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太扎心,拍出了農村老人的現實處境,口碑很好卻沒有公映!

2021-01-07 光影鋪子說

我有個朋友最近很苦惱。

她老家在皖北農村,爸媽快70歲了,以前還能出去打工掙點錢,現在身體不行了,只能待在家裡。

所以她就和家中的姐弟商量,以後每人每月都出點錢,讓他們在家裡養老。

但是,姐姐說孩子上私立學校學費貴手裡,現在沒錢;弟弟說,每個月發完工資就剩不了多少。

她氣得要死。

其實,她自己也有兩個孩子,還有房貸,生活壓力也很大。

看到這樣的事情,你是什麼感覺呢?

你說,這家兒女真不孝順,自己的爹娘都不管;

你說,三個孩子家養不起一個老人?說白了就是不孝!

你又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不過那位姐弟倆太過分了!

嗯,說的都對。但是,如果上面這樣的事情有很多,而且是一個普遍現象呢?

那這就不是簡單的孝與不孝的問題了。什麼問題呢?

我今天給你推薦一部電影,或許能夠給你帶來更多的思考與啟發。

這部電影名字叫《喜喪》。

首先要說的是,很多人沒看過這電影,因為它只在2016年第十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上展映過,沒有在電影院公映。

為了便於你思考,我先把這個故事簡單給你講一遍。

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

郭林氏,是一位86歲的農村老人,她和孫子(留守兒童)住在破舊的老屋裡。

她有六個孩子,由於很早就成了寡婦,所以養大他們很不容易,好在現在他們都有了自己的家庭。

她經常拜菩薩,每次的祈禱詞是,保佑孩子們平平安安。

因為郭林氏一次意外摔倒,讓孩子們第一次聚在一起。

大家都很忙,沒時間照顧老人,怎麼辦?

最終,他們決定每家出點錢,讓老母親住養老院。

(在農村,有兒女,卻要住養老院?我們先不討論,繼續看故事。)

起先郭林氏不答應,但是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她無奈之下點頭同意。

孩子們的想法是好的,但是養老院人滿為患,沒有床位,倒是有一位老人一直重病,只要她去世了,郭林氏就能住進去。

那就等吧,於是孩子們等啊等。

但是,郭林氏又一次意外摔倒,讓孩子們第二次聚在一起,怎麼辦?

一番爭吵過後,為了方便照顧,他們決定讓老母親到每一家住一段時間,等養老院有空位了再搬過去。

嗯,這個辦法看起來不錯。但是,接下來就是一幕幕人間悲劇。

郭林氏首先去的是二兒子家。

此時二兒子家有一個難題,就是人太多沒地方住。

實際上,二兒子一直惦記著林郭氏的老房子,他想等老人住進養老院,自己就可以搬進老房子,好給自己的兒子騰地方。

所以,二兒媳婦就不停地抱怨,說各種怪話。

郭林氏自然心知肚明,知道自己不受人待見,所以,她很自覺的要搬走,在搬走的時候,還把老房子的鑰匙給了二兒子。

(唉,忍不住插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

郭林氏第二站去的是三兒子家。

三兒子家裡的情況倒是不錯,住的樓房還有小轎車開,家裡就一個女兒,所以負擔小。

但是三兒媳挺膈應人,她嫌棄郭林氏髒。

從老人進門開始,先是被安置在鋪了白布的沙發鋪上,然後行李被放進了儲物間,其他包括拖鞋、被褥、碗筷,都是單獨的,不和其他人放一起。

總之,凡是老人碰過、用過的東西,都會被扔掉,或者重點清理。

最氣人的一幕是,郭林氏自己洗了手帕,然後放在沙發扶手上晾曬,但是三兒媳竟然用鑷子夾起來扔到陽臺上。

這一切老人都看在眼裡,她也沒說什麼,都忍了。

可巧不巧,小孫女此時離家出走了。

於是三媳婦直接開罵,說都怨郭林氏。

當時的場景是,郭林氏跪在菩薩像面前祈禱,三媳婦就站在郭林氏面前開罵。

唉,沒辦法,郭林氏只能搬走。

郭林氏第三站去的是小女兒家。

小女兒家的生活很不好,一家人擠在一間小房子裡,郭林氏來了之後,兒媳只能睡在長椅上。

但是畢竟是女兒,很貼心,所以對老母親很照顧。女兒和孫媳婦經常幫郭林氏洗澡換洗衣服,甚至女婿還買肉招待她。

但是,好景不長,郭林氏有一天突然中風得了「笑病」。

(從始至終兒女們可能都不知道這是病)

孩子們第三次聚在一起,怎麼辦?

