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觀丨關於蘭州本土民謠,他們這樣說

2020-09-03 蘭州日報

小金先生:本土民謠的創作我會堅持下去

《你好!蘭州》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蘭州本土民謠,而主打搖滾的「小金先生」樂隊,正是在一次不經意間就有了這首城市民謠《你好!蘭州》,「小金先生」樂隊主唱金巖感嘆的說:「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啊,不過有了這次經歷,讓我們的音樂有了更多的選擇,今後我會繼續創作一些民謠作品,尤其是本土民謠。」

「小金先生」樂隊早期作品深受西雅圖樂隊風格影響,是比較明顯的Post-Grunge風格,旋律清晰,又兼具對現實的批判與狂野的嘶吼。後逐漸融合更多的新鮮元素,旋律更加入耳,在內斂的鋪墊中爆發情緒,更具時代感。

生在蘭州長在蘭州的金巖在談到《你好!蘭州》時說:「我們本來是做搖滾樂的,這首歌是一個跨界的嘗試。記得當時是在朋友的邀約下,我嘗試著去寫,約定是寫民謠風格的。歌曲寫得很快,寫歌用了兩三天,編曲用了不到一周,前後用了半個月。歌曲能受到聽眾的喜愛,說實話連我都沒有想到,要知道我一直是做搖滾樂的,寫了首民謠反而大家都喜歡。」

金巖還告訴記者說:「我認為民謠就是民間的歌謠,來自民間的表達都是民謠,它樸實、接地氣,但並不簡單,因此不能去簡單的解釋民謠。其實民謠是伴隨著我們成長的,蘭州有很多的民謠音樂人,如蘭州民謠樂隊『野孩子』。『野孩子』開創了新民謠的先河,將現代音樂和民謠結合起來,在蘭州有不少音樂人都受到野孩子的影響。我們在剛開始玩樂隊時,『野孩子』對我們也有影響,給我們很大的震撼。但後來,我還是做了搖滾。蘭州做原創音樂的人並不多,因此大家都相互關注,也經常在一起玩、一起交流學習。「

《你好!蘭州》是否會改變金巖的創作路線呢?對此金巖說:「很多外地的蘭州老鄉都非常喜歡《你好!蘭州》,有一些朋友給我反饋說聽到這首歌就會想到蘭州。這首歌雖然有些『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思,但歌曲本身卻表達出了我想要表達的東西。《你好!蘭州》火了後,一些朋友也希望我能夠跟進,但我這個人在創作上比較隨緣。今年我準備做一些單曲,明年有一張專輯,到時會有一些民謠在裡面,至於內容要看創作時的靈感了。但我想在某一首歌的某個段落或是開頭、結尾,會有一些蘭州的元素在裡面,因為我就生活在蘭州,創作中的點滴素材都是來源於蘭州。就像最近馬上要進入編曲的一首新歌,就是寫蘭州的地鐵,這也是關於蘭州的歌。」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孔德勝

張祿洋:本土民謠是我對音樂的追求

一曲《蘭山藍》,讓很多人都認識了音樂人張祿洋,而這位在本土民謠音樂道路上苦苦追尋了數年的音樂人告訴記者,他還將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因為在他看來,民謠是對苦不堪言的生活的吶喊,也是對美好希望的歌唱。

「『蘭山藍』是我原創的歌曲。我們平時因為生活、工作可能沒有注意,但突然一天就會發現蘭州的天真的是越來越藍了。因此我就寫了『蘭山藍』,也是想歌頌蘭州,讚美蘭州越來越美。」

說起張祿洋,認識他的人都會說他就是個喜歡走街串巷的音樂人。而喜歡民謠的張祿洋告訴記者,這正是他收集民謠的一種方式。張祿洋說:「我接觸民謠有五、六年了,剛開始是聽『野孩子』和『低苦艾』,到了2018年我開始自己創作,我經常在公園、社區等公共場合聽那些老年人唱『花兒』,他們的調可能很『土』,但歌詞卻非常的有特點、生動。」

