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童話》是1991年上映的老片子,是由高畑勳導演的一部日本動畫電影。除此之外,高畑勳還製作了《螢火蟲之墓》、《我的鄰居山田君》、《輝夜姬物語》等等一系列經典的作品。這部動畫在當年創下了很好的票房成績,成為年度最賣座的電影。影片只是淡淡地講述了主人公妙子對童年點點滴滴的回憶,通過她對鄉村生活的感知從而得以自我成長。
影片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1982年夏天,27歲的妙子向公司請了十天的假,前往姐夫家所在的山形縣鄉村度假。一路上她想起了自己小學五年級時的一些往事。到達目的地後前來迎接她的是比她小兩歲的敏雄。敏雄帶著妙子了解農村生活,她也向敏雄分享她小時候的點點滴滴,兩人相處得很愉快。鄉間的生活也讓從小在東京長大的妙子體會到了不同的魅力。在返回東京的前夜,敏雄的奶奶竟向妙子建議與敏雄結婚,妙子大驚,然而這也讓她發覺自己心中對敏雄的好感。在開往東京的列車上,妙子經過反覆思量,對自己的未來做出了選擇。
高畑勳和宮崎駿共同開創了代表日本動畫最高藝術水準的吉卜力工作室,不同於宮崎駿奇幻宏大的敘事風格,高畑勳更專注於描寫日常生活的瑣事,用散文式的書寫呈現平淡人生裡的詩意。他的作品充滿樸實的魅力,常常於電影中貫穿自己的人生感悟。
這部《歲月的童話》便是高畑勳風格的典型代表。沒有曲折離奇的戲劇效果,沒有巍峨宏大的故事構架,僅僅只是講述平凡生活,用點滴的回憶作為依託,平凡之中更現情真。在本文中,我們就來一一解讀高畑勳在平靜淡然的敘事風格下所呈現出的詩意人生。
01、影片運用了雙線並行的敘事風格,現實和回憶交錯呼應,用現實講述現況,用回憶追憶往昔
影片在進行敘事的時候運用了兩個平行的空間來講述,一個是妙子當下生活的場景,一個是她對於小學五年級時候斷斷續續的回憶。
第一、用回憶和現實互文,交代出妙子對於鄉村生活的嚮往
電影的一開篇是在一棟高級寫字樓內,二十七歲的妙子站在上司面前。上司說: 「原以為你要求十天的長假,一定會去海外旅行呢,崗島君, 原來是去山形縣的鄉下。」妙子回答: 「是的。」上司: 「是不是失戀了?」妙子: 「不是,我一直憧憬鄉村。」這一段對話拉開了接下來妙子到鄉村體驗生活的帷幕,也開啟了妙子對於童年時代的回憶。
畫面切換到妙子的小時候,一群小學生從教室跑到操場,十歲左右的妙子和同伴問跑過來的一個女生考得怎樣,她回答說反正暑假要去鄉下的奶奶家,即便要挨罵也是以後的事。接下來又有兩個同學說要去鄉下。聽了同學們的話,妙子非常羨慕,回家後纏著媽媽要求去鄉下過暑假,可是媽媽已經安排她和姐姐到大野屋泡澡。這段回憶為妙子在電影開頭提出的想到鄉下去做出了解釋,原來妙子對於鄉村生活的情節在童年時代就已經種下。
第二、通過回憶和現實的穿插講述,展現平凡瑣碎構建出的生活之美
妙子出生於一個平凡的家庭中,媽媽是個普通的家庭婦女,爸爸平時頗為嚴肅,奶奶一副悠閒的智者模樣。妙子有著兩個姐姐,大姐正在上大一念美術系,二姐是還在念高二的優等生。兩個姐姐在妙子的心中都是聰明美麗的化身,而她自己本身則是笨笨的醜小鴨似的形象,有著許多的缺點。
有一天妙子的爸爸帶回來一個青澀的菠蘿,這種熱帶水果在當時並不常見,大家特別的新鮮,但是擺弄了好久還是不知道吃法,只好放著作罷。過了幾天大姐奈奈子在學校裡得知了菠蘿的吃法,回家後熟稔的剝皮切塊,當全家人拿著菠蘿都滿懷期待的咬下去時,卻又紛紛露出失望的神情。越是期待越高的東西,越讓人失望,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水果之王」還是非香蕉莫屬。
