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挺好的》,講述第一代北漂人,一種怎樣的風雨人生路

2021-01-18 大象看戲

《我在北京·挺好的》是由姚遠執導,王茜華、陶昕然、林繼東和張明健等人主演的一部勵志劇,講述的是第一代北漂人三十多年來的風雨人生歷程。

「夢想的力量,可以把他鄉變成第二故鄉。」這是該劇女主飾演者王茜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的一句感慨。《我在北京挺好的》講述的就是這樣一種「夢想的力量」,一種改變命運、創造幸福的力量。

女主出身農村,為愛千裡迢迢孤身獨闖北京。不曾想得到是,初戀男友竟是一個陳世美。無奈之下,女主只好自尋出路自謀生存。

憑藉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女主從做保姆到擺攤、賣服裝,逐步在異鄉之地站穩了腳跟。後來,她又邁開了更大的步子,從承包商場到辦起自己的企業,最後成為一名上市公司的老總。

故事的起點是1980年代,那正是改革開放的春天。女主談小愛的奮鬥歷程,正是社會大潮之下普通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一個縮影。本文為百家號「大象看戲」原創發布。他處所見,必為偷竊。敬請舉報!

談小愛的經歷不可謂不坎坷:先是初戀劈腿,後來的老公又出軌;做生意被人陷害,信譽受損賠了個精光;服裝店倒閉,兒子也不幸夭折......

但面對殘酷的現實,談小愛並沒有被打敗。改革開放的好時代,給了她一次次改變命運的機會。特別是她自身小強一般的「打不倒」精神和寬容善良的正能量,助力她戰勝了各種困難,最終收穫到了應有的成功。

故事是以改革開放初期為背景,講述的是父輩們那一代「北漂」的艱苦奮鬥。雖然該劇的時代背景與當下不完全一樣,但其中所彰顯的精神氣質和夢想的力量,依舊能讓當今的「北漂」們倍感欣慰和鼓舞。

「勵志戲一姐」王茜華通過精湛的演技,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女主談小愛在親情上的糾結、在創業路上的堅韌以及在為人處世上的寬宏大量。一如她多次所飾演的女性形象一樣,很勵志、有靈魂!本文為「大象看戲」原創發布。他處所見,必為偷竊。敬請舉報!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百家號【大象看戲】約你一起來看戲閒聊...

