最大程度的交給了演出選手。沒有導師嘮嗑大於選手演出的毛病,導師只是少少的評論兩句,主場都是交給選手的,演奏完整、舞臺效果好,即使是樂器solo都給人留下了完整的聽感,成為出圈曲目。

《Super Band》節目截圖

第二是在風格上,為了防止觀眾審美疲勞,古典與流行穿插呈現,觀眾既不會覺得在觀看國際鋼琴、吉他比賽,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偶像選秀。

第三是節目鏡頭對樂隊成員們追求做好一首歌的過程的展現充分。在《Super Band》中,我們能看到一支樂隊是如何選歌的,他們說服隊友的理由、用音樂交流的過程、如何進行編曲等等,都能讓觀眾感受到樂手們是投入到了玩音樂的狀態中,意見不同是必不可免的,和他人碰撞,並更加清晰地找到自我,這也是玩樂隊的魅力之一。

被吐槽不好看的節目,槽點來來回回都是那些:製作方不懂音樂,也不懂樂隊,內容重點沒有放到音樂上,導師嘮嗑大於選手演出,內容劇本化,剪輯零碎化、娛樂化等。

樂隊歸根結底仍離不開音樂,樂隊綜藝也是如此。觀眾們選擇看一檔音樂綜藝,說到底是衝著「音樂」二字來的,想要沉浸到音樂之中,被音樂綜藝的音樂性打動,而不是娛樂性、綜藝性,如果只是為了娛樂,那可就有太多其他娛樂節目可選了。

在同類節目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國內音樂綜藝要想做出新意並不容易,要得到觀眾的普遍接受與認可,對節目內容本身的打造仍然是最穩妥、最有效的選擇。節目方在製作樂隊類綜藝時仍需要讓內容與觀眾產生聯結,並結合自身釋放獨有的魅力。

且樂隊綜藝為現場演出市場帶來的影響不僅是一時的帶動票房,而是對年輕人的影響,如果更多年輕人看過節目後願意了解現場演出,並加入這個行業,那麼「破圈」就有了更長遠的意義。

參考資料:

《我們的樂隊綜藝為啥做不好看?》,讀娛,作者:林不二子

《觀眾對樂隊綜藝審美疲勞了嗎?》,上遊新聞,作者:陳睿

《這檔樂隊綜藝,燥不起來啊》,電影爬蟲,作者:暈車車

*本文部分內容(圖文)轉自網絡,僅用於學習交流,並不用於商業用途。文中觀點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道略音樂產業立場,文章和圖片內容僅供參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權益,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道略音樂產業ID:miresearch

專注音樂產業研究,監測音樂市場動態

微信/手機:185 1323 2270(阿道)

