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聖節快到了
想好怎麼嚇人了嗎
西方把鬼節過的熱熱鬧鬧的
妝容、道具齊齊扮上
就等一句:今晚,約嗎
咱們的鬼節
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還有
晚上別出門
空蕩蕩的街區
萬家燈火早已歇熄
稍微的響動都能讓人心一顫
媽呀,別嚇我!!!
都是懸疑劇的鍋
小印怎麼就挑了部在自己城市拍的懸疑來看呢?
看看這熟悉的街道
怎麼能拍得如此陰森恐怖??
《無證之罪》與哈爾濱
《隱秘的角落》與湛江
《沉默的真相》與重慶
不同的城市
都能被導演挖掘出一種獨特的神秘氣質
小印開始好奇
懸疑與城市的適配性
你說:
# 如果你的城市拍懸疑片,
會是什麼樣的?#
NO.1
樓宇深似地獄
#適配城市:重慶
#懸疑指數:★★★★★
重慶,深受國產懸疑劇導演的青睞,像愛奇藝迷霧劇場的六部中,就有四部拍攝於重慶:《沉默的真相》《在劫難逃》《致命願望》《非常目擊》。
以及《火鍋英雄》《時空來電》《黑暗者3》《重生》等犯罪懸疑片,都像約好了的,紛紛落地重慶。
甚至只要跑到知乎豆瓣上發問:「哪座城市最適合拍懸疑劇?」都能獲得清一水的回答:
必須是重慶!
能被戲稱為「哥譚市中國分市」的重慶,自然不同尋常。
它的天賦異稟,多少與自然條件有關。
年均104天的大霧天氣,霧氣瀰漫,潮溼多雨,不需要多少後期加持,陰鬱壓抑的氛圍都能溢出屏幕,暗喻那些尚未解開的謎團。
哪怕大霧散去,天空放晴,明媚洗盡陰霾,揪著的心卻遲遲不能放下。
是暴風雨前的暫時寧靜?還是對主角終將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暗示?
加之重慶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四川盆地的邊緣,兩江交匯,山高水長,地形尤為複雜。
抗戰時期,山地艱險適合抵禦敵寇進攻,水運條件利於物資內遷,進可攻,退可守,這給重慶的每一處,都留下槍彈炮火、硝煙瀰漫的歷史烙印。
那些大橋底下,支流上,河岸邊,也曾出現過無人認領的物資物品。
重慶的城市空間,就在敘述故事。
它的空間,像遁入一個相互反轉又無限延續的莫比烏斯帶,剛剛還走到明亮的表面,忽而又踏入黑暗的背面。
明明已經到了地圖上的點,你還沒看見要去的地方;明明開著導航,你卻找不到路;明明已經擺脫了既定的軌道,卻來到了生命的交叉路口。
實乃在劫難逃。
結構重疊、階梯漫長、橋橋交錯,高樓林立,新舊交替恰似時光更迭,恍惚間驚現平行時空。
霧天裡的霓虹燈閃出光怪陸離的迷幻質感,街邊的老舊房子錯落有致,裡頭特別適合拍小巷追逐戲。一米半寬的巷子裡,可能有刀光落下。
帶著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港片的狠勁、囂張與壓抑。
唯有火鍋,能讓小印在步步緊逼的節奏間隙裡,稍微地喘口氣。
NO.2
行人斷魂鑄鬼城
#適配城市:哈爾濱
#懸疑指數:★★★★☆
19世紀末,中東鐵路的修建和松花江的通航,吸引大批人員和資本湧入,讓一座新城初具規模。
當時,哈爾濱的道裏區和南崗區,住的都是洋人,在中東鐵路的東北方向,因為是鐵道外側,所以稱為道外區,住的都是些中國老百姓。
20世紀初,一批精明能幹的民族資本家率先開拓實業、合夥投資、興辦商鋪。先富裕起來的他們開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在道外建起了中西合璧的中華巴洛克式建築。
當年清水磚牆,白水勾縫,磚木結構,雕花圍簷的中式小洋樓,成為如今影視劇中頗為厚重的歷史文化圖景。
取景自哈爾濱的《白日焰火》《無證之罪》,挖掘出了這座城冷冽肅穆、粗糙頹廢的一面。
北方的風,冷得刺骨。
路面上堆滿了雪,每個人都裹緊大衣,雙手插進口袋,封的嚴嚴實實,面無表情地低著頭,快步行走。
街邊景致,透露出一股嚴格的規則感。而鋼筋水泥塑起的工業質感,為城市平添幾分冷靜和理性。
沒有南方的燥熱感性,冬季的哈爾濱又冷又悍又硬。