相關焦點

  • 怎麼評價電視劇《我在北京挺好的》?
    《我在北京挺好的》講述的就是這樣一種「夢想的力量」,一種改變命運、創造幸福的力量。女主出身農村,為愛千裡迢迢孤身獨闖北京。不曾想得到是,初戀男友竟是一個陳世美。無奈之下,女主只好自尋出路自謀生存。憑藉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女主從做保姆到擺攤、賣服裝,逐步在異鄉之地站穩了腳跟。後來,她又邁開了更大的步子,從承包商場到辦起自己的企業,最後成為一名上市公司的老總。
  • 第一代偷偷溜回北京的北漂導演,有王小帥一個
    故事從去到福建開始,再到北京、貴州、包頭、福建。我們特地整理了王小帥導演在大師班上的分享,看看一代電影人是如何記錄變化中的家園。以下就是他的講述: 電影是證明我在北京待下去的身份證 我畢業之後被分配到了福建電影製片廠。
  • 第一代偷偷溜回北京的北漂導演,有他一個
    ,也跟著實習,做過場記,但是後來還是不行,覺得這樣下去青春有可能被耽誤,然後就隻身一人偷偷溜回了北京,溜回北京之後,其實現在想起來是第一代的北漂,在北京有十年的生活和學習的時間,一旦離開再回去就是一個外來者,那麼龐大的北京已經沒有你的立足之地了。
  • 《北京女子圖鑑》向你講述北漂女子的北京職場的奮鬥歷程
    該劇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了以北漂女孩陳可(依)為代表的獨身女性,在北京十年裡經歷的真實戀愛與生活。該劇主要講述的是:大學畢業後的陳可依(戚薇飾)一心想去大城市北京發展,本來說好一同奮鬥的男友楊大赫(在這個過程中,陳可邂逅了奔在北京的紅男綠女,在生活中不斷尋找對與錯。馬筱楠表示把女主角設計為四川人,是因為四川人是具有典型性的群體,有衝勁有辦法有想法,而且戚薇本人也是四川人,更有真實性。確實,她也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效果,讓給我們有了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
  • 風雨人生路,苦樂自己渡!
    這一路上,你過得累不累,苦不苦,箇中滋味只有你自己最清楚,風雨人生路,只能靠自己走。苦樂自己渡,這就是生活,現實中,有太多太多的人,負重前行,默默堅強無語,有太多太多心酸,獨自默默承受,有太多太多重擔,一個人獨自扛著。有太多太多的情,充滿著無奈。有太多太多的人,最終成了過客,互不相欠。
  • 北京女子圖鑑?對不起,我身邊的北漂姑娘真不是這樣丨毒藥頭條
    《北京女子圖鑑》講述了大學畢業後的陳可依由於不滿四川老家一眼望到頭的人生,隻身一人來到北京奮鬥打拼的故事。也就是說,該劇主角是像我一樣的北漂。在劇情設定上,本劇每集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題,對應著的是北京給陳可依上的一節節人生大課,以及陳可依自己的一個個經驗總結。
  • 祁隆:我的人生路
    由於經濟困難,祁隆果斷地在高考後,暫時擱淺了自己的音樂專業之路,放棄了藝術院校的報考,選擇了報考北京物資學院英語系。進入大學後,祁隆展現了音樂歌唱才華,歌唱比賽拿第一,並很快組建了自己的樂隊。畢業後,祁隆忙於生計的奔波。從2001年到2007年,他先後做過證券公司的銷售員、印刷工人、裝修工人等工作。微薄的收入和暗淡的生活,並沒有澆滅他的音樂夢想之火,他一直在積累自己的創作。
  • 《風雨哈佛路》:你能擁有怎樣的人生,其實早就註定了
    ——《風雨哈佛路》周末朋友來家做客,向我吐槽,自己在公司工作了5年,今年調薪,不僅沒加薪,反而被降薪了。她為此心生不滿:「我為公司效勞了5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怎麼能這樣對待老員工呢?」 我問她:「那你怎麼不跳槽呢?」她有些哀怨:「投出去了很多簡歷,但都沒有音信,目前只能困守在這個崗位了。」
  • 「衛視熱播」五湖四海異鄉人本色出演《我在北京·挺好的》
    電視劇《我在北京·挺好的》以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的現代都市為歷史背景,跨越三十多年的風雨歷程。以來自不同背景、性格迥異的於小芳、徐曉園這對親姐妹各自不同的奮鬥人生歷程為主線。在事業與情感的層層糾葛中真實且細膩的展開了一副現代都市眾生相。
  • 800萬人在北京假裝生活,那些北漂的人怎樣了
    據統計,北漂族已構成北京總人數的40%,約800萬人,並呈逐年增加趨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有一部記錄片《500元的幸福》拍攝了9個北漂,拿著500元追求幸福的故事。在導演的鏡頭下,一幕幕場景真實地記錄著這個時代下,北漂人們的喜與憂。紀錄片中,最讓說姐感動的人物是一個北漂歌手,他叫亭哥,48歲,在北京漂泊了很多年。
  • 漫漫人生路,笑對風雨行!
