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光鏡即 ND 鏡,也稱之為中灰鏡、ND中灰密度鏡等等,它的作用在於減弱光線,使得即便在光照強烈的白天也能使用慢門進行拍攝,從而獲得肉眼觀察不到的畫面效果。
中性灰度鏡簡稱ND鏡,其作用是過濾光線。使用ND鏡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過曝。我們知道,白天時如果光線太亮就很難選擇較慢的快門速度拍攝,這時使用ND鏡減少進入鏡頭的光線,就能夠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如果在陽光強烈的室外,想以慢速快門拍攝瀑布或者海面以表現出虛化的水流等特殊效果,就需要ND鏡。
今天從減光鏡的分類、特性、使用注意事項以及應用場景為您詳細解讀減光鏡該怎麼玩。
減光鏡(即 ND 鏡),與偏振鏡、中灰漸變鏡並稱「風光三傑」,能通過減少鏡頭的進光量延長曝光時間,把普通風光拍出不一樣的感覺。
今天要為您講解的,正是減光鏡的分類、特性和使用注意事項,有志於拍好風光的童鞋們可不要錯過啊~
圓形減光鏡的光學質量不錯,價格較低,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非常適合新手使用。
它的優點是:通過螺旋卡口與鏡頭連接,濾鏡與鏡頭縫隙小,不易出現眩光或漏光;重量低體積小,便於攜帶。
缺點主要是必須和鏡頭尺寸相匹配,無法「一濾鏡多用」;此外,圓形減光鏡也不大方便和其它濾鏡(如 CPL、GND)疊加使用。
與之相對的是方形插片減光鏡。需要先在鏡頭上裝載濾鏡支架,再往支架上安裝濾鏡。這玩意的單價比圓形的高,但勝在一鏡多用。
此外,方形減光鏡很方便和其它方形濾鏡疊加使用,買一套就能用在任何鏡頭上,非常適合那些手頭有一堆器材的老司機們。
對了,據說方形減光鏡鏡和超廣角搭配,暗角會比較少,這也是個重要優勢。
而方形濾鏡共有的劣勢在於,單塊價格很高,而且重量高體積大,攜帶和適用有點麻煩;鏡片和鏡頭存在縫隙,容易產生眩光和漏光。
可調式減光鏡大部分減光鏡都有固定的減光量(ND 值),但圓形減光鏡裡有一類可調式,可以將減光量在一定範圍內進行調整,能適應多種光線環境。
看起來挺美,使用方便還省錢(一塊可調減光鏡,能當很多塊固定減光鏡用),但用過的人基本都說不好。
「偏色嚴重」「畫質影響超大」…… 除了這兩種常見評價,可調式減光鏡還有一個最最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十字紋」。
所謂十字紋,就是指當可調式減光鏡選擇較高檔位,同時搭配短焦距的鏡頭使用時,很可能出現下圖這種效果:
這兩條莫名其妙的十字型暗場,就是十字紋。即使不出現十字紋,也會有出現顯著的減光不均現象。
這是所有可調式減光鏡的通病,和高端低端無關,再高端的可調減光鏡也只能「減輕」而無法「消除」這一弊病。
當然,你也可以通過使用較低檔位,或搭配焦距較長的鏡頭使用來消除十字紋,減輕暗場效應。
話是這麼說,但拍風光哪裡離得開廣角頭呢?還是儘量別用這玩意兒了。
從概念上看,中灰漸變鏡(GND)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減光鏡,但在用途上和減光鏡有較大區別,今天就不細說了。
2. 正確控制曝光裝載不同的減光鏡,會對鏡頭進光量產生不同的影響,你需要在裝載鏡頭之前就完成相應計算,「多少 ND 配多少快門速度」。
以下就是一張減光鏡快門速度換算表,供您參考:
這玩意兒怎麼用呢?我來解說一下~
比如說,看看這個數據:ND8,檔位 3,快門速度 1/60 秒:
意思就是,如果不裝載減光鏡時初始快門速度是 1/500 秒,那麼裝載 ND8,降低 3 檔曝光後,使用 1/60 秒快門速度,就能達到同樣的曝光。
這張表還有另一個用途,就是減光鏡的疊加效果計算。比如說,你有一塊 ND4,一塊 ND8,疊加使用,相當於多少 ND 的減光量呢?
