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報導寫於2011年,當時,慄戰書剛剛就任貴州省委書記不久。
重讀九年前的舊文,讓我們對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有更多的了解:
從陝西到黑龍江,從黑龍江到貴州,12年的時間,他的生活軌跡在不斷升高的職位變化中完成了一次回歸。
2010年8月21日,黑龍江省省長慄戰書調任貴州省委書記,從東北到西南,跨越了大半個中國的土地。
「中央派我到貴州來,我就是貴州人了。到貴州來工作,第一,當好學生;第二,當好公僕;第三,當好『班長』。」
走馬上任的慄戰書這樣說。
與西部有關的紅色背景
「兒男縱馬家萬裡,志士吟詩淚千行。一夜秋風松江月,兩三燈火是故鄉。」 2004年9月28日,從陝西調往黑龍江的第一個中秋,慄戰書寫下了這首題為《江畔思鄉》的詩。
在注釋中,他寫道:「是夜,秋風習習,獨自在松花江畔走步,見明月倒映水中,兩岸燈火也在水中閃爍,不覺念及故鄉杜家莊南溝。回到住所,灑淚而作。」
杜家莊南溝位於河北省平山縣西部深山,正是慄戰書出生的地方。
「戰書」這個名字裡,隱藏著的不僅是一段家史,也是一種懷念。
杜家莊南溝溝嶺縱橫,是一個十分閉塞的小山村,但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這裡卻是「共產黨的一個窩子」。
慄戰書的祖父弟兄四人,其中四祖父慄再溫在北京上大學時就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回到家鄉,成為當地百姓公認的「大共產黨」。
解放後,慄再溫曾官至山東省副省長。不過,對慄戰書的人生產生直接影響的卻並非四祖父慄再溫,而是叔叔慄政通。
慄政通生於1923年,1937年入伍,追隨王震將軍參加了抗日戰爭,親歷了百團大戰以及後來的保衛延安的戰鬥。
1949年,在解放戰爭即將取得最後勝利之時,這位身經百戰的營長在陝西眉縣壯烈犧牲,年僅26歲。
慄政通犧牲後,慄戰書的父親日夜兼程,用了30多天時間,才將叔叔的欞棺從陝西運回河北老家。
慄戰書曾經回憶說,從參加革命到為革命英勇獻身的十幾年裡,叔叔給家裡寄過多封「戰地家書」,在最後一封附有照片的信中,他這樣寫道:「這是我寸心的表白,當我為人民流盡最後一滴血的時候,讓這張被戰爭鍛鍊成的肖像,隨著你們漂泊吧!」
叔叔犧牲的第二年,慄戰書出生了,父親以「戰地家書」之意為兒子取名「戰書」,表達對兄弟的懷念之情。
2001年,慄戰書在叔叔犧牲52年之際,寫下了一篇長文《寸心的表白——緬懷叔叔慄政通烈士》,其中寫道:
「當他為人民流盡最後一滴血的時候,我還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上。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偉大的英雄,是我崇敬的偶像。」
此時的慄戰書已到陝西工作三年,任省委組織部部長。
給胡耀邦寫信聲名大振
1972年,22歲的慄戰書從石家莊地區財貿學校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成為石家莊地區商業局辦公室的一名幹事,四年後調入地委辦公室資料科。
上世紀80年代初,社會上出現一種否定共產黨領導、否定社會主義的思潮,引起慄戰書的思考。
他想到了好久沒人唱的那首歌——《社會主義好》,於是寫了封信,寄給了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
他在信中建議高唱《社會主義好》,並將原歌詞中「右派分子想反也反不了」改成「反動分子想反也反不了」。
沒想到,這封信後來被批轉到中宣部,並發表在1982年5月26日《人民日報》第四版,署名是「中共河北省石家莊地委辦公室慄戰書」。
慄戰書從此聲名大振,並一路升遷,33歲任縣委書記,36歲任團省委書記,43歲任省委常委、秘書長。
從政以前,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記者