    人生,就是這樣,倘若有運,不用祈求,祈求終歸無用;倘若無運,無需悲傷,悲傷終歸無助。幸運只是生命的一種偶然,遇見誰,都會燦爛,得之,亦喜,錯之,不悲。面對生命,我們都得接受,或許,生命就是一種殘缺之美,坦然面對,或許欣慰。
  • 我在北京挺好的
    我像每個人那樣期待春暖花開,我一直覺得:做一個樂觀的人,天天燦爛地笑著,這就是幸福。北京給我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那一日,當我拖著兩隻大包從西直門地鐵站出來的時候,舉目一望:環形立交橋是雙層的,各種車輛繞著圈轉啊轉,最後堵成了狗。北京城就像一部巨無霸的機器,西直門立交橋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小零部件。
  • 臺灣影視人的「北漂」路
    中新社福建平潭12月1日電 題:臺灣影視人的「北漂」路中新社記者林春茵美國在線影片租賃提供商Netflix的異軍突起,5G在大陸的狂飆突進,6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大陸電影票房……大陸影視業的誘人前景,讓臺灣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顧超成了一名「北漂」。
  • 繼汪峰《北京,北京》之後這首歌又唱出了北漂人內心苦澀的渴望
    北京我在這裡歡笑,我在這裡哭泣;我在這裡活著,也在這兒死去我在這裡祈禱;我在這裡迷惘;我在這裡尋找,也在這兒失去當年汪峰的一首《北京北京》,不僅唱哭了無數北上廣深的人,更是無數人的真實寫照。為了生活為了理想我放棄了所有,徘徊在城市頭燈紅酒綠花花世界我不知道如何,找回那迷失的我繼汪峰《北京,北京》後,歌手張作甫的一首歐美搖滾風《呀咿吆》又唱出了無數北漂人內心苦澀的渴望和無奈的堅持。用張作甫的話說,即便是無奈,也要挺起胸膛去奮鬥,這一切都要靠自己。
  • 《親愛的新年好》這不是我的北漂生活
    >電影裡演員演技都挺好的,就是整個故事沒有哪個點讓我覺得好真實。小白處於一個事業愛情都不順利,並且老家還有年邁生病的母親,可是她在北京有一個小她7歲的同事,家鄉還有一個一直未婚等他的男同學,這個是不是太偶像劇了。說好的反映北漂生活,卻還是走愛情片的發展方向。與影片中小白差不多的年紀,正在經歷著的奮鬥與安穩兩種生活的拉鋸戰,可是在同樣講述北漂生活的電影中,找不到任何共鳴作為即將奔潰的生活的宣洩口。
  • 《北京女子圖鑑》北漂女性的生活狀態,還真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在這兒,我能感覺到我的存在;在這兒,有太多讓我眷戀的東西。這是歌曲《北京北京》裡的一段歌詞,相信它道出了眾多北漂的心聲。小雅畢業於某三類院校,來到北京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她不得不住進地下室,相親則成了她的生存之道。她每天在社交軟體上結識各色男子,打著相親的幌子,解決了吃飯、買包、買衣服的問題。
  • 山水樂團用一曲《北京一夜》為你講述北漂故事
    山水樂團用音樂講述「北漂」故事:由山水樂團演奏的曲目《北京一夜》,是一首搖滾歌曲,曲間融入京劇唱腔,展現了流行音樂與國粹京腔的完美結合。此次改編,讓聽眾感受到樂團在北京打拼多年,所付出的艱辛汗水以及用音符留下的足跡。國樂挑戰賽正式發起在微博帶上#國樂新國潮#話題並@廣東衛視 即可參賽!點擊「閱讀原文」玩轉國樂新潮流!
  • 吞吞影評|風雨哈佛路
    環境影響人的人生,但對姐姐們來說環境只是環境,她們是什麼樣子的只有她們能決定。《風雨哈佛路》中,莉斯在深淵一般的原生家庭中成長,卻打破了環境的束縛,到達心之所向之處,莉斯也在向我們證實著環境並不能決定一切。1.身在無間,心在桃源。你知道貧民窟嗎?你見到過千瘡百孔的家庭嗎?或許現在你的大腦裡已經有了模糊的形象,但這些遠不足以形容她的生活。
  • 《風雨哈佛路》:面對窘迫的人生,如何擺脫實現巔峰時刻
    《風雨哈佛路》影片於2003年4月7日在美國上映,講述了一位出生在美國的貧民窟裡,從小就開始承受著家庭的千瘡百孔,母親酗酒吸毒,並且患有精神分裂症。父親進入收容所。麗斯需要出去乞討進行生活,慢慢長大之後的麗斯知道了,只有讀書能夠改變命運。最後女主麗茲僅用2年的時間完成四年的課程,走進了哈佛的學堂。
  • 北京,把青春還給我
    北京,對於北漂的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呢?是青春?是夢想?還是歸宿? 前陣子無意中聽到一首歌,是楊嘉松與張淇演唱的《北京 把青春還給我》,顧名思義,訴說的是被北京「傷害」過的心聲,一句「我帶著 所有期盼 所有夢而你卻不接受」唱出了北漂人的辛酸共鳴。於是發起了徵集,想聽聽北漂大家的聲音。這個城市,始終有人來來往往,留下的人在堅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