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 ||「限薪令」「限古令」後,又出「限集令」!

2021-02-07 紫微控股

9月6日,財新網發布消息稱,針對「注水劇」現象,廣電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並向行業徵求意見,擬針對劇集集數的上線做出限制,上限為40集。


目前這項規定仍在徵求意見中。

 

隨後,#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的詞條很快登上熱搜,引發網友廣泛討論。

每日經濟新聞、騰訊《一線》記者均求證確認了該消息的真實性,「正在論證,會限制,但不會一刀切」。


這也是「限薪令」「限古令」之後,又一次以行政手段幹預影視市場運轉的政策命令,之前已有苗頭。

兩個月前,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聶辰席到廣電總局電視劇司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調研。

就強調「針對注水劇、宮鬥劇、翻拍劇、演員高片酬等問題,深入挖掘瓶頸癥結,始終保持高壓」。

 

當時,這則消息在行業內引起不小震動,留下一隻「沒落地的靴子」。

現在,這隻靴子恐怕要落地了。

今天我們就好好聊聊「限集令」,以及它真正實施會對行業帶來的影響。

「限集令」出現原因,「注水劇」盛行。


近些年影視劇注水行為越來越嚴重,觀眾深受其害。

《香蜜沉沉燼如霜》前期因劇情和人物設定吸收了不少熱度,但後期因為回憶閃回過多,配角戲份過重,將47集的內容擴充到63集,受到不少網友的吐槽和抵制。

《扶搖》、《深夜食堂》、《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將58同城、御泥坊等品牌廣告頻繁插入臺詞和劇情中。

懸疑探險題材網劇《沙海》擴充了原作中未出現的張日山戲份,引發原著粉吐槽。

暑期熱播的《親愛的,熱愛的》前期也陷入了劇情注水、閃回太多的詬病之中。

現在,影視劇注水已經從最開始的簡單粗暴增加無用對話、無用場景,發展成增加配角戲份,頻繁插入口播,利用剪輯強行拉長時長等手段了。

滲透到剪輯編排、內容創作、收益回報等各個方面。

對於明明可以從頭到尾保持高水準,仍要踩著「節奏」見縫插針地注水,究其根本原因,一個字「錢」,兩個字「利益」。


國家政策要求一部電視劇最多只能同時在兩家上星頻道播出,而 「按集論價」的平臺採購方式意味著收益與集數成正比。

電視臺或視頻網站購買版權劇支付給製片方的錢是「集數*單集價格」。

而參與劇集製作的演職人員費用則以打包的方式進行結算,是相對固定的支出,不受集數影響。

所以,在同等條件下,多拍一集就能多掙一集的錢,在演員片酬不斷拔高、電視製作成本直線上升的環境下,製片方也不得不考慮如何才能回本。

至於平臺方來說,相關的話題和宣傳效果需要一定的時間發酵才能到位,所以,平臺方自然願意看到劇集變長,帶來更多的收視、流量,以及更好的廣告投資。

我們都知道之前那些經典的電視劇,比如承包了每年暑假的《還珠格格》第一部只有24集。

央視版《西遊記》為25集。

涵蓋了戰爭、婚姻、宅鬥、宮廷等元素的《上錯花轎嫁對郎》只有短短的20集。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最早要求30集以上的就是廣告商提的需求。

因為好的劇有長尾效應,收視的曲線一般到30集以後才會比較穩定。

所以平臺往往會根據前期的播出效果,來對後期播出的內容進行重新分集,這就是最早的注水。

雖然這種手段前幾年屢試不爽。

開頭節奏緊湊,儘可能地吸引觀眾,到了中後段開始注水拉長劇情,留存下來的觀眾就不得不接受追更。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觀眾不買單了,開始倍速觀看,只看個人cut,更甚者追一半就不追了,等全都播完挑幾集看個大結局就得了。

市場上爛劇越來越多,觀眾更不買單,劣幣驅逐良幣,政府出手了。

早在2009年,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就已經將「限集令」在央視施行,共3條,以口頭傳達的方式進行。

1. 不能播出30集以上篇幅的電視劇。


2. 不能播出已經播過的電視劇續集。


3. 要對經典改編翻拍劇慎重對待。

對照近期總局釋放的信號不難發現,10年前的央視是試驗田,現在要大規模推廣了。

 