在現實場景裡,27歲的妙子沒有談過戀愛,敏雄問及原因,妙子說沒有什麼原因啊,可能當時做分數除法有過障礙的人,都幸福的比較晚吧。妙子覺得分數除法學得好的人一生都很順利。而她小時候因為算分數除法時老跳不出「切蘋果」的思維模式,一次只考了25分,被家裡人以為腦子有問題。其實她也是很認真的,分子分母上下調、除號變乘號,這些妙子是明白的,但她考慮的是「三分之二個蘋果分給四分之一個人」這等頭疼的想法。妙子覺得自己腦筋不好,而敏雄卻看到了妙子的執著,她並非簡單的接受算數規則,而是想要真的弄明白。
那些看起來不值一提的小事,才是組成我們童年的珍貴回憶。影片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普通家庭生活中的點滴瑣事體現的是讓人動容的人情味,主角對於兒時學習、生活的描述觸動了我們人人都曾經歷過的同理心。這些生活痕跡的細節刻畫呈現出的是東方家庭的生活秩序和美感。
第三、用現實的聲音對位回憶的畫面,突顯主角兒時的心理
回憶裡妙子一家去大野屋洗澡,妙子和奶奶坐在車廂裡,畫外音是成年妙子內心獨白: 「那一次,姐姐們當然不會與我們一起同去熱海。」畫面切換到小時候: 兒時的妙子央求奶奶: 「奶奶,咱們去浴場吧。」奶奶: 「不是剛洗完澡回來嗎?」妙子: 「可是剛只洗了一個天鵝浴呀。」
妙子打開一間浴場的門,又響起了成年妙子的畫外音:「第一次進入奶油浴場,而且是我一個人。美人魚浴場、檸檬 浴場、三色紫丁香浴場。」畫面依次出現這些浴場, 最後出現一間宏偉的大浴場。十歲妙子: 「好大啊! 」成年妙子的畫外音: 「我最後洗到羅馬浴場時, 已經熱血沸騰,頭眼昏花了。」
在這段情節中聲音與畫面的對位很複雜,利用成年妙子的畫外音串聯起這段回憶,聲音是成年妙子的,而畫面是兒時妙子的場景,兩者交錯卻不顯得雜亂,用巧妙的手法來陳述過去,既有成年妙子的感嘆,又還原了當時人物的心理。
影片的敘事結構看似鬆散隨意,實際上有凝聚的精神內核。高畑勳並不執著於戲劇化的故事講述,而是用散文式的風格,依託著雙線並行的手法來表達著自己的生活邏輯、自然美學。在雙線敘事的手法中推動劇情發展的驅動力轉換成了平淡生活中的人物情感和細微情緒,影片更注重於細節之下的抒情表達,傳遞出撫慰人心的人間煙火氣。
02、高畑勳獨特又質樸的畫面風格,傳遞著細緻的人物情緒和溫馨美好的情感內核
《歲月的童話》延續了高畑勳一貫的寫實風格,除卻劇情編排上沒有誇張的成分,場景設計上也是如此。現實中高樓林立的東京街區、擠滿乘客的紅色地鐵、妙子空間狹小的公寓,以及回憶裡日本六十年代的家居擺設、學校建築和街景以及人物的服飾都儘可能地參照現實。連男女主人公也是根據兩位真人演員的形象來進行塑造的。
除了在場景畫面上力求真實,導演也很注重細節畫面的描繪。比如主人公上車時系安全帶、開車時拉手剎車的動作,採紅花時手腕用力的真實感,打鮮奶油時將碗泡到冰塊裡的畫面,影片中還詳盡地描述了製作胭脂的步驟。影片中所提及的卡通片、兒童歌曲、流行話題等等也讓和妙子同時代的觀影者有頗深的時代情節。
高畑勳這種對細節的觀察,於寫實中追求細緻的精神很能引發觀影者的情感共鳴。用生命裡所經歷的剪影片段,呈現出生活的真實氣息,激發出觀眾心裡的強烈認同感。並且整部影片的風格並不單一化,現實時空和回憶時空裡的畫面在繪畫風格上還是有所區別的。
影片中現實時空的畫面色彩相對較為豔麗,線條粗重、物體的輪廓感鮮明,無論是東京的都市生活景象,還是山形縣的山野和農莊,都是極具現實感。在表現回憶時空裡的畫面時,影片則採用了清新淡雅的水彩畫似的風格,整體色彩較淺,線條柔和、物體輪廓進行了淡化處理,在構圖上有大量留白。
農村田園的構圖大多是遠景畫面,層層疊疊的山巒,新鮮翠綠的樹林,阡陌縱橫的農田,讓觀影者能從畫面裡感受到了日式鄉村樸素寧靜的生活氣息和田園精神。回憶裡兒時的妙子被告白的街景背景是暖色調的落日餘暉,妙子飄飄然飛起來在空中徜徉然後降落在了軟綿綿的被子上,大膽而又合理的想像所描繪出了妙子甜蜜心理的美好氛圍。成為了妙子終生難忘的回憶。
