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映的《摔跤吧!爸爸》讓小編再一次燃起了對偶像米叔那滔滔不絕的敬仰之情。
昨晚趁熱剛追完新劇,今天就忍不住和大家分享一下米叔這位寶萊塢國寶級巨星十大經典熒幕之作,趁周末忙裡偷閒,擼劇走起!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阿米爾·汗的作品,不妨跟著下面這個片單,來領略這位巨星的風採。
1、《摔跤吧!爸爸》(2016年)
年過五旬的阿米爾·汗,已是當之無愧印度國寶級名片性質的巨星,功成名就的他並沒有因此懈怠,一如既往的風趣幽默又不失深度的為我們奉獻了一部部經典之作。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未播先火,微博等社交媒體瘋傳米叔為了這劇先增重80斤演完了父親中年的戲,又短短數月增肌減重到一身腱子肉。
就憑這驚天對比和對工作的認真,這都是一部值得電影院一追的良心勵志好劇啊!
這可怕的前後對比,堪比女神卸妝啊!
專業學習一年半摔跤的米叔,劇中19到55歲的年齡跨度都不在話下
在聽聽這神解釋,多麼勵志感人哪!
最重要的是《摔跤吧!爸爸》影片還一如既往笑中有淚,寓教於樂,適合一家老小,或家長帶著熊孩子一起擼劇,真可謂老少鹹宜啊!
影片改編自真實故事,講述了前摔跤好手馬哈維亞,訓練自己女兒成為優秀摔跤手的故事,不但勵志,更觸及到印度社會的性別歧視問題,延續了米叔通過電影,探討社會問題的風格。
阿米爾·汗飾演的馬哈維亞,堅毅、果斷,甚至有點獨裁,他對女兒的高壓教育,體現了父權的思維,但與此同時他能突破傳統,訓練女性成為摔跤手,又反映出他對女性人生價值的開明見解。
這部作品對性別歧視的抨擊,遠不及《我的個神》對宗教的抨擊,但在印度這樣一個女性地位低下的國度,敢於宣揚女性追求自我人生價值,依然具有相當力度的正面意義。
最讓小編感動的一個鏡頭是從小被父親一路訓練長大,取得全國女子摔跤冠軍的女兒在經過大學專業教練短短數月訓練之後對父親老套的訓練方式嗤之以鼻。
最後和父親親自肉搏來各自證明自己的堅持是對的,而年邁的父親,在那死死抵抗卻還是敗下陣來後傷心失望的眼神真是讓人感慨……小編就不多劇透了,喜歡的影迷們可以買票觀影了。
2、《三傻大鬧寶萊塢》(2009年)
儘管在中國,印度電影一直都屬於小眾,但阿米爾·汗的名字卻是無人不曉,很多中國影迷也是通過《三傻大鬧寶萊塢》認識我家米叔的吧,要知道參演這部戲時米叔已44歲了。
但阿米爾·汗卻把一個20出頭的大學生,演繹的相當自然、有說服力,可見米叔不但演技了得,保養的功力也很深厚。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根據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改編而成的印度寶萊塢電影,講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與蘭徹間的大學故事。蘭徹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大學生,公然頂撞院長,並質疑他的教學方法,用智慧打破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教育觀念。
蘭徹的特立獨行引起模範學生——綽號「消音器」的查爾圖的不滿,他們約定十年後再一決高下,然而畢業時蘭徹卻選擇了不告而別 。
十年之後,事業有成的「消音器」歸來,要兌現當年的諾言,他找來法罕、拉加,一同踏上尋找蘭徹的旅程,一路上,他們回憶起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也發掘出蘭徹不為人知的秘密……
3、《未知死亡》(2008年)
《未知死亡》是一部翻拍作品,也是一次全新的再創作,它借鑑了《記憶碎片》中主角短暫記憶喪失症的橋段,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
如果人生只有15分鐘,我會用對你的愛將它裝滿。
桑傑辛·哈尼亞(阿米爾·汗飾)是一個患有短期記憶喪失的人,他只能記住15分鐘之內發生的事情。而這個存在記憶缺陷的男人,卻一直履行著自己的復仇計劃,強烈而又執著。隨著身份逐漸暴露,前塵往事也漸漸浮出水面。
桑傑辛·哈尼亞本是印度最大的手機公司凌音的總裁,他紳士、善良、平易近人,由於一個非常美麗的誤會,他認識了美麗、開朗、活潑,富有朝氣、愛心、正義感的女孩卡普娜。於是他便隱藏身份接觸這個女孩,一起吃路邊攤,一起幫助別人,一起逛菜市場,還要幫助女孩繼續圓著美麗的謊言。終於,桑傑辛·哈尼亞對女主角求婚並且得到回應。可正當幸福降臨之時,卡普娜偶然從黑幫大佬手中救出了25名少女,為自己惹來殺身之禍,桑傑辛·哈尼亞也遭連累被擊中頭部,只能保留十五分鐘的記憶。
影片《未知死亡》改編自好萊塢經典影片《記憶碎片》,但是其充實的劇情使得人物更加豐滿,阿米爾·汗對桑傑辛·哈尼亞這個對演技要求極高的角色的塑造可謂是信手拈來。本影片集歐美的劇情、韓劇的唯美、中劇的細膩為一體,但相互之間並不衝突。作為一部商業動作片,場面、攝製精良,同時又讓觀眾陷入世俗輪迴的愛情中無法自拔,堪稱翻拍中的經典之作。
雖然影片將近三個小時,但絕對稱得上一部佳作,小編也是幾年前追過,故事結局還是有些沉重壓抑的,不愛此類型的就可繞過了!