如果這次的「限集令」真的在行業內推廣,勢必會對供產購銷產生一系列影響。

一、製片方高毛利時代一去不復返。


之前,一部劇的售賣價格最高可達到10億+。

而現在,按照40集的劇集上限來算,一集採購價為800萬,那麼一部劇最高只能賣到3.2億元。

二、全明星陣容將成為歷史。


參照「限薪令」標準,按照頂級演員最高單部限價5000萬的片酬來說,3.2億的售賣價格對於全明星陣容仍是入不敷出的,甚至男女主人公都無法同時啟用頭部演員。

可以預見,1-2個明星(流量)主演+老戲骨抬轎的組合,之後可能成為常態,風險需警惕。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腰部演員大量出頭,那些演技不錯的,定價合理的年輕演員們要有出頭之日了。

三、臺播劇的播出模式將發生變化。


「限集令」可能會讓長劇走上「偽季播」的道路,一部劇強行分拆成多季進行播出,這也是風險與機遇並存的一種選擇。

因為一旦首季撲街,後續的劇集發行勢必會受到牽連,造成積壓,進而賠錢,產生資源浪費。

四、劇集售賣模式發生變化,從單集定價變成打包售賣。


之前,《人民日報》就發文強調,「當前電視劇按集論價的銷售模式為「注水」劇贏得一定生存空間。

但『丟質保量』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做法,不僅很難保證電視劇製作方回收成本,更可能因不尊重觀眾而折戟沉沙。」

目前,「限集令」還沒形成紅頭文件下達,但「脫水」已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了。

如此看來,「乾貨劇」離出世不再遙遠。

當然,製片方也不要恐慌,不會一刀切的,「限古令」出臺後,《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等劇不也是與觀眾見面了嗎。

 

好文推薦

1.紫微 ||《哪吒》40億票房,它獨自瓜分10億,電影「錢途無量」

2.紫微 || 劉慈欣又一經典名作,《超新星紀元》科幻電影項目正式啟動!

3.紫微 ||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9月電影就這些能看!