張祿洋的民謠有兩個風格,一個是城市民謠,另一個則是從民間去收集本土的民謠。張祿洋說:「城市民謠偏流行一點,是我自己創作,純原創。而本土民謠則需要挖掘、整理和改編。受到『野孩子』影響,我一開始是做城市民謠,但後來我發現蘭州有很多需要傳承的音樂,可能因為方言等原因沒有那麼大的傳承度,我就想通過我的挖掘和整理再去進行二次創作,將它改編成更流行化的歌曲讓更多的人能夠接受,這才能真正的把這些音樂傳承下去。」

張祿洋創作了很多民謠,他最喜歡的是改編自海子詩集裡《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的同名曲。他說:「我非常喜歡海子的詩,其中一首《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我特別喜歡。記得一次我去德令哈,地方非常乾淨、寬闊,有著非常獨特的地域文化,那裡有海子博物館,我看到了《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觸景生情。2016年開始對這首詩進行二次創作,對《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這首詩進行了刪減、重組,自己作曲,做出了這首同名歌曲,前後用了4年的時間。這首同名曲我在全國做巡演中都會唱,不停的打磨,最終在2020年3月24日發行了這首歌。很多朋友給我私信,稱讚了這首歌,我很高興。」

在談到今後的創作時,張祿洋說:「我以後的精力還是會放在收集本土音樂上,如花兒,很多人可能認為花兒有些詼諧,但花兒講了很多的道理。這些優秀的本土作品就這樣被埋在黃土裡,太可惜了。我想盡力去挖掘、去創作,讓更多人了解蘭州,這也是本土音樂人的驕傲。」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孔德勝

野孩子:活躍的本土音樂人讓城市更活躍

1995年,張佺和索文俊(小索)兩個蘭州人組建了「野孩子」樂隊,這支將現代音樂與民謠相結合,創出了自己獨特風格的樂隊在甘肅乃至全國都惹人矚目。「野孩子」也成為了被蘭州本土音樂人追捧的偶像,而每次「野孩子」回到蘭州,都會與本土音樂人進行交流,因此現在很多蘭州本土的民謠、搖滾音樂人都與「野孩子」亦師亦友。

很幸運,「野孩子」巡演日前再次來到蘭州,而老記也走進了主唱張佺的住所,聽他說起「野孩子」,說起創作音樂的那些事。

「《野孩子》是1995年我和小索寫的第一首歌,『不要問山高路遠我是誰,不要管太陽下面我信誰,不要說冷了餓了我恨誰,不要等花開花落我愛誰。』就是這樣一首歌,記得當時我們去朋友家經常唱。在一次活動中,主辦方讓我們報樂隊名字,但我們當時真的沒有,因此大家就決定用『野孩子』來當樂隊名字。」

「野孩子」,雖是一首歌名更是一支樂隊的名字,但更像是代表著如張佺一樣在外漂泊的人,為了音樂的理想四處漂泊。《黃河謠——野孩子樂隊二十周年專場音樂會》結束時,他們在屏幕上打出一段話來回應自己的心聲,那是張佺曾說過的——「和很多人一樣,我也奢望下一個二十年後我們還能坐在臺上,像我年輕時總會想起的詩句那樣。光陰如水,光陰如火,我們在大地上只唱一生。」

新代音樂和民謠的結合,「野孩子」在這條路上一走就是二十多年,張佺說:「我們那時沒有民謠的說法,只是後來被劃在了民謠的範疇。說實話,本土民謠結合現代音樂並不是機械的結合,在《野孩子》創作之前我做了6年的樂手,在流行音樂方面有了很多的積累,又聽了國外的很多音樂,這些現代音樂的手法是我們可以學習的。之後我們又在西北用了一年的時間尋找民間音樂,尋找民間音樂元素。正是因為這些經歷,兩者才開始在我的腦子裡融合,在我創作時會自然而然的就來了,可以說是一種自然的發酵。這樣的嘗試剛開始沒有什麼效果,但我就想堅持,這就是我們的音樂,我們認定了就要做下去了。」

