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演員謝園生前曾表示去世後不開追悼會,為何?是願低調地走,不願打攪生者,還是與他從不參加他人的追悼會有關?因為他害怕鬼魂纏身,他在參加一次綜藝節目時曾公開說他怕「死者站起來」;但這並不代表他對逝者無情無義,事後他總是請好朋友梁天到飯館喝一悶酒,關切地詢問何人前去送別,親屬情況怎樣,以這種不同於常人的方式表達他對逝者的追思。以上所述也許能解釋謝園不願參加他人追悼會的原因。但筆者認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謝園無子女,他不願讓人看到無兒無女來給他送終,讓世俗的人感到他身後的無比悽涼。
這就觸發了一個問題,丁克家庭好不好,我們該不該要子女。毋庸置疑,謝園是丁克主義者,他和兩任妻子都沒有孩子。甚至在和前任婚姻存續期間,妻子有了身孕,他也堅定的主張打掉,妻子為了他的演藝事業只好忍痛接受。
那麼,在這裡,筆者願意和大家討論一個問題:結婚不要孩子好嗎?我旗幟鮮明認為,一定不好。不要以為主張丁克家庭就前衛,也不要認為結婚生育要孩子是傳統落後,老婆孩子熱炕頭是胸無大志。我鬥膽假設,如果謝園不是丁克主義者,他和前妻的婚姻也許會白頭到老,也許會兒孫繞膝,也許會身體健康快快樂樂活下去。丁克家庭究竟好不好,我們來看看是什麼人主張丁克。一是高知分子,成功人士。我的同學是一所著名大學的教授,搞哲學的,我向他詢問為何不要孩子,他說,我是搞哲學的,人是什麼,我都沒有搞清,要子女幹什麼!二是事業奮鬥狂,謝園屬於不屬於這一類呢?我想大概是的,從公開報導看,她前妻之所以答應他墮胎,是因為不願拖累他的事業發展。三是都市打拼一族。現在年輕人壓力山大,工作前要拼學歷,本碩博一路下來,已是三十而已。然後在北上廣發展,工作競爭激烈,要孩丟工作,要工作丟該;同時又要背負買房還貸的巨大壓力,那還能顧及生育。等喘息方定,想到要孩子時,已過了生孩子的最佳年齡。與前一類人相比,這一類人是被動的丁克主義者。四是逍遙遊戲人生者。這類人佔比大。現在不少年輕人一味追求個人享受,不願承擔家庭責任。養育孩子一要含辛茹苦,二要有嗷嗷待哺的金錢開銷,這將大大影響到他們的了無牽掛、任性逍遙、盡情消費的小二人生活。他們信奉活在當下,今朝青春今朝醉,豈容孩兒「毀」今生。這類人是丁克主義的精緻利己者。
分析完了丁克主義產生的原因,我們來看它產生的後果。我周圍見到的丁克家庭很少有幸福快樂的。丁克家庭一:一位朋友的姑父是一位導演,早年投身事業,圈內也打出了一片天地。風光過後,天命之年,伶仃孤苦,看到他人兒孫滿堂,產生抱養之念。託我朋友四處打聽願送子者,但抱養條件苛刻,需要孩子父母高學歷,無基因疾病史;孩子需要健康活潑,好看靈秀。如此條件,抱養無果,兩位老人雖然家境殷實,卻過得空空落落。丁克家庭二:同事的弟弟一家,當初不要孩子妻子就疙疙瘩瘩的,後來隨著年齡增長妻子要孩子的願望越來越迫切,但苦於已不能生育。妻子看著別人家子女進進出出,紅火熱鬧,而自己有大把的閒暇,卻無所事事,心無所寄,最終得了抑鬱症,人也變得病態,見到別人的孩子活蹦亂跳就反感以至仇視,並由此嚴重影響了和丈夫家的關係,夫妻冷戰度日。
以上。由謝園之去世之丁克,舊調重彈,希望年輕家庭還是要生育,還是要為祖國培育下一代,還是要過大多數過的正常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