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月本月
來源:芍藥姑娘(ID:shaoyaoxiaojie)
寒風侵襲的日子,窩在家裡重溫老電影,發現女演員的高光時刻,都離不開旗袍的襯託。每個女孩都幻想過自己穿旗袍的樣子,卻礙於種種原因,只是想想罷了。《色戒》裡假扮麥太太的特務,
清冷薄紗暗藏欲望,
一如張愛玲筆下的主人公,
危險而迷人。
最經典的莫過於《花樣年華》,
張曼玉換了23套旗袍,
件件都美得心尖顫動,
步履搖曳,欲說還休。
據說,《花樣年華》的服裝設計靈感,來自旗袍工匠大師褚宏生。
從稚嫩少年到白髮蒼蒼,他用一生時間製作了5000多件旗袍,被稱為「上海灘最後一位裁縫」「名媛背後的男人」。
民國時,他為胡蝶、宋慶齡、杜月笙量體裁衣,靠手藝風靡十裡洋場;如今,張曼玉、鞏俐、孟庭葦都是他的忠實粉絲,身著高定旗袍登上時尚雜誌。
風雲變幻,美人流轉,唯有這旗袍的手藝,久久流傳下來。
/ 1 /
1933年,褚宏生剛滿16歲,前去上海裁縫店拜師學藝。苦練三年,同門師兄弟都成為店裡幫手,只有他還在磨鍊基本功。
「基本功就是直角扣,簡單當中也透著不簡單,因為它是有一邊鑲嵌在裡面,做扣子你最少學半年吧,這個不是一兩個月的功夫。」
有一天,影星胡蝶抱著一塊法國進口的白色蕾絲,來店裡定做旗袍。當時這種布料極為稀有,更別說鏤空旗袍。
店裡無人敢接,褚宏生便大膽應下了。傳統的手工縫製,結合西方的剪裁,讓柔軟的蕾絲貼合身體,散發著朦朧的美感。
身穿獨一無二的蕾絲旗袍,胡蝶美豔了整個上海灘,無數名媛、影星、政商界人士慕名而來,小學徒一夜成名。
那時,褚宏生明白了海派旗袍的精髓——可身。
當時男女平權的思潮下,興起「與子同袍」的衣著,女式旗袍和男性一樣,寬大直筒,無甚美感,正如張愛玲所說,「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
而海派旗袍打破了束縛,主張量體裁衣,融合了西方的制式,勾勒出身體的曲線美,猶如女人的第二層皮膚,溫潤妥帖。
想要做到這一點,要付出無數日夜辛勞。
/ 2 /
海派旗袍的工序分為量體、製版、裁剪、制扣四個步驟,這不是刻板的工藝流程,而是女人身上流動的氣韻,是含蓄和性感之間微妙而隱秘的平衡。
首先是量體,要測量人體26個部位,不能完全按照客人的尺寸,要懂得鬆弛有度,掩飾身材的缺點。
褚宏生從師父那裡繼承一把量衣尺,掛在脖間數十載,身邊的朋友說「他是一個神,很多客人不用量皮尺,就能夠說出三圍。」
鞏俐請他定做旗袍,本人因故沒來,就安排助理帶著照片去商議。褚老先生看了照片,又問了喜好,竟然憑目測做出完全合身的旗袍,鞏俐穿著它走紅毯、拍雜誌,驚豔了全世界。
然後是製版和剪裁,褚宏生堅持手工,他說「機器踩出來的衣服硬梆梆的,體現不出女性柔美的氣質,人手才能縫出圓潤的感覺。」
這樣製成的手工旗袍,線條流暢,貼合身體,在靜立和行走時,時刻能體現出氣韻。
最後是盤扣,根據衣服的面料、滾條、色樣來決定,不同的氣質和場合,搭配不同的盤扣。
性格沉靜的,就盤仿自然的菊花扣、蘭花扣;活潑年輕的,就盤燕子扣、蝴蝶扣;老人過壽要用壽字扣,春節要配如意扣,講究的客人,一件旗袍一年可以換12種盤扣。
因為製作工藝極其繁複,一件普通的手工旗袍,至少半個月才能完成,若是帶繡花的,則要三個月到半年不等。
/ 3 /
什麼樣的人適合穿旗袍?褚老先生的標準,也許和你想像的大相逕庭。
「上半身一定不能比下半身短,最重要的是三圍一定要很清楚,千萬別太瘦,旗袍是體現女性曲線和豐腴的,不是以瘦為美的東西。」
再想想當下流行的審美:筷子腿、紙片人、A4腰,女孩們拼命減肥,只為把自己塞進XS號的衣服。
褚老先生和張愛玲都說過:旗袍,最要緊的是人。身體姿態各異,旗袍也量體裁衣,是人穿衣服,而不是衣服穿人。
2017年春節,99歲的褚老先生離開了,他生前有一個願望,等到某一天,旗袍能回到中國女性的日常。
「衣服是一種語言,
隨身帶著的是袖珍戲劇,
我們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裡。」
旗袍,便是一出精彩的戲劇,
不必多言,自成風景。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芍藥姑娘(ID:shaoyaoxiaojie),和你分享植物生活美學、插花日誌、花草空間、園藝達人故事,以及像美麗花草一樣的美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