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一個半月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終於迎來了成團之戰,
眼看瓜熟落地,姐姐們該享受果實的時候,
節目組在姐姐們的高光之夜,邀請了17名男嘉賓助陣,
原本目的應該是為了增加人氣,但因為人數比最後成團夜的姐姐們還要多,
給人一種喧賓奪主的感覺,這不由得讓許多觀眾懷疑,
請了這麼多專業歌手,到底是為了增人氣,還是蹭熱度呢?
難道姐姐們追夢,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還需要男嘉賓的助推嗎?
觀眾的擔心不無道理,但是小泛有不同的看法。
網上之所以會有這種擔心,無疑是因為嘉賓過多,且都是專業出身。
其中一些還是當紅的人氣偶像,可能會產生壓姐姐們一頭的現象。
畢竟姐姐們雖然前期做過了大量的訓練,但是與男嘉賓的專業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節目想要做到妥當安排,在起到烘託氣氛的情況下,又不會弱化姐姐們存在,讓姐姐們達到真正的高光。
可想而知,是有一定難度的。
但是如果我們在仔細觀察過邀請名單後可以發現,這些嘉賓多是年輕的哥哥,
他們很多也都是通過選秀出身,
所以沒有人比他們更知道,在舞臺上如何把控自己來襯託姐姐們。
且這些都是年輕的哥哥,他們的稚嫩更能烘託姐姐的成熟,所以成團之夜的高光註定是姐姐們的。
在成團之夜邀請嘉賓助陣其實早有先例,創造營系列、《少年之名》等選團類節目都會邀請嘉賓助陣。
只是在演出的過程中,主要表演仍屬於成團的表演者,嘉賓在表演的過程只是起到工具人的作用。
更何況,現在的姐姐們都已經具備了很高的人氣,這些「元氣滿滿的哥哥」想要壓過姐姐們,其實很難。
一路走來姐姐們從當初的個性四溢,漸漸的適應了團體的生活。
但是許多的姐姐也失去了自己的個性。
因為投票是現場觀眾決定,而快歌更能帶動現場的氛圍。
姐姐們為了贏,不斷的迎合觀眾,選擇不符合自己個性的歌曲。
漸漸地背離了節目初衷,姐姐們在逐夢的過程中也失去了個性。
30位30+的女性在逐夢的構過程中失去了個性,慢慢的呈現出我們以往看過的年輕女團的風格,追求燃炸現場。
當初「豪橫」姐姐不見了,
場內的觀眾需求滿足了,而場外觀眾則漸漸開始失望。
這也是《乘風破浪的姐姐》高走低開的主要一個原因。
沒有個性的姐姐,可看性逐漸下降。
節目組應該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在後期的錄製中,更多的發揮了姐姐們的個性,
增加了姐姐們單獨表演的部分。
只是這時候的觀眾對很多都已經失去了性質。
節目這一次請了這麼多個性完全不同嘉賓配合姐姐們表演,除了增加人氣之外,
應該也是想要通過他們,來突出在團隊中不同姐姐們的個性。
讓姐姐們不管是在個人還是團隊之戰中,都能精彩無限。
節目選取了大量人氣偶像助陣,是有一定道理的。
小泛這麼說不是為了節目開脫。
節目從一開始的高收率,到姐姐們輪番上熱搜,各種道歉。
原本觀眾看著很歡快的節目,漸漸地有點變味了。
隨之評分也逐漸走低。
姐姐們最後成團夜的關注度,與剛開播那會兒相比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差距。
相比之下,這次嘉賓的邀請再次為《乘風破浪的姐姐》帶來了一波話題。
也會吸引更多嘉賓的粉絲觀看,在提高節目收視率的同時,對姐姐人氣的提升也是很有幫助的。
所以,凡事都要看兩面,不管嘉賓們如何,最高的閃耀時刻一定是屬於姐姐們的!
1.文章純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抄襲必究。
2.圖片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