4、《地球上的星星》(2007年)
地球上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星星
這是一個細膩、溫情,卻又引人深思的故事。
身患閱讀障礙的伊桑,由於社會普遍對這種疾患缺乏認知,而被誤認為頑劣或弱智,求學之路堪憂,直到開明的藝術老師來到學校,一切發生了變化.
影片不厭其煩的用一個多小時來展示伊桑的特殊情形,而大多觀眾包括我在內,不出意外的對伊桑產生了反感,當藝術老師揭開事實真相後,我們感到了深深的自責,可見影片展現的內容並非危言聳聽,而是確實存在的巨大隱患:我們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但又不懂如何教育。
阿米爾·汗在片中展現出了令人稱道的職業精神,為了故事的效果,作為巨星的他,硬是憋到一個多小時後才現身,他知性、溫和的形象,打動了每一個人,也讓人不禁想到他主持的《真相訪談》,他就是這樣一直都在用觀察的眼光,去探索印度社會的問題,米叔同時也是本片的製作人。
這幅畫是作為藝術老師的米叔在該片中為小男孩畫的畫像,色彩斑斕,笑容溫暖,小編也是在一個夜晚莫名其妙的點開了此劇,哭的第二天那眼睛都不能見人了,作為人類的我們真的是渺小到很多事情對於我們都是未知,抱有一顆開放接納的心吧,不要拒絕那些只是暫時我們不理解的事物,這樣這個世界是不是會更美好一些呢?
5、《我的個神》(2014年)
對印度人來說,這部作品毫無疑問是顛覆性。幾千年宗教文明統治的國度裡,竟然誕生了一部批判宗教的電影。
阿米爾·汗就是這麼帶種!
他在片中飾演了一個意外來到地球的外星人,以客觀、理性且中立的眼光,審視了印度五花八門的宗教文化,在一系列看似滑稽的劇情中,辛辣的諷刺了宗教的無知、愚昧以及教派鬥爭的荒謬。讓人在歡笑之餘,不由嘆服。
為了扮演好這個角色,阿米爾·汗不得不時時瞪大眼睛,並以特有的肢體動作,來區分演繹出外星人和地球人的差異,精神可嘉。
這部電影在中國收穫1億3千萬票房,創造了印度電影在中國的票房紀錄。
只是這翻譯的片名吧,恐怕會誤導一部分人以為是部爛片吧,但想想好像也沒有比這更合適的中文名了吧!我的個神吶!
6、《大地》(1998年)
著名的印度國際女導演迪帕·梅塔的代表作之一。
故事以印巴分治前後為背景,講述了一段三角戀,最後這段關係被捲入時代變遷的大潮中,變得悲傷、殘忍、冷酷,映射了印巴分治在印度次大陸上造成的創傷與痛苦。
阿米爾·汗在片中罕見的飾演了一個不太正面的角色,他因愛成恨,借著民族仇恨,報復了情敵與自己曾深愛的女人。米叔一臉正氣的長相,演起這個角色來,居然毫無違和感,這算不算「整容式演技」呢?
