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輩中年人

2021-02-19 北京日報副刊

「我們將在中年經歷共同之經歷,承受共同之承受」是本書進入中年之問的溫暖起點。作者張曼娟圍繞中年為何令人恐慌無措、中年面臨何種困境、中年該如何破題的中年之考,以同困、同度、同悟的探求節奏實現著對中年之殤的清算、治癒與和解,為「我們這輩共同的中年」施以撫慰。

中年為何如此令人戒慎恐懼?自然法則是一種魔咒,這個魔咒歌頌青年,播種下「青年正值年華巔峰」的潛意識,同時也潛藏下巔峰即墜落點的失重感。於是人們早早開始倒計時,以接近墜落點的恐懼憂慮中年。親見比憂慮更甚,不僅「長久以來『中年形象』缺乏美感,無法令人憧憬」,而且「『中年危機』『中年失業』『哀樂中年』,引發我們聯想的中年詞彙,都有些欲振無力……」

中年之亂來自觀望,更來自危機四伏的體驗。對作者而言,最初的中年體驗來源於對人生無常的見證:「這幾年經歷了朋友的病與死,往往都來得那樣急遽,驚懼和哀傷洶洶來襲,混合而成一陣子低落的情緒。」漸漸地,這種體驗便是通過自我的身心獲知:「將近五十歲時,聽見『老花』這兩個字,內心真是五味雜陳。尤其是這個『老』字,直接點出重點與事實,難以否認,心理上卻還不能接受。」而真正的中年困境,來自泥石流般的崩塌與毀壞,「五十幾年來,我那原本秩序井然的世界,因著父親的病而顛破碎裂……」來自中年的危機由淺入深,步步緊逼,作者不由感嘆:「當我到了中年才明白,這確實是人生旅途中包袱最重、挑戰最頻繁的階段。」

困局令人窒息,也令人重生。作者的睿智在於從中年的另一維度慢慢構建起「大人」的生活形態:不失赤子之心,對世界飽含熱情,具有更大的包容力與同理心,睿智、慈悲、雋永。如果中年是一種自然存在,那麼「大人」則是一種智慧的存在,中年總有時,「大人」可無疆。

「通往大人的路」即本書第一章節,篇幅佔據全書一半有餘,「大人」之於作者中年歲月的陪伴意義由此可見。

如果說「大人」是一種生活形態,那麼泥石流般崩塌與毀壞的生活變動則是驗證並真正獲得這種生活形態的終極關口。作者以「照顧著老去的父母,才真理解人生」通過這道關口,完成生活秩序的重建。

「將近三年前,父親的思覺失調突然爆發,將我的世界劈出一個深不見底的窟窿……當父親服藥之後穩定下來了,母親被確診了失智症,新的挑戰迎面襲來……」作者的中年大考,在父母相繼患病引發的生活全方位失序中轟然而至。同所有面臨如此關口的中年人一般,即刻墜入睡眠障礙、精神耗弱、身體透支與意志消現的漩渦,不禁發問:「要用多大的氣力才能鎮住一切崩壞,繼續活下去?」

愛在慌亂中依然清晰:父母是自己的世界中心,從未改變。父母安好時,在自己的秩序中愛著他們;父母老去時,以獨立照顧者的身份去重建愛之秩序,義不容辭且心甘情願。

在不斷適應與修正中,作者從初始的全盤崩壞、而後的滿弦緊繃、最終走到從容安然。生活秩序的重建之路以對生活時區的重新劃分開始:停止了研究所的兼課,減少了廣播節目的時數……為開展獨立照顧拼湊出更加充裕的時間。照顧老人的道路艱難漫長,唯有堅持沒有捷徑,「還沒有忘記的愛」是路上最好的風景。作者努力讓自己成為愛的感知與創造者,「雖然媽媽的記憶在流失,她還記得她愛我」,這讓她感到幸福。照顧者同樣需要好好活著,這是對彼此生命的善待。作者以投入與抽離、棄捨與留存的平衡關係鬆動心結:不孤絕、不愧疚是照顧者必備的心理素質;無憾或許不能,陪伴即是圓滿。

