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毒Sir Sir電影
世界多美,就有多殘酷。
每一天,都有殘酷的事發生。
人類將世界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叫「社會」,一部分叫「自然」。
一隻小羊戰戰兢兢走在斜面幾乎為90度的水壩上,它的媽媽近在咫尺,卻表示無能為力。
兩隻羊正在冰天雪地的懸崖上,同類相殘。
一隻金雕將一隻剛出生的小羊抓起,丟下懸崖。
殘忍,卻不罪惡,因為這些是生存法則。
這些畫面,來自BBC新出的高分自然紀錄片,豆瓣9.6。
但很奇怪的,它取了一個相反的名字:
庇護所。
天地不仁,這樣的大自然,到底「庇護」了誰?
難道殘忍,也是某種「庇護」嗎?
它,帶著答案來了——
庇護所:阿爾卑斯山求生記
Le plus beau pays du monde 3 : Le sanctuaire
別誤會。
這仍然是一部具備頂級畫面和質感的紀錄片。
這次它還原的,是萬裡之外的阿爾卑斯山。
我們曾經在《海蒂和爺爺》裡見過這樣的美。
但那是電影,估計很多人覺得後期修過片。
這部紀錄片會告訴你:
不用,阿爾卑斯不需要PS。
不過,BBC出品拍到這個程度,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重要的是。
它除了美景和細到毛髮的動物近景拍攝,還講了一個精彩度不亞於《權遊》的故事。
人類除了將世界分為「自然」和「社會」,還將自己也分為兩類,並且常常用兩種動物加以區分。
「羊」和「狼」。
開篇的幾幕殘酷,屬於羊。
但Sir下面要說的故事更殘酷,它屬於狼。
先提醒一下——這部紀錄片,具備極其清晰的故事性。
在阿爾卑斯山很多的物種,看似沒關聯,卻被編導巧妙聯繫到了一起。
羊、鹿、狼、熊,甚至鳥、青蛙、松鼠、螞蟻和蝴蝶……
雖語言不通,卻命運交織,彼此有著無限交集與愛恨情仇。
這些,是此類紀錄片少見的關係網。
而還有一個緯度也厲害,就是時間。
偌大的阿爾卑斯山,經年累月的跟拍,可想而知素材浩大而繁冗。
可製作團隊居然嘔心瀝血,挑選與整合完成。
有些故事的續寫,甚至要等待整整一年,等到屍體爛掉,等到動物長大,後代繁衍……
如此,才有了下面的故事:
海報上,一頭雌性頭狼。
幾天內,她的命運發生了巨變。
她本是王后——頭狼的配偶,頭狼因為一次與狗熊搶食,倒在血泊中。
鏡頭準確捕捉到了這個家庭的動蕩。
孩子看了爸爸一眼,走了,因為孩子不能猶豫,它即將成為新頭狼。
但身為母親和妻子的她,猶豫了。
猶豫和等待是一種高尚的情感,不管人還是動物。
但不是所有高尚的情感都可以解決問題。
她總要做出抉擇:
留著等死,還是走?
第二位主角登場。
一位和海蒂爺爺有點像,長著滿臉白鬍子的領羊人。
他和忠誠的狗狗們,走入狼群遍布的阿爾卑斯山。
遠處,狼群正在潛伏。
別忙,人與狼的故事很精彩,將在一年後發生。
回到現在。
母狼還在舔舐伴侶,她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
只是現在做著狼都會做的事:
不離不棄。
等待了好幾天。
她終於作出選擇了……
離開。
因為她懷孕了。
這個孩子的命運,還在肚子裡就註定多舛。
因為頭狼已經易主,所以王后也易主了。
身為一頭獨狼,她沒有生產後代的資格,除非。
遠離狼群,獨自求生。
這是一位母親,在阿爾卑斯山零下五十度的路途。
她沒有目標,只想越遠越好。
幾周時間,她翻越了幾座山脈,走了1000多公裡。
世界這麼大,她需要新的領地。
終於,在一個溫暖的洞穴,她生下了6個幼崽。
結束了?