4.紫微 || 《小歡喜》之後,下一個爆火的國產劇在這裡

相關焦點

  • 娛樂圈繼限薪令後,網友呼籲出限籍令!明星的好日子要到頭了
    不負重託,沒過多久廣電總局就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限薪令」「限集令」「限籍令」。今天阿康主要想跟大夥說的就是這個「限籍令」,廣電總局這次明確規定,在影視劇拍攝時,對於演員的任用,要謹慎任用外籍藝人。大家注意,這裡提到的外籍藝人可不是從國外來國內發展的外國藝人,而是那些明明就是中國人,在中國火了之後,改成了外籍,卻依然厚著臉皮繼續在咱們中國的娛樂圈混的明星。
  • 「限古令」之後「限集令「又來啦~廣電總局提倡電視劇不超過40集
    之前有「限古令」「限薪令」。現在為了防止「注水」,又出臺了「限集令」。的確在之前,一些電視劇網絡劇在創作生產過程中,因為一些商業利益,出現人為拉長集數、故事情節明顯「注水」,客觀上造成敘事節奏拖沓、拉低藝術水準、影響觀看審美等問題,廣電的出手也是必然的。
  • 忽略「限薪令」
    這是2017年著名的「限薪令」。經過不斷的調整和修改,直到2020年4月17日,最新的提案仍在公布。然而,在被禁止的情況下中,仍有一些明星甚至無視「限薪令」,拿下1.5億塊報酬?真是令人瞠目結舌。很多網友認為這只是天價工資,1.5億元。
  • 孫儷的《羋月傳》單集片酬80萬,「限薪令」出臺後下降
    important}最近限薪令是一個熱門話題,恆大就公布了限薪令,恆大球員進入一線隊伍的3年內,封頂年薪不得超過300萬,效力3年以後的封頂年薪不得超過500萬元,說句實話他要不說我還不知道踢足球能開這麼多錢(哈哈),跟中超的頂薪1000萬相比又降了一半。
  • 「限古令」持續?網傳各平臺每月限上線一部古裝劇
    傳媒內參導讀:有媒體報導稱,包括多家影視上市公司高管及業內知名編劇證實,「限古令」持續。具體來看,自12月起,每家平臺古裝、玄幻等類型影視劇,每月限上線一部。但據21世紀經濟報導消息,包括多家影視上市公司高管及業內知名編劇團隊人士均向記者證實,「限古令」持續。具體來看,自12月起,每家平臺古裝、玄幻等類型影視劇,每月限上線一部。 自今年3月網傳最嚴「限古令」以來,廣電總局關於古裝題材的調控不斷,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播出平臺、製作公司減少古裝題材投入,古裝劇撤檔、延播、積壓問題加重。
  • 限薪令終於發威了,明星片酬紛紛直降
    限薪令終於發威了,孫儷的片酬從8000萬降到了2000萬,趙又廷的片酬也從1億降到了3000萬,這終究是好的開始。內地電視劇演員的片酬就算在實行限薪令還是高得離譜眾說周知TVB是出了名的摳門,對演員的片酬確很合理不管多大的咖拍一集做多也就10多萬港幣,這很合理。記得張衛健當年拍《西遊記》的時候也就9萬港幣,為此張衛健還去找TVB高層理論要求加片酬結果被封殺。時至今日,TVB當家小生拍一部集能拿到的單集片酬也就七八萬港幣。
  • 限薪令」下,張若昀拒絕接戲,楊爍罷演,楊冪降片酬
    自從2017年9月份「限薪令」出臺以後,很多一些影視公司、明星藝人依舊無視「限薪令」的存在,不斷索取天價片酬,動輒幾千萬上億的片酬,吸引著每一個明星。近段時間「張若昀涉1.4億違約糾紛」,就已經牽扯到「限薪令」,好在張若昀並沒有被天價片酬所吸引。
  • 老戲劇家王千源無視限薪令要元?對真相來說是這樣的
    東京電影節影王和老劇作家王千源的新劇在線爆料說對方不顧限薪令為高片酬王千源接觸該劇當初和我們約定的工資是6180萬元該劇將於美國開演由於限薪令於引入電影總片酬不應超過5000萬因此人們擔心過高的片酬會影響審查制度
  • 「限薪令」頒布後,明星片酬排行榜曝光,大牌明星均上榜
    「限薪令」頒布後,明星片酬排行榜曝光,大牌明星均上榜現在我國正面臨著嚴重的疫情,這一次武漢疫情也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許多企業和明星都在第一時間捐款捐物,解決疫區的燃眉之急,並受到了公眾的一致好評。近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又發布了一紙「限薪令」,在原有「限薪令」的基礎上再加碼,進一步改觀演員高片酬的亂象。其中反對內容注水電視劇網絡劇拍攝製作,提倡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短劇創作,這一條更是說到了大家的心坎上。
  • 「注水劇」整頓,限薪令後又一大動作,看明星還怎麼大把撈錢?
    高薪也就罷了,現在各大影視平臺爛劇不斷,有些為了能夠多拿片酬,不斷的給影視劇注水,除了撈錢之外根本沒有好好考慮過質量問題,不過最近國家也出手了,先是限薪令和限籍令,現在也開始出手整頓這些注水劇,這也算是大快人心的事情。