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二兒媳婦說:在誰家有病,誰給看。

這話一出,場面一下就炸了,因為誰都不願意承擔責任,兒女們開始竟然大打出手。

最後,郭林氏回到了自己的老房子。

可問題是,鑰匙早就給了二兒子,二兒子和二兒媳婦已經住在那裡了。

沒辦法,他們就把郭林氏安排在雜物間,每天只給點吃的,其他什麼都不管。

郭林氏感覺這也不是辦法,所以,天天問二兒子養老院來信了嗎?

同時每天雷打不動拜菩薩,祈禱孩子們平平安安。

由於郭林氏中風得了「笑病」,總是時不時的笑,所以二兒媳婦又開始抱怨,甚至直接辱罵郭林氏,最後還把她的菩薩像摔碎了。

可憐的郭林氏,最終被二兒子兩口子架進了牛棚,並最後死在了那裡。

(容許我沉默三分鐘)

郭林氏的死,是一種解脫,不僅是她自己,兒女們也解脫了,還剩了養老院的錢。

孩子們第四次聚在一起,怎麼辦?

他們決定給老母親辦一個喜喪。

(家裡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壽雙全者,家族興旺;年紀在80歲以上,這樣的死者葬禮可謂喜喪。兒孫們就不會那麼悲傷。會停靈三至五日大擺宴席,招待親朋好友。——百度百科)

是不是感覺很諷刺?說實話,我自己看完首先覺得很扎心。

加上我也是來自農村,身邊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感覺這片很現實,拍出了很多農村老年人的現實處境。

我個人認為,雖然這部電影為了劇情需要,拍得有些刻意,但是不影響它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

電影《喜喪》豆瓣電影網上口碑很好,評分也很高,獲得了8.6分,網友不吝好評。

值得一說的是,該片導演兼編劇叫張濤,名不經傳,而這部電影裡的演員,全是素人,沒有一個是專業的。

但是,這部影片在2016年入圍第十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獲得了最佳劇情片獎, 而張濤也獲得最佳導演獎。

然而,即便如此,這部電影除了在電影展展映過,並沒有在電影院公映,所以相對來說,這部電影看過的人很少。

有人說,《喜喪》拍出了國人人性中最醜陋的一面,因為片中的現象在很多地方都有,幾乎是普遍現象。

也有人說,這部電影展現了一位母親的偉大。

著名導演王家衛,在西寧影展上就直接讚揚說:

「1953年,小津安二郎拍出《東京物語》,全世界看到了一位非常有尊嚴的父親,今年,一位中國的導演回應了他,中國母親非常堅強。」

還有人說,這部電影反映是中國當下關於「老人生存」的問題。

「養兒防老」還靠不靠的住?農村養老院條件太差,很多地方根本就沒有。

或許是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電影《喜喪》給我們留下了足夠的反思空間。

總的來說,《喜喪》是一部很不錯的現實主義優秀作品,它撕開了當下現實中令人心碎的部分,震撼人心的同時,也給予了那些困境中的人,一絲絲安慰。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裡,《喜喪》拍出了農村老人的悲慘處境,口碑很好卻沒有公映,你看了嗎?

