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有關《浪姐》的熱議層出不窮,從寧靜霸氣選妃模式到黃聖依公主附身,再到劉芸被罵,每個話題底下,評論都炸翻天,而有關張含韻在《大碗寬面》裡令人驚豔的花腔表演,再度將這個15歲就成名的女明星,推上熱議的巔峰。
2004年,一檔全民參與的選秀節目《超級女聲》,讓張含韻幾乎一夜間火遍大江南北。儘管被人質疑實力,但她憑藉甜甜的笑容,還是俘獲了大批的觀眾,他們用一條一條的簡訊,將心中的偶像推到了舞臺中央。
大火給張含韻帶來了名利,也帶來了很多的煩惱。
她被人質疑人品問題,私生活被人肆意議論;由於各種原因而放棄高考,被媒體冠上「高考逃兵」的名號;參加採訪,被人曝光耍大牌,媒體說她年紀輕輕,就人前人後兩副面孔,德不配位;年紀太小,沒有主見,因為經紀公司規劃不當而事業崩盤。
短短五年,張含韻從雲端跌倒了深淵。
經紀公司倒閉,她失業,沒有錢還貸,甚至沒有錢吃飯,迷茫讓她消失在大眾視野裡,即便後來也參演過一些影視作品,但也已經很難讓人想起,這張娃娃臉,曾經惹來萬人空巷。
直到她參加《偶像來了》,主演了《蘭陵王妃》,才有觀眾嘆一聲:這不是那個張含韻嗎?但也僅限於此。
真正再度引發大家關注的,是她在《身臨其境》中的表現。她給《冰雪奇緣》的配音,令人驚訝,不僅僅是她對聲音的把控,還有那一口純正流利的英語,都讓人驚嘆。
未播先紅的《乘風破浪的姐姐》裡,她更是一改往日甜蜜少女的形象,用一襲露背長裙和韻味十足的花腔,讓人忍不住想驚呼一聲:這位姐姐在這十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其實,張含韻這十年的職場生涯,跟任何一個職場人的蛻變,沒什麼不同。我們來看一下,她具體都經歷了什麼?
一、沉寂--重新過「蘑菇期」
說到底,張含韻在職場中的跌宕起伏,都因為她火的太早,又太快了。她的職場生涯,直接越過了沉寂的階段,而這個又被稱作「蘑菇期」的階段,讓她的職場發展,成了沒有了根基的大廈,於是坍塌便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職場蘑菇期,是指在職場初期,職場新人就像長在角落裡的蘑菇一樣,要在沒有陽光雨露的條件裡,默默汲取營養,不斷發展壯大,進而被人看到的過程。
雖然,在這個時期內,職場新人會經歷不被重視、別人的指責和無端地批評等,但也正是因為這些遭遇,給職場新人的發展,提供了極為珍貴且積極的力量。
1、消除了新人初入職場時的幻想。
職場從來沒有一步登天,任何成就的取得都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掙回來,因此,不切實際的幻想,對於此刻的職場新人來說,等同於陷阱。
正如15歲時的張含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選擇退學、一切聽從經紀公司安排的背後,等待自己的是想都想不到的崩潰。網絡暴力、媒體壓力確實過分,可當能力和成就並不相稱時,「德不配位」也就並非言過其實。
未經歷過「蘑菇期」的磨練,就不算真正進入職場。
2、加速新人對職場、社會的適應。
職場是殘酷的,演藝圈的職場形態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04年出道,到09年陷入沉寂,張含韻用了五年去體味這種殘酷,只是這種體味過於殘忍,直接將一個花季少女從雲端拽到地獄裡「摩擦」。
事實上,一個人能否快速適應職場,除了取決於他本身的專業能力外,還取決於他的,比如:與人交往的能力、適應規則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等,而這些,都需要在「蘑菇期」的歷練中獲得。
3、避免在取得一點成就後就沾沾自喜、固步自封。
15歲成名,對於很多涉足演藝圈的人來說,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可張含韻卻做到了。這就相當於一個職場「菜鳥」,突然完成了一個無數前輩都無法完成的任務,她很難不為此而沾沾自喜,然而,這種沾沾自喜,對於職場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強者層出不窮,總有腳踏實地的人,走得更穩、更遠,然後取代你。
想不被取代,就沉寂下來,安心地做一顆合格的職場「小蘑菇」。
失業後陷入迷茫的張含韻,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幸好,她遇到了劉德華,後者建議她改行做演員。
於是,張含韻選擇去中戲進修,此時的她終於開始進入自己的職場「蘑菇期」。
二、豐富---做好規劃,打造自己的「尖峰點」。
看過《身臨其境》的觀眾,一定還記得張含韻惟妙惟肖地配音,她準確地將安娜從幼年、少年到中年的聲音特點表現出來,贏得滿堂彩。
她給馬冬梅配音,讓人以為是馬麗本人,甚至還有人問她是不是就是東北人;她給《歡樂頌》裡的曲筱綃配音,讓人以為是王子文現身。
當人們驚嘆,要重新認識這個甜妞兒時,她卻已為此刻的驚嘆,付出了將近十年的努力。
她的「蘑菇期」夠長,卻也不負所望,磨練出一個更加有層次感的張含韻。
著名的職業生涯規劃師布萊恩.費瑟斯通豪把職業生涯發展的這個時期,成為聚焦長版階段。
在這個階段,職場人開始豐富自己的技能,打造自己與其他人的職業差異,打造屬於自己的「尖峰點」,即超過大多數人的能力。
1、放棄左顧右盼,找到自己最喜歡並最擅長的事情,並為此付出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
演藝圈裡,經常有人把演員和明星這兩個詞,拿出來比較。業務能力強的把自己的工作叫做演員,而那些不願意在演技上深耕細作的人,則被稱作明星。
同樣一份工作,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關鍵就在於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夠不夠多。
有人稱讚張含韻的英語口語非常地道,有人驚嘆張含韻的臺詞功底非常了得,還有人驚豔於她的京劇式花腔,可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這些成就背後,是她為此留下的汗水。
在這個35歲職場危機隨處可見的職場環境裡,若想不被替代,唯有豐富自己的能力,努力打造屬於自己的「尖峰點」。
2、從舒適區裡走出來,跳出固有的圈子,認識領域內更優秀的人,並成為他。
從歌手到演員,從演員到配音,從配音到唱跳,甚至打破自己一直的甜妞兒人設,做一個想性感就性感的浪姐,張含韻的十年,一直在破舊出新。
跳過職場「蘑菇期」後,我們開始取得成績,有了自己職業裡的「舒適區」,在這個區域內,我們感覺到放鬆,有安全感。
只是職場環境瞬息萬變,沉溺在「舒適區」的我們,很容易就變成「溫水裡的青蛙」,而想要破除這種效應,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斷地找到更優秀的人,以此做標杆,讓自己的「尖峰點」更加豐富、醒目。
結語
從大火到被遺忘再到翻紅,張含韻的職場路,不可謂不辛苦,但這種辛苦是值得的,她終於撥開迷茫的霧氣,成為名副其實的乘風破浪的姐姐!
職場雖然殘酷,但從不辜負努力的人。
如果你曾嘗過努力的甜頭,就不會再抱怨曾經的付出有多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