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薛瑩 陳宇浩 通訊員 張夢楠
5天票房12億,8天突破15億,10天破20億
《西虹市首富》炸了,票房力壓同期檔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
為票房貢獻了100塊,刷過兩遍「西紅柿」的我表示,這部電影的套路,就是讓觀眾「爽」!
繼承遺產、一夜暴富,唯一的任務就是花錢,死命花。
一個月內花光10個億!多爽啊~
雖然這次馬麗沒有出山,沈騰一個人扛整部電影有點費勁,但笑點還是有的。
男扮女裝踢女足:「馮玉霞,往這邊一丟丟~」▼▼▼
放煙花燒錢卻被女主誤會是求愛,被迫表白:「你要說不想吧,氣氛烘到這了。要說想吧,那確實也是剛想的!」 ▼▼▼
在車裡說夢話大喘氣: 「夏竹好好看……」
「好好看看我還剩多少錢了」
還帶紅了那座城堡——山東蓬萊的文成城堡▼▼▼
城堡已經成為了當地的地標,我查了下,不貴。只要500,就可以入住西虹市首富王多魚先生的豪宅▼▼▼
城堡還推出了理髮服務,可以幫你理出匹配十億身家的髮型!
除了劇情和抖包袱看著很爽,《西虹市首富》還貢獻了一首「很爽」的插曲,極其洗腦!
就是剛成軍的火箭少女唱的那首《卡路裡》!
沒進電影院之前,我就聽了這首歌。
楊超越嗷一嗓子喊出來的「燃燒我的卡路裡」,不僅在破音的邊緣試探,還在我的腦子裡無限重複。
刷了兩遍電影之後,我現在簡直就是火箭少女本火箭,張口就能唱!
不得不說,《西虹市首富》除了各種隱喻明喻暗諷明嘲之外,還扎紮實實給我留了點後遺症,「卡路裡」的旋律動不動就在我心裡咆哮,停不下來的那種。
有的歌你明明沒有認真聽,但只看了一部電影就學會了它的插曲;只瞄了一眼廣告,就記住了它的slogan;只路過了一個廣場舞,就帶走了一首廣場曲……
洗腦神曲的魔力,究竟從何而來?
神曲關鍵詞
簡單、重複、朗朗上口
被神曲洗腦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
98%的人都有被神曲洗腦的經歷,並且可以發生在任何場合。
只要一分心,洗腦神曲立馬趁虛而入。
記得當年,小燕子在我耳邊輕唱「有一個姑娘,她有一些任性,她還有一些囂張…..」令人崩潰!
不是所有的歌曲和旋律,都能成為洗腦神曲。這裡也有不同講究,一方面是歌詞的重複,但要成為奪命神曲,光歌詞念經還不夠,必須還得配合節奏型格式上的一致。
舉個例子,陳奕迅的《碌卡》,副歌「碌卡要抱住最大期望/碌卡尷尬亦切忌流汗」,除了每句都是「碌卡」二字打頭,連氣息斷句的位置都一樣,哪怕你記不清歌詞,只要跟著拍子哼哼「碌卡啦啦啦啦啦啦啦」也能唱下來。
還有賈斯汀比伯耳熟能詳的那首《baby》,副歌前三句歌詞——
baby, baby, baby noo
My baby, baby, baby noo
My baby, baby, baby noo
無論節奏、音高,還是歌詞,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唱三句,相當於唱一句,記不住也難。
另外一方面,創作時候的旋律構架,也直接決定了一首歌的洗腦程度。
像權志龍的《CROOKED》,歌曲開頭過門後,直接就進入了副歌,頭4句每句的4個音節,和1、2粒音不斷重複,真的可以把腦部洗得很乾淨了。
不光是流行歌曲,你以為高大上的不少古典作品,也是一等一的洗腦高手。
像蕭邦的練習曲《蝴蝶》,全曲就是「強弱強弱強弱」的四二拍子,加上旋律輕快活潑,基本上聽兩遍就「存在我深深的腦海裡」了。
更霸道的,還有拉威爾的《波萊羅》,它將一段節奏完全相同的旋律,用不同的配器重複了9遍!
9遍!!!而且配器一遍比一遍豐滿,可能一隻汪星人聽完全曲,它也能吠出神韻了。
除此之外,還有那些爛熟於心的神曲。隨便列幾個——
老一點的,有大老師的《洗刷刷》、杰倫的《雙截棍》、丁日的《Baby》、筷子兄弟的《小蘋果》、鳳凰傳奇的《最炫民族風》、PICO太郎的《PPAP》……
新一點的或者說是最近翻新的,牛奶咖啡的《咖喱咖喱》,有抖音系列,還有拼多多的廣告歌、彈個車的廣告歌……
除了旋律簡單重複,歌詞如果也是簡單易懂、朗朗上口,那簡直就是有如神助。
拿我很喜歡的春春的一首《蜀繡》來說,調很美,詞太難,聽了不下一百遍也沒記住詞。
#蜀繡歌詞#
但是《小蘋果》就不一樣,「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怎麼愛你都不嫌多」,記住這種土嗨的歌詞,根本不需要用腦子。
最重要的是,歌詞和歌曲一樣,要重複!重複!重複!