最後,看完這篇文章,如果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刪結局才能公映,被這暗黑華語片嚇到了
    本以為到了這個年紀,閱片無數的老妹兒,早已進入了啥片都嚇不到的「佛系境界」。沒想到前陣子挖片看的時候,卻被一部國產片驚到了。沒鬼、也不血腥。記得17年上海電影節公映時,因為這片的結局太黑暗、事件太血腥,還被官方要求做刪減處理,才得已放映。原版的大量高能鏡頭,豆瓣劇照也都還能翻到。
  • 《沒有過不去的年》真是一場又扎心又暖心的走心之旅
    《沒有過不去的年》真是一場又扎心又暖心的走心之旅 時間:2021.01.15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先睹為快戰臺烽 分享到:
  • 為什麼很多上學時的學霸,出了社會卻沒有學渣混得好?現實很扎心
    為什麼很多上學時的學霸,出了社會卻沒有學渣混得好?現實很扎心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上學時期班裡的學霸人物,那是被所有人看好,長大一定能有大出息,可是,現實卻很殘酷,很多上學時期的學霸人物,出了社會後,混得都不是很好,反而是上學時,班裡的那些學渣學生混得很好,這是為什麼呢?
  • 為何很多人不喜歡找「擺地攤的老人」買東西,這3點原因,太扎心
    為何很多人不喜歡找「擺地攤的老人」買東西,這3點原因,太扎心在現實生活中,相信很多人應該都見過擺地攤的吧?隨著地攤經濟的興起,絕大部分人都開始看到賺錢的路子,紛紛效仿。甚至連不少的年輕人也是如此,去擺起了地攤,成為街頭商販群體中的一份子。不得不說,擺地攤的確是賺錢,成本小,收益高,關鍵是自由,就是辛苦了一點,風水雨淋的。
  • 農村老人要提前認清三個問題,家家都要!很現實!
    導語 在農村,現在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村裡的常住人口大部分都是老人居多,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在城裡奮鬥生活,甚至有的已經落戶到了城鎮,而父母則一直在農村過著種地的生活。
  • 《Oh My Baby》這部韓劇太現實了,一集比一集扎心
    豆瓣8.4分,一集一集看得我可太扎心了——《Oh My Baby》簡直太羨慕了!或是乾脆錯過了可生育年齡,也許這輩子就無法有自己的孩子,處境就會變得很難堪。誰都沒有資格對一個女人的子宮指指點點。可現實總是很迷幻。前不久國內熱搜上飄著一條#建議禁止單身女性冷凍卵子#。
  • 農村男人娶不到媳婦,村裡的妙齡女孩都嫁給了誰?看了很扎心
    特別是近幾年農村的「空村化」特別普遍,村裡不少的舊村房子都沒人住,年輕人能走動的都去城裡打工了,村裡只有老人和婦女和孩子守著家,雖然政府和政策都在大力的扶貧,但是落後的思想和掙錢的模式依然沒有得到多大的改善。這幾年回老家過年,經常看到街上成群結隊的年輕小夥子,可是年輕的小姑娘卻沒幾個,我們都知道現在農村的男人娶妻難,為什麼農村男人不能找個本地姑娘當老婆?
  • 電影《過昭關》公映,「首藝聯」加大排片,祖孫情深讓觀眾落淚
    電影《過昭關》今天公映。在首都之星藝術影廳聯盟(簡稱「首藝聯」)旗下的百老匯電影中心舉行的提前點映及主創交流活動上,影片憑藉樸實的鏡頭語言、細膩的情感描繪打動了現場的觀眾們。影評人賽人現場評價說:「這部電影非常自然、誠懇地表達了創作者對生活的感受。」
  • 不僅是彭昱暢的哭戲扎心,《風犬少年的天空》拍出了初戀的疼痛感
    從一開始誤會安然的接近是喜歡自己,到親眼目睹安然的奮不顧身,狗哥在得知真相之後,卻依舊選擇了撮合二人,自己喜歡的人幸福,他就開心,簡直太扎心扎心這件事我們老早就懂了都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句話的確也在《風犬》這部劇裡得到了驗證,畢竟青春片要有遺憾,是官方蓋章認證了的。
  • 農村俗語:「耳大就有福,眼斜則心不正」,這句俗語說的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愛說:「耳大就有福,眼斜則心不正」,這句俗語說的有沒有道理呢?「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雖然是一句俗語,可是仔細分析一下還是有道理的。因為農村老人經歷過的事多,其生活經驗自然也是非常豐富,所以來說這農村老人還是有很大智慧的。