相關焦點

  • 樂隊的夏天刷新搖滾樂的大眾認知,一夜夢回魔巖三傑的鼎盛時代!
    最近有幾檔垂直類綜藝霸屏了朋友圈,其中馬東的《樂隊的夏天》將多年以來處於小眾範圍內討論的國內搖滾樂搬上了娛樂大舞臺。隨著節目的熱度,越來越多的人對搖滾樂有了新的認知。上周的節目中,刺蝟樂隊致敬了魔巖三傑何勇,翻唱了《頭上的包》。張婉婷有一部不那麼張婉婷的作品叫《北京樂與路》,講的是異鄉人ABC吳彥祖在北京經歷了中國地下搖滾的薰陶和曖昧愛情的故事。
  • 從「魔巖三傑」,為什麼《樂隊的夏天》配得上有更高的評價
    第一波高潮從舊的崔的《一無所有》開始,然後是鄭鈞、許巍,以及唐代,「魔巖三傑」和唐朝樂隊在香港紅磡演出,將中國搖滾音樂影響力推到新高潮。接下來,新褲子和樂隊鮑家街(汪峰)被稱為「北京新聲」,他們羨慕「樹村」中的北京,他們被命名為「北京超新聲」。在他們之後,內地的搖滾樂隊基本上默不作聲。
  • 張楚死了,何勇瘋了,竇唯成仙了,紅極一時的魔巖三傑消失了
    如今中國的樂隊界似乎已經少了領軍人物,曾經的Beyond、動力火車等樂隊早已不復當年。不知大家清楚目前什麼類型歌曲的樂隊最火爆嗎?那就應該非民謠莫屬了,如今的民謠樂隊似乎已經成為了國內樂隊界的最後一根稻草。
  • 魔巖三傑,曾經的少年
    竇唯、何勇、張楚、張炬、劉義軍、鄧謳歌……這些熟悉的名字再度被提起。那一年,魔巖唱片推出了竇唯的《黑夢》、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何勇的《垃圾場》三張專輯。香港紅磡,被大陸rock震撼夜不能寐的第一次。這次出徵,不得不說——張培仁,1990年,張培仁卸下滾石副總身份,從臺灣來到北京,準備創辦魔巖唱片。
  • 滾石「魔巖三傑」之張楚
    在當時滾石旗下的魔巖文化擁有眾多才華橫溢的音樂人,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滾石「魔巖三傑」之一,來自我的老家古城西安的音樂詩人 ——— 張楚。張楚的聲音初為人知是在1991年。在由魔巖文化推出的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張搖滾樂合輯」的《中國火1》裡收錄了他的代表作 ——《姐姐》。
  • 魔巖三傑,何去何從?
    除此之外,威猛樂隊演出的當晚,當時在臺下,還有個16歲的少年,全身上下熱血沸騰。他也是第一次在如此近距離之下感受西方音樂,每個毛孔都被喧囂的旋律震撼到炸裂。那個少年,就是竇唯。崔健、魔巖三傑、唐朝樂隊,三者皆是每逢談及中國搖滾時無法繞過去的人之一。
  • 魔巖三傑的神奇宿命:為何說張楚死了,何勇瘋了,竇唯成仙了?
    稍稍對搖滾有所了解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魔巖三傑」。它是指90年代「魔巖文化」旗下三位藝人:竇唯、張楚、何勇。魔巖三傑在1994年各自發行了專輯代表作,包括竇唯的《黑夢》,何勇的《垃圾場》和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但真正讓他們一戰成名的,可能還是當年年底舉辦的「搖滾中國樂勢力演唱會」。作為內地搖滾先鋒,他們合力在香港紅磡體育館的舞臺上,奏出了中國搖滾最強音。
  • 繼「魔巖三傑」竇唯、張楚、高旗、許巍、鄭鈞合唱的歌 你聽過嗎
    竇唯,張楚,何勇並稱"魔巖"三傑。為啥這麼呢,主要是因為在滾石唱片下屬公司魔巖唱片公司與三位藝人籤約他們分別是竇唯,何勇,張楚。可以說他們三個人對於中國的搖滾界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94年魔巖唱片公司為他們三個同時推出了唱片《黑夢》,《垃圾場》,《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 從香港紅磡到迷笛,孤獨的張楚回來了|張楚|搖滾|唐朝樂隊|張培仁|...
    那一年,魔巖唱片推出了竇唯的《黑夢》、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以及何勇的《垃圾場》三張專輯。它們的操刀手,來自同一個人——張培仁。1990年,張培仁卸下滾石副總身份,從臺灣來到北京,準備創辦魔巖唱片。當他第一次看到崔健蒙著雙眼唱《一塊紅布》時,失控地抱著柱子痛哭。他本以為這個民族已陷入軟綿綿的情緒中,沒想到這樣一群對社會有期待的年輕人會走進他的世界。
  • 為什麼魔巖三傑那麼火?
    這還真不是吹捧,魔巖三傑的確是中國搖滾的高峰,他們之前玩搖滾的沒有人能夠達到他們的高度,他們之後就更沒有了。魔巖三傑算是應運而生的一代人。他們成名於80年代中後期,在90年代的開頭達到巔峰。在他們成名的年代,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十年左右的時間。
  • 中國搖滾新勢力,魔巖三傑跌宕起伏的命運
    說起搖滾,現在大家可能不覺得他是一個大眾或者主流的音樂了,在人們的印象之中,現在玩搖滾的只有汪峰,和一些相對比較有名氣的地下搖滾樂隊,但是你們可知道,在中國的上世紀九十年代,那個搖滾黃金年代,在那個年代孕育出了無數個熱血的靈魂,他們喊出了現實的不滿和批判,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魔巖三傑,竇唯、張楚
