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遁甲,在傳說中是九天玄女傳授給黃帝的兵法陣圖,在《一人之下》中,王也使用的風后奇門明顯要比諸葛青的武侯奇門厲害得多,武侯奇門的武侯指的自然就是諸葛亮,風后奇門的風后自然也是一個人,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個人到底幹了什麼。
傳說中黃帝的宰相
「黃帝得風后於海隅,得力牧於大澤,即舉風后以理民,初為侍中,後登為相。」
這是在《雲笈七籤》中的記載,風后有人說就是風伯,雖然相近,但應該不是,在傳說中風後是黃帝的宰相,相傳在上古時期,黃帝做夢時夢見了一場大風,大風之大,把整片大地吹得蕩然無存,黃帝對於解夢也是了解的,當時就覺得是上天的旨意,心裡暗嘆:「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後在邊。天下豈有姓風名後者哉?」於是還真找到了一個姓風名後的人,就在山西運城這個地方,把將其奉為了宰相,而且風后也確實為黃帝出了大力,我們簡單說上幾件,其中就有八陣圖。
風后的貢獻
黃帝大戰蚩尤使用的指南車就是風后發明的,決定了「涿鹿之戰」的勝利,在這場戰役之後風后也被黃帝命為了「三公之首」,風后最重要的創造就是「鳳後八陣兵圖」,也就是《一人之下》中的風后奇門,在《新鄭縣誌》中就有這些記載:「風後,伏羲之裔,黃帝臣三公之一也。善伏羲之道,因八卦設九宮,以安營壘,定萬民之竁。」裡面也提到了一條關鍵信息,風后是伏羲的後裔,風后編寫了《握奇經》一卷,將伏羲八卦原理運用到軍事上作八陣圖是首創,其中說到了九宮,就是在離、艮、兌、乾、巽、震、坤、坎這八卦上再加了一個中,這在《一人之下》中有具體表現,人在哪裡,陣就在哪裡,陣隨人走。
《風后八陣兵法圖》也是我國發現八陣兵法圖,研創的圖一共有九幅,一幅為八陣正圖,其餘八幅為陣勢圖,每幅圖旁均有文字說明,介紹攻防要訣,風后不愧是伏羲之後,確實是遺傳了一般人猜想不到的事情,如果人首蛇身的伏羲是神的話,怎麼說風后也是半神了,怪不得後世諸葛亮的奇門比不上風后奇門,因為這裡才是源頭,其實一般來說,被創造出的東西應該是越流傳越精華,越來越好,但是我國古代流傳的都是越流傳越被簡化,越流失,難道剛開始被創造的時候就是巔峰了嗎?
還是本就不是我們能掌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