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27日,考研如期而至。白老師監考了2天,看到一張張稚嫩的面孔加入考研大家,遙想當年自己坐在自習室裡複習的樣子,歷歷在目。考研作為選拔性考試,2021研招377萬人報名,勝算不超過30%,為何大家又加入考研大軍?
考研究其主要原因,兩點如下:
一、想繼續學術研究
從事學術研究的學生,必須考研,而且至少是研究生起點才有機會進入深層次學習和專研。尤其是專業性較強的學科,例如醫學、文學等,通過更深層次地研究,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深耕領域有更大地突破。該領域者,學生更想從事科研、教育等工作,所以選擇考研。實踐證明,這類學生特別適合考研,不適合進企業或者事業單位工作,留大學或研究所從事專項研究還是比較好地,為科研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白老師當年也是想從事科研工作,進而選擇了考研,幸運地是碩博連讀。
二、逃避找工作
有很多同學心理年齡還小,不成熟,不想過早進入社會工作,所以他們選擇了考研,其中女生居多。他們並非熱愛學習,只是想通過考研來逃避暫時性地工作,又或者是想通過研究生學歷來提升自己的身價,無可厚非。這種想法的學生確實很多,讀研期間還能解決找對象的問題,也是另一個重要的人生大事。白老師在讀研期間,就有幾個同學都是這樣的想法,讀研期間一直在找適合的對象,計劃畢業後工作2年並結婚。只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啊。能成的概率不高。
這次英語出題較難,多數考生考完政治後感覺十拿九穩了,但不小心被英語傷了,英語的閱讀和翻譯出題較難,為什麼?
一、分數拉不開距離
政治大家都差不多,專業課大家也都差不多,只有英語成績很容易拉開各專業的專業分,政治英語設置小分線,導致很多考生小分線過不去,最可氣的是總分還過線了,沒辦法,這就是應試教育或者說是選拔性考試設置的門檻,總不能全員都讀研吧。
二、英語考試更注重基本功
閱讀部分強調詞彙和理解能力,讓那些鑽空子,只刷一點題或者蒙個答案的同學無機可乘。此外,翻譯考核更多的是高中基礎語法,如定語從句、非謂語動詞、獨立主格、虛擬語氣等,而大學生早已經忘得差不多了,這就導致該題型很難得分。作文更不用說了,很多同學認為背個模板就可以適應考試,出題人也深知此道理,所以作文的題目永遠讓你猜不透。
2021考研,英語確實是硬傷,成了考研大軍能否上線的核心因素。377萬考生,估計實際參加考試的也有300+萬人吧,祝福大家都能順利考入自己理想的院校,沒考上也彆氣餒,明年再戰!
新年來臨之際,祝大家新年快樂,2021再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