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浙江麗水12月18日電(記者詹媛)什麼樣的土壤和氣候種出來的柑橘最好吃?什麼樣的溫度、溼度和日照開採的春茶最優質?以往,農產品種植只能靠經驗,難以進行精細、可準確測度的標準化操作,這使得農產品質量難以把控,好不好完全靠天。但這樣「靠天吃飯」的情況將會得到改變,在18日由中國信息化百人會指導、生態經濟數位化工程(麗水)研究院主辦的「2020生態價值數位化國家高峰論壇」上,該院副院長王金祥發布了我國首個大區域100米級高精度立體土壤圖。
據他介紹,這個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建成的高精度數位化土壤圖在100米級的精度範圍將麗水市的土壤分成22344個多邊形,根據氮磷鉀含量、微量元素分布等特性劃分出了97個土壤種類,可供開展農作物生長模擬、農村產業規劃、流域面源汙染負荷估算、洪澇災害預測和水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精細化管理。
據介紹,目前這個立體土壤圖匯聚了三類基礎數據,分別是全國、浙江省、麗水市及其各縣(區)609個採樣點的土壤普查數據;麗水市測土配方肥11587個採樣點的測量數據;麗水市1區8市(縣)18個試點鄉鎮91個採樣點的檢測數據。這些檢測數據測度了土壤黏粒含量、酸鹼度、物理特性、有機質、氮磷鉀含量、微量元素分布等特徵,分別來自土壤深度0至20釐米、20至30釐米、30至70釐米和大於70釐米的位置。
與此同時,該院還在麗水建立了全國第一個90米級的氣象數據圖。依託這些土壤、氣象精細化數字系統,精確測度農特產品質量的「農作物優品指數」也在同步開發,目前已推出麗水茶葉氣候、茶葉土壤優品指數和麗水甜橘柚氣候、土壤指數等。據了解,依託這些數位化系統和優品指數,在對土壤生態數據進行可視化展示和綜合分析的同時,可為土壤、氣候環境精確匹配最適宜種植的農作物,幫助農戶甄選種植可達到最好口感的農特產品。
王金祥表示,這些數字系統既能方便政府做農作物產業規劃決策、幫助農戶進行前瞻性的種植規劃和精準的生產管理,同時也能保證收穫的農特產品品質最優良,從而增加農戶收入,推動農業向智能化、精細化轉型升級。
目前,依託這些數字系統開發的手機端管理軟體也已上線,可為農業種植戶、個體農戶以及農業企業提供土壤、作物推薦以及農產品供需信息對接等服務。
據了解,麗水市是我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2019年,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印發《關於支持浙江麗水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的意見》,要求麗水市在建立價值核算評估應用機制、生態產品市場交易體系、創新生態價值實現路徑等方面深入開展探索,此次發布的大區域100米級高精度立體土壤圖等成果就是運用信息化、數位化手段,創新性地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實踐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