從小就漂泊的張佺對西北有著深深的愛戀。「西北地貌廣闊而美麗,人們堅毅而豪邁。他們不怕失敗,失敗了再做就是了。而『野孩子』也有著這份灑脫。」

在談到本土歌曲對城市的作用時,張佺說:「本土音樂對城市非常需要,在北京等地有很多蘭州的音樂人,都非常優秀。一座城市的年輕人,能獨立的用音樂去表達自己對家鄉的喜愛,他們的活躍也意味著城市的活躍。希望蘭州的音樂環境能夠越來越好,讓本土的音樂人能夠創作更多讚美蘭州的音樂。」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孔德勝

朝格組合:音樂人都應有屬於自己的本土歌曲

朝格組合起源於西北民族大學,是一支已經有著十年發展歷程的音樂組合。朝格在蒙語中,意為火焰中最熱的點,希望通過他們的音樂能將每個聽眾心中最火熱的點激發並燃燒。朝格組合的音樂風格以蒙古遊牧文化為主,在馬頭琴、主唱巴依勒格看來,這些民族的傳統音樂和歌謠,就是最好的民謠,而創作本土的民謠是每個音樂人都在做的,因為那是他們身上最為閃耀的標誌。

巴依勒格口中,朝格組合併非職業樂隊,由於誕生在高校它的學院派氣息會更重一些。2018年後朝格組合才在6位音樂人的努力下真正穩定下來,而且朝格組合裡有藏、漢民族樂器,西洋樂器,就是一個大融合,因此他們不是蒙古族原生態樂隊,更多的是去做世界民族音樂。

在談到民謠時,巴依勒格告訴記者:「民謠對於我來說應該是民族的傳統民歌,或是民族的歌謠,應當是旋律簡單、歌詞直白,但很生活的曲類,應該是生活或勞作場景最直接的展示。我們所有做的樂曲都是在民謠的範疇。有些人覺得民謠就是一把吉他一個人,唱著曲調、歌詞都簡單的歌曲,這是狹隘的,民謠可以很豐富,只是它更易於被人們接受。」

巴依勒格在蘭州與音樂邂逅,如今更是工作、生活在這裡,蘭州已然成為了他的第二故鄉,在談起蘭州本土音樂時他告訴記者:「《蘭州蘭州》、《你好!蘭州》都是具有本土風格的歌謠,蘭州是多民族的聚集地,作為蒙古族人我應該有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這裡的愛,我也非常想去做這件事。我是民大老師,蘭州會是我生活一輩子的地方,非常想去用民族的音樂元素來創作一首易於傳唱的蘭州本土歌曲。遺憾的是,雖然考慮了很久,但一直感到不成熟,所以到目前還沒有這樣一首歌誕生,但我相信只要靈感爆發的那一刻,一定會有的,也許很快。」

巴依勒格還告訴記者:「音樂是宣傳城市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如唱成都、西安的一些歌曲,如我們本土的歌曲,都非常好的讓人們從音樂中了解了一座城市,而且投入較小,回報很高。這些音樂是當地音樂人對故鄉的熱愛,通過音樂引起了人們來到這座城市的嚮往。另一方面,作為音樂人,身上都有著自己家鄉的標籤,他的創作靈感就來自於他生活的地方,因此他們也都希望能有一首屬於他們自己的本土歌曲,這樣在外出演出時,也能更好的介紹、宣傳自己。但歌曲寫得好不好,有沒有傳唱度這很重要,我認為要麼就做好的,要麼還不如不要做。旋律要好,便於大家傳唱,又有蘭州的感覺,這就對了。」