  • 中國搖滾黃金年代,曾經的「魔巖三傑」今何在?
    1994年春天,「中國火音樂製作」同步推出了三張專輯,包括竇唯的《黑夢》、何勇的《垃圾場》和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這三位搖滾歌手同屬於臺灣滾石公司的下屬機構——魔巖唱片,因此被稱為「魔巖三傑」。「魔巖三傑」這些在當時立意超前的專輯,影響了一代青年人。之後幾年,竇唯率先表達出他的處事態度,開始了不發聲音樂,張楚繼續拐彎抹角感懷炎涼的世事,火爆的何勇也開始沉默。1996年,何勇在一場工體演唱會結束後,因故遭到禁演,便從人們眼中消失了;張楚在發表第二張專輯後便告別了北京搖滾圈,回老家西安過上了隱居生活。竇唯則徹底改變了音樂風格,逐漸走出了大眾的視野。
  • 魔巖三傑之張楚、何勇,一個成為倖存者,另一個卻「瘋了」!
    張楚的一首《姐姐》唱遍大江南北,並和竇唯、何勇、唐朝樂隊赴香港「中國搖滾樂勢力」演唱會引起極大轟動,開闢了中國搖滾的鼎盛時代,和許巍和鄭鈞是曾經的西安」三劍客「。張楚歌曲歌詞有著濃厚的現代詩歌味道,含蓄而深邃,他用歌詞這一邊緣文學形式表達著自己的思索與體驗。他的歌特別感傷,歌聲渾厚蒼茫,他的音樂和語詞是作為一體而產生的。
  • 魔巖三傑|中國搖滾的裡程碑
    九十年代初,以唐朝樂隊和魔巖三傑為代表的搖滾勢力在中國大陸崛起,並達到高潮,掀起一番風浪。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魔巖三傑。魔巖三傑為臺灣滾石唱片公司的三位籤約藝人:竇唯,何勇,張楚。1994年,其三人各相繼發表《黑夢》,《垃圾堆》,《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當魔巖三傑以及嘉賓唐朝樂隊1994年在香港紅磡體育館的演出引起了轟動,甚至四大天王都來觀摩學習。何勇更是喊出了「香港無音樂」的狂言,並說出了一些不服的話,表明接受四大天王的挑戰,可是四大天王沒有一人敢來應戰,就在那一夜,內地音樂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 你為什麼還在聽魔巖三傑?
    乖》,一時間許多人懷念起年輕的竇唯,和年輕的魔巖三傑。即便過去了二十幾年,魔巖三傑的音樂評論區裡還是有人陸續的評論著。向內心探索,在越過音樂風格的界限時,竇唯乾脆的捨棄了魔巖三傑的榮耀,每次出現在大家面前的形象,變成了被人調侃的騎著小綿羊的中年禿頭危機大叔。在竇唯看來,紅磡演出是一個陰謀的序幕。因為接下來10年的發展,商業沒有扶植內地的原創音樂,也根本沒什麼新音樂的春天。
  • 刺蝟樂隊致敬何勇《頭上的包》獲贊,魔巖三傑,獻給青少年
    九支樂隊成立時間不同,年齡上也有一定的差距,面孔主唱陳輝今年已經五十,而盤尼西林鼓手小羊出生於99年,是正兒八經的95後。由於年齡上的差距,加上年少時不同階層和不同生活條件,幾支樂隊對「年少時代」這個詞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有人是活潑可愛的「藍精靈」,有人是深情款款的「一場遊戲有一場夢」,更有人是「魔巖三傑」「何勇」這樣想起來就沉甸甸的人物。
  • 何勇捅人被捕 曾經風雲的魔巖三傑今何在
    竇唯何勇張楚  昨日何勇因捅人被捕事件再次轟動了娛樂圈,年輕一代也許並不清楚何勇是何許人也,但當年「魔巖三傑」每每被提及,都能讓搖滾圈激動不已,甚至影響一代又一代音樂人。1994年春天,「中國火音樂製作」同步推出了三張專輯,包括竇唯的《黑夢》、何勇的《垃圾場》和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這三位搖滾歌手同屬於臺灣滾石公司的下屬機構——魔巖唱片,因此被稱為「魔巖三傑」。
  • 魔巖三傑「回憶殺」背後,還有這麼多你不知道的事
    在九零年一次地下演出裡,原滾石副總經理張培仁看到唐朝的表演,當即有了想籤樂隊的心,他還特別為搖滾人成立了「魔巖文化」,組建「中國火」廠牌。2、魔巖三傑高光期過去,搖滾的花卻悄悄開了一地一夜「封神」,卻讓魔巖三傑陷入迷茫期。
  • 魔巖三傑「回憶殺」背後,還有這麼多你不知道的事
    歐洋還因為曾和魔巖三傑上過94紅磡而引發「回憶殺」上熱搜。「一朝成名」的感覺。,「魔巖三傑時代結束了」。2、魔巖三傑高光期過去,搖滾的花卻悄悄開了一地一夜「封神」,卻讓魔巖三傑陷入迷茫期。像老狼和魔巖三傑在94年一前一後分別掀起樂壇風潮,現實中老狼和竇唯、高原也是好朋友,大家經常串門喝酒聊天。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錄:樂隊綜藝與死灰復燃的中國搖滾
    苟延殘喘的中國搖滾可否死灰復燃,這倆樂隊綜藝是一場極為重要的戰役。 -1- 說起中國搖滾的起源,如果不提林立果那段虛無縹緲的傳說的話,我們要從遙遠的1979年開始說起。 那年冬天,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出現了四個年輕人——萬星、李志超、馬曉藝、王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