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成龍上映了一部《英倫對決》,這部電影的風格可謂是成龍電影生涯裡從未出現過的類型。也就是說,這也許是成龍有史以來最嚴肅的電影了。成龍去年一共拍攝了四部電影,分布在各檔期上映,看著六十多歲的成龍還這麼拼,也是很感動。
《英倫對決》上映之後,很多人表示並不是很喜歡。也許是大家對這種風格不是很熟悉,不過最主要的是大家看著成龍電影長大的,他不是這樣的。在我們印象裡,成龍永遠是那個不老的、勇敢的、幽默的成龍。所以,誰要看一個又老又喪的成龍啊。
這裡就延伸出一個問題,一個演員因為某種類型固定了以後,是不是就不能更換類型?是不是就不能拍其他電影了。雖然肯定不是這樣,但是觀眾還是接受不了啊。同樣的例子,同樣也發生在李連杰身上。
在2008年,李連杰一改常態,拍了一部沒有任何動作戲份的《海洋天堂》,或許李連杰是覺得打了一輩子,也累了。所以拍了一部純粹的文戲,身份是一個孤獨症孩子的父親。同樣的是,這部電影很少有人知道。
所以,這就是成龍和李連杰的宿命。在最開始的幾部電影,選擇了拍動作片。那麼就永遠在動作片的領域裡出不來。
在整個娛樂圈,每個成名的演員都想要轉型,可是沒有那麼容易。因為你是以什麼類型成名的,後面就會有大把這樣的導演來找你繼續演?那你接還是不接?在名和利益面前,大部分人都會淪陷。只有他們年紀大了,不圖名和錢,才會選擇拍幾部自己喜歡的。任憑觀眾去訴說。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成龍《英倫對決》和李連杰《海洋天堂》明明是好電影,可就是評價不高的終極原因。很多粉絲都表示,連李連杰《海洋天堂》都沒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