相關焦點

  • 在民謠裡遇到最美的蘭州
    蘭州本土民謠樂隊野谷謠李建儐劉堃本土民謠樂隊野谷謠白亮張佺民謠之美,根本之處其實是情懷,就像低苦艾樂隊的一首《蘭州蘭州》,那淺唱低吟的曲調總能夠觸摸到人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蘭州民謠的發展有一個『史前階段』,就是當年的那一波知青或者是後知青。」韓松落一開口就已流露出對民謠音樂的深愛,他談到的內容甚至很多職業民謠音樂人都並不知曉,可見無有至深之愛,何以能體味如此之細微。「他們有的是從大城市來到了地處西北的蘭州,有的是從蘭州到了周邊的鄉鎮,在個人的變遷中帶來了許多當時的流行音樂。
  • 點燃本土音樂激情 「野谷謠」把蘭州唱給你聽
    跨度120天,共組織1000餘場次演出,線上線下觀看人數突破2000萬人次……「野谷謠」不僅全方位展現了蘭州本土音樂的魅力,讓蘭州方言本土歌曲成為了流行,也讓大家體驗到了濃鬱的蘭州藝術氣息。「音樂是我們心中的光」「愛是一道光,撒事不老慌,撥開雲霧見陽光……」聽到「野谷謠」團隊排練唱出這句歌詞,記者有些理解了默默堅守的蘭州音樂人——音樂就是他們心中的光!
  • 「走近「網紅」蘭州人」點燃本土音樂激情 「野谷謠」把蘭州唱給你聽
    我的音樂夢想是把蘭州的本土音樂推向全國,但是只憑一己之力根本辦不到。通過接觸,我發現蘭州還有很多志同道合的音樂人。2018年,我拉著好朋友們一起組建了『野谷謠』音樂團隊;到2020年,『野谷謠』就從一個初創團隊變成了在蘭州民謠市場上有相當知名度的本土民謠團隊。專職團隊成員就有20餘人,音樂類別也從民謠擴展到流行、電音、說唱……」說起音樂,安肖的眼中有了明亮的星星。
  • 昨晚,中央公園校園民謠音樂節震撼開啟 超強音浪燃爆蘭州
    音樂、燈光、吶喊超嗨的視覺狂歡,超燃的聽覺盛宴這是獨屬蘭州的民謠夜以青春之名,以民謠之音「聽見 不一樣的蘭州」藍綠雙城·中央公園校園民謠——當燈光亮起,當吶喊響起一場酣暢淋漓的民謠盛宴已然開啟風格各異的本土實力樂隊逐一登臺獻唱一首《那些花兒》質樸乾淨的聲線,簡單的吉他聲把人們帶回到了最美好的青春時代
  • 蘭州牛肉麵官宣歌曲:原創民謠《有一個蘭州》和微電影《想你啊 最...
    在蘭州,這個味道便是蘭州牛肉麵。作為蘭州市最響亮的城市名片,繼去年推出中國蘭州牛肉拉麵官方免費認證服務平臺後,7月3日,蘭州市商務局為蘭州牛肉麵量身打造的官方原創民謠歌曲《有一個蘭州》和原創微電影《想你啊 最愛的蘭州》又在蘭州發布,助力全國範圍內蘭州牛肉麵館進行原產地身份認證,打造蘭州牛肉麵品牌形象,進一步豐富蘭州牛肉麵文化和精神內涵。
  • 金城觀丨李建儐:輕看過往 重寫人生
    交談的內容實際上經常會跑題,這是因為民謠音樂在他的一生中佔據的比例並不大,但僅此的貢獻對於蘭州民謠音樂來說。他微笑著說。就是在那之後的8年時間裡,李建儐先後開了3個音樂酒吧。特別是2004年,他的「時間吧」在靜寧路悄然開業,但卻一度成為了蘭州流行音樂圈的聚集地。「在那期間對我的幫助也很大,我自己收穫了無數的學習機會,這種近距離的交流十分珍貴。」在一場場激情四溢的演出中,李建儐真切感受了金屬、朋克、爵士等所謂各種風格的音樂,並在這種近距離的品味中默默地吸收著藝術養分。
  • 野孩子:活躍的本土音樂人讓城市更活躍