2008年12月19日,哈爾濱大雪紛飛,時任黑龍江省省長慄戰書接受中央和香港部分媒體採訪時,坦露了自己內心深處的這個秘密。
「參加工作以後,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實現當記者的願望,但至今仍是一名業餘的新聞愛好者。」慄戰書說。
從小受革命家庭耳濡目染的慄戰書,性格豪爽而不乏細膩,他說,在日常生活中,特別喜歡看中央五臺的拳擊節目,也特別喜歡看中央十一頻道的戲曲節目,特別是京劇。
「但是我不會打拳,一句京劇也不會唱。在生活、工作當中,我這個人的性格好像也是雙面的,有時候很豪放,有時候又很兒女情長。」
讓西安人掛念的書記
1998年,慄戰書調入陝西,任陝西省委常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兩年後,調任陝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2000年底,白水縣農民王志孝曾被鎮派出所誤列為村裡「鬧事者」險些被抓,嚇得躲到村外一個破土窯洞裡受飢受寒藏了6天,結果身體落下了病。剛剛任組織部部長的慄戰書親自登門,代表黨委、政府給王志孝道了歉。
2002年1月,慄戰書升任西安市委書記。在不久之後舉行的「中國加入WTO與中韓經濟合作研討會」上,他提出創建「中國西安,西部最佳」的目標,將西安的未來發展定格在最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
那段時間,一些生活在外地的陝西人返鄉時驚喜地發現,西安的變化越來越多:二環貫通、火車站城牆連接、西大街改造、大雁塔北廣場擴建……
2003年,曲江新區正式成立,標誌著西安城市建設真正步入快車道。
據說,慄戰書調往黑龍江後,西安一交警曾對一位路過西安的黑龍江司機說:「請給你們慄戰書副省長捎個信兒,我們西安人民想念他 !」
「老西部」 的新使命
2008年「兩會」期間,有記者問慄戰書:「退休後您最想做什麼?」
慄戰書的回答頗為從容:「我離退休還有幾年的時間,但是我現在也考慮退休後幹什麼,我想退休以後我能夠在黑龍江繼續為黑龍江人民做慈善方面的事業。」
誰知兩年以後,慄戰書再次被派往西部,承擔起更重要的使命。
當年,第一次踏上西部土地時,慄戰書只有48歲,如今重返西部,不知他心中醞釀的是一種怎樣的詩情?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帶著一種使命感來的。
過去幾十年,貴州在全國省域經濟版圖上一直是個「灰色的兒童」。
儘管它真實存在,但鮮有人關心它的未來與前景。
也許正是心裡存有類似的委屈,在2010年「兩會」期間與國內外上百位記者面對面時,慄戰書第一句話就開宗明義地指出,「實現貴州歷史性跨越,最核心的目標就是要在2020年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我們不想總是墊底,我們也要奮力爬高。」
因此,貴州面臨著既要追趕,又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雙重任務、雙重壓力。
趕超加速度,還是彎道來超車?
「現在,貴州要不拘一格謀脫貧,無論是工業強省進而實現工業化、城鎮化抑或農業現代化,還是通過自身融合、主動接受外省輻射,唯一的目的,就是脫貧致富。」
慄戰書說,「哪種方式有利於脫貧,我們就走哪條道路,在脫貧問題上,貴州要拆掉所有的區域藩籬,一切以發展為本。」
以前,有人跑去問任正非:「你覺得你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我44歲時被開除,離婚欠債200萬,本以為這輩子就這樣完了。沒想到,卻因為讀書這個人人都可習得的習慣,徹底改寫了我失敗者的命運。」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讀書不是為了站上頂峰,而是為了在跌入谷底時,有人拉你一把!
