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砌磚的話兒,你可以僅是一個體力勞動的砌磚工,也可以做一名富有創造力的工匠」,這是心理專家武志紅文章裡的一段話。
曾看過一篇關於顧承雄醫生的新聞報導。顧承雄是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中心副主任,在年輕醫生的心目中,顧醫生被認為是心外科領域心懷絕技的武林大俠。這評價的背後是他怎樣的付出呢?每次查病房他都會在小本子上勾勾畫畫,27年用了21個筆記本,畫了13000餘個冠狀動脈,每一幅都承載了一條生命,另外還記錄了他的每一名患者的就診治療情況。由於長期戴放大2.5倍的鏡子做手術,使眼睛變形,他36歲就戴上了老花鏡,目前他擁有中美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26項,並得到廣泛應用,無疑他是醫學界的工匠,不僅沒有辜負自己,也沒有辜負他診治的每一條生命。
聯想到法學和醫學還真有不少的相同之處,都是「治病救人」,一個是關乎一個人的生理生命,一個是關乎一個人的政治生命;人的思想和人體結構都是複雜的,想要「診對脈」,「治好病」,都需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不斷探究和鑽研相應的業務知識;做為一名法律人,象顧醫生那樣傾心投入每一項工作,不僅是職業的要求,也是對「生命」的尊重,對自己良心的不辜負。
當一個人對法律業務越來越精通,案件辦理能力越來越嫻熟,面對血淋淋的現實越來越多,接觸社會的陰暗面越來越多,是否會對手中的這份職業,有了一些麻木,多了一些機械操作。網上曾流行過一句話:你辦的不是案件,而是別人的人生。
人生沒有回頭路,好好珍惜的不僅是當局者,還有決策者。在調查案件犯罪事實之餘,可不可以多了解案發的原因,可不可以多了解他們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可不可以多了解他們家庭的現狀。不少的工作,說到底都是良心活。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壹點號安之樂之的世界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