    「野孩子」也成為了被蘭州本土音樂人追捧的偶像,而每次「野孩子」回到蘭州,都會與本土音樂人進行交流,因此現在很多蘭州本土的民謠、搖滾音樂人都與「野孩子」亦師亦友。很幸運,「野孩子」巡演日前再次來到蘭州,而老記也走進了主唱張佺的住所,聽他說起「野孩子」,說起創作音樂的那些事。
  • 不流浪的民謠歌手,是寫不出好民謠的
    不過,他們中很少有人會說滿語、會寫滿文了。安和橋北到北安河有一條土道,途中安和橋是一座重要的跨河橋,此橋為民眾往來提供方便,也為解放戰爭出了力。因為黨的地下工作者從西山進京就是利用了這條秘密通道,北大、清華的青年也是跨越這座橋通向延安走上革命道路的。早在1948年下半年,安和橋附近的村莊就解放了,並成立了共產黨的組織,比北平和平解放早半年。
  • 午休丨蘭州空軍奇襲運城機場
    蘭州還是中國空軍的主要基地之一,蘭州周圍共有大小機場 5 個。蘭州設有航空修理總廠,專修各種蘇制飛機。蘭州機場上經常堆滿了缷下的物資,中蘇空軍不少部隊集中在這裡休整和訓練,是中國軍隊的國際補給線。日軍早就想拔掉蘭州這個眼中釘。這一消息被中國空軍獲悉後,於 1939 年 7 月 25 日,中蘇空軍組織機隊奇襲了運城,蘭州空軍機隊就是從成都起飛的。
  • 《民謠在路上十周年·張尕慫專場》在蘭州開唱
    12日晚,《民謠在路上十周年·張尕慫專場》在蘭州開唱。2011年,張尕慫開啟了他的巡演生涯,每年有大半年的時間在路上,常年一人一琴炸場子的他,這次巡演在南京、上海站首次呈現樂隊演出。而此次,在蘭州的演出是西北民謠音樂人張尕慫以樂隊全編制形式回到甘肅老家,開啟巡演的第四站。整場演出以《張先生一個人》開場,歌曲中充滿濃烈的西北民歌味道。
  • 民謠流域丨再見了「羊毛與花」
    他們創作自己的歌,翻唱英文老牌歌曲,都是他們自己生活的獨特體驗。有時候覺得他們兩個人就是一體,是同一個人的彈唱,彼此心靈融成了一個人那麼默契。可是他們既不是親人也不是情侶,就這樣唱著,怎麼天底下會有那麼統一的靈魂。
  • 蘭州,到底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
    蘭州是甘肅省省會是唯一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歷史和現實給了蘭州很多標籤牛肉麵故鄉、《讀者》雜誌發源地、黃河穿城瓜果之鄉、羊皮筏子、中國幾何版圖中心西北民謠之鄉等等有甘肅大劇院、蘭州音樂廳這樣的陽春白雪也有滿大街的街頭藝人展示才華尤其夜晚的蘭州很熱鬧據說蘭州人五行缺酒你說誇張不誇張蘭州旅遊資源
  • 做一個五迷三道的文藝青年丨關於民謠、搖滾的十個問題
    郭小寒和她的音樂夥伴們會在全國十幾個城市與大家見面,聊聊關於民謠、關於搖滾的故事。(在文末有具體地點與時間)郭小寒:對我來講,民謠就是一些時光,我一直在這樣說,音樂不僅僅是一段旋律或者一句歌詞,它是這一首歌陪伴你的那些時光。
  • 李牧最新民謠單曲《你在南京過得還好嗎》發布會在蘭州成功舉行
    10月17號晚,歌手李牧攜民謠新作《你在南京過得還好嗎》和樂隊在蘭州城關區舉行了發布演出活動,小小的livehouse擠滿了人,匯集了各界李牧的好朋友們。晚上9點,在主持人蘭州「畢老師」的開場詞中預祝李牧本次發布會圓滿成功,來自藏族的安多彈唱文化傳承人尕藏熱布吉和音樂人李不南開始暖場演出,兩首具有濃鬱藏族風的曼陀鈴彈唱之後,李牧和他的樂隊登臺演出,電吉他響起的那一瞬間,整個場子瞬間沸騰了,樂隊整整十一首歌,讓人聽覺穿梭在了民謠與搖滾的激烈碰撞中,當演唱到李牧的原創歌曲《再見蘭州》時,歌詞由心而發,歌聲由心而唱,不禁動容。
