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葡撻祖師來襲,莉蓮和KFC還頂得住嗎?

2021-02-16 吃貨霸王花

夜深人靜的時候,肚子餓得咕咕叫,只能望梅止渴。

躺在床上翻翻自己的「種草小本本」,有一個名字吸引了本花(惡狼般)的目光——瑪嘉烈。嗯哼,看過食鑑局「澳門遊記」帶著XXL胃,在澳門街頭吃了個通關的小夥伴,一定對這個名字不陌生——瑪嘉烈(港譯「Margaret」),是葡式蛋撻祖師爺,英國人安德魯•斯託(Andrew Stow),的前妻。

不是阿花八卦,但搞清這對夫妻的故事,有助於了解葡式蛋撻的前世今生,所以,下面你將看到,或許是全網最完整的一篇《斯託夫婦的故事》,又名《葡撻誕生記》:

話說,安德魯其實最早不是做蛋撻的,而是一個藥劑師,1979年來到澳門,在一個英法醫藥實驗室任職。可能是澳門融合混雜、中西結合的美食文化,喚醒了這枚「吃貨本貨」的本願。1984年,他和超有商業頭腦的女友瑪嘉烈(注意,女主角出現了)合開了一家健康食品公司。為了更好地經營,安德魯跑去凱悅酒店當了管培生,沒想到對美食超有天賦的他,很快就做到了酒店旗下一家葡式餐廳的高管。因為覺得他太優秀,澳門當地的葡國人還在安德魯的姓氏Stow前冠上了「爵士(Lord)」的頭銜。

1988年,安德魯和瑪嘉烈結婚了,次年,兩人就在澳門路環市區開了家LORD STOW』S BAKERY,直譯其實是「斯託爵士餅店」(因為叫「安德魯」,當地葡國人未必知道,但叫「斯託爵士」,他們一聽就知道是誰了),中文名就寫「安德魯餅店」。說起來,今年還是餅店開業30周年呢~

圖片來自澳門安德魯餅店官網

一開始,餅店只售賣歐包,生意平平。突然安德魯靈光乍現,想到曾經在葡萄牙裡斯本的本貝倫區,吃到過一種傳統點心——pastéis de Belém(貝倫撻,或稱Pastéis de nata,和現在的葡撻有點接近,表面會灑上肉桂粉),覺得「哎喲,不錯哦~」,和他在英國吃的蛋奶餅很像,但又更好吃。如果能複製一下,在店裡售賣,或許效果不錯。

於是他開始摸索,沒有食譜沒關係,藥劑師出身的他並不介意一次次的實驗,他照著回憶中的味道,省去了一些傳統的配料,加入了英式點心的做法,據說前後改了五次配方,最終創造了第一個「葡式蛋撻」。

90年初,這種獨門配方的「安德魯蛋撻」一上市,就幫他的餅店賺足了人氣。他那位厲害的賢內助趁熱打鐵,提議趕緊多開分店,她東奔西走,不久便開出了分店,一邊悉心照料每家店的運營,一邊想盡辦法讓更多人接受安德魯蛋撻。但或許就是那時,兩人的經營理念出現了分歧,安德魯本人並沒有太大野心,更享受簡單、隨心的生活,他覺得激進的妻子已不像妻子,而更像自己生意上的合伙人。兩人矛盾日趨激化,最終於1997年分道揚鑣。

要不說瑪嘉烈是「女中豪傑」呢,雖然離開了安德魯,她依舊致力於把葡撻發揚光大。她帶著安德魯蛋撻的秘方另起爐灶,把自己名下的「安德魯餅店」改名「瑪嘉烈」。據說瑪嘉烈還改良過配方,把濃烈的焦糖減少云云,雖然看起來是在和前夫常唱對臺戲,但總算也是真的有對蛋撻上心,沒有砸了安德魯的招牌。

本局探員在澳門安德魯餅店購買的新鮮出爐的葡撻

沒有了牽絆的瑪嘉烈,把葡撻生意越做越大。坊間傳說,其中最大的一筆,就是在1998年,把瑪嘉烈蛋撻的秘方賣給了KFC。據說,安德魯在得知此事後暴怒,但實際情況,只有他們兩人知道了。反正大家看到的是,離婚後的安德魯,還是會經常來瑪嘉烈店裡嘗嘗味道。而安德魯本人其實也沒有那麼「不求上進」,也從97年開始,將「特許經營店「開到了香港和臺灣,99年,還把部分招牌產品引入日本和菲律賓。

