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輕數流年。電影,作為21世紀最通俗的語言,仍在技術的簇擁下淺吟低唱。
2019年,目前看來,值得懷念。
2019年,對於國產電影也是豐收之年。
中國電影票房創造歷史新高,佳片不斷,首次出現排進國際票房前20的影片,而且達到3部之多。
下面,我們梳理一下華語十大影片。
在時間還沒有走得太遠之前,我們重新拾起這些已經載入影史史冊的電影,幫助大家回憶一下此片、此情、此景和那些陪伴你看電影的人。
《流浪地球》:科幻元年的開啟
這部電影帶給國人的震撼,不亞於二十年前的《臥虎藏龍》《英雄》。
導演郭帆在用中國語言和中國方式,講述拯救地球故事。
其最大特點,在於明知差距下的努力拼搏。
2014年,郭帆在參觀完好萊塢後,這樣形容中美電影工業的差距:「我們還在吭哧吭哧修自行車,人家開著車,絕塵而去。」
這樣的差距,足以解釋為何劉慈欣《三體》投拍後流產。
電影工業支撐起的特效,是對科幻電影硬核註解。
但郭帆相信只要肯付出,就一定可以無限接近A級製作。
他成功了,《流浪地球》也做到了。
科幻電影不好拍,工業化之路不好走,沒有捷徑,只有腳踏實地。
否則辛辛苦苦開啟的科幻元年,還得被《上海堡壘》關閉。
《我和我的祖國》:以小見大,自豪自信!
主旋律電影不是不能被市場認可,只是如何表達。
70年華誕、7位導演、7個小故事,
每一個都以小見大,每一個都足夠精彩,
充分表現了重大歷史,對每個人生活的影響,
印證了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相遇》裡張譯隱藏在厚厚的口罩下想說卻不能說的複雜眼神,
《奪冠》裡東東面臨去見小美最後一面,還是修理電視機的糾結,
真實、生動。
《過春天》:青春片的樣子
青春,是絢爛、是衝動、是輕狂。
《過春天》充滿了生氣,不做作、不矯情。
電影用一種自然而寫實的筆調,描繪了深港跨境學生的日常,用充滿想像力的視聽語言,將走私手機的冒險刻畫得驚心動魄,也折射了少女的欲望和苦惱,透露出獨特腔調和迷人氣質。
《地久天長》:平靜下的暗流湧動
時間是流動的,人是靜止的。
如同在一天天日常生活中,什麼都沒有發生,但什麼都發生了。
柏林電影節最佳男女演員,被這部票房並不出眾國產電影裡並不出名的2名演員收入囊中,
他們克制的表演,使得這部電影成功一半。
電影用平淡的口吻,講述了一個「失獨」的故事,
沒有歇斯底裡,沒有聲嘶力竭,連痛哭都是臥在床上、背過身去、對著牆壁。
鼓勵痛哭的人要勇敢,可能多半沒有體會過別人的痛苦吧。
《南方車站的聚會》:配樂和聲效
該片對犯罪氣息、地下世界的展現,在華語片實在難得,
不過這挽救不了頹敗的票房,
如果你更在乎角色的自然與豐滿,這部片子的確有不足,
但在使用配樂和聲效營造戲劇性方面,絕對是一部上乘之作。(未完待續)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