有些梁子,一旦結下,就會在無盡的冬夜裡毫無章法地瘋狂生長。
不是一時衝動,而是蓄謀已久。
廢棄工廠、舊鐵軌邊、破舊小洋樓的犄角旮旯處,向來人跡罕至,卻往往會被有心之人利用。
再祈禱,冰天雪地能掩蓋一切痕跡。
這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NO.3
潮溼下腐爛的陰暗
#適配城市:武漢
#懸疑指數:★★★★☆
於江灘釣魚、東湖騎車、散步淋雨,乃人生樂事。
《桃花燦爛》的導演傅華陽說起過武漢:「長江大橋上呼嘯而過的火車,像滾滾而至的春雷,這樣纏綿的城市特別容易發生愛情。」
每位導演鏡頭下的武漢,各有各的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刁亦男的武漢,黑暗潮溼迷離,與婁燁所展現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魅力。
其實,對於尋求撲朔迷離之感的導演來說,武漢有種特別大的魅力,有種在俗世裡隱藏自己的感覺。
長江大橋、戶部巷、黃鶴樓、吉慶街、古德寺等,這些熱門的城市標識像是一件光鮮亮麗的外衫,裹著一座真正的有生活味道的城。
就像《浮城謎事》的開頭,滑過老城區、掃過江灘,掠過煙火氣,一座浮城,暗藏謎事。
越熱鬧越冷清,越繁華越寂靜。
夏季炎熱,即便是晴天,天也總是灰濛濛的,熱浪翻湧,裹挾著眩暈、混亂和焦慮而來。
列車到站,一群人蜂擁而下,車站立刻喧囂起來。
整理行囊的爺孫倆說著話,踩著高跟鞋雷厲風行的職業女性有接不完的電話,戴著遮陽帽的旅客三兩結隊,拿著相機的文青四處張望。
一人,背著包,從他們的身邊快步走過。突然間他回頭看了一眼,還沒來得及看清他的表情,他已轉頭前行。
這座城有江灘草甸,煙雨飄搖,氤氳溫潤的氣息,時常在上演俗套又獨特的劇情。
有些消息在還未變成新聞之前,都隱匿在市井煙火氣裡,飄飄渺渺,久不散去。
NO.4
斷層式集體失憶
#適配城市:廣州
#懸疑指數:★★★★☆
「逃離北上廣。」 這是獨屬於時代的焦慮。
改革開放的一縷春風讓這座城涅槃重生,大批的人一窩蜂地湧入,密密匝匝的高樓建起,都市日漸繁華,老城氣息逐漸掩去。
婁燁在為《浮城謎事》勘景的時候就曾考慮過廣州,但最終選擇了武漢,因為他認為廣州更適合一個改革開放背景下的故事,於是我們等來了一場「風雨雲」。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講述的就是城中村拆遷事件。
廣州是能講好這類故事的城市之一。
有的人一夜暴富,有的人仍一貧如洗、一無所有。一個拆遷,關乎宗族、家庭、個人的利益,關係萬千,各有各的心思詭異,複雜重重。
落魄的城中村與新城形成強烈對比,讓裡頭的人想出去,想方設法地最大化他的利益。
城中村裡交織著各種口音,每家每戶發黃的光透出舊玻璃,照亮小路。
夏天的夜裡依舊悶熱得令人煩躁,隨後一場瓢潑大雨,將人性的汙穢全部衝刷出來。
最後,大家圍聚在舊祠堂,有人輕聲嗚咽,有人開懷大笑,有人盯著一處發呆,還有的嘴角掛著一抹得逞的笑。
城中村總是會消失的,一如許多城市舊標識。
人們在快速的城市化過程中,已經學會對驚天動地的變化置若罔聞,不論是城市實體還是意識記憶,都在上演著老套的失蹤劇情。
或是單向失蹤,小學斜對面的包子鋪早已不在;或是雙向失蹤,無人回憶也無人記起。
城中村的失蹤,就在上演一場集體的失憶。
NO.5
槍響野嶺
#適配城市:貴陽
#懸疑指數:★★★★☆
貴陽,別名「林城」。
山高、樹茂、陰雨多。且貴陽處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地帶,域內大大小小的河流眾多,自然風光極好。
但在偵查設施不夠完善的從前,這樣的地貌卻給尋人破案帶來不少阻礙。
《尋槍》裡姜文扮演的馬山就是西南邊陲的一名普通警察,常年不離身的手槍卻在某一天不翼而飛,槍裡裝有三顆子彈,他知道,偷槍的是要去殺人的。
隨即,馬山開始尋槍之旅,而這並不容易。
像這樣將現實向的題材放置於西南小鎮的背景下,帶來疏離感的同時更容易讓觀眾入戲。
陌生的山山水水、穿過成片樹林裡後陡然出現的水庫、凹凸的石塊,是迷障還是線索?