寫意風格的畫面表達也讓妙子當時的人物內心頗具感染力,這樣的繪畫處理方式非常符合童年回憶的那種質樸懷舊氣息,也讓回憶具有朦朧了美感。在《歲月的童話》中,既有寫實主義的影像風格,又有寫意的繪畫方法,寫實之中透露出寫意的意境。兩種處理手法相輔相成,共同組成了影片簡單樸實的影像風格,影片所表達的意象在輪廓鮮明和朦朧虛化中得到了統一,構築了高畑勳和諧的審美意趣。
03、在質樸的畫面裡講述關於成長的種種小情節,平凡之中更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在《歲月的童話》裡高畑勳為我們講述的主題是成長,沒有青春頹廢的傷痕累累,沒有肆意妄為的叛逆體驗,沒有傷春悲秋的感傷絕望,僅僅專注於平凡普通人的內心體驗。
妙子的成長經歷是如此的平淡無奇,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她的身上看到自己從前的影子。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妙子對陌生的鄉村充滿嚮往;請求大人好多次才得來的菠蘿,初嘗的滋味難以下咽但還是不甘心的把它吃完;數學考試考砸了卻用可笑的藉口來為自己開脫;為了能夠成為媽媽口中不挑食的好孩子,艱難的喝掉難喝的牛奶。這些可笑的孩子氣,如今看來儘是童趣。
妙子因為挑食受到的嚴厲責備、生理期時被男生取笑的難堪、第一次挨最疼愛自己的父親的巴掌、自以為很有天份,卻失去演戲的機會。這些細枝末節的種種在當時如同驚濤駭浪一般擊打著孩子幼小的心,在成年以後漸漸的被遺忘在時光裡。如今,又被高畑勳用細微美妙的方式拾起來,在看電影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久違的自己。
妙子覺得小學五年級是她兒時的一個重要的時期,在那一年經歷了許多難以忘懷的第一次,也有傷心、失望和難堪,這些難過的小心思仿佛是成長的代價。現在的妙子雖然已經成年,有著一份在大公司上班的好工作,但是大齡未婚,並沒有找到理想的生活。她的心中隱藏著諸多心結,如同大姐所說,背著沉重的歷史包袱生活在現實中。如果說妙子的五年級生活是一次生理上的成長,那麼妙子的山形縣之旅便是她心靈上的一次成長。
妙子在這趟鄉村旅途中,收穫了很多成長的因素,比如採摘紅花的工作,艱辛卻十分充實;田園的生活讓她感受到了不同於城市喧囂的寧靜美好;敏雄對人生道路的勇敢選擇,也鼓舞和感染了妙子。妙子展開回憶時,問自己:「為什麼是小學五年級呢?」因為在五年級,妙子的田園夢想未能實現,她懵懵懂懂的初戀也無疾而終。這一次的山形縣之旅讓她多年的心結一一化解。
27歲的妙子終於因為一場旅途告別了彆扭的自己,化解了兒時就結下的心結,這是妙子與自己的和解。在這場和解中,她得到了真正的成長。這些發生在時光裡的小片段,是我們都曾經歷過的事情,高畑勳把它們撿拾起來,用溫馨美好的畫面描繪出來。因為我們成長的平凡和普通,這種朝花夕拾的熟悉感就更顯得親暱動人。
總結一下
《歲月的童話》這部影片不單單只是為了追憶從前的歲月,它更多的是在講一個成年女人是如何在回憶中蛻變,得到更進一步的成長。同時導演高畑勳也把他獨特的恬淡溫馨的畫面風格融入到影片裡,傳到著自己的思想。電影裡那些關於人類和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方法、人們對於城市和田園不同生活方式的態度、大齡未婚女青年內心世界的描述等等都能引發觀影者的思考。
我們總要在矛盾中,生長、變化、轉折而後做出選擇,妙子最後做出了她自己的人生抉擇,這是她的成長。我們跟隨著影片中妙子對於童年的追憶,重逢了久違的自己,在影片裡見歲月、見自己、重新收穫了關於時間帶來的感動,這也是我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