夾在上一代與下一代「中間」、思維和行為「不中不西」的中年人,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尋一個精神家園去安放與求證,作者在本書末章分享了自己的精神家園「讀書與自省」。無論由唐詩反觀人生的四個階段,還是自《幽夢影》中尋找安頓身心之道,抑或讀《金瓶梅》感悟至愛之人總無依,都讓她停下來將自己看清楚,爾後輕爽自在地往前走去。

此書不僅是寫給中年人的情書,也是送給所有人的生命禮物,擁有這樣的禮物,有情有義與篤定自信將是彼岸。

相關焦點

  • 《我輩中人》:我們這輩中年人的共同承受與共同彼岸
    作者張曼娟圍繞「中年為何令人恐慌無措、中年面臨何種困境、中年該如何破題」的中年之考,以同困、同度、同悟的探求節奏實現著對中年之殤的清算、治癒與和解。「我們將在中年經歷共同之經歷,承受共同之承受」是本書進入中年之問的溫暖起點,作者始終以對「共同感」的誠懇發覺和理性思考,對「我們這輩共同的中年」施以深具可信度的撫慰力量。
  • 《無名之輩》影評:其實我們都是無名之輩
    警員們解決了這件事情本準備走,但保安人員叫住有人說自己尋找一把槍要想上繳,可開啟包囊卻發覺裡邊是一把呲水槍,警員們感覺被他耍了十分發火,但保安人員則十分冤枉,因為他的確找到一把槍,他感覺一定是有人盜走了這把槍,因此,他逐漸開始四處尋找案件線索。
  • 大觀園裡沒有中年人,願我們兩鬢斑白,仍是此間少年
    因此,故事發生在哪朝哪代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文化時空是全新的——天上的太虛幻境,人間的大觀園。這提醒我們——大觀園是陌生的,或許是我們未曾經歷的生活;也是熟悉的,或許是我們曾經擁有,卻最終失落的世界。賈政則是另一類中年人:規規矩矩,卻意興闌珊。他曾被當成假正經很多年,其實他是真正經:「近日賈政年邁,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個詩酒放誕之人,因在子侄輩中,少不得規以正路。」這是我們最熟悉的中年形象——沿著前人的老路,捧著聖賢書,目光筆直,一路走下去。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再告誡孩子:「什麼《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
  • 飯局上,越喜歡發朋友圈的中年人,越顯得情商低!
    飯局上,越喜歡發朋友圈的中年人,越顯得情商低!參加飯局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社交活動。而有些人在飯局上覺得無聊時,便會一直玩手機刷朋友圈,但其實,如果在飯局上你越喜歡發朋友圈,那麼會顯得你的情商比較低。
  • 我們都不過是《無名之輩》
    電影《無名之輩》講的就是一群小人物的故事,他們平凡無奇,微小如螻蟻。他們也許是你,是我,是他,就如電影名字一樣,都是無名之輩。這是他的一個夢,修正過去錯誤的一個夢。終於他得到一個可以立功的機會,就是工地上挖出的土槍,他要把這把槍交給隊長,誰知槍卻被偷了。他發誓一定要把槍找回來。這時馬先勇看到兩個劫匪持槍搶劫的新聞,他認定是這兩個劫匪偷走了他的槍,於是踏上了尋槍之路。
  • 大千世界,我們誰又不是無名之輩呢——非專業推薦《無名之輩》