沒有人會欣賞出現在懸疑劇裡的層巒疊嶂、茂林修竹,腦海裡只會有四字彈幕滑過:荒郊野嶺。
滿是生機的亞熱帶密林裡暗藏殺機,野蠻與暴戾正在滋生,就在下一秒——
槍突然響了。
無人生還?
NO.6
金戈戰場的肅殺
#適配城市:嘉峪關
#懸疑指數:★★★☆☆
甘肅,地理位置偏遠卻難掩其鋒芒。
歷史上,玄奘走過,俠客走過,西路軍也走過。
大漠橫陳、黃沙撲面,是古代大戰中兩軍對壘,衝鋒陷陣的戰爭場面;是俠客夢的原生語境;也是徒步行走艱難求生的漫漫困境。
茫茫大漠戈壁,是天地間的鬼斧神工,古樸、原生態,同時又充滿荒誕感。
辨不清方向,望不見歸途。
嫌疑犯一路向西,意圖藏匿於西北無人區,這將給追蹤帶來極大的不便。
嘉峪關乾燥、陡峭、荒涼的自然環境將為故事背景增加重重險阻。
具備反偵察能力的在逃者棄車徒步,線索在極易掩蓋痕跡的黃沙中被迫中斷,致使追捕行動再次陷入僵局。
荒漠,並不一定給在逃者帶來生機。
反倒是主角的硬漢氣質與沙漠的適配性極高。
一場戈壁追蹤的戲,在茫茫大漠中徐徐上演。
NO.7
庭院深鎖身
#適配城市:蘇州
#懸疑指數:★★★☆☆
馮先生是個戲痴。
每每路過蘇州平江路的一家崑曲館,總要停下來聽兩段。
正巧聽到此前都沒能聽成的《牡丹亭》裡皂羅袍唱段: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唱得婉轉,聽者動容。
在咿咿呀呀的彈唱聲裡,馮先生想起了幼時曾聽到過的故事。
其實,無非就是些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的例子。
這些人和事,蒙著悲戚,像愁緒,剪不斷,理還亂,在很長的日子裡,彼此糾纏。
大宅子裡的齟齬何曾攤到明面上過?一派言笑晏晏,頗為和氣。
只是夜裡總有幾聲啜泣,惹人心煩。
院子裡的人進進出出,多誰少誰,一時也辨不清楚。爾後,只能在茶餘飯后里聽見歸處。
蘇州有吳儂軟語、評彈崑曲、大宅小戶。
有多少恩怨塵封進歷史,就有多少悲喜隨風而逝。
城市研究學者曾說過,我們不能將城市僅僅看成是自身存在的事物,而應該將其理解為由百姓所感受到的城市。
正是蘇州獨特的江南景觀與歷史底蘊,讓每個人都成為角兒,給每段往事都續成故事。
NO.8
人皮面具下的魔
#適配城市:上海
#懸疑指數:★★★☆☆
上海,魔都。
沒有比「魔都」更入木三分的表達能來形容這座不可思議的城市。
其實,懸疑片的取景地若設置在上海,是件很冒險的事情。
大城市的偵查信息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能快得超出多數人的想像。
密布的天網探頭、街道小區樓梯口的安防監控、人臉識別機器、手機追蹤定位、銀行交易的身份信息核查等等,天羅地網早在犯罪之前已鋪設完畢。
想做點什麼,趁機潛逃不留痕跡,幾乎是不可能的。
以及人們對於上海的認識,遠超其他城市,想要在影片中產生一定的距離感也十分困難。
但上海,也有驚心動魄之處。
它的複雜、矛盾與瞬息萬變恰恰與懸疑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高知們高密度地聚集在一塊,成天面對各種刺激、壓力與挑戰,時刻在上演信息爭奪大戰。
這個過程,有人迷惘、有人迷失。
高壓下的精神扭曲讓人開始面目可憎起來,不僅是對他人,還有自己。一面瘋狂一面唾棄,一面自憐一面自利。
到最後,究竟是誰,能在塔尖上舞蹈?
古人云:「一葉障目」
又道:「一葉知秋」
葉,既是知性的壁壘又是認識的途徑
我們或許會因為
一張圖、一本小說、一部電影
而愛上一座城
而這,不過只是個引子
小印不過是在三千弱水中取了幾瓢
在眾多氣質中獨取一二
實在難以詳盡
想來發現一座城的獨有美感
始於你的親自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