不,這不過是磨難的開始。
身為獨狼,她要獨自面對太多。
一個人撫養小孩,她難以抽身捕食。
何況……一隻猞猁也盯上了她的孩子。
如果她一不留神,如果調皮的幼崽走出洞穴……
說到這,Sir勸你不要移情。
這才不是以她為主角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一點也沒有刻意製造任何一方的善或惡的意思。
筆鋒一轉,我們進入了猞猁的小世界。
虎視眈眈的猞猁窩中,也有3隻嗷嗷待哺的幼崽。
誰都需要活。
狼媽媽要餵飽孩子,還要守護孩子。
還要教會孩子更多的東西。
探索世界,區分敵友,以及生存最重要的一招:
捕獵。
而狼媽媽的眼帘中,又進入了一些不同類的生命。
她沒有奶水了。
她看著山下成群的羊,砸巴著嘴。
羊不是什麼問題,再餓的狼都有捕捉的本能。
但羊的身邊有,人。
白鬍子爺爺馬蒂亞斯·科奈利,也有著自己的故事。
他的生存依賴於,保護好650隻羊。
這些羊在羊圈裡困了一個冬天,眼下必須進入阿爾卑斯山的草場,吃柔軟鮮嫩的草,還得在吃飽後安全返回羊圈。
不是每個牧羊人都有好運氣,比如去年狼群回歸,就損失了35隻羊。
但這位白鬍子爺爺有朋友——
他親手挑選和特別訓練過的狗狗們。
動物和人類交了朋友,才會有「名字」,才會有「工作」。
拉甲,幹活最積極,總是負責任地把不聽話的羊帶回大部隊;
裡奧,警惕性最高,絕不放過任何風吹草動;
穆拉,負責外圍警戒(看到從綠油油草叢裡探出的狗頭
嗎?),有時它會冒個險,遠離羊群,留下記號,標記出自己的領地,然後……
挑戰任何敢於靠近的狼。
所以,儘管被空氣裡羊的味道,不斷刺激鼻道。
儘管遠處的窺伺,讓狼媽媽充滿渴望。
但她知道……沒機會。
當人類和狗狗們笑了。
她和孩子們,就要挨餓了。
這些,還遠不止一位母親的磨難。
阿爾卑斯山下出現了車輛,這可是十分危險的信號。
她得帶著孩子們一路狂逃,慌不擇路。
逃到哪裡呢?
哪裡沒有人呢?
山腳下這美麗璀璨的地方,會是我們的家嗎?
因為每個動物都有著自己的立場和磨難,於是讓這部紀錄片充滿了戳人的畫面。
以下,就是其中最戳人的一個。
母子小分隊,選擇在深夜時偷摸摸穿過村莊。
這是人類最害怕的畫面吧。
但也是狼的生死時刻。
還好,幸運終於眷顧了她們。
穿過城市,是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
這裡終於沒有了人類的氣味。
這裡,她甚至遇到了新的愛人。
它們在一個特別的早晨相遇,好像預示著,生命又出現了新的曙光。
在開始千裡的跋涉時,狼媽媽並不知道她離幸福有多遠。
攝製組知道:
她穿過了韋科爾高原,穿過了埃克蘭山脈,進入了普羅旺斯高地的阿爾卑斯山。
幾周後,製作團隊隱藏的攝像機,還拍到了這個畫面。
這是小狼崽的眼睛在閃光,是新生命在閃光。
說到這。
我們來說說「庇護」吧。
自然界每天都在發生一幕幕的慘劇。
大自然的庇護,當然不是一味的蜂蜜與糖、溫水和床。
生命與生命的聯繫和對抗,才是大自然之神,伸出的無形的手。
生命因為磨難而成長。
生命因為對抗而獲得生存的意義。
這才是阿爾卑斯山四季更替、千古延續的秘密。
抱歉,這一篇自然紀錄片,Sir沒有心情像以往那樣,呼籲你們保護自然,做好環保。
開頭我們說,人類將世界分為了社會和自然。
自然這一端,雖有殘酷,卻沒有善惡。
但社會這一端呢?
人類真奇怪,很多時候我們說「求生欲」,並不指真正的生存……它是一個社交玩笑了。
當這個詞變成了社交談資,真正的生存與殘酷,反而缺少了表達的詞彙,它們變成了隱秘的「29」。
這種殘酷,應該是狼媽媽想破腦袋,也不能了解的事吧。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小津安4郎
原標題:《9.5的大片,不需要一個演員》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