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電視臺報導,日本福岡大學法醫學教室在近日透露,日本九州地區一名20多歲男子因長期飲用具有提神效果的含咖啡因飲料而死於咖啡因中毒。
這名男子在一家24小時加油站上班,工作時間是午夜至第二天黎明。下班後,他白天不睡覺,直到傍晚才小睡一會,半夜繼續上班。為了保持清醒,他經常喝含有咖啡因的能量飲料。有時因攝入咖啡因太多,他還會吐。
屍檢發現,他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並不高,而血液、胃液、尿液中的咖啡因含量都很高。
日本厚生勞動省食品安全部也對此做出回應,稱「在國內還沒有聽說過咖啡因中毒死亡的情況」。所以說,這個案例很有可能是日本國內首個長期服用咖啡因中毒死亡的報告。
銷售同樣產品的廠商表示,「希望不要連續飲用多瓶或與能加強副作用的酒精一起飲用」。
NHK電視臺表示,在日本國內外,年輕人等過量攝入咖啡因已成為一大問題。在銷售含量較高飲料的美國已有10多起死亡案例報告,但是日本國內沒有攝入上限等標準。
2012年,一名14歲美國女孩24小時內飲用兩罐容量大約為680毫升的「怪獸」功能飲料,隨後出現心臟驟停狀況,6天後不治身亡。導致女孩死亡的「怪獸」功能飲料,每罐咖啡因含量為240毫克。
就在今年7月,一位來自英國年僅39歲的健身教練Dean Wharmby在與癌症抗爭多年後死亡。Dean曾痴迷於增重,為獲得完美健身教練的體格,他每天都要吃熱量約達10000千卡的漢堡、披薩、培根和三明治,並搭配7--8罐功能性飲料。此外,他還服用合成代謝類固醇來增強肌肉塊頭和力量。據悉,他的死亡和飲用含有咖啡因的功能性飲料密不可分。
在國內,杭州的一名40歲男子很久之前就把可樂當水喝,今年11月,在一次「豪飲」之後昏迷不醒,而送到醫院後搶救無效死亡。
專家稱,人體內有一種覺醒中樞,這個主要是腺苷受體,一些物質和它結合後,人就達到了覺醒狀態,甚至比較激動的心理狀態。
圖說:各種飲料中咖啡因含量
小編發現,很多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其實都在「忽悠」消費者。除了可樂裡含有大量咖啡因,大家還知道什麼飲料裡有嗎?
小編告訴你,茶(紅綠白烏龍茶)飲料裡有咖啡因、巧克力飲料裡也含有咖啡因、包括眾多運動型飲料裡,也都有咖啡因。
小編通過了解後發現,國內對於咖啡因的合理攝入量並無統一的說法。而專家建議成年人每天飲用的劑量不要高於300mg,青少年的安全劑量則更低。也就是少於三杯綠茶或者四杯速溶咖啡。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每日服用200mg以上咖啡因可引起急躁、緊張、震顫、失眠和頭痛等症狀,長期服用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等。少年兒童身體正處於發育期,身體發育尚處不完全,且需要充足的睡眠,飲用功能飲料可能影響身體正常發育,過量飲用還會超過孩子消化系統和腎臟、肝臟以及神經系統的承受能力。
據悉,一罐黃罐紅牛中含咖啡因50mg,由此推算,一次性飲用4罐以上飲品,即超過安全劑量,可引發一定的身體反應。另外,哇哈哈啟力、銀罐紅牛也有超過10mg的紅牛,儘管一般情況下消費者很難通過過量攝入到達安全劑量,但對於一些特殊群體需要引起關注。
百事可樂中也有標示含咖啡因,但劑量未知。
有國外機構調查顯示,一杯大杯裝(12盎司)星巴克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可達到260毫克;同樣大杯裝麥當勞咖啡(16盎司)中咖啡因含量為145毫克;而最常見的速溶咖啡(8盎司)中的咖啡因含量為55毫克。
另外,尤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些飲料儘管標註了服用量和不適宜人群,但其標註的不適宜人群僅是少年兒童,並沒有標註孕婦等其他禁忌對象。據了解,若是孕婦每日攝入超過150mg的咖啡因,會增加流產和嬰兒體重不足的危險。
對於睡眠時間少,影響第二天工作的人,專家建議加強體質來提神。大家在早中晚分三次含服人參,提神作用會更大。
相對來說,氣虛體徵比較明顯的人,可以選擇作用比較強大一點的人參、別直參。屬於陰虛型,可服用西洋參,有養陰益氣的作用。
為了確保身體健康,營養師建議大家早餐最好吃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饅頭、包子等;晚餐時多吃富含維他命B群的食物,比如動物肝臟、木耳、南瓜米等,也可以多喝些魚湯、骨頭湯、雞湯等滋補湯;
夜間2點是人體鈣流失的高峰期,建議大家熬夜前服用一些牛奶。此外,經常熬夜的人每天最少要攝入500g的水果和蔬菜,水果可以在上午10點後或者下午3-4點多吃些。
(來源: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