由於影片並非阿米爾·汗獨挑大梁,所以很多米叔的粉絲會忽視它,其實它曾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是一部水準很高的影片。
7、《印度往事》(2001年)
影片以英殖民史為背景,講述了一支本土業餘板球隊,戰勝職業英國板球隊的故事,在勵志故事的表象下,歌頌了激昂的民族主義精神。
影片不論是敘述方式還是人物塑造,都與主流印度電影大相逕庭,呈現出一派的國際範兒,同時又保留了濃鬱的印度人文風情和印度商業電影中常見的歌舞和大團圓結局,最終在國內外都獲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贏。
導演阿素託史·哥瓦力克在印度相當著名,他還曾導演了《阿克巴大帝》、《故土》等優秀作品。
阿米爾·汗飾演了一個具有領袖氣質的人物,他一手將一盤散沙的隊員,組建成一支有素養的板球隊,勇敢的挑戰英國板球隊,在宣揚了民族主義精神的同時,表達出對英殖民統治者的抵抗意識。米叔正氣的長相、挺拔的身姿,幾乎在一出場,就演活了這個人物。
這是米叔打響國際知名度的第一部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米叔還是本片的製作人,可見當時臨近中年的他,已經展現出明顯的國際野心。
8、《抗暴英雄》(2005年)
影片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1857年英殖民時期的印度,一名名叫莽卡班迪的印度兵,帶領兵團起義反抗英殖民統治的故事。
這部作品的優秀之處就在於,它擺脫了刻板化的塑造,我們能看到暴戾的英國統治者,也看到富有正義感的英國軍官,我們能看到印度作為受害者的苦難,也看到印度作為落後國度的醜陋,奴隸制、種姓制、寡婦殉葬制以及各種宗教、土邦之間的爭鬥與不團結,這不僅僅是一部宣揚民族主義的電影,更是一部帶著鮮明自省意識的作品。
阿米爾·汗飾演的莽卡班迪,血氣方剛、果敢勇猛,他從死心塌地的效忠東印度公司,到漸漸覺醒,再到反抗,歷經了曲折而糾結的心理掙扎,米叔用他精湛的演技,將人物的內心世界外化,展露在觀眾面前,讓人們為他巨大的勇氣而感嘆萬分。
9、《芭薩提的顏色》(2006年)
看完這部電影,你會為印度人的智慧,深深感嘆:愛國電影,還可以這樣拍!
影片講述了一群印度青年在參與歷史紀錄片拍攝的過程中,被歷史中反殖民的愛國人物所感動,激發出強烈的愛國情懷,恰逢印度軍購腐敗案爆發,這群年輕人在先人的鼓舞下,開始了反腐愛國行動。
影片通篇都採用了歷史和現實的虛實結合,用浪漫手法書寫了一出充滿熱血的故事。
阿米爾·汗飾演的印度青年,既無比熱愛祖國,同時又為祖國的各種不足,感到心痛,是一個能讓很多中國人,產生共鳴的鮮活人物,他讓我們認知到,讚美國家,是因為你愛它,批評國家,更是因為你愛它。
10、《孟買日記》(2010年)
影片用四個人物之間互相獨立又互有交集的故事線,勾勒出一幅孟買的眾生相,反映出這個繁華大都市裡的喜樂哀愁。
阿米爾·汗在片中出演了一個沉默寡言的畫家,離婚後的他總是獨來獨往,面對女人表達的愛意,他選擇迴避,卻偏偏對無法接觸的前房客發生了興趣。
這個人物可以說是大都市裡孤獨人群的典範,他們有著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職業收入,卻缺乏交際溝通的能力,他們渴望擺脫孤獨,被人理解,卻同時懼怕被人打擾,拒絕親密關係。
導演是米叔現任的妻子,片子拍的非常文藝,也很不印度,沒有歌舞、沒有英雄主義,更沒有大團圓結局。很多印度影迷因此不喜歡這個片子,但其實它是一部非常值得玩味的作品。
PS:
阿米爾·汗的佳作有個共性,那就是去除了很多印度電影浮誇、空洞的毛病,在盡力保留印度人民喜聞樂見的故事元素外,也積極的植入紮實的內涵,或細膩感情,或人文關懷,或社會現象等等,而這些都是可以跨越國界,引發共鳴的話題,因而在照顧了印度觀眾需求的同時,也迎合了國際市場的審美,這背後是米叔對劇本精挑細選的長年堅持,他也是寶萊塢為數不多,幾乎每年只拍一部電影的當紅明星。
今天和為了和大家推薦米叔新作,小編也是深扒了一番,前五部是小編看過的,後幾部還沒來得及擼劇,所以,這個周末找個舒服的角落和米叔來個約會吧!
不得不說,印度真真是一個神奇的國度,有悠久的歷史與文化,還有不可逾越的宗教分歧,如果有機會真應該到這裡看看,感受一場電影之外的旅行!(哦!對了,出國旅行可以找浮力旅行啊,專業,品質有保障哦!不要臉的插播一下小廣告)
今天的印度電影之旅就說到這裡吧,
大家如果有什麼推薦的印度好片可以給小編留言啊!
看在小編這麼辛苦,不遺餘力的推薦,點個 贊在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