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畫報》4月新刊已經發行
認出封面人物了嗎?
呶,大家的「國民老公」陳粒來了!
陳 粒
1990年生於貴州貴陽,獨立音樂人、唱作人
代表作《奇妙能力歌》、《歷歷萬鄉》等
陳粒在微博上有超過153萬粉絲,超強吸粉能力遠超大部分民謠人。她的新歌放出不過半月便有超過十萬的收聽量。她創造了票房達千萬的劇場巡演紀錄。她還引得臺下一群女子激動大聲呼喊她「老公!」。
這大概是她所獨有的「奇妙能力」。
四月份我們的封面人物是陳粒,她的封面照片一露出,微博上不少陳粒的真愛粉已經開始躁動,傳視頻、發文字、翻拍雜誌圖,花式表白陳粒。今天,我們終於要正式跟各位劇透雜誌上的陳粒專訪啦!
專訪當天,陳粒穿著一套淺藍色的襯衫睡衣,手上套著亮黃色的塑膠手套,拿起掃把在客廳裡以一股胡亂的樣子揮掃。
她身後的兩隻貓從房內躥出,悠然地行來走去,晃悠的一大片背部展示著陳粒用剃鬚刀給睡著的它們剃毛後的瞠目痕跡。
牆上開關處,有一個按下乳頭便會響鈴的乳房裝置品,她說:「每一個來我家按它的人都是流氓。」
她的家中隨處可見色彩一亮的小物件:被插在玻璃缸裡的綠色小恐龍玩偶,藏在窗簾背後的黃色小雞,立式多層書櫃頂端幾本色彩豔麗的外文立體書……
她翻開一頁立體書,上面畫著一個撐著石壁從巖溶中爬起來的印第安女子模樣的人像,皺著眉,張著嘴,仿佛身上有無法被馴服的頑固,始終保持著抗爭。她興奮地笑著說:「快看,這個是不是很像我?」
以下是《城市畫報》4月新刊的花絮視頻
▼
陳粒大笑起來的時候,眼下皺出幾道笑紋,一看就是爽快人。美黑的膚色,爽健的脾性,都仿佛指向著她的故鄉,「貴州那邊就是民風很彪悍嘛。」
小時候的陳粒,在軍人長輩的教育下已早早學會獨立。在遊戲匱乏的童年裡,她受到華語流行音樂的吸引。
小學後,她考過童聲五級,升上初高中後開始參加校園歌唱比賽,成為文藝標兵,校園紅人。
在「文藝萌芽的高中時期」,陳粒還愛帶著相機到處拍,當時留下的底片在將來的日子裡一直陪著她走南闖北。那時,老師最常對她說的話是:「響鼓不用重錘敲。」
▲舊時光的照片
來到上海念大學後,陳粒加入了「空想家樂隊」,擔任主唱。那時學校在松江區的陳粒,每周要來市區進行兩次的樂隊排練,坐地鐵成了她最深刻的記憶,「那時雖然窮,但感覺自己身上擁有的可能性非常多。」
退出了樂隊後,在廣州出租屋裡錄的一首《奇妙能力歌》讓她一時間大紅,當上新「國民老公」,作品也開始登上豆瓣音樂排行榜和各大音樂平臺,那時她的第一反應是:「怎麼會有這種事,不花錢也能上!」
退出樂隊後,陳粒曾說過:「感覺自己就像失了一場大戀。」因為自責,她不敢再聯繫之前的樂隊成員,更是拒絕了外界可能的一切契約關係。
畢業後不尋工作,半路出家搞音樂,野路子的陳粒就這樣從上海到廣州,再從廣州到北京,過著漂泊不定、任由性子的生活,一直到她成立了自己的趣果工作室才緩下來。
「奚韜(經紀人)主導我的音樂事業,我主導我的音樂,」陳粒說。
陳粒最初拒絕選秀節目,拒絕籤約,拒絕一切會令她有更大發展空間但會「被安排」、「被控制」的機會。如今她已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拍攝、商演、綜藝、電視演出、項目合作等工作,「我接受它們作為我工作的一部分」,因為她意識到——「越往上越進步,就能遇見、接觸更厲害的人」。
「以前的我覺得拒絕是很重要的能力,但現在我知道,敢於嘗試和接納是同樣大的能力。」短短時間內,陳粒便從地下的獨立音樂人變成了工體演唱會嘉賓、電視節目歌手、劇場巡演裡造型百變的女王。
她對「搞音樂」的認識從「就是出專輯和演出」演變成了「模式創新可幫助產業變好」。她對獨立的認識也從「自由的,非功利的」變成了「獨立支配時間,自己決定一切事情」。
