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茜茜是我到上海的第一個同事,我們一起走過許多青澀的日子,去年度過相識十周年紀念日。
雖都同為HR,我們完全是兩種人。茜茜喜歡機車,記錄日常支出,她經常遲到,愛幻想,不懂拒絕,沒有deadline能拖到世界末日。
而我動手能力差,喜歡寫作,不喜歡記帳,幾乎從不遲到,超級現實,活在當下,可以直接拒絕別人,總是提前完成任務。
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總是不同,最終會找個平衡點接受彼此。
我們相處的公約就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坐我的私人飛機」。
02
前陣子茜茜約我吃飯,談到職業發展瓶頸,她希望有所拓展,我說:「好,從生涯規劃師開始做起吧。你有10年HR經驗,反正平時也在幫助員工做職業規劃,不如學習下,逐漸走向專業。」
培訓認證後,她約我出來聊聊對於這個職業的看法。
首先問我,「成為牛逼的諮詢師要付出什麼?預計幾年收入可以超過主業收入?」
我細心解答,「要積累案例,要閱讀大量書籍,寫文章,打造個人品牌."傾囊相授。
茜茜沉思後得出結論,」所以,付出大量時間之後也不一定能超過主業,還是不想做了,感覺這樣付出也是很累的,況且還有平衡家庭和孩子,時間有限. 有時間還是陪孩子或者懶著比較舒服."
沒能說服她我有0.01秒不開心,轉念想,我們的職業價值觀不一樣,我們對生活的期待不一樣。
好吧,「你走你的陽關道,我繼續坐我的私人飛機」。
03
很多讀者給我留言諮詢職業規劃問題,不知道自己要選擇什麼職業,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生活,很迷茫。
迷茫很正常,我也是從迷茫中走過來的。回想當初讀碩,有幾條路可以走,繼續讀博或當老師。選擇來上海,因為我看到導師的生活,覺得那不是我想要的,他小日子很滋潤,學校分的房子在半山,房子大,空氣好,買了車都開不遠,孩子就在大學的附屬小學,老婆在附屬中學教書。用舒適,安逸來形容絲毫不為過。
我導師的圈子不大,看得出他的困擾就是其哪個老師有了高逼格國家課題,或者哪個老師換了車和房,大體上就是這樣酸酸的小煩惱。其實也都沒毛病,圈子決定格局和視野。
我看到他的生活,仿佛看到我50歲的樣子,我不喜歡一眼望到頭的生活,就放棄了進學校的選擇。當然,現在想想如果一邊當老師一邊做點副業,能滿足我的職業價值觀,也不錯。
04
我一直清楚我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職業價值觀是系統學習生涯規劃之後才明白的理論。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職業,不妨探索下。職業價值觀測量由美國心理學家舒伯於1970年編制,包含13個和工作本身性質相關的價值觀:
利他主義:工作的目的和價值在於直接為大眾的幸福和利益盡力。
美感:工作的目的和價值在於能不斷追求美的東西,得到美感的享受。
智力刺激:工作的目的和價值在於獨立思考、學習以及探索新事物,解決新問題。
成就感:工作的目的和價值在於不斷創新,不斷取得成就,不斷得到領導與同事的讚揚,或不斷實現自己想要做的事。
獨立性:工作的目的和價值在於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立性和主動性,按自己的方式、步調或想法去做,不受他人幹擾。
社會地位:工作的目的和價值在於所從事的工作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從而使自己得到了他人的重視與尊敬。
管理:工作的目的和價值在於獲得對他人或某事物的管理支配權,能指揮和調遣一定範圍內的人或事物。
經濟報酬:工作的目的和價值在於獲得優厚的報酬,使自己有足夠的財力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使生活過得較為富足。
社會交際:工作的目的和價值在於能和各種人交往,建立比較廣泛的社會關係,甚至能和知名人士結識。
安全感:不管自己能力怎樣,希望在工作中有一個安穩局面,不會因為獎金、調動工作或領導訓斥等問題經常提心弔膽、心煩意亂。
舒適:希望能將工作作為一種消遣、休息或享受的形式,追求比較舒適、輕鬆、自由、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環境。
人際關係:希望在一起工作的大多數同事和領導人品較好,相處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這就是很有價值的事,是一種極大的滿足。
追求新意:希望工作的內容應該經常變換,使工作和生活顯得豐富多彩,不單調枯燥。
你可以按照下面流程進行梳理:
第一步:仔細閱讀每一個價值觀,並設想獲得和失去這個價值觀的感受,仔細權衡後,挑出你覺得工作最重要的八個價值觀。
第二步:如果發生一場變故,讓你不得不失去其中兩項,保留六項,你會選擇失去哪兩項?
第三步:如果又發生一場變故,你不得不失去其中兩項,保留四項,你會選擇失去哪兩項?
第四步: 如果再發生一場變故,讓你不得不再失去其中一項,僅保留三項,你會選擇失去哪一項?
第五步:剩下的三項,就是你最核心的工作價值觀。
我的最核心的價值觀是:成就感,智力刺激和經濟報酬
茜茜的核心價值觀是:人際關係,安全感和舒適
我願意選擇顛沛流離,而你寧願舒服地躺著,我們追求不同。
05
如何使用職業核心價值觀?
舉個例子:
我的好朋友思思從大學畢業就在一家外資做財務,十年如一日,從沒有跳槽的念頭。思思探索出她的核心價值觀分別是智力刺激,人際關係和經濟報酬。
我由此推斷,她想要的工作是能夠不斷解決新問題(滿足智力刺激),與同事、老闆關係和諧,相處起來簡單舒心(滿足人際關係),待遇還不錯(滿足經濟報酬)。
我問思思,這些是不是目前工作給予她的,思思回答說,的確,公司每年都會出現新問題需要解決, 她也樂此不疲,直屬老闆常年不在國內,兩人相處一直比較和諧,目前工資雖然不算高,但和工作量是匹配的,工作不算特別忙。
試想,如果思思當初入職的這份工作非常枯燥,簡單重複,無法滿足對她最重要的智力刺激這個核心價值觀,或者老闆和她關係緊張,總是批評和挑刺,她大概率會選擇離開。
你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來分析看看你想要什麼樣的工作。
如果目前你的工作讓你感到很痛苦,先分析原因,哪部分價值觀沒有被滿足,在職場內外尋找能滿足價值觀的方法。如果目前沒有方法可以改善,繼續積累,下次突圍的時候重點考察核心價值觀的滿足程度。06
職業價值觀決定了你想要什麼,它是職業規劃最底層的內在需求。
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首席心理治療大師薩提亞的冰山理論,她說,人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夠被外界看到的行為表現或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湧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體,則是長期壓抑並被我們忽略的「內在」。
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認識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會改變。如果能揭開冰山的秘密,我們就會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觀點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你都要尊重自己的職業價值觀,當感覺工作不舒服的時候,一定是核心價值觀沒有被滿足,或者只有部分被滿足。
07
現在很多人都焦慮纏身,每天看很多學習方法,試圖找到成功的路徑,或者活的如同苦行僧,停下來想想,那是你要的嗎?
你可以下定決心說走就走,從三四線城市來到一線城市發展,一線城市一定有可以滿足你核心價值觀的要素,要麼是成就感,要麼是新意,要麼是經濟報酬。
你也可能不斷下決心,最終還是沒有邁出到一線城市的腳步那,你內心深處對生活的期待中,更多的是穩定,安全,舒適或對現有人際關係的戀戀不捨。
不是每個人都嚮往一線城市,不是每個人都想做白骨精,不是每個人都要賺大錢,不是每個人都渴望在體制內,也不是每個人都嚮往外企.還是看你自己期待的是什麼。
我們菲凡說職業規劃導師團的很多老師的職業價值觀就是利他(幫助別人)和人際關係(和諧交流),願意付出自己的時間來幫助別人,這是內心的渴望和期待。
復旦大學的物理學博士的職業理想其實是成為一個民宿酒店的老闆,期待舒適,安全的生活,而北大的數學碩士的理想是成為作家在西部流浪,渴望新意和獨立的生活。
我如朝陽,打滿雞血,那是我的態度,你如夕陽,寧靜安逸,這是你的作風。
菲凡說
一個重點大學畢業女孩,連續2年考研失敗。父親對她失望至極,安排她回老家在一個事業單位做苦逼的安檢工作。女孩想到大城市看看,父親不同意,母親要給她安排相親,他們認為穩定的工作,早點結婚就是正道。
女孩痛苦萬分,她不過想見見世面,有正常的工作,正常作息,找個喜歡的人談戀愛。
於是她借錢從家裡跑處出來了,當然她父親會和她斷絕父女關係。
這是真實的故事,父母將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強行加給女兒。
歡迎留言區互動。
你可能喜歡菲凡的其他文章:
菲凡:
世界500強HR,10年職業規劃,職場技能提升經驗。領英籤約作者,在行認證行家,分答認證答主,簡書推薦作者,頭條V作者。
知名職場自媒體【菲凡說】創始人(ID:cgffwxh)
知乎|微博|簡書:菲凡說
個人微信:3471403589
關注菲凡說
後臺回復「資料包」 ,即可免費獲得
1000+套超牛逼商務PPT模板
1000+套簡歷模板
10000+海量高品質電子書
Excel自學寶典
蘋果用戶讚賞通道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