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靡QQ空間的非主流、殺馬特文化,被現在已經長大的90後們視為「時空坍塌」「不堪回首」的那幾年。
燙頭、染髮、火星文的怪誕時代已經隨著我們的長大成為了過去式,然而英國青年卻迎來了「殺馬特」時代的復古風潮。
20世紀80年代末的狂歡文化(Rave Culture)是歐洲青年掀起的一場大型運動。
那時的英國正處於柴契爾主義末期,在這個激進的變革時期,年輕人要面對的是新的音樂、新的毒品、新的稅收政策以及新的失業率。對自由的嚮往和對政府的抗議讓他們用縱慾狂歡的方式逃離現實。
狂野的地下派對加上從美國傳來的酸性浩室(Acid House)迷幻風電子音樂,讓英國青年們徹底迷失在了節奏和韻律當中。酗酒、嗑藥、濫交,這些元素成為了年輕人追求自我的潮流標誌。
隨著狂歡潮流的風靡,整個國家的青年都加入了這個大趴體。無所事事的年輕人不甘於只有晚上在Club蹦迪,於是郊區空地、停車場、倉庫裡都成為了「先鋒青年」蹦野迪的場子。
撩最猛的漢,蹦最野的迪。如何在幾萬人中騷的清新脫俗,成為了當時英國年輕人整日思考的課題。
Rave Culture的盛行讓高高在上的時尚界大牌接了一次地氣,為了吸引消費者80年代末的大牌設計師們開始費盡心機地去蹭流行文化的熱點。
Walter Van Beirendonck 1989年的秋冬系列就從狂歡文化中汲取靈感,色彩浮誇、設計吸睛,所有元素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當時浮誇和陶醉在毒品和性文化的Raver。
但當時的Ravers中最流行的不是被時尚大牌引領的,而是一個我們在周圍的紋身、噴繪、表情包、假貨等地方見過的這個黃色的微笑臉。
這個笑臉成為了當時的一種潮流符號,只要你穿著帶有笑臉元素的服裝,你就是這條街上最潮流的icon。有了這個笑臉,我們都是「葬愛家族」的了,這是身份的象徵、是榮譽的徽章!
笑臉是這場變革的象徵,「它象徵著這場活動的全部意義——大笑和積極起來」。
這個被大量採用的笑臉,被稱為Acid Teds,並且穿在T恤,頭巾,夾克上,基本上任何可以用它列印的東西上。
但英國政府對於這種一邊聽迷幻音樂一邊嗑迷幻藥的聚眾行為是要堅決取締的。
政府要求電信的Voicebank系統「不允許為狂歡行為提供服務」,從音樂上遏制住狂歡青年們的命門,並派警察清查聚眾行為。1990年警方在約克郡的Love Decade活動上批捕了包括當時的DJ在內的836人。
黃色笑臉和五顏六色的「奇裝異服」隨著被打壓的狂歡青年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是90年代早期,涅磐樂隊的Kurt Cobain 在他的樂隊徽標上把笑臉元素融入了進去。
在真正的Gen-X風格中,更新的笑臉標誌被賦予了強烈的諷刺意味,劃掉了眼睛,加上了從嘴裡伸出的舌頭,好像笑臉死了。
但是笑臉積極樂觀的意義並沒有消失,它伴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換了一種方式存在於青年人的生活當中。
1982年9月19日上午十一時四十四分,為了避免大家在BBS上的誤解,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斯科特·法爾曼(Scott Fahlman)首次打出了微笑符號「:-)」。
他最初創造把這個符號定義為發言者是在開玩笑,現在則被更多的用作表示發自內心的愉悅和會心一笑。
時至今日,隨著復古風潮的來臨,rave culture和acid house元素又出現了。時尚界更是把那些「非主流」的元素融入到了各大秀場當中。
在2019年的各大春夏季男裝秀場上,豔麗色比比皆是。在推出的大多數男裝系列中,設計師在濃彩重裝中添加了迷幻樂舞風格。
近期Adidas的Yung-1黃黑配色靈感也來自經典的rave culture 和 acid house:
隨著各種Rave元素的再次風靡,本來是各種邋遢、不和諧的服裝被隨意的混搭在一起,怎麼將英國時尚界原來的「非主流」——各種街頭朋克搖滾元素的單品穿出整潔清新的邋遢時尚則要看大家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