其實要這樣看待這件事,安德魯創造了葡式蛋撻,而瑪嘉烈將它發揚光大。雖然可能不符合安德魯本意,但對於我們這些愛好美食的人來說,如果沒有瑪嘉烈,葡撻可能至今只留在澳門本地,我們想吃還得打個飛的。

不幸的是,2006年,安德魯剛被澳門政府授予一個推動旅遊事業的特別功勳後不久,就因哮喘舊疾復發意外離世。如今的「安德魯餅店」是由他的妹妹和女兒在打理;而瑪嘉烈這邊,則繼續在各地擴張店鋪,現在,也終於來到了魔都!

對於魔都小夥伴來說,肯定不少人的葡撻啟蒙是「莉蓮蛋撻」吧?當年那一句「可能是全上海最好吃的蛋撻」的slogan,讓莉蓮深入人心。說到這裡,你不好奇莉蓮的葡撻師承何處嗎?

莉蓮是個土生土長的上海品牌,沒有像KFC一樣公開葡撻的配方來源,只是多年來一直聲稱「源自澳門」。其實,如果你還記得莉蓮最初版本的蛋撻包裝,再對比安德魯、瑪嘉烈的包裝,不難找到蛛絲馬跡:

莉蓮最早包裝,圖片來自bogaoaa的新浪博客

本局探員在澳門拍攝的兩家蛋撻包裝盒

本著偶爾八卦一下有益身心健康的精神,本花曾經在網上扒到過一位「知情人士「的說法——莉蓮的師傅是安德魯的第一代大徒弟。如果真是的話,那豈不是如今魔都的三大葡撻,其實師出同門?!

如今本尊駕到,不知KFC和我們本土的莉蓮會不會「抖三抖」?畢竟啊,局裡去過澳門的探員都對「瑪嘉烈蛋撻」讚不絕口。 

瑪嘉烈

地址:吳中路1599號(萬象城) LG126-127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10:30-21:30

萬象城這家瑪嘉烈是去年夏天開張的,也是目前澳門瑪嘉烈授權開在魔都的唯一一家。這麼說吧,它屬於那種「懂的人自然懂」的店。開業大半年了,並未在什麼美食平臺、營銷號、短視頻平臺上大火過;在美食如雲的萬象城裡,它所在的商鋪位置也比較冷僻,但自從開業,它就一直忙忙碌碌,高峰期至今是需要等位的。

可以看出,它和澳門本地的瑪嘉烈相比,風格大相逕庭。澳門的瑪嘉烈,更像一家咖啡館,一般顧客就點一杯奶茶/咖啡+一個點心,劈劈情操,或者直接排隊買盒蛋撻就走;而魔都這個,就是一家菜品齊全的茶餐廳了,可以解決附近上班族的正餐,很多菜品都是澳門本店所沒有的。

所以阿花今天思路清爽,重點只是蛋撻,其他麼就順便品品,畢竟來都來了,十號線坐到紫藤路也是蠻辛苦的(因為10號線到龍溪路就分成了兩條線,意味著列車間隔時間更長,錯過一班就得一頓好等)。

店面不大,座位緊湊,裝修非常葡式,色彩明快,雖然和澳門本店根本就是兩個風格,但本花倒是蠻喜歡的。

這種蒂凡尼燈(Tiffany Lamp),阿花家裡也有一個。

點單不用看菜單,直接掃餐桌上的二維碼,微信或者支付寶點單(目前微信點單有贈品和積分),很成熟的一套系統。可以看出,負責瑪嘉烈在內地經營的一方非常「會來事兒」。

招牌葡國蛋撻*6  60元

馳名豬扒包  28元

經典蘿蔔牛雜  18元

葡式炸雞翅  12元

冰室絲襪奶茶  15元

手磨杏仁茶  22元

杏仁糕  0元

共計  155元

蛋撻每人限購6隻,杏仁糕是註冊微信會員送的。為了不模糊重點,除了蛋撻以外的其他小吃,本花就僅「快評」一下~

馳名豬扒包

除了蛋撻以外,沒猜錯的話,你們最感興趣的就是豬扒包了!

