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張譯、吳京等主演的電影《金剛川》發布「金剛天團」人物海報,並正式宣布將於10月25日上映。
2020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的正日,在這一天上映,意義非凡。因此,我堅決反對在這個日子上映《金剛川》。很多志願軍子弟跟我說,你反對也沒用,沒人會聽你的。道理是不錯的,我反對也沒用。只不過我這個人愛說實話。
根據目前的介紹,《金剛川》講述的是志願軍「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志願軍工兵、鐵道兵、高射炮兵、汽車兵等部隊光輝事跡的宣傳,相對步兵來說要少得多。這是因為志願軍步兵實在太過輝煌的緣故,人們對其他部隊的了解普遍較少。
根據這個劇情簡介,我們可以很容易得知,該片的背景是1953年6月志願軍夏季反擊戰第二階段,60軍181師的一次經典戰例。此戰,60軍一雪前恥,志願軍總部通報嘉獎稱:「我軍60軍此次反擊883.7高地(含973高地)和902.8高地戰鬥,是我從敵一個團陣地同時突擊,並佔領了該團的主峰陣地,僅經1小時零10分鐘戰鬥即創殲敵一個團大部的範例。」而戰前60軍部隊以 2000多人在陣前潛伏19個小時,亦被世界各國軍事教材稱為「奇蹟」。
從之前的介紹來看,電影《金剛川》講述的就是在此戰背景下,志願軍工兵10團3連在金剛川上架設橋梁,保障前方部隊作戰的故事。
金剛山是朝鮮半島的第一名山,金剛川發源於金剛山,因此得名。「川」就是中文「河」的意思。志願軍工兵10團3連架設的橋梁位於金剛川邊的巖裡(翻譯成中文就是巖大村,朝鮮稱大村莊為裡,小村莊為洞),所以這座橋叫巖裡橋。
綜上所述,《金剛川》這部電影非常棒,既是以志願軍著名戰例為背景,又反映了很少宣傳的工兵部隊英雄事跡,更是60軍這支部隊的翻身仗,充滿了正能量。
行文至此,很多人要奇怪了,既然是一部充滿了正能量的英雄主義、愛國主義大片。你反對什麼東西?極端的人肯定會跳出來喊打喊殺:你這個賣國賊,恨國黨。
首先要申明一點,我反對的不是《金剛川》這個電影。放在任何時候,要拍攝抗美援朝的電影,我都舉雙手贊成。
我反對的是,《金剛川》在10月25日,這個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正日上映。前面說過了,這個日子很特殊,意義很重大。
在這麼一個特殊而又紀念意義重大的日子上映的抗美援朝大片,我想至少要做到選題非常慎重,應該儘可能避免出現瑕疵,儘可能避免出現爭議。一句話簡述,一定要爭取做到完美。
《金剛川》這個題材,瑕疵未必會有,爭議也未必會有,但有一點很可能會有,那就是讓韓國人、美國人笑到肚子疼。這是送給韓國人和美國人去嘲笑我們。一部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大片,卻會成為韓國人、美國人嘲笑我們的藉口,這豈不是非常諷刺嗎?
我們很多年沒有拍過抗美援朝的電影了,這次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別的國家未必上心,但美國和韓國肯定會很關心,他們肯定會關心我們怎麼搞紀念活動,拍哪些紀念的電影。
看到我們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大片是《金剛川》,韓國人和美國人那要樂壞了。特別是韓國人。韓國軍隊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乏善可陳,隨便哪個國家拍攝韓戰的電影,他們在裡面只能充當丑角。
而我們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這麼重要的活動,拍攝的電影居然是《金剛川》,韓國人會樂壞掉。
為什麼?用最簡單的一句話:我們可以拍一部電影《金剛川》,韓國人也可以拍一部同名電影——《金剛川》。
對於志願軍來說,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奇蹟,紙面實力處於絕對劣勢的志願軍居然把世界第一的美軍及其僕從國軍隊從鴨綠江打到了三八線。我們國內有數不清抗美援朝戰爭書籍,我們可以隨便找一個作者問下:「你能說出志願軍多少敗仗?」這些相對普通人來說,更了解志願軍的作者們,我可以打賭沒人能說出多少來。志願軍的敗仗屈指可數,哪怕那些整天抹黑志願軍的人也說不出什麼東西。
換一個角度,作為這場戰爭中永遠在挨揍的韓國軍隊,你讓他們去找幾個可以理直氣壯聲稱自己獲勝的勝仗,他們得用上放大鏡。
可是我們國內這幾個導演、製片人,在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這麼重要的時刻,去找了一個韓國軍隊唯一可以理直氣壯宣稱的地點:1951年11月,我大韓民國第6師團在金剛川打敗了志願軍68軍,佔領了金剛川以南的土地(也就是電影《金剛川》的背景,1953年夏季反擊戰第二階段60軍奪回的金剛川以南區域)。
這是整個戰爭期間,韓國軍隊唯一一次獨立執行進攻作戰任務打敗志願軍的地方。唯一一次啊!
三年戰爭,就這麼一個地方,韓國人可以拿出來吹牛逼,而且我們沒有任何藉口反駁。有的人可能會跟我說白馬山,白馬山這個牛逼韓國人吹起來不是那麼理直氣壯的,金剛川就不一樣了,韓國人吹牛逼,我們都反駁不了。唯一這麼一個地方,偏偏被我們的導演、製片選中了,還用來拍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電影。
韓國人本來很擔心:中國人拍抗美援朝,這下我又要出糗了,而且絕對是出大糗!結果一看,哇,金剛川啊,這裡我們可以吹牛逼的啊,而且中國人沒有一點點藉口。你說,他們能不樂嗎?
別說韓國人,美國人也有話說啊。他們可以說:當年我美軍第9軍在此地擊敗了中國人(參戰韓軍第6師團當時編制在美軍第9軍內)。1年半後中國人雖然發起報仇,但因為馬上停戰了,我們沒有強力支援韓國軍隊。如果不是因為停戰,我們可以輕易打回去。
要知道,美國和韓國對於1953年志願軍的夏季反擊戰向來是這麼宣傳的——因為停戰了,不然我們就打回去了。我們國內很多人還信呢。
然後國內一些親美的公知馬上會借著國外網絡上的影評,再次大放厥詞:大家看看啊,我們中國隱瞞志願軍的敗仗,現在拍了《金剛川》,結果弄巧成拙,被韓國和美國的學界揭穿了。
馬上很多無知的人就信了,在網上鼓譟:我以前都不知道什麼金剛川,你們隱瞞真相。
有書籍記載了這次戰鬥,而且網絡上可以輕易找到。但這些被蠱惑的人不會覺得自己不看書、無知是可恥,也不會覺得自己不願意看書是懶惰;他們會把自己的懶惰和無知說成是我們「隱瞞」。
勝敗乃兵家常事,志願軍雖然表現極其出彩,但也不是常勝不敗。所以,我並不是反對《金剛川》這部電影。我這個從來不進電影院的人會專門為這部電影買張票以表示支持。但是,作為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大片,《金剛川》是不合適的。
抗美援朝有數不清的光輝事例,為什麼偏偏要選一個讓韓國人可以說嘴的,而且選的那麼準,還是韓國人唯一可說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