任正非的前半生在軍營度過,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軍人,且深深熱愛著教養他的部隊。
直到1982年,面對軍隊改革的大潮,任正非不得不離開軍營,選擇了下海從商。
也是同一年,任正非嘗到了人生的第一次「重擊」。
由於識人不清,在經營中被騙了200萬,他苦苦哀求上級領導留下繼續任職,因為一家老小都在等著他養活。但哪怕豁出去一張臉面,卻還是遭到了拒絕。
禍不單行,老婆在這時提出了離婚,他只好帶著一家八口人住進了深圳最廉價的棚屋。
任正非的經歷可以用一句網絡流行語來總結:「人到中年不如狗!」
無一人可依靠的任正非,夢醒時常常痛哭。
那個時候,「一位貴人」點醒了正在人生低谷的任正非。有一天,外出找工作的任正非路過一個書攤,失意的拿起腳邊的一本《曾國藩傳》,細細一讀,竟然發現曾國藩也有過大半生不得志的經歷。他整個人突然頓悟,發現自己之前的謀略實在是大錯特錯。當天晚上回家,任正非就收拾好心態,穩紮穩打的學習各種優秀人物的經驗,重新為自己建立信念。25年時間,任正非硬是把華為從4萬元發展到1000多億美元的全球500強企業。自己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商界教父。所到之處,無不受人尊敬。後來,很多人說,任正非的管理方式中處處透漏著曾國藩的身影。前段時間,有位用戶留言問我,「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並沒有那麼聰明,卻能賺到錢?」這位學員腦子伶俐,但30多歲卻還是一名小基層,年輕時嘗試過很多行當,創過業,打過工,開過小吃攤,出國做過遊戲,但都不太順遂。直到30多歲,承受不了親戚朋友四面而來的壓力,才回家做了公務員。我告訴他:開始讀名人傳記吧,這件事,能越早開始,就越早開始吧。聰明的人不一定能賺到錢,但是那些懂得汲取前人經驗,看古觀今的人,已經在「貴人」的指引下積攢到了沉甸甸的財富。讀名人傳記,最能激發人志氣,增長智慧。這句話不無道理。
但生活中,並不是人人都有高等學歷,有機會苦讀聖賢書。有時間、有學歷的人,會隨時隨地手捧一本書鑽研苦讀。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其實讀書很難,不知道讀什麼、要上班要應酬沒時間讀、更讀不進去。
你可以開車的時候聽,做飯的時候聽,午飯的時候聽,隨時隨地,隨心所欲,每天15分鐘,一周讀完1本名人傳記。
買10本書需要400多塊
但在這裡,你有機會免費學習
堅持讀完,全額退還學費
加入名人傳記閱讀計劃
10本經典人物傳記,老師講給你聽
↓↓↓
我們精選10位名人,包括《曾國藩家書》、《杜月笙大傳》、《馬雲傳》、《蔣介石傳》、《李嘉誠傳》等。邀請知名大學教授,為大家將書籍拆解成文稿,花費將近3月時間,打造了一門真正懂普通人的課程《名人傳記·精英閱讀計劃》。一本名人傳記,你不止是要讀完, 而是要把人物特性提煉出來。馬雲的戰略格局、曾國藩的穩紮穩打......再與心理學、管理學等知識和現代人的生存現狀結合起來,轉化為自己也能用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任孟山,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學者、著名新聞評論員、《新京報》等媒體專欄作家、出版《那些書與人的相遇》《美國細節》《當代中國新聞評論》等6部圖書。
讀書好,人人都知道。但對於大多數沒有讀書習慣的人來說,確實難!這套《名人傳記·精英閱讀計劃》的確解決了很多人的讀書難的問題。
內容我全部聽過,非常建議大家加入。我會選擇開車的時候聽,智慧,是通過每天15分鐘不知不覺融入你的腦子裡的!
名人、大佬的成功不可複製,但是成功背後的格局、對人性的把握、為人處世的智慧,都會成為你手中的寶劍,劈開現在的生活困境、走向更高層次的人生!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名人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