 

黑椒醬流下來的「側臉」,這誰擋得住啊~

放棄淑女形象,務必三層一起咬下去,Emmm~~麵包好評!你看這裂痕,就可以知道它表面被烤得有多脆,而中空則是熱乎乎的蓬鬆感;豬排的味道則像極了牛排,不過筋稍多了點,一口咬不斷,要撕扯一番,是初次約會的話,女生就不要嘗試了。

葡式炸雞翅


非常一般,沒啥好評價。

經典蘿蔔牛雜


好吃的是蘿蔔,酥而不爛,相當入味。這份蘿蔔牛雜18元,下次來,本花就點8元一份的牛雜汁淨蘿蔔!

冰室絲襪奶茶


奶茶在澳門的瑪嘉烈也是點單率超高的。這杯非常絲滑,比很多港奶鋪出品的奶茶要好的地方在於,雖然同樣茶味濃鬱,但喝完不會令人心跳加速。

手磨杏仁茶


如果說點港奶只是例行公事,那麼這麼杏仁茶我倒是有寄予一點小期待,但結果平淡無奇,淡淡的杏仁味,質地偏稀,無功無過。

杏仁糕


微信註冊即送小份杏仁糕,價值5元,批是伐是。可能因為本來沒當回事,所以反而覺得還蠻好吃。稍微偏甜了些,質感一般,便利店出品的水準,隨便吃吃無妨。

招牌葡國蛋撻


重點終於來了!放心,沒涼~

實際吃的時候,本花是先吃的蛋撻,只是寫的時候放到了最後而已。

個人覺得,瑪嘉烈蛋撻最出彩的地方在於撻皮。如果說其他葡撻第一口咬下去,口腔內立即就充滿了蛋奶的香氣,那麼瑪嘉烈葡撻的第一口,是酥皮的口感和味道佔了上風。

層數驚人!特別是新鮮出爐的時候,牙齒無需用力,只要把蛋撻輕輕往嘴裡推進,就能感覺到酥皮和牙齒接觸,一層一層破裂……只有手工製作才能達到這種程度,傳統的做法果然是機器不能超越的!據說這裡的廚師都是在澳門瑪嘉烈本店學習了很久才敢上手的。

不要過分留戀於撻皮,否則芯子的存在感會被削弱,建議第二口一定要大口下去,這樣才不辜負這厚厚的切面。總體來說,瑪嘉烈蛋撻的芯子口味是相對清淡的,甜度和奶味都沒有想像中濃烈,但因為厚度放在那裡,所以滿足感還是很高的!

當場覺得,10塊錢一個真的好值!

蛋撻的確沒讓我失望,其他菜品因為沒試太多所以不敢下結論,但就我點的幾個來看,價格和出品還是比較相配的,讓我還挺願意來二刷看看的。

這家店唯一的缺點是離我太遠,要是能每天一個蛋撻……算了,它不在我日常活動範圍內,或許是件好事~

你以為今天的探店就這麼完了?哈哈別急,前面都鋪墊了這麼久了,就知道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本花現場買了6個蛋撻,僅吃了2個,剩下的快馬加鞭帶回局裡,再順路捎上KFC和莉蓮家的葡撻,讓很可能是「同門師兄弟」的魔都三大葡撻,來個終極PK吧!

一、包裝

和店面裝修一樣,在澳門很簡潔的瑪嘉烈,來到內地之後完全變了樣,用色相當大膽~放飛自我了呢~

二、外形


在店裡就覺得瑪嘉烈的蛋撻好大,果然!不過意外的是,從側面看,莉蓮竟然那麼厚~

三、重量


瑪嘉烈 ▲

莉蓮 ▲

KFC ▲

重量這個參數,或許要配上價格來比較才更有意義——瑪嘉烈11元/個(2個及2個以上10元/個),莉蓮6元/個,KFC 7.5/個(6隻盒裝37.5元)。這麼看莉蓮真的挺良心的,難怪在上海開了那麼久生意還那麼好!