  • 刪結局才能公映,被這暗黑華語片嚇到了!|互推
    豆瓣8.2,九萬人評價,好於91%的懸疑片。師生戀、潛規則、出軌、性囚禁,一件件裂三觀還人身不保的事件,齊齊往你臉上拍。記得17年上海電影節公映時,因為這片的結局太黑暗、事件太血腥,還被官方要求做刪減處理,才得已放映。原版的大量高能鏡頭,豆瓣劇照也都還能翻到。(膽小患者建議不要去看)當你把這些人都懷疑了一遍,跟著電影走到快結尾,才發現,
  • 陳凱歌懟人,只因李誠儒說話太扎心
    陳凱歌懟人,只因李誠儒說話太扎心其中爭議最大的是陳凱歌,陳凱歌如此這般懟人,完全是因為李誠儒說的話太扎心。因為跟陳凱歌的巔峰之作《霸王別姬》相比,李誠儒直覺後面陳導拍的片子都是形式大於內容。這恰恰是陳凱歌生氣的點。你說他氣量小也好,不大氣也罷,任何人在沒有看過影片的前提下,只聽周圍人的評論就對影片做出評價都是極不負責的。
  • 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公映 「一個人的動畫」開宗立派
    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公映,贏得高口碑,新京報獨家專訪導演,談動畫手繪、角色設定  《大世界》 「一個人的動畫」開宗立派  NO.556 《大世界》72分  觀影地點:百老匯影城國瑞城店  觀影人數:15人  《大世界》在上映之前,就已經在國內外各大電影節大放異彩
  • 千呼萬喚的《正義聯盟》未閹割版,會口碑反轉嗎?
    其中,長達183分鐘的導剪版《蝙超》實現了口碑反轉,很多影迷為角色關係鋪墊更充分的加長版打出了高分;127分鐘版的《美少女特攻隊》雖只比公映版多出17分鐘,但對主人公心理世界的更多揭示、對現實夢境的多層解構等至少不會再讓人覺得它只是一部宅男意淫的特效動作片;
  • 農村挺不起腰杆、駝背的老人很多,而城裡卻幾乎沒有,這是為什麼?想...
    這是長年累月的超負荷勞動造成的,農村年紀大點的老人經常見,是很普遍的一種現象,為什麼城裡老人幾乎沒有呢?一.兩者對比,無疑農村老人工作量大,工作強度高,城市人工作上班,勞動量跟勞動強度基本都是固定的,長久以來身體會習慣這種勞動強度,也就適應了,農村的工作量跟勞動強度,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有時肚子都吃不飽,並且要隨時做好突發狀況的準備,只要是農忙季節,心永遠都是提著的,從而導致了50多歲60歲背駝的很厲害。
  • 沒有戲拍很扎心,自嘲得罪人卻不自知
    大半年沒有戲拍很扎心,自嘲得罪人卻不自知。顏值在線的「潛力小花」到底怎麼了,背後的原因很現實。 孟子義搭檔李溪芮,她倆合作的《小時代》堪比「翻車」現場,好閨蜜演出了「情敵」的感覺,劇情走向支離破碎,無腦傻白甜的既視感尬出天際。
  • 搞笑漫畫:老人飛往維也納紀念金婚紀念日!結尾卻扎心了……
    金婚,顧名思義就是類似於金子般的婚姻,在中國的歷史上金子一直都是非常值錢的東西,而金婚也就是意味著結婚達到了50年而沒有分手,真的可以說是十分的難得,而這個老人也是找到了一家旅行公司,希望他們能給自己推薦一個適合自己去度過自己金婚紀念日的一個地方。
  • 多數男性不願意給彩禮的背後,折射出兩種社會現實,很扎心
    朋友的同事這幾天在家小住一周,準備離開這個令他難過的城市,去其它地方重新開始。聽好朋友說是因為他和女朋友分手了,因為彩禮。本來兩個人商量的是男方家出60萬,女方家出20萬,然後小兩口在這裡買個房子,這錢就相當於家裡人給出的首付了,也算嫁妝和彩禮了。房子都看的要定了,錢出了問題。
  • 為農村老人拍照的西安小夥:每個老人都是一部歷史
    大學的第一個寒假,許凱回到農村老家,在老舅家附近遇到一位百歲老人,他和老人曬著太陽拉家常,老人講了自己以前在西安一家銀行上班,周末騎著自行車回到渭南農村家裡的往事。許凱非常震驚:「這太神奇了,那個年代竟然能騎著自行車往返兩個城市,這麼遠的路得騎多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