    無名之輩,就是社會中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街道上來來往往的路人甲乙丙丁,隨便拎出來一個,除了自己家人,沒有誰會過多的關注的人。《無名之輩》就是採取多線描述幾個本無過多相關普通人卻由某個特殊物件聯繫在一起的故事。陰差陽錯,製造出喜劇效果,讓人啼笑皆非。
  • 一年後,《無名之輩》的感動重現於《我們的樂隊》
    尋夢人亦步亦趨前行將以真心澆灌最燦爛的夢——致每一個尋夢人《我們的樂隊》在4月25日更新了最新一期,5支樂隊,有人因為284個贊而自我懷疑,有人因為突破了600個贊而歡呼雀躍。但是,我必須為演唱《無名之輩》的那一個樂隊點讚,技巧音色我不懂,我知道她唱得讓我流下了眼淚,一首歌曲的演唱可以讓很多人共情,我想它是成功的。「肆伍樂隊」鼓手出身的郭翰龍,吉他孫辰逸、胡仕澤、貝斯安迪還有「乖女孩」主唱劉文君,他們五個人從第一次試聽會到第二次試聽會,面對著質疑,面對著被拆散,他們會迷茫、會失望、會懷疑自我。
  • 重看《無名之輩》,再次明白愛與尊嚴才是我們無名之輩的無上榮譽
    這是古往今來許多無名之輩心中擁有的良善之源,也是許多無名之輩擁有的無上榮譽。我想,假如她願意在輪椅上堅強活下去,這一定是她最喜歡看到最喜歡聽到的全部美好生活。這都是因為心中那點愛,這正是他們仍舊保持一些善良和純樸的美好源泉。
  • 惜命,才是中年人最靠譜的愛情
    人生半程,我們已不是當初電光石火的戀人,而是相依為命的親人。為家人珍惜身體,才是中年人最靠譜的愛情。02劉濤當初嫁給「京城四少」的王珂時,宣布為愛息影。病床上的爸爸看到我們母女倆,也想說點什麼,可是他虛弱得什麼也說不出。病來如山倒,任誰也擋不住。爸爸出院的時候,還是無法獨立行走,醫生告訴我們,他應該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了。媽媽聽到這個消息就放聲大哭。
  • 無名之輩?一唱驚人?無名之輩——劉炫廷!
    意猶未盡的回味這前兩天《歌手——當打之年》的《monster》,以及第二期劉柏辛的《manta》,仍然為劉柏辛感到惋惜,作為一個優秀的說唱歌手,有著全面的颱風,年紀雖小,卻有著不同凡響的能力;這一說到說唱歌手,年紀輕輕,讓我不禁想起了那個在2019新說唱舞臺上大放光彩的無名之輩——
  • 這部《無名之輩》到底有什麼魅力?
    的故事是在封閉的空間內發生,這對於任何一位導演來說都極具挑戰性。而饒曉志則選擇了以塑造不同的人物角色以及諸多的群戲段落來避免封閉空間電影可能出現單調、沉悶等問題。兩年前,黑色喜劇《驢得水》意外爆紅,很多人看著看著便哭了。影片中展現的各色人等,並非善惡分明;對於社會與人性的拷問,令人印象至深。
  • 農村俗語老話:「雨打靈輩輩窮 ,雨打墓輩輩富」,有啥說法
    下面我們來了解幾句俗語老話,看看其中的意思。1、雨打靈輩輩窮 ,雨打墓輩輩富在農村辦喪事是有講究的,死者為大,所以非常重視。以前當有人家做白事時,碰到下雨天氣,就會聽到老人說:「雨打靈輩輩窮 ,雨打墓輩輩富」,現在聽來可能不明白意思,不過那時候大家都是明白的。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句話的意思。
  • 中年人的心理特徵
    古人又以50歲劃分中年和老年,現代社會60歲以上才稱老年,故中年期是自30-60歲間漫長的30,也有以35-55歲或40-60歲這一種劃分方法的。其中女性45-55歲和男性50-60歲稱為更年期。 到了中年,人便異達全面成熟,一方面是身體機能的健全與完善,保持著機體的健康狀態;另一方面是機體與環境的適應良好,在集體中能出色完成任務。