  • 綜藝「限薪令」劍指真人秀 明星出場費至少縮5倍
    王菲《幻樂之城》  國內6家頭部影視公司發表聲明稱抵制演員高片酬後,「限薪」的風聲開始向綜藝節目蔓延。  對於此次「限薪令」的發布,另一檔當紅綜藝節目的導演向南都記者表示其主要針對的是真人秀綜藝,但在他看來,「限薪令」的頒布並不能根治明星高片酬的問題。  綜藝「限薪令」來了,一季片酬不超1千萬  與之前限制影視劇演員高片酬一樣,此次綜藝「限薪令」的片酬限制也源於業內人士透露消息繼而開始發酵。
  • 汪大昭:這輪限薪令還要看效果
    二十多年前,中國足球頂級聯賽實行職業化沒幾年,球員腰包急速鼓脹,國字號球隊戰績總不如人意,越來越大的落差引起社會普遍不滿,中國足協首次決定限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面對限薪令,有俱樂部老闆冷冷地表示:「這不是逼著我們做兩本帳嗎?」此後,限薪的話題多次進入足協和俱樂部會議的議題,甚至新的限薪辦法未及實施,便已聽說有了新的對策,道高還是魔高,貓捉老鼠的遊戲還沒分出勝負。
  • 「限古令」又來了?古裝劇的未來究竟該何去何從?
    對此,有人猜測是由於最近愈演愈烈的「限古令」。畢竟,《九州縹緲錄》涉及到了敏感的權謀鬥爭題材,而近期過於高調的宣傳也很容易使其成為槍打的出頭鳥。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想弄清真相,我們或許應該從「限古令」開始聊起。
  • 韓媒客觀評論足協限薪令,一針見血:別抱怨,腳踏實地
    中國足協將推出限薪令,不僅得到了很多國內媒體關注,而且也得到了亞洲媒體的關注。韓媒《今日亞洲》撰文表示,中國球員與其感嘆優越的薪資不再,倒不如腳踏實地提升水平。韓國媒體作為旁觀者,給因為足協限薪前途堪憂的中國球員指出了一路明路。確實國內球員面對足協推出限薪令,抱怨和發牢騷已經沒有什麼用處。
  • 限薪令下,為何孫儷高薪被「點名」,最「貴」的李雪健竟是榜樣?
    限薪令下,為何孫儷被「點名」,最「貴」李雪健卻是榜樣?近日,「限籍令」與「限薪令」讓明星們飽受爭議,沒改國籍的正深陷「片酬」之中,改國籍的藝人正在承受「國籍之痛」。李蘭娟院士曾公開表示,真正的高薪應該給那些奮戰在抗疫一線,對國家有貢獻的醫護人員和科研人員,而不是在國家有難時跑到國外享受生活的明星們。
  • 面對「限薪令」,某些明星利慾薰心,這才是他們的真面目
    早在2017年廣電便發文控制演員在一部戲中片酬的比重,隨後的接連舉措,被外界稱之為「限薪令」,然而一年過去了,具體的實施措施和所取得的效果卻不如想像中那麼好,隨後相關部門也推出了升級的「限薪令」,更加細緻的明確和規定了娛樂圈這個行業中薪酬的分配,那麼在「限薪令」發布後,關係到自己切身利益的藝人們,又作何反應呢?
  • 在限薪令發布後不久,上海上港準備更新奧斯卡
    國足糟糕的戰績引起了球迷的憤怒,中國足協領導不得不在輿論壓力下進行徹底整頓,限薪令的獲獎可以說讓無數人拍手稱快。隨著大力資金的投入,中國足球近年來已成為金元足球,球員只為錢打球,沒有多少國家榮譽感。玩家實力和收入的不匹配也讓中國足球成為全世界的笑話,為此,陳的主席特別發布了限薪令,不僅是國內球員,外援也有工資限制,稅後不超過300萬歐元。外援稅不超過300萬歐元真是太苛刻了,他們還有一定的實力,近年來,中國足球吸引優秀外援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必須給更多的錢,為了平等對待他們,更好地促進中國足球的發展,他們也必須這樣做。
  • 「限集令」增大盈利壓力 影視劇內容比拼升級
    來源:證券時報作者:文銳「十幾年前的國產電視劇每部平均都在30集以內,今天的電視劇48集都已經算是常態,更有70集、80集的劇目在不斷出現,如果沒有限集令出臺,國產電視劇的集數還有可能繼續增加下去。」一位從業者跟記者講道。
  • 央視「限娘令」發布之後,網友評出的最應該被限娘的男明星
    說起近幾年的事情真的是很多了,央視發布了關於「限韓令」「限薪令」等之後,又出來一個「限娘令」,網友們對這個「限娘令」也是拍手叫好,畢竟現在有些明星真的是讓人看不下去
  • 廣電限薪令,為何明星高片酬依然難降?
    廣電限薪令,為何明星高片酬依然難降?我對這種現象的存在,一直以來都是持反對的,要知道,當前世界,中國向文明社會跨進,建立小康水平,而小康水平便是讓大部分人過著美滿的生活,貧富差距不能太大,否則很容易出現極端的現象;而現如今,不可否認,我們社會的貧富差距在日益拉大,原先講先富帶後富,那現在看來,這個理論不切實際,先富非但沒有帶後富,相反還要搞資源壟斷,可能這便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