  • 樂夏裡唱哭周迅的,其實是他們內心奔湧的黃河
    尤其像小漠一樣的很多來自西北的小夥伴,在得知被稱作「中國民謠界的殿堂級」並且是來自蘭州本土的民謠樂隊「野孩子」確定要上「樂夏2」,就更對這一季的「樂夏」充滿了無限的期待!都非常希望看到野孩子在這一季的比賽中有精彩的表現,能夠把真正屬於西北的原生民謠展示給更多的觀眾!
  • 大同「木頭盒子」本土原創民謠音樂展演啟動
    晨報訊(記者馮建軍)近日,大同原創民謠音樂「木頭盒子」計劃啟動,作為此次活動的發起者,木頭老哥有著太深的感觸,他想讓大同本土的原創民謠音樂讓更多的人聽到。近年來,大同文化產業正在興起,音樂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謠音樂是體現城市內涵的有力載體。
  • 「中西結合」打造蘭州本土特色雞尾酒
    但凡提起蘭州兩個字,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牛肉麵、三炮臺、酒。而蘭州,是武俠裡的江湖,俠骨柔情,兒女情長。但是「甜胚子莫吉託」、「朗姆三泡臺」、「高山流水」這些貼著「蘭州標籤」的特色雞尾酒,你嘗試過嗎?這些酒出自於「90後」女孩楊晶,她是蘭州麥積山路一家酒吧的老闆娘,也是為數不多的女調酒師。因其使用甜胚子、苦水玫瑰等蘭州特色來推行「本土特色雞尾酒」受到關注。2018年楊晶與丈夫在蘭州經營酒吧,但是在酒吧經營過程中發現酒吧顧客男多女少,女性顧客因白酒過烈,啤酒過苦等問題。
  • 把我喜歡的民謠全部偷偷告訴你,全部認識你就是民謠老手!
    6.低苦艾,《蘭州蘭州》,同名專輯我只鍾愛這一首既然上面說到蘭州,就不能不提本土的樂隊——低苦艾。細聽,低苦艾和野孩子有共同之處。不過說實話,除了這首歌,其他都不太對我的胃口。 "蘭州~總是在清晨裡出走 蘭州~夜晚溫暖的醉酒 蘭州~淌不完的黃河水向東流 蘭州~路的盡頭是海的入口" 點上一支蘭州煙,喝上一罐冰冷的黃河酒,一切都對了。
  • 金城觀丨蘇孝林的出路,不同尋常的創意與陳維亞的舞蹈
    蘭歌學員格外珍惜這樣的機會,學習上也格外努力。訓練期間,我去北京訓練營地看望演員,沒想到他們大多都是孩子。問他們的年齡,只有十一二歲。我問蘇孝林:「這能行嗎?」他笑著回答我:「越跳越好!」就是這些孩子,構成了《大夢敦煌》第一代舞蹈演員最美的風景,打下了蘭州歌舞劇院舞蹈隊伍的堅實基礎。《大夢敦煌》的正式排練是從2000年2月12日(正月初六)開始的。
  • 專訪丨郭小寒:五條人的爆紅可能代表了一種草根的逆反
    在視頻節目《中國搖滾小史》裡,郭小寒說自己是一個給世界寫說明書的人。很長一段時間,郭小寒看了很多輕博物類的書,關於植物,或者是描述香水、精釀啤酒的文字,她覺得那些敘述很準確,文案也很迷人。她有些厭倦當下的傳統樂評,有太多情緒化的東西,而信息是不足的,於是她想把這樣的博物類的文字用來描述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