  • 當一個「無名之輩」,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嗎?
    以下這幾個問題,有沒有讓你在深夜輾轉反側過: 現在的工作有意義嗎?夢想還該堅持嗎?一輩子難道就這樣了嗎?……我們這麼努力,難道最終就為了成為一個「無名之輩」? 「誰生來不都是一樣,儘管叫我無名之輩,」陳雪燃版的《無名之輩》,是小姐姐去年特別喜歡的一首歌。
  • 《裝臺》:中年人的愛情,其實很直接
    一提到愛情,我們腦海裡最先閃現過的,就是情竇初開時的那種激情與浪漫。似乎只有那時候的愛情,才能給我們帶來觸動和美好。年輕人的愛情,確實要夢幻和浪漫很多,但中年人的愛情也不輸。中年人的愛情,雖然少了些許甜蜜的色彩,卻比年輕人的愛情直接多了。
  • 格麗克2020諾獎演說:在這世界上,我們是無名之輩
    我格外喜歡《辛白林》中的歌,或許當時一個字也不懂,卻能清楚地聽到那語調、格律、鏗鏘的祈使句,這令一個膽怯恐懼的孩童格外興奮。「墓草長新,永留記憶。」我也希望如此。  這類為了榮耀和至高獎賞而開展的比賽,對我來說是十分自然的事;我啟蒙時期最早讀過的神話裡充滿了這類比賽。即使我很小的時候,在我看來,世上最偉大的詩就是高級榮譽中最高級的那種。
  • 45歲「白吟霜」痴迷,這是中年人應該喜歡的
    這是對愛的回應。為什麼它只是騎灰塵?戀愛中的男人比女人更理性。如果你知道這雙鞋不合適,你可以換另一雙。男人的體力比較強,在戀愛中身體素質也很重要。而女人虛弱的身體讓她們看著問題走到了死胡同。因為他們在社會競爭力上沒有優勢,他們需要依靠男人的力量。很多人看到這種性別不公,試圖喚醒女性的獨立意識。
  • 矜持的老式婦女啊,可否放我們中年人一條生路?
    於是隨口說了幾句,打折很便宜,我回家也可以用這類的話,沈女士聽完,果然無縫銜接一般,點頭說,那就買吧。 剛下完定金的第二天,她打電話來說:你真買啦?那麼貴,還是不要了吧。 什麼叫中年人,中年人就是被所有人壓得扁扁的一群人。 忙倒也算了,最受不了的,就是矜持的老年婦女們,那股不吭聲的勁頭。在很多老式小說裡尤其常見,一個女人不滿意別人說給她的相親對象,她不會當面拒絕,也不會說出各種不要的理由,她只是在飯桌上,使勁地拒絕說客夾給她的菜,一聲不吭地扒著白米飯,說明她的不願意,絕對不從的意思。
  • 陳雪燃《無名之輩》
    今天,推薦一首電視劇《親愛的,熱愛的》的主題曲《無名之輩》。這首主題曲簡直超出小愛的預期。沒想到一部愛情片可以配備這麼熱血的主題歌!乍一聽,好像與這部甜甜的愛情劇背道而馳,但劇作者卻將本身的甜愛劇又拔高了一個層次,描摹了一群追夢人的氣壯山河!
  • 無名之輩電影主題曲是什麼 無名之輩同名主題曲歌詞介紹
    無名之輩電影主題曲是什麼 無名之輩同名主題曲歌詞介紹  無名之輩電影主題曲是什麼?電影《無名之輩》的主題曲和電影的名稱一樣,該歌曲由歌手汪蘇瀧演唱。  無名之輩同名主題曲歌詞介紹  哭喊著 你睜眼  歡笑著 走向前  困惑著 你擱淺  沉默著 都幻滅  在沉浮之間尋找愛的光線  陰霾邊沿觸碰藍天  像煙火炙熱 瞬間  破碎的夢還在不在  還給明天一場未來  生命如何充滿無奈  就當如何怒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