四、酥皮細節

瑪嘉烈 ▲

莉蓮 ▲

KFC ▲

本來想數一下瑪嘉烈的酥皮有幾層,第三次數岔的時候,我放棄了……

說一下吃起來的感覺:瑪嘉烈的評價請翻到前面;KFC的酥皮和瑪嘉烈一樣,也有輕輕一咬就斷裂的酥脆,但是層與層之間幾乎黏在了一起,不夠分明;相較之下,莉蓮的酥皮略有不同,酥是酥的,層次也有,但不是乾淨利落的酥脆,咬下去總會有幾片類似可頌的酥皮,帶點韌勁,一下子咬不斷,倒也沒什麼不好,是另一番滋味~

 

五、蛋奶細節


瑪嘉烈 ▲

莉蓮 ▲

KFC ▲

驚喜地發現莉蓮蛋奶芯子,在量上完全不輸瑪嘉烈。

甜度:KFC>莉蓮>瑪嘉烈。瑪嘉烈是清甜;KFC奶油味非常重,微妙地位於甜和膩的零界點上,再過分一點點就膩了,但它穩住了,咬一大口的滿足感非常強;莉蓮則介於兩者之間。

這麼說吧,對於平時喝奶茶絕不喝「標準糖」的人來說,莉蓮就足夠了,但是喜歡甜甜香香的奶味的小夥伴,KFC會滿足你。

平心而論,三個都好吃。一定要比較的話,瑪嘉烈到底還是端著她作為「祖師爺」的自重,手工感最強,是有把每一個蛋撻當作精品來製作的。但它有它的問題——目前全上海只有一家店,位置還有點偏,想要吃它,必須特地跑一趟。

從這一點來看,上下班路上很容易就get到的莉蓮和KFC就友好很多了,能滿足一時興起的「蛋撻欲」,味道也不錯。KFC的量產感更強,但質量穩定,稍微冷掉一點吃問題也不大,畢竟本來的定位就是快餐,而且阿花身邊嗜甜的小夥伴對KFC的蛋撻忠誠度相當高。

折中一下,在吃不到瑪嘉烈的情況下,阿花還是會選擇莉蓮,既有餅屋出品的矜持,也算好買,而且這麼多年過去,還能把價格壓制在6元,顯然是盡力了。還是和當年食鑑局測評莉蓮時寫的那句總結一樣:「比它便宜的沒它好吃,比它貴的,也不一定有它好吃。」 

當然,魔都這種藏龍臥虎的地方,肯定會有其他好吃的葡撻隱藏在精品小店中,但想發掘到它們,是要講緣分的。而平時想吃葡撻的時候,知道有瑪嘉烈、莉蓮和KFC這三個選擇足矣~

阿花一般不會寫出「都挺好」這種無聊的評價,不過這三個蛋撻是真的「都挺好」。瑪嘉烈的葡撻很強勢,但並不會威脅到其他兩家。究竟怎麼選?就取決於你的口味偏好和路程/時間成本啦~