我們看看這張表,ND4,2 檔;ND8,3 檔;所以 ND4 和 ND8 疊加,實際上降低了 5 檔曝光,效果和 ND32 一致。
剛接觸攝影的新手總會聽到一句話:「寧欠勿曝」,大意就是寧願欠曝也不要過曝,因為欠曝部分細節能用後期找回來,而過曝部分卻不行。
可是,和經常曝光失誤的新手們不同,老鳥們更喜歡「向右曝光」,在直方圖的輔助性,刻意略微過曝,因為畫面越亮噪點越不明顯。
具體到長曝光裡,當我們計算曝光值和對應的快門速度時,可以嘗試將快門速度再降低一些,「向右曝光」,後期再進行亮度調整。
1 秒,8-15 秒,30 秒,上百秒的曝光時間都各自有其特色,取決於你拍攝的對象和你想要的效果。
一般來說,移動速度越慢的物體,想要拍出「流動」的感覺,需要的曝光時間就越長;同樣的物體,曝光時間越長,流動感越明顯。
但物極必反,如果曝光時間遠遠長於物體的運動趨勢,畫面反而不會呈現出流動感,因為運動物體已經完全虛化了。
比方說,你用稍慢的快門速度拍移動的人流,效果是這樣:
覺得流動感不夠強,進一步降低快門速度,流動感會顯著增強:
但如果你用幾分鐘的曝光時間來拍人群,最後就會變成這樣,人全都不見了:
所以說呢,並不是曝光時間越長,效果就越好,不要一味追求更高的減光量和更長的曝光時間,合適就好。
此外,據說曝光時間很長的時候畫面噪點也會增加,大家一定要小心啊~
小心漏光和機身晃動延長曝光時間以後,很多原本不起眼的問題會被成倍放大,比如說漏光。
比如說,如果你不蓋取景器蓋子,會有光線從取景器跑進來。平時,這點量不會有啥影響,但玩長曝光就會積少成多,出現光斑:
所以,要記得蓋取景器蓋,或者用黑布蓋住;使用方形插片 ND 鏡時也存在這個問題,濾鏡和鏡頭存在縫隙,最好把它遮住。
另外,在海邊、山地等地形複雜區域拍攝,尤其要注意避免機身晃動。務必確認土地平整、結實,如果颳大風還需要掛上重物「壓艙」。
方形插片濾鏡有一個優點,就是方便多塊濾鏡一起疊加使用,但這並不意味著多塊濾鏡一起用效果就會好。
濾鏡疊加,客觀上相當於增加了鏡片厚度,除了會增加畫質損失之外,還會大幅提高色偏、眩光等現象的出現概率。
所以,能用一片濾鏡就完成的事情,就不要用兩片。
更不要幹出前文所說的「ND4+ND8=ND32」這種事情,除非你真的非常非常需要 ND32 的效果,而手頭剛好又缺一塊 ND 32。
本文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因無法知曉作者信息而無意侵犯某個媒體或個人的智慧財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公眾微信編輯將立即刪除推文。
廣州攝影俱樂部 公眾微信:gzsheying
最純粹的攝影自媒體平臺!
關注廣州攝影俱樂部公眾微信:gzsheying分享任何一邊篇攝影教程文章至您的朋友圈,截圖回復至本公眾微信,免費贈送約350張DVD超過1000G攝影中文視頻教程以及PS後期教程,免費的教程只提供百度網盤下載,自動發送連結,自行轉存下載,連結永久有效!
最齊全,最權威!
約650多張DVD超過2400GB
攝影教程與PS後期教程完整版
百度網盤,一鍵轉存,一步到位,批量下載
長期免費更新!
獲取教程詳情與目錄
請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本文內容觀點、圖片文字、視頻來自網絡搜集
僅供大家學習交流,不做其他任何的商業用途
其權威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保證承諾
如本文涉及侵犯您版權、著作權、肖像權內容
請您聯繫小編曉憩楓林,立即核實做刪除處理
您有好的攝影專題與原創作品,歡迎來搞刊發
QQ與微信:4325989
行攝者文化傳播
商務合作 品牌推廣 活動策劃 產品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