▲第一次團建,陳粒和工作室的同事們一起在巴塞隆納時她買的禮物。
在一次採訪中,陳粒曾挑選了「庸俗」作為自己的標籤,而她的微博小號上也開始不斷地重複出現一個詞:樸實。
如今,面對外界不斷飛來黏附在她身上的詞彙:自由、不羈、江湖氣、深情、獨立……她說:「看多了之後,我感到魔怔……和麻木。我對這些本來應該是很美的詞,失去了任何感覺。」
過一會兒,她又變得更加認真,「這是文字,文字要慎用,文字要節制。一切都需要節制。」
自從少了行政事務的幹擾,創作對陳粒而言,變成了一件很純粹的事情。從用吉他彈出第一首歌以來,陳粒對創作已從「讓一切自由生長」的新鮮感過渡成了「讓自己做到枯竭」的使命感,更開始有了轉型幕後來避免外形體重加諸自身的壓力的想法。
她自稱為「玩歌單的女孩」,每天聽大量的歌,而且「很認真」。或許就是這汲取量極大的歌單庫存,讓她像一個蓄足了電的充電寶,「品味正蹭蹭蹭地往上漲。」
她歌曲的格局也越寫越大,從「讓我佔有你在你最好的年紀」唱到了「一瞬間宇宙生,一瞬間宇宙滅」,從「我還是把回憶緊握,太多都散落,散落太多好難過」唱到了「人生不能太過圓滿,求而不得未必是遺憾」。
她透露,下一張專輯將不再囿於都市和愛欲,而會像《山海經》一般有宏大的自然系統。
但並不是所有歌迷都接受這樣的變化。
面對粉絲群體中「你越來越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樣子」從而要脫粉的「玻璃心」,陳粒冷峻而決絕:「我甚至有一點點幸災樂禍去看這樣的反應。……我可能會驕傲,因為我的東西曾經大家聽懂過,後來大家聽不懂了,那必然是我進步了,或者說是我與大家分道揚鑣了。」
現在,陳粒感受到生活對她最大的拉扯,是時間。她的日程常常被排得很滿,而一個人的時間又度過得有些空洞。她希望能自如掌握這個平衡,就像掌握生活本身。
「我覺得我的生活……實在是太平靜了,好像……永遠都是一樣的。」
言畢,仿佛感覺到自己的詞不達意,她又笑了起來。
不止專訪,城畫還拍到了陳粒的一些私人物品,可窺見她的真性情。
吉他
▼
2015年在《如也》巡演前買的吉他,此後陳粒所有演出和作曲用的都是這個吉他。「它就是我的一部分。」
陳粒的字
▼
陳粒素日裡喜歡抄寫和練字,一張張紙疊起來懸掛在大廳的牆壁上。她說:「寫字能讓我安靜下來。」
立體書
▼
有海洋類型、恐龍題材、神話故事等內容的立體書,是陳粒常常翻閱的酷炫的讀物。
好朋友送的禮物
▼
初中時期的好友2011年送給陳粒的20歲生日的手工禮物,上面擺出了立立,lily四個字母形狀的圖案,並為之起名為「粒粒在目」。
第一個藝術品
▼
陳粒購買的第一個藝術品。
長笛
▼
陳粒正在學習有暖音色、可隨意搭配的長笛,為了精進音樂上的造詣。
第一張專輯
▼
2015年2月,陳粒推出了第一張專輯《如也》。
書《畜界,人界》
▼
陳粒已有雛形的新專輯可能將擱置幾年,主題是與這本書有關的像詩謠一樣古老的內容,包括山水、晝夜、人、獸、妖、海等魔幻的自然系統。
●
●
●
以上內容節選自
《陳粒:與大家分道揚鑣》
完整採訪見《城市畫報》4月刊
點擊下圖把雜誌帶回家
▼
製作名單
專題策劃 劉鴦 席鬱蘭 立夏
撰文 劉鴦 席鬱蘭 立夏 蔡真(實習生)
攝影 編號223 林舒
錄音整理 陳淨 蘇鈺琳 錢雙文 黎慧妍 吳玉婷 (實習生)
特別感謝 張曉舟 郭江濤
今日微信主編 mei
馬上掃碼,和肉身版城畫君做朋友
👇👇👇
(id:chenghuajun2016)
合作請聯繫
mazi@cityzine.cn(新媒體事業部)
ad@cityzine.cn(整合營銷部)
投稿請扔至:mazi@cityzine.cn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