點 擊 下 列 圖 片,還 可 以 看 這 些


相關焦點

  • 自稱澳門的葡撻店……
    說實在,8塊半一個葡撻,其實這個價位已經是相當高了,至少在中山市裡面,跟肯德基是持平了的。折合一下匯率,跟澳門那邊葡撻的價位,是沒有差別的。入口的感覺,皮很脆且酥,且有奶油的香味,沒有太多香精和人造黃油味道。這一點還是比較值得誇獎的。至於撻芯就差了點意思,既然自稱澳門,當然以澳門的出品為準。
  • 澳門葡撻界哪家強?小編親測!不踩雷的良心推薦!
    「沒有葡撻能比得上澳門的」不僅僅是它獨特的味道更是葡撻產生背後那段深入人心的愛情故事而這段愛情故事的主人公是安德魯和瑪嘉烈這對夫妻也是澳門葡撻店最出名澳門一時掀起了葡撻風潮,比起別的手信,葡撻還更佔據了遊客和本地葡萄牙人的心。但或許就是那時,兩人的經營理念出現了分歧。安德魯本人享受在這裡可以烤完一天的葡撻然後聽著潮水漲落聲入睡的生活。而他覺想要轟轟烈烈生活的妻子瑪嘉烈更像是生意夥伴,而兩人矛盾日趨激化,最終於1997年分道揚鑣。
  • 澳門音樂|「音樂中的葡撻」——《澳門》
    《澳門》是由「澳門主題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於2016年全力打造的純音樂專輯,內含十首原創作品,由鄧偉標創作,二胡演奏家巫少雄主奏。專輯中的曲目將中、葡音樂無縫連接,首推出一種全新的音樂類型「澳門音樂」。碟中曲目見上圖專輯以史詩化的《1533》作為全集的序曲展開全新「澳門音樂」,緊接著涉及多處澳門名勝的曲目,如《媽祖閣》、《東望洋燈塔的守望》、《塔石廣場的周末舞》等。
  • 再也不去澳門吃豬扒包、葡撻了!
    3月12日開業當天葡撻半價!一說到澳門小吃,幾乎所有人第一時間就想到享譽全球的經典美食——葡撻。小巧精緻的葡撻,酥皮鬆脆,中間豐厚的內餡香滑柔軟,甜而不膩,入口即化。要吃到外酥裡嫩的豬扒包再也不需要遠赴澳門,來波爾圖餐廳就能吃到正宗又實惠的豬扒包。
  • 在日本吃到正宗葡撻感動到哭出來
    一聽到葡式蛋撻,你就能想到那香脆的酥皮,那甜而不膩,吹彈可破,表面帶焦糖的奶油餡,立即口舌生津,還沒吃就不由得興奮起來。但,來到日本之後才知道,並不是所有叫蛋撻的東西都是好吃的,大多數甚至還比不上國內的肯德基!
  • 澳門美食,吃貨們可不要錯過哈,俺都流口水了.
    2.瑪嘉烈Margaret' s Cafe曾是夫妻的瑪嘉烈與安德魯造就了澳門的葡撻傳說,這裡除了最出名的葡撻,奶茶跟卡布奇諾咖啡都很好喝。這家店不太好找,從葡京往新馬路方向走過一間葡語學校,過了紅綠燈右拐走五六米會看到一個廣告牌,再往內巷走就找到了。
  • 在澳門住了那麼多年的湯唯,居然沒有安利澳門美食
    劇裡的湯唯在澳門長大,叱吒路沊城各個賭場,取景之處將澳門小街巷的喧譁和大賭場的奢華體現得淋漓盡致。廣東風味的麵店餐廳,以各式面線聞名,尤其是雞翅面和豬扒面,味道超級棒。面的種類和形狀配料都可以任意選擇,強烈建議嘗嘗魷魚面,算是店裡的特色。魷魚QQ的口感和爽口的面線搭配起來味道真是一絕。
  • 2020即將播出的4大國漫大作,1部不輸魔道祖師,這誰頂得住啊!
    國產動漫近些年來一直不斷的給人帶來驚喜,2020年也會有不少的國產動漫大作登場,相信不少共產動漫迷也是十分期待的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2020即將播出的4大國漫大作,這誰頂得住啊!天官賜福。墨香銅臭又一部小說改編的動漫,因此可以說不輸魔道祖師。
  • 澳門特色美食:葡式蛋撻、三可老婆餅的來歷,以及鳳凰卷的製作
    ━━ ━━【葡式蛋撻】━━ ━━【葡式蛋撻】,也叫葡撻、焦糖瑪奇朵蛋撻,因最早源自葡萄牙而得名。它是在澳門地區流行的一種小型奶油酥皮餡餅,以獨特的口感、焦黑的表面為特色。1989年他在澳門的海島一偶開設了安德魯餅店出售葡撻等糕點。但葡撻的出名卻是在安德魯與妻子瑪嘉烈離婚之後。1996年,瑪嘉烈離開安德魯,在澳門市區用自己的名字開了瑪嘉烈咖啡店。不經意間葡撻在澳門捲起了一陣旋風。
  • 十月初五的安哥哥 潮嘆安仔澳門路環MV裝逼來了~
    去澳門玩除咗可以去睇大三巴威尼斯人新葡京同品嘗美食之外,仲有一個文青必去嘅地方(裝逼影相發圈聖地)——路環。據說牆面上所有嘅花都係政府栽種上去的,已經冇人係呢棟樓住噶啦~一個係澳門當地工作嘅朋友話,去到澳門可以唔去大三巴,但唔可以唔去路環,因為呢度有好多好值得一去既地方,初哥哥與君好既十月初五馬路、聖方聖閣濟堂、路環圖書館、恩尼斯花園等~
  • 全新絢櫻AK47震撼來襲,首發就送永久,這誰能頂得住!
    全新絢櫻AK47震撼來襲,首發就送永久,這誰能頂得住! 2020-03-25 16:34  穿越火線官方號 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靈狐姐,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
  • 澳門|現代的【煙火氣】與歷史裡得【精緻感】
    一路上有不少生長茂盛的參天古樹,到了頂上則是大片綠草如茵的空地,還有在廣場上一字排開的巨型鋼炮群們雄踞於旁,再配上背後的新葡京作為背景,倒是威風凜凜惹得不少遊客都愛同它們合照。 走在路上,空氣中飄蕩著花生糖、杏仁餅、葡撻、牛雜和葡國菜的香氣在刺激嗅覺,直叫人恨不得多長一個胃
  • 澳門搵食指南| 帶你食足12個鐘!仲有自助餐、巴士票、哈根達斯免費送!
    專門教你怎樣在澳門從早吃到晚噢~  *😉文末還貼心附上訂巴士票和免費玩澳門的福利! 地址: 澳門半島 十月初五街85-85A號營業時間:全年 整周 06:30-18:30  推薦:叉燒蛋治據說是澳門最早一批茶餐廳之一,名字起得很雅致。濃濃的懷舊氣氛,都是簡單傳統的味道。店員也都是叔叔阿姨輩的了,服務態度一般但手腳十分麻利。
  • 澳門瑞吉金沙城中心酒店 | 「得孩子心者,得天下.」
    幾十位兒童,在籤到板籤到擺POSE還有專門攝影師拍照,推開晚宴大門,如此大的宴會廳只是兩張大長桌,人均面積大得很,眾多為兒童而設的表演和設置,當然少不了高端親子生活品牌Papinee for STREGIS的卡通陪伴。
  • 葡撻2元!顏值無價!只有高明這家店做得到!
    小熊Plus已經用顏值取得了勝利,並要用內涵來俘虜你的心!香滑的奶霜與特製火龍果飲品混合後,不僅入口絲滑,每一口都有濃濃的果肉!
  • 一日玩轉澳門全攻略(大三巴,威尼斯人....
    大三巴牌坊系最具代表性既「澳門八景」之一,位於炮臺山下,左臨澳門博物館和大炮臺名勝,為天主之母教堂(即聖保祿教堂)的前壁遺址,曾浴火重生。接住落離,就去到澳門既民政總署。甘標誌性既建築當然唔少得影翻張相留念,唔影相就等於白黎了!
  • 別人家的男老闆丨澳門仔老闆首次爆照...
    跟你想的一樣嗎?來【澳門仔】不吃葡撻,那你絕對是不懂行情。他家在澳門有著十幾年的制餅經驗,完全和澳門一樣的正宗滋味。很多客人常常為了一個葡撻,從府城殺到國貿。雞蛋與鮮奶味配合得恰到好處口感香滑柔軟,回味無窮。早春午後,一個葡撻一杯奶茶,這才是完美人生嘛!
  • 澳門開放!無需隔離!附澳門隱藏玩法~|大三巴|港澳|漁人碼頭|澳門...
    澳門終於解封啦!  根據澳門政府網站的消息,澳門將北京和湖北省,從病毒高發地區名單中剔除!    網友們紛紛稱讚澳門疫情期間的優秀表現,值得一些國內的城市學習和借鑑。  大家都說,疫情過後一定要去澳門,我們撐爆你!
  • 澳門空了,一個旅客都無?網友:別怕!等我們去撐爆你!
    曾經車水馬龍、百業興旺的澳門,在春節期間關閉了41家賭場,酒店門口的計程車和穿梭巴士幾乎全空。到了現在上班的人比遊客還多,雖然娛樂場所、商場已經重新營業也依舊冷冷清清,但也只能堅持每天正常營業...如果你想看看昔日澳門小漁村的建築,「官也街」舊城區在一眾的澳門舊建築中,還夾雜著葡萄牙建築,中西方建築的強烈風格差距,在澳門也變得和諧幾分。去到澳門,不可少的打卡點還有這些度假村酒店,即使來多少次也不會膩,吃喝玩樂俱全。
  • 2020澳門街頭米其林大合集
    但是眾所周知想吃米其林星級美食總是沒那麼容易除了要準備好錢包和胃還要戰勝漫長的預約等待那麼,在等待重頭戲的期間不妨先來嘗試一下這些米其林街頭美食人均甚至都不到100MOP但卻是澳門>最地道的風味沒有價格門檻,也不需要提前兩周預約最適合說走就走的吃貨之旅 ·  昌盛  ·但仔細一品,在漫出蒸汽的大蒸籠和暈黃的燈光間,你會發現令人安心的舊城市井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