超快的重複頻率。一首歌放完,主歌部分已經重複了七八遍,就算你聽的心不在焉,也已經走不出可怕的旋律漩渦了。
正在風口浪尖上的拼多多,不就是這樣嗎?你可能沒用過拼多多,但是一定聽過它的主題曲——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
#看著歌詞,你是不是還唱出來了?#
「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這幾個字,就跟有聲文字一樣,關鍵詞和旋律被灌輸多了,想不記住都難。
並且,由於這些神曲旋律簡單,歌詞好記,歌曲的普及率和曝光度,也相應提高。傳唱度頗高的神曲,早已佔據了大街小巷、犄角旮旯,人們的每一次出街,都是神曲「進攻」的好時機。
走開!
討厭的耳朵蟲!
一段旋律能在腦海中單曲循環,其實是「耳朵蟲」在作祟。
耳朵蟲(earworm),並不是一種真實存在的蟲,它其實是大腦的一種神經活動。專門指某個音樂片段在腦海中反覆出現,並且不受控制的反應。
這種神經活動,就像皮膚瘙癢引起大腦的關注,但結果卻是「越撓越癢」。
大部分耳朵蟲,都是由人們的想法和接觸到的聲音,觸發而來的。
大腦是很聰明的器官,信息的存儲往往是具有相關性的,當你主觀意識的提取A信息時,與其相關的B信息也會下意識的被觸發。記憶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把這種現象稱為:非自主記憶提取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腦補」。
例如,你站在西湖邊,張口就是:「西湖的水,我的淚~」
要是在草原上,那就是:「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
突遇雷暴,心裡默念:「愛就像藍天白雲,晴空萬裡,突然暴風雨!」
最可恨的是《卡路裡》這首歌,把我愛吃的全唱了,現在點外賣看到大盤雞就情不自禁地哼哼——「拜拜甜甜圈珍珠奶茶方便麵」,「燃燒我的卡路裡」!!
嘴上說著不要不要,腦子倒是很誠實的單曲循環。這就是耳朵蟲的奇妙之處。
耳蟲現象還和「感覺後象(afterimage)」相關。「感覺後象」的意思是:外界刺激停止後,感覺印象仍會暫留一段時間。
#這實驗我親自試過了,是真的!#
但這種感覺印象也分正向和負向。正向,就是和原感覺相同,負向,就是和原感覺相反。
舉個慄子,看過了《西虹市》的朋友們,還記得王多魚在老金辦公室見夏竹的橋段嗎?王多魚罵夏竹是「瞎豬」,夏竹聽多了之後也脫口而出,自己是「瞎豬」,這就是感覺正向。
而我們盯著聚光處看時間久了,猛然把視線轉到一堵白牆上,卻能看到黑色的點,這是負後象。
感覺後象包括的範圍很廣,視覺、聽覺、觸覺、嗅覺…..這些都在感覺後象的範疇裡。
只要接觸過某類感官形式的刺激,這種刺激就會暫留在我們的感覺印象中。就算沒有立刻出現感覺後象,但我們的大腦已經將這種刺激存儲下來,所以之前聽到的某首歌,很可能會在之後的某個時段,突然跳出來。#嗯,是單曲循環的模式#
畢竟,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Ball Ball 求放過
耳朵蟲不算是病,但確實很折磨人,尤其是考試需要集中精力或者失眠的時候。
既然耳朵蟲煩人且誤事,有沒有什麼辦法破解魔咒呢?答案是:有的!
根據心理學上自我控制的逆效應,順其自然是最好的方法。否則,有可能適得其反,越是努力想忘記某些東西,就越難控制去不想它。因此,如果耳朵蟲不耽誤什麼要緊事的話,只要不理它,不出半個小時自己就好了。
但如果耳朵蟲很強勢,一直縈繞在腦海中,那還可以嘗試下其他方法。
耳朵蟲之間是存在強弱的,這也就是說,一旦強勢的耳朵蟲在腦海中出現,就可以蓋過弱勢的耳朵蟲。
比如,你想忘記《卡路裡》這種神曲,那就來一曲龔老師的《忐忑》,蓋過它,「啊……哦,啊……哦誒……」
#可怕的有聲圖片#
也可以試試轉移注意力。刷刷八卦,追追idol,想想午餐吃什麼。
如果還不奏效的話,可以試試把神曲轉化成「動力」。既然旋律那麼洗腦,乾脆自己寫上一首詞,權當是給自己的激勵。
當年《青花瓷》流行的時候,就有化學系的學生,把詞改編成了難背的化學元素,唱著歌就把知識點記住了,也算是兩全其美。
寫完這篇,我已經沉浸在「燃燒我的卡路裡」中不能自拔了,所以我決定趁現